第三章 源远流长的崂山文化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617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源远流长的崂山文化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章 源远流长的崂山文化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章 源远流长的崂山文化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章 源远流长的崂山文化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章 源远流长的崂山文化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 源远流长的崂山文化5.docx

《第三章 源远流长的崂山文化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源远流长的崂山文化5.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 源远流长的崂山文化5.docx

第三章源远流长的崂山文化5

第三章源远流长的崂山文化5

第五节崂山历代诗文鉴赏

崂山虽被誉为海上名山,但千百年来,由于地处海隅,舟车不便,文人墨客难以尽睹秀色,因而没能留下更多的游山诗文,实为一大憾事。

邱处机曾言:

“只因海角天涯背,不得高名贯九洲。

”宋代之后,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青岛地区沿海一带的经济、文化亦趋之繁荣,特别是由于道教文化的传播,使崂山的名声日渐闻世。

明、清两代,游客纷至沓来,盛极一时。

许多文人墨客饱览了崂山的风光景色,既为崂山的雄伟浑朴所叹止,又为崂山的旖旎风光所陶醉,更为崂山的山海奇观所折服。

他们触景生情,各抒胸怀,写出了许多优美的诗文与游记,其爱慕之情溢于言表,幽发之思蕴于文辞。

这些诗文或著录于书,或镌刻于山,而传诵于世,从而使崂山盛名远播,弘扬海内。

一、诗歌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唐】 李白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有《李太白全集》传世。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一诗,镌刻于崂山梯子石五百级处之巨石上,刻石之诗与《李太白全集》所载相同。

《全唐诗》中,“亲见安期公”为“亲见安其生”;“飞步登云车”为“飞步升云车”。

白龙洞摩崖刻诗(选录)                    

【元】 邱处机

  卓荦鳌山出海隅,霏微灵秀满天衢。

群峰削蜡几千仞,乱石穿空一万株。

浮烟积翠远山城,叠嶂层峦簇画屏。

造物建标东枕海,云舒霞卷日冥冥。

重岗复岭势崔嵬,照眼云山翠作堆。

路转山腰三百曲,行人一步一徘徊。

洞有嘉名号白龙,不知何代隐仙踪。

至今万古人更变,犹自嵌岩对万松。

  【作者简介】邱处机,亦作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栖霞(今山东省栖霞县)人。

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创龙门派。

丘处机曾数次来崂山云游访道,留下了41首咏唱崂山的诗词。

金代泰和戊辰年(1208年)丘处机自今莱阳望城镇来崂山,曾在崂山白龙洞额上,留有刻诗20首,摩崖巨幅,非常壮观,因系丘氏手书,故较具文物价值,这里仅选录其中4首。

丘处机在崂山留下的刻诗,皆收入其《餯溪集》中,但在诗的排列次序和个别文字上亦略有出入。

 

咏劳顶

【元】 赵孟頫

  山海相依水连天,万里银波云如烟。

挥毫绘成天然画,笔到穷处难寻源。

  【作者简介】 赵孟頫,字子昂,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元代诗人、书画家。

本诗录自《青岛旅游诗选注》。

 

劳 山           

【明】 蓝章

  遥看山色层层碧,渐觉溪流汩汩深。

匹马迳寻萧寺树,老僧应识野人心。

行云何意遮奇石,啼鸟多情和苦吟。

不是将身许明代,便从逄子老山岑。

  【作者简介】 蓝章,字文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代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

本诗录自《青岛旅游诗选注》。

太清宫              

【明】 耿义兰

  大劳小劳天下奇,海岳名山世间稀。

修真野客能避世,万古长春道人居。

东海名高上鳌峰,初开茅庵是太清。

恩深一观明帝主,敕谕颁来道藏经。

  【作者简介】 耿义兰,字芝山,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

明正德四年(1509年)生,嘉靖年间进士,后弃家入道,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本诗录自《太清宫志》。

劳山道中                   

【明】左懋第

  匹马西风直路赊,几家茅屋趁山斜。

白云争捧如花女,尽日溪头独浣纱。

  【作者简介】 左懋第,字仲及,号萝石,明代莱阳(今山东省莱西县)人。

明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授韩城知县,历官吏部都给事中,人称“明末文天祥”。

本诗见于《左忠贞公集》。

劳山歌                    

【清】顾炎武

  崂山拔地九千丈,崔巍势压齐之东。

下视大海出日月,上接元气色鸿蒙。

幽岩秘洞难具状,烟雾合沓来千峰。

华楼独收众山景,一一环立生姿容。

上有巨峰最□□,数壑窈窕来相通。

天高日入不闻语,悄然众籁如秋冬。

奇花名药绝凡境,世人不识疑天工。

云是老子曾过此,后有济北黄石公。

至今号作神人宅,凭高结构留仙宫。

吾闻东岳泰山最为大,虞帝柴望秦皇封。

其东直走千余里,山形不绝连虚空。

自此一山奠海右,截然世界称域中。

以外岛屿不可计,纷纭出没多鱼龙。

八神祠宇在其内,往往棋置生金铜。

古言齐国之富临淄次即墨,何以满目皆蒿蓬。

捕鱼山之旁,伐木山之中。

犹见山樵与村童,春日合鼓声逢逢。

此山之高过岱宗,或者其让云雨功。

宣气生物理则同,旁薄万古无纪穷。

何日结屋依长松,啸歌山椒一老翁。

  【作者简介】 顾炎武,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

明亡后,顾炎武遨游北方时,曾到过崂山,对崂山多有记述。

本诗录自《亭林诗集》。

  

劳山观海市歌                    

【清】蒲松龄

  山外水光连天碧,烟涛万顷玻璃色。

直将长袖扪三台,马策欲挝天门开。

方爱澄波净秋练,乍睹孤城悬天半。

埤土横亘最分明,缥瓦鱼鳞参差见。

万家树色隐精庐,丛枝黑点巢老乌。

高门洞辟斜阳照,晴光历历非模糊。

襁属一道往来者,出或乘车入或马。

扉阖忽留一线天,千人骚动谯楼下。

转眼城廓化山丘,猎马百骑皆兜牟。

小坠腾骧逐两鹿,如闻鸣镝声癢飕。

飙然风动尘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

人生眼底尽空花,见少怪多勿须尔。

君不见:

当年士贵赫如云,炙手热焰何腾熏。

  【作者简介】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省淄博)人。

著有《聊斋志异》、《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本诗录自《蒲松龄全集》第二册。

游劳山至二水憩                    

【清】高凤翰

  二水真奇绝,飞岩得石梁。

乍疑前路断,又入水云乡。

晴日自雷雨,阴崖生雪霜。

扫苔成暝坐,耳目渐能忘。

  【作者简介】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南阜山人,胶州(今山东省胶州市)人。

清代著名文人,诗文俱佳,绘画、书法、篆刻更为世人所重。

本诗录自《南阜山人诗集》。

 

华严庵                    

【清】高凤翰

  为访华严海上行,仙山楼阁眼初明。

盘空磴折松为槛,挂月峰寒玉削屏。

仙塔遥连潮色动,危石倒落涧云生。

不知下界通何处,一路烟霞接上清。

  【作者简介】 见高凤翰《游劳山至二水憩》。

本诗录自《崂山艺文志》。

八仙墩                   

 【清】郭廷翕

  何年施鬼斧,灵阜劈空分。

气象自横绝,仙墩反浪闻。

四围余赤地,万里老黄云。

不着一毛处,乃堪脱世氛。

  【作者简介】 郭廷翕,字虞受,号冷亭,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

清代乾隆六年(1741年)举人,工诗善书,著有《二劳遗文》十二卷。

本诗录自周至元《崂山志》。

 

九 水                    

【清】黄玉衡

  行过大劳入一水,怪石叠叠大如兕。

水穿洞底涌石来,澎湃声震山谷里。

置身顿觉异境开,万壑谡谡松风起。

溯流曲向源头寻,二水逶迤深复深。

峭壁砏岩立泉侧,石磴冷冷鸣素琴。

坐久不觉白云满,蒙蒙湿翠沾衣襟。

咫尺相隔不数武,三水溶溶汇前浦。

澄潭一亩浸空碧,岩花倒影可指数。

旁列巨石古嶙峋,雨点苍苔渗石乳。

山风忽送雷声喧,响应众峰万马奔。

身历崖壁行且却,惊看四水波浪翻。

双涧飞出玉龙白,珍珠万斛倾山根。

冈峦一拗复一折,五水攒石团白雪。

幽径斜通沿溪行,前与六水近相接。

飞泉一道出石窦,长鲸吞涛电光掣。

扶筇徐到七水隈,天光云影相徘徊。

人如山阴道上过,水自罨画溪上来。

一峰当前疑无路,迢遥南下谷中间。

谷口隐隐仙洞现,八水宏敞开生面。

几湾秋水云烟蟬,浣洗山光净如练。

隔岸渔樵相招呼,游人到此顿忘倦。

九水风光迥不同,一山一水环相通。

山复山兮水复水,万顷茫茫大劳来。

  【作者简介】 黄玉衡,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丁酉贡生。

本诗见于《二水山房诗稿》及《游崂指南》。

  

别郑于阳                  

  【清】李毓昌

  一片华楼月,今宵何处看。

遥知沧海客,高卧碧云端。

酒薄难成醉,衾孤乍觉寒。

不如早归去,从乞钓鳌竿。

  【作者简介】 李毓昌,号荣轩,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进士。

本诗录自《劳山古今谈》。

忆劳十二首                    

 【清】匡源

  我忆华严庵,门外尽修竹。

萧森千万竿,一径入寒绿。

不知羲驭炎,但觉秋气肃。

凉露扑衣襟,隐隐肌生粟。

  我忆狮子岩,高卧盘石瘦。

倒看众髻鬟,历历叠苍皱。

波光去渺弥,上与青冥凑。

似有波舶行,数点小如豆。

  我忆白云洞,云上结茅屋。

时闻云下人,笑语出深谷。

炼师四五辈,逍遥无拘束。

朝与白云游,暮抱白云宿。

  我忆太清宫,待月大海滨。

四山林箐黑,隐若窥星辰。

须臾晶轮出,波上光鳞鳞。

冰壶此濯魄,万里无纤尘。

  我忆玄真洞,去天不盈尺。

浑沦大圆窍,结自洪荒始。

日月口中吞,峰峦足下峙。

坐观朝鲜云,飞渡蓬瀛水。

  我忆八仙墩,绝险非人境。

下探蛟龙窿,海底辟幽賘。

阴森毛发立,悚惕心骨冷。

长风卷怒涛,高过游人顶。

  我忆来鹤洞,石气生夏寒。

开门极空阔,正对沧溟宽。

昼长无个事,扫地展蒲团。

一念净不起,幽涧鸣松湍。

  我忆钓龙嘴,避雨田家夕。

夜半云初开,起陟西岩碧。

长笛两三声,老蝠惊拍拍。

万籁寂无声,凉蟾挂山脊。

  我忆神清宫,□□临巨壑。

银杏大数围,浓荫覆殿角。

凿扉通小径,峭壁千仞削。

仰见一线见,空翠蒙蒙落。

  我忆碧落宫,登眺南天门。

巨峰何雄秀,众岫如波奔。

载酌金液泉,洒然清心魂。

欲访华楼山,磴滑不可扪。

  我忆九水庵,叩关方落日。

飒然风雨来,寒意生凄栗。

云气□虚白,倏忽群峰失。

大呼同游人,请看南宫笔。

  我忆玉鳞口,瀑布天上来。

银河忽倒泻,玉峡为双开。

跳珠溅飞雪,吹面如轻埃。

何时驾草阁,日日听风雷。

  【作者简介】 匡源,字本玉,号鹤泉,胶州(今山东省胶州市)人。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军机大臣。

本诗录自《游崂指南》。

 

梦故乡劳山                    

【清】周铭旗

  二劳海上山,岱岳并雄峙。

神仙窟其中,琳宫巍然起。

曩从故乡来,廿载阅星纪。

一夜返家山,梦绕依稀是。

群宿罗胸前,双丸跳眼底。

耐冬大一围,烂熳霜雪里。

犹闻金碧台,架浪随徐市。

遗岛尚人间,采药不能死。

洞天盚然开,诸真顾我喜。

安期枣如瓜,盘餐佐霞紫。

亦有扫花人,拈花立阶□。

谓我别几何,头白好归矣。

天鸡唱扶桑,洪蒙荡万里。

魂魄辄复惊,波涛震人耳。

回忆所从经,众灵纷栖止。

虚空鸾鹤吟,松风杂宫徵。

缥缈不可期,掩忽竟若此。

世事苦纷□,扰扰何时已。

高歌盍归来,微官弃敝屣。

飞履上蓬莱,坐钓沧溟水。

  【作者简介】 周铭旗,即墨鳌山卫(今山东省即墨市鳌山卫镇)人,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著有《即墨乡土志》。

本诗录自周至元《崂山志》。

 

崂 山                    

 康有为

  天上碧芙蓉,谁掷东海滨。

青绿山水图,样本李将军。

神仙排云出,高台照金银。

芝旗与松盖,光景蕤五云。

群贤能冒险,渡海咸欢欣。

楼船两飞轮,破浪入山根。

山下太清宫,万竹夹道分。

道人多道气,长须迎缤纷。

殿前两白果,老树霄汉干。

阶前一耐冬,千年尚郁蟠。

蔽山弥万绿,涧流屈潺盢。

直上崂山巅,夹道万卉繁。

奇石起攫搏,或作虎豹蹲。

老罴当道卧,异柏挂岩丹。

苍松亿万千,漫山洪涛翻。

应接目不暇,清赏心所安。

崎岖过岭后,荦确石祎;盘磴登上清,惊看飞瀑喧。

渐度磃蜵癐,峰头草成茵。

至正余摩崖,抚起感心颜。

虽赏丘壑美,稍惜草木删。

俯望碧海浸,超然十州仙。

吾生诸天游,世界等微尘;方士采药来,自此求神山。

云昔秦始皇,登道随山刊。

方壶与园峤,水中浮碧寰。

白银为宫阙,仙人缟衣冠;楼阁倚缥缈,度劫亿万春。

今岂有真人,玉宇琼楼寒。

深恐六鳌动,铁围漂荡艰。

龙伯国大人,提掷出九关。

且游播耨迦,复欠晃昱还。

何处非天际,暂复留人间。

  【作者简介】 康有为,近代资产阶级的改良派领袖,原名祖贻,字广厦,号长素,人称“南海先生”,广东南海县人。

本诗系康有为1923年第一次游崂山时所作,镌刻于崂山太清宫之巨石上。

游崂山                   

 柳亚子

  海上神仙事渺茫,劳山金碧尽辉煌。

燕齐迂怪君休诮,谡谡松风夹道凉。

  【作者简介】 柳亚子,诗人。

字安如,改字亚庐、亚子,江苏省吴江县人。

柳亚子于1934年来青时,曾游崂山北九水及华严寺等处,写下此诗。

本诗录自《崂山诗文选》。

二、赋、游记

劳山赋                   

【清】江曦

  东莱属邑,不其名城。

奇峰环钮,森矗穹窿。

脉远宗夫青岳,势山赞山元而峥嵘,跨辽闵之肘腋,尽齐鲁其犹青。

人第羡天地清淑之凝结,孰知为东南钟育之秀灵。

至其面临大海,远望扶桑,水天一色,万顷汪洋,星晨汩没,色含穹苍,尤宇宙之奇观,乍见之而徜徉。

时清明兮气爽,睇岚光兮丽天。

日童日童兮将出,紫霞兮相连。

既冠峰而抗岭,忽断癐以笼巅,娱心悦目,莫可言宣。

及夫石瘦经冬,高岑积雪。

玉标挺拔兮晶莹莹,绡窟练素兮寒冽冽。

晖映银宫,光含贝阙,昼则与艳阳同明,夜则偕皓月并洁,灞桥之诗句生新,袁安之稳卧欲绝。

逮乎土膏泉液,春融夏交,松苍柏翠,柳纤桃夭,纷纷兮百药仰罵,癮癮兮万蔬茁苗。

盖天不爱其宝,斯民生之利饶。

四序递禅,有后必剥。

寒潭彻,霜叶落。

雨丝丝以涤岩,风瑟瑟以吹壑。

气澹神清,惝乎寥廓。

尔乃招隐士,携异人,涉雕化之口,披莲台之云。

则有华楼耸峙,万丈嶙峋。

策杖藜,跻高肦。

攀登缘砌,讶道寻真。

又有黄石隐见,宫殿云屯。

北泉之谏书常在,沧浪之词笔犹存。

此外则狮峰醮于波涛,仙墩浮于潮汐。

计奥区之名胜,叹灵迹之不测。

迤逦而来,复寻别路。

越崎而途穷,乃跻夫巨峰之高处。

藤壁梯崖,神工鬼斧。

上下四十五里,与太山相割据。

为之歌曰:

“高作山兮圣人起,剑光烛兮斗牛里。

龙旋于海兮目不可指,虬盘于山兮常饮墨水。

游心兮蜃楼,寄兴兮海市。

胜演易飞鸟之巅,奚踵武兮大龟之趾。

【作者简介】 作者生平不详。

本文选自《劳山古今谈》。

巨峰白云洞记

【明】蓝田

  即墨之东南,百里皆山焉。

山之大者,曰劳山。

劳山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

巨峰之巅有洞焉,曰白云洞,深而明,旁有水泉,可引以漱濯,甲於巨峰。

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辨,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其所之矣。

然地高气寒,又多烈风,非神完骨强者,不敢久居。

其登也,缘崖攀萝,崎岖数十里,非有泉石之癖者,亦不能至也。

北泉山人,薄游海上,南访朐山,登琅邪台,北观之罘山,雄秀突兀,皆未有若劳山者也。

《齐记》曰:

“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

”是劳山之高,高於泰岳矣。

然劳山僻在海隅,名未闻於天下,而朐山、琅邪、之罘,以秦皇之游览也,人人知之。

呜呼!

山之见知与不见知而亦有幸不幸存焉。

山川且然,而况於人乎!

道人张某,得白云洞曰:

是与人境隔异,直可以傍日月而依星辰,非元武之神,不足以当之也。

乃於其中,奉事元武,而自居其傍,学炼形之术焉。

嘉靖壬午,北泉山人登巨峰之巅而望焉。

面各数百里,海涛蜃气,起伏汹涌,而岛屿出於其中者,皆若飞凫来往,旦夕万状,连峰有无,远迩环绕,村墟城郭,隐隐可指数,神观萧爽,非世人耳目所尝见闻者也。

夜宿洞中,援笔题於石上,劳山餐紫霞。

”呜呼!

安得断弃家事而餐霞洞中,弹琴鼓缶,以咏屈子《远游》之篇也哉。

顾今所未暇,聊记於此,以志自愧云。

  【作者简介】 见蓝田诗《登华楼》。

蓝田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登崂山巨峰,并撰写此文。

《巨峰白云洞记》选自明黄宗昌《崂山志》。

                游劳山记

【明】邹善

  隆庆戊辰孟冬之望,邹子善携诸生游大泽山,兴勃勃未已也,遂订劳山之行。

  越明日抵平度,明日抵即墨,雨阻一朝夕,越震霁,遂与杨尹方升、李博士邦奇、董博士□外、郡举人朱鸿谟、王道明、齐一经、杨耿光、李如旦辈三十余人,由东南行五十里至鹤山,登其巅,望东海了无津涯,心目恍然,非人间境。

王别驾九成、朱守备衣携酌岩下,幕天席地,乐融融也。

  由鹤望上苑行,峰峦层叠,咸莲花状耸云霄中。

将瞑,至上苑,寻邱长春炼药处。

坐已,道人报,月上矣,遂登狮子峰观月,月色映海,波已溶溶不可状,而暮潮复撼激峰山有声。

取酒酌崖头,诸生放歌,铿然与海涛应,不知身之尚在人境也。

卧未几,道人鸣钟以唤客,於是骈兴复上狮崖,东向倾之,满天霞彩,绚灿映海中,海面尽赤。

又顷之,红光一道从霞彩中直冲霄汉,咸曰:

此旭日升处也。

又顷之,如大银盘中涌一朱轮,荡漾上下,若熔金状,已而渐升,咸谛视无瞬。

予顾诸生曰:

“斯时念有妄乎?

”不谋而一口应曰:

“无之。

”於是再酌复歌,更为明崖赋曰:

“闲玩明明崖,日月递来往,沧波渺无涯,空明绝尘想。

”下憩於老君洞,杨令曰:

可更额为“犹龙”。

  复观仙人桥、白龙洞,眠龙石而行,约山行五十里,至华楼,月隐隐映松林间,清光逼人。

越晨,观玉皇洞,涉玉女盆,复稍东,坐仙岩以望巨峰。

或曰,上苑南即上宫,华楼东为巨峰,游若有未尽者,海之奇,尽上苑,山之奇,尽华楼,涉固不能尽,亦不必尽也。

复游南天门,坐平石上,石如台,前列华楼,后环攒峰,右左覆松数千株,苍翠可掬,天风飒飒,时来作海涛声,与歌声相和,於是纵歌复酌,浑如身历蓬壶中,数时矣,予复问曰:

“此时念尚有妄乎?

”亦咸应曰:

“无之。

”时孙二守元卿、黄大尹作孚设酌。

饷罢,下华楼,见一石岩甚奇,问曰:

“此何石?

”众曰:

“此所谓接官亭者,”因更之为“迎仙岘”。

赋曰:

“相逢俨列仙,人吏谢凡缘,传呼仙子避,绝倒石崖巅。

”复穿黄石洞,游黄石宫,相顾慨伐树者之愚,与造石椁何异。

及暮,兴尽而后归。

  夫岩壑之幽,沧溟之广,日月之奇,数日可谓遍历而备尝之矣。

方其对山水,玩日月时,其心寂寂然、廓廓然、炯炯然,何也?

噫!

吾心本自幽邃,本自广大,本自光明,一有所触,则心境会而本真露,斯固吾人平旦时也能真识此体,而时保之。

处尘坌不异清境,居屋漏常对真明,则志气如神,喧寂一致,方可以言学,方可以言游。

不然幽还岩壑,广还沧溟,明还日月,依然旦昼之牿已矣,而又何取於斯游。

六一公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予谓,兹游又或不专在山水间。

因放歌曰:

“到此浑如尘外人,不须炼药问长春。

千峰离却人如旧,不负千峰负此身。

”又歌曰:

“观日崖头奇更奇,万缘何处总无知。

欲求别后真消息,常似狮崖对日时。

”诸生相对,咸惕然有省。

遂书以为游劳山记。

  【作者简介】 见邹善诗《华楼》。

邹善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来游崂山,撰写了这篇游记。

本文选自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劳山记(节选)

【明】高出  ……

  又二十里,始达下宫,是憨山启檀越地。

宫负山而襟海,东北惟辟一径,下有良畴。

道士述其始作定之方中,大风拨其栌,嗟其及也。

戊辰雨,留一日,翻藏数帙,阅图而得仙墩,在宫之前左二十里。

道士曰:

是不可骑也。

余曰:

步能之亦。

旦而往,出东北,乘五里,即杖而南行。

余先登,常耻后者,竟亦莫能先。

径随海折,山与避就,有仄不受足者。

山尽矣,又突如而一耸,根纳海而水覆之,有塔其悬□者,俗夸之为张三丰,讹也。

折而右,下入极窈。

海水澎湃,如鼓雷霆,乱石如马,潮荡之如白羊,飞空如鹅群。

故曰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

山形裯削,五色离披,仰瞩青云,若接溟腷,是劳第一壁也。

坠而若群星、若列几,故称仙墩焉。

返而饭於野,复宿於宫。

道士萧语余曰:

子其舍旃?

余曰:

是皆匝山也,而未入山,且巅安在?

萧曰:

此之巨峰也一舍而嬴,皆不可骑也,而岩甚。

余曰:

是步亦能之,且不巅胡游哉!

张子与仆皆色难,弗视也。

  旦而往,介以左师以出东北,乘五里,复西,则舁乘他介遣去,复杖而行,十里献芋,为一食而起。

又西北十里,出天门后,止茅庵。

饭脱粟,已,又西北十里,则壑哀石怒,腾转峙肶,前后癷沓,状如风雨,胁息攀缘,不敢返顾。

余视张子赤而汗,己则亦然,既一跻矣,从之下。

又十许里,始达白云庵,则犹之培皃也,峰斯在下,尚可十五里,乃就庵中宿。

早起,亦无所苦。

道士止余,余曰:

不巅胡游也!

杖而先之,里许,即不可得径,榛葬荒忽,刺眼挂衣,而随之,宛委以升。

绝深陉坎□穴,垒□轮□,十武一憩,凡俯若缥缈之前峰者,以十数,乃陡绝顶焉,危乎高哉!

兹山之峻极也,风甚,亦雾,茫无所睹。

惟见诸峰罗立,若蓕戟之卫天帝,远若有望见如元气之无间者,出没於泰山之野而已。

趋返先路,柱杖声与丁丁相答,抵庵,则布袜如毳,履已穿矣。

饭已,复从下。

十里许,会他介者以乘至,乘之。

径聚仙宫,方就夷也。

是日,抵下宫之别庄,犹下宫授餐焉。

  壬申,观渔於海,遂从庄北六十里而至华楼。

碧崖紫癐,古树浮青,列嶂排空,丹梯指掌。

东有孤石植焉,霞色映之,建标擢秀,焕若金银之台,是劳第一石也。

邦大夫之莅止有舍,北道虽岌而治,板有镌刻,槐嵋有树,亭有碑,盖众游之所蕞也。

道士导余且刺刺语,余为无所闻也者。

槛剩而止,则瞑矣。

华楼之对者,黄石宫也。

旦行,而初日在眉,交柯拂衣,意蒸然快之。

山止则溪,溪北岸之稍西,溯而上,为石竹涧,涧旁一寺,寺一僧尔,而中供旃檀佛像一颜,为大慈圣施置那罗延山者,亦憨山更也。

东逾复岭,溯而上,里许径绝,门於石中空谷,人仰趾渐,高而不伛,殆百余武,亦劳第一径。

出之,又数盘,而得黄石宫。

宫中道士皆出,不见一人。

酌柏下泉而还,就舁於道。

东行十五里,原田每每,林木交翳,椒条繁郁,桑柘多荫,枣之纂纂,木之榛榛,丛苑而荡胸。

昔人谓沃土之民淫,劳山多百岁人,虽草木之年,岂非其食腴而视淡哉。

午至大劳观,观处旷而能收树石之胜,故足述也,遂饭焉,就溪浴。

我乘乃别介者,左师而北行,宿诸途。

以甲戌日还。

  ……

【作者简介】 见高出诗《聚仙宫》。

高出曾于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参与立“重修太清宫三清殿碑”之事,此外还游览了崂山,撰写了这篇游记。

本文选自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游崂山记                

【明】汪有恒

  由劈石口微东峻起,连云排戟,雄峙沧溟,若鳌负者牢山也。

自汉逄萌栖隐始名,牢以难入耳。

唐玄宗许王合炼于此,因改辅唐山。

子瞻集亦作牢。

邱长春独爱其奇秀等蓬瀛,更鳌山。

金元碑因之。

余以崇祯冬至卫,睹兹山涌海上如图,即神往。

明年暮秋,始克游。

如是从鹤山,宿上苑。

明晨登狮峰,观日出。

旋蹑海湍乱石中,入山东南径,之太清西南,攀峻岭,再宿上清。

陟明霞洞,登南天门。

西逾夹岭河,北上巨峰之巅,西游华楼,由劈石口返焉。

山形由西北而东南,其高九千仞,其广二百里,北东南并际海。

巨峰居山之中,北支为上苑,东南为昆仑明霞洞,又至上隅尽焉。

南分二支,左为南天门,右为夹岭河,西北落小山,蜿蜒四十里,突耸为华楼,兹其概也。

山之石峰以万计,或正或侧,或锐或圆,或横展或曲抱,或独石亭立,或累石叠成,奇诡卓荦,变幻万态。

欲悉数之,未遑也。

狮峰宛自犹龙洞逸出,而首仍顾洞。

人从颈右,俯躬穿石门,上狮背,观日出。

将旦,曦光上射,灿赤城霞,煜烨不定。

半吐,则水光与天浮动。

比全开,而日下诸岛,映彻如卷石,千里岛犹之山峄矣。

南天门在上清西南十余里,两石峰东西竞秀。

北上诸峰,皅皉出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