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597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docx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docx

能源化工工艺学教案

 

贵州理工学院

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学院(部、中心)

化学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能源化工工艺学

专业、年级、班级

煤磷131、132

主讲教师

张万红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根据专业的培养方案,紧扣教学大纲,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

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每堂课一个序号)。

2、教学时数:

指完成一个授课题目所用教学时间。

理论课通常以学时数为单位(一般2学时),而实践课则以学时数,天数或周数为单位。

3、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4、题目:

标明章、节或主题。

5、教学目的要求。

6、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方式和手段。

6、教学过程(含复习旧课、引入新课、组织教学、启发思维等)。

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

本部分不同专业的授课可有自己的特色。

7、讨论、思考题和作业。

8、参考资料:

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9、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授课教案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教学要求变化、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师以往教学的课后小结、批注等进行补充、修改或重写,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请妥善保存各阶段的教案,并配合好学院的教学检查和归档等工作。

贵州理工学院教案

编号:

1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绪论

1.1煤炭资源

1.2煤化工发展简史

1.3煤化工的范畴

1.4本书简介

第二章煤的低温干馏

2.1概述

2.2低温干馏产品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煤化工工业发展历史、煤化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煤化工发展趋势。

掌握化学加工工业的基本概况、特点,掌握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概况。

教学要求:

了解煤化工的发展过程及煤化工的范畴。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煤化工工业发展历史、煤化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煤化工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煤化工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演示、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

教具、图表、现代教学设施设备

教学过程:

(含复习上节内容、引入新课、中间组织教学以及如何启发思维等)

引入新课:

介绍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引入新课。

组织教学:

第一章绪论

1.1煤炭资源

1.1.1煤化学的发展历程

Ø萌芽阶段(1780-1830年)

Ø启蒙阶段(1830-1912年)

Ø经典阶段(1913-1963年)

Ø波动阶段(1963-今)

1.1.2中国煤炭的储量和分布状况

Ø世界地位:

煤储量居世界第三(美国、俄罗斯)、

Ø国内区域分布:

2/3在华北,西北占12%,西南12%,华东6.5%。

Ø国内分布:

山西第一,占31.3%,其次内蒙古(30%),贵州第三(7.2%)。

1.1.3我国煤炭资源禀赋条件的不足之处

a、人均占有可采储量少;b、煤炭资源禀赋条件差,开采复杂;c、优质的煤炭资源少

1.2煤化工发展简史

1.3煤化工的范畴:

焦化、气化、液化、间接液化、环境保护。

1.4本书简介

第二章煤的低温干馏

2.1概述

2.2低温干馏产品

2.2.1半焦

2.2.2煤焦油

2.2.3煤气

板书设计:

第一章绪论

1.1煤炭资源

1.1.1煤化学的发展历程

Ø萌芽阶段(1780-1830年)

Ø启蒙阶段(1830-1912年)

Ø经典阶段(1913-1963年)

Ø波动阶段(1963-今)

1.1.2中国煤炭的储量和分布状况

Ø世界地位:

煤储量居世界第三(美国、俄罗斯)、

Ø国内区域分布:

2/3在华北,西北占12%,西南12%,华东6.5%。

Ø国内分布:

山西第一,占31.3%,其次内蒙古(30%),贵州第三(7.2%)。

1.1.3我国煤炭资源禀赋条件的不足之处

a、人均占有可采储量少;b、煤炭资源禀赋条件差,开采复杂;c、优质的煤炭资源少

1.2煤化工发展简史

1.3煤化工的范畴:

焦化、气化、液化、间接液化、环境保护。

1.4本书简介

第二章煤的低温干馏

2.1概述

2.2低温干馏产品

2.2.1半焦

2.2.2煤焦油

2.2.3煤气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

1.《煤化工工艺学》(孙鸿、张子峰等编著)

2.贺永德,《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3.张德祥,《煤化工工艺学》煤炭工业出版社

4.郭树才,《煤化工工艺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后记:

备注:

电子版的字体为宋体。

贵州理工学院教案

编号:

2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煤的低温干馏

2.3干馏产品的影响因素

2.4低温干馏主要炉型

2.5立式炉生产城市煤气

2.6固体热载体干馏工艺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煤化工工业发展历史、煤化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煤化工发展趋势。

了解煤的形成过程,理解煤的分类方法。

掌握煤化工的内涵

教学要求:

熟悉煤的分类方法。

掌握煤化工的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煤化工的内涵,煤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煤化工的内涵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演示、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

教具、图表、现代教学设施设备

教学过程:

(含复习上节内容、引入新课、中间组织教学以及如何启发思维等)

引入新课:

复习上一堂课煤化工的范畴,引入新课。

组织教学:

第二章煤的低温干馏

2.3干馏产品的影响因素

2.3.1原料煤

2.3.2加热终温

2.3.3加热速度

2.3.4压力

2.4低温干馏主要炉型

2.4.1沸腾床干馏炉

2.4.2气流内热式炉:

(1)鲁奇三段炉流程;

(2)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

2.4.3立式炉

2.5立式炉生产城市煤气

2.6固体热载体干馏工艺

2.6.1托斯考工艺

2.6.2ETCH粉煤快速热解工艺

2.6.3鲁奇鲁尔煤气工艺

2.6.4中国褐煤干馏试验

板书设计:

第二章煤的低温干馏

2.3干馏产品的影响因素

2.3.1原料煤

2.3.2加热终温

2.3.3加热速度

2.3.4压力

2.4低温干馏主要炉型

2.4.1沸腾床干馏炉

2.4.2气流内热式炉:

(1)鲁奇三段炉流程;

(2)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

2.4.3立式炉

2.5立式炉生产城市煤气

2.6固体热载体干馏工艺

2.6.1托斯考工艺

2.6.2ETCH粉煤快速热解工艺

2.6.3鲁奇鲁尔煤气工艺

2.6.4中国褐煤干馏试验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

1.《煤化工工艺学》(孙鸿、张子峰等编著)

2.贺永德,《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3.张德祥,《煤化工工艺学》煤炭工业出版社

4.郭树才,《煤化工工艺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后记:

备注:

电子版的字体为宋体。

贵州理工学院教案

编号:

3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炼焦

3.1概述;

3.2焦炭及其性质;

3.3室式结焦过程与配煤;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教学要求:

了解炼焦的意义,了解炼焦炉的发展各个阶段,熟悉炼焦产品及其各自用途,掌握焦炭的性质及其用途,掌握成焦过程的各个阶段,熟悉用于炼焦的煤种,了解配煤的意义及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焦炭的性质及其用途,成焦过程,炼焦的煤种。

教学难点:

焦炭的性质及其用途,成焦过程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演示、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

教具、图表、现代教学设施设备

教学过程:

(含复习上节内容、引入新课、中间组织教学以及如何启发思维等)

引入新课:

根据煤的性质,讲述煤干馏的意义,引出炼焦的定义:

煤在焦炉内隔绝空气、加热到1000℃左右、可获得焦炭和化学产品和煤气的过程(又称高温干馏、炼焦)。

启发思维:

如何通过干馏将煤分为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

组织教学:

3.1.1炼焦产品:

(1)焦炭、

(2)焦炉煤气和(3)煤焦油。

3.1.2炼焦工业的发展

3.2焦炭及其性质

3.2.1焦炭的物理性质:

密度、气孔率、粒度、机械强度、

3.2.2焦炭的化学成分:

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磷分

3.2.3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

(1)反应性(CRI);

(2)反应后强度(CSR);

3.2.4焦炭的用途及其质量指标:

冶金焦、铸造焦、气化焦、电石焦。

3.3室式结焦过程与配煤

3.3.1焦炭的生产过程

(1)烟煤的干馏预热阶段

(2)生成胶质体阶段

(3)半焦收缩阶段

(4)生成焦炭阶段

3.3.2碳化室内的成焦特征(图3-3)

3.3.3化学产品的产生:

里行气和外行气。

(图3-4)

3.3.4炼焦用煤及其结焦特性:

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弱粘煤、长焰煤、褐煤

3.3.5配煤:

(1)配煤的目的和意义;

(2)配煤的质量指标:

a、化学组成的要求:

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b、工艺性质的要求:

黏结性、膨胀压力、粒度

3.3.6配煤新技术:

选择破碎、成型煤、煤干燥预热和调湿、缚硫焦、其他。

板书设计:

3.1.1炼焦产品:

(1)焦炭、

(2)焦炉煤气和(3)煤焦油。

3.1.2炼焦工业的发展

3.2焦炭及其性质

3.2.1焦炭的物理性质:

密度、气孔率、粒度、机械强度、

3.2.2焦炭的化学成分:

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磷分

3.2.3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

(1)反应性(CRI);

(2)反应后强度(CSR);

3.2.4焦炭的用途及其质量指标:

冶金焦、铸造焦、气化焦、电石焦。

3.3室式结焦过程与配煤

3.3.1焦炭的生产过程

(1)烟煤的干馏预热阶段

(2)生成胶质体阶段

(3)半焦收缩阶段

(4)生成焦炭阶段

3.3.2碳化室内的成焦特征(图3-3)

3.3.3化学产品的产生:

里行气和外行气。

(图3-4)

3.3.4炼焦用煤及其结焦特性:

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弱粘煤、长焰煤、褐煤

3.3.5配煤:

(1)配煤的目的和意义;

(2)配煤的质量指标:

a、化学组成的要求:

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b、工艺性质的要求:

黏结性、膨胀压力、粒度

3.3.6配煤新技术:

选择破碎、成型煤、煤干燥预热和调湿、缚硫焦、其他。

讨论、思考题、作业:

P124,1-5

参考资料:

1.《煤化工工艺学》(孙鸿、张子峰等编著)

2.贺永德,《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3.张德祥,《煤化工工艺学》煤炭工业出版社

4.郭树才,《煤化工工艺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后记:

备注:

电子版的字体为宋体。

贵州理工学院教案

编号:

4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炼焦

3.4炼焦炉及其设备

3.5炼焦生产:

装煤、推焦、熄焦、筛焦。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炼焦炉的分类及设备,熟悉炼焦生产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蓄热式焦炉的构造,焦炉煤气设备。

教学难点:

蓄热式焦炉的构造,焦炉煤气设备。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演示、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

教具、图表、现代教学设施设备

教学过程:

(含复习上节内容、引入新课、中间组织教学以及如何启发思维等)

引入新课:

根据煤的性质,讲述煤干馏的意义,引出炼焦的定义:

煤在焦炉内隔绝空气、加热到1000℃左右、可获得焦炭和化学产品和煤气的过程(又称高温干馏、炼焦)。

启发思维:

如何通过干馏将煤分为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

组织教学:

3.4炼焦炉及其设备

3.4.1炼焦炉的发展:

成堆干馏、倒焰式焦炉、废热式焦炉、蓄热室焦炉和巨型反应器

3.4.2蓄热式焦炉的构造:

碳化室、燃烧室、蓄热室、炉顶区、基础平台、烟道及烟囱

3.4.3焦炉结构类型

3.4.4护炉设备及其作用:

图3-17

3.4.5焦炉煤气设备:

荒煤气导出设备和加热煤气供入设备(图3-18,3-21)

3.4.6焦炉机械:

装煤车、推焦车、拦焦车、熄焦车、捣固站、装煤推焦车、焦炉四车定位与自动连锁

3.5炼焦生产:

装煤、推焦、熄焦、筛焦。

3.5.1焦炉装煤

3.5.2焦炉出焦

3.5.3熄焦:

湿法熄焦、干法熄焦

3.5.4筛焦

板书设计:

3.4炼焦炉及其设备

3.4.1炼焦炉的发展:

成堆干馏、倒焰式焦炉、废热式焦炉、蓄热室焦炉和巨型反应器

3.4.2蓄热式焦炉的构造:

碳化室、燃烧室、蓄热室、炉顶区、基础平台、烟道及烟囱

3.4.3焦炉结构类型

3.4.4护炉设备及其作用:

图3-17

3.4.5焦炉煤气设备:

荒煤气导出设备和加热煤气供入设备(图3-18,3-21)

3.4.6焦炉机械:

装煤车、推焦车、拦焦车、熄焦车、捣固站、装煤推焦车、焦炉四车定位与自动连锁

3.5炼焦生产:

装煤、推焦、熄焦、筛焦。

3.5.1焦炉装煤

3.5.2焦炉出焦

3.5.3熄焦:

湿法熄焦、干法熄焦

3.5.4筛焦

讨论、思考题、作业:

P124,7,8,10-14

参考资料:

1.《煤化工工艺学》(孙鸿、张子峰等编著)

2.贺永德,《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3.张德祥,《煤化工工艺学》煤炭工业出版社

4.郭树才,《煤化工工艺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后记:

备注:

电子版的字体为宋体。

贵州理工学院教案

编号:

5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炼焦

3.6焦炉内煤气的燃烧和传热

3.7焦炉的加热制度与热工评定

3.8焦炉的砌筑、烘炉与开工

3.9炼焦新技术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炼焦的意义,了解焦炭的性质,熟悉掌握。

教学要求:

了解焦炉煤气与高炉煤气的特点及燃烧性质,了解炼焦耗热量,掌握降低炼焦耗热量的方法,熟悉炼焦炉传热的方式和各部位传热的特点。

了解焦炉的加热和压力制度,了解炼焦新技术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降低炼焦耗热量的方法,炼焦炉传热的方式和各部位传热的特点。

教学难点:

炼焦炉传热的方式和各部位传热的特点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演示、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

教具、图表、现代教学设施设备

教学过程:

(含复习上节内容、引入新课、中间组织教学以及如何启发思维等)

引入新课:

复习上一节的炼焦生产过程,引入新课。

启发思维:

焦炉如何加热?

组织教学:

3.6焦炉内煤气的燃烧和传热

3.6.1焦炉加热用煤气:

(1)燃料:

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

(2)煤气的燃烧特性

3.6.2煤气的燃烧

(1)燃烧反应和燃烧极限

(2)着火温度

(3)燃烧过程

(4)煤气燃烧的物料衡算

3.6.3焦炉传热:

导热、对流、热辐射

(1)火道传热

(2)煤料传热

(3)蓄热室传热

3.7焦炉的加热制度与热工评定

3.7.1焦炉加热制度

3.7.2焦炉物料和热量平衡

3.7.3焦炉热工评定

3.7.4炼焦耗热量

3.7.5降低炼焦耗热量、提高焦炉热工效率的途径

3.8焦炉的砌筑、烘炉与开工

3.8.1焦炉的炉龄与砌筑

3.8.2筑炉材料:

耐火砖、硅砖、黏土砖

3.8.3炼焦炉的烘炉及开工:

焦炉烘炉、烘炉用燃料、烘炉气流途径及工艺设施、烘炉计划、烘炉管理

3.8.4焦炉开工:

开工条件、开工操作、

3.9炼焦新技术

3.9.1捣固炼焦:

原理、特点、工艺

3.9.2型焦:

概述、分类

3.9.3焦炉大型化:

3.9.4几种新型炼焦方法:

单式炼焦系统、日本炼焦新技术。

板书设计:

3.6焦炉内煤气的燃烧和传热

3.6.1焦炉加热用煤气:

(1)燃料:

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

(2)煤气的燃烧特性

3.6.2煤气的燃烧

(1)燃烧反应和燃烧极限

(2)着火温度

(3)燃烧过程

(4)煤气燃烧的物料衡算

3.6.3焦炉传热:

导热、对流、热辐射

(1)火道传热

(2)煤料传热

(3)蓄热室传热

3.7焦炉的加热制度与热工评定

3.7.1焦炉加热制度

3.7.2焦炉物料和热量平衡

3.7.3焦炉热工评定

3.7.4炼焦耗热量

3.7.5降低炼焦耗热量、提高焦炉热工效率的途径

3.8焦炉的砌筑、烘炉与开工

3.8.1焦炉的炉龄与砌筑

3.8.2筑炉材料:

耐火砖、硅砖、黏土砖

3.8.3炼焦炉的烘炉及开工:

焦炉烘炉、烘炉用燃料、烘炉气流途径及工艺设施、烘炉计划、烘炉管理

3.8.4焦炉开工:

开工条件、开工操作、

3.9炼焦新技术

3.9.1捣固炼焦:

原理、特点、工艺

3.9.2型焦:

概述、分类

3.9.3焦炉大型化:

3.9.4几种新型炼焦方法:

单式炼焦系统、日本炼焦新技术。

讨论、思考题、作业:

P124,16-21

参考资料:

1.《煤化工工艺学》(孙鸿、张子峰等编著)

2.贺永德,《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3.张德祥,《煤化工工艺学》煤炭工业出版社

4.郭树才,《煤化工工艺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后记:

备注:

电子版的字体为宋体。

贵州理工学院教案

编号:

6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

4炼焦仡学产晶的回收与精制

4.1炼焦化学产品

4.2粗煤气分离

4.3氨和吡啶的回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荒煤气中的化学品及其用途,了解炼焦化学品的回收工艺,掌握焦炉煤气的净化方法,掌握焦油的回收手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焦炉煤气的净化方法,掌握焦油的回收手段。

教学难点:

焦炉煤气的净化方法。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演示、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

教具、图表、现代教学设施设备

教学过程:

(含复习上节内容、引入新课、中间组织教学以及如何启发思维等)

引入新课:

复习上一节的炼焦生产过程,引入新课。

启发思维:

炼焦过程中的化学品怎么处理?

组织教学:

第四章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

4炼焦仡学产晶的回收与精制

4.1炼焦化学产品

4.1.1组成与产率

4.1.2回收与精制方法

4.1.3全负压回收与净化流程

4.2粗煤气分离

4.2.1粗煤气初步冷却

4.2.2焦油和氨水分离

4.2.3煤气输送

4.2.4煤气脱焦油雾

4.2.5煤气除萘

4.3氨和吡啶的回收

4.3.1回收氨与吡啶原理

4.3.2饱和器法生产硫酸铵:

(1)工艺流程;

(2)操作条件;

4.3.3无饱和器法生产硫酸铵

4.3.4吡啶回收

4.3.5无水氨生产

板书设计:

4.1概述

4.1.1炼焦化学产品

(1)焦炉煤气;

(2)氨和吡啶;

(3)粗苯和萘;

(4)硫化氢;

(5)煤焦油:

轻油馏分、酚油馏分、萘油馏分、洗油馏分、一蒽油馏分、二蒽油馏分

4.1.2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工艺

4.1.2.1正压工艺流程

4.1.2.2负压工艺流程

4.1.3炼焦化学产品回收利用进展

(1)焦炉煤气的回收利用进展

(2)粗苯的回收利用进展

(3)焦油的回收利用进展

4.2焦炉煤气的净化

4.2.1荒煤气在集气管中的冷却

4.2.2荒煤气的初步冷却

(1)间接初冷工艺流程

(2)直接初冷工艺流程

(3)直间混合初冷流程

4.2.3煤气的输送

4.2.4煤气的脱氨和吡啶

4.2.5煤气的脱苯和萘

4.2.6煤气的脱硫化氢和氰化氢

4.3氨和吡啶的回收

4.3.1回收氨与吡啶原理

4.3.2饱和器法生产硫酸铵:

(1)工艺流程;

(2)操作条件;

4.3.3无饱和器法生产硫酸铵

4.3.4吡啶回收

4.3.5无水氨生产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

1.《煤化工工艺学》(孙鸿、张子峰等编著)

2.贺永德,《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3.张德祥,《煤化工工艺学》煤炭工业出版社

4.郭树才,《煤化工工艺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后记:

备注:

电子版的字体为宋体。

贵州理工学院教案

编号:

7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

4.4粗苯回收

4.5粗苯精制

4.6焦油蒸馏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粗苯和萘的回收原理、工艺流程及使用设备,掌握粗苯精制的产品及工艺流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粗苯回收工艺流程及使用设备,粗苯的精制工艺流程及产物利用。

教学难点:

粗苯回收工艺流程及使用设备,粗苯的精制工艺流程及产物利用。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演示、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

教具、图表、现代教学设施设备

教学过程:

(含复习上节内容、引入新课、中间组织教学以及如何启发思维等)

引入新课:

复习上一节的荒煤气冷却及焦油回收,引入新课。

启发思维:

煤气中的氨、吡啶怎么回收?

组织教学:

第四章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

4.4粗苯回收

4.4.1煤气最终冷却和除萘

4.4.2粗苯吸收:

(1)粗苯吸收影响因素;

(2)吸收塔;

4.4.3富油脱苯:

(1)工艺流程;

(2)脱苯塔和两苯塔

4.4.4洗油再生

4.5粗苯精制

4.5.1粗苯组成、产率和用途

4.5.2粗苯精制原理:

(1)初步精馏;

(2)化学精制;(3)最终精馏

4.5.3初步精馏

4.5.4硫酸法精制:

(1)化学反应;

(2)硫酸含量;(3)工艺流程;

4.5.5吹苯和最终精馏:

(1)吹苯;

(2)连续精馏

4.5.6初馏分加工

4.5.7古马隆-茚树脂生产(略)

4.5.8粗苯催化加氢精制:

(1)莱托法化学反应;

(2)工艺流程

板书设计:

第四章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

4.4粗苯回收

4.4.1煤气最终冷却和除萘

4.4.2粗苯吸收:

(1)粗苯吸收影响因素;

(2)吸收塔;

4.4.3富油脱苯:

(1)工艺流程;

(2)脱苯塔和两苯塔

4.4.4洗油再生

4.5粗苯精制

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