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580549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16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docx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docx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

1古诗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三首》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绝句》这首诗抓住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大自然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赞美与热爱。

《惠崇春江晚景》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诗人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了对早春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三衢道中》通过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在景物的描绘中融入了自己愉悦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与赞美。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

为此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诗。

三、说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诗歌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读出诗的韵味。

3.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领会诗意,读诵古诗。

(重点)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重点)

3.读出诗的韵味,体会大自然之美,感悟诗人愉快的心情。

(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1.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

2.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穿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6/104

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绝句》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它们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出示第一首,课题:

绝句。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崇”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

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首先欣赏诗歌的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具体解释每个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这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一个“飞”字和一个“睡”字描绘出了两幅怎样的画面?

3.学习诗中运用的动静结合等修辞手法。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杜甫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惠崇春江晚景》

(一)板书课题

从诗题“春江晚景”入手,全班交流。

(同学们你们见过江边傍晚时分的美景吗?

或许我们看不到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这幅画,但我们可以从苏轼的诗中想象画作里的美景。

(二)音视导入,学生自读

生自由阅读1分钟后,说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

(三)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四)细读诗歌,感受景色

1.具体解释每个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

2.朗读诗歌,小组交流学习:

(1)你认为这首诗写的是早春还是晚春?

为什么?

(2)“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是用什么样的画面来表现季节的变化的?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衢道中》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随着苏轼去欣赏了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接下来我们再跟着宋代诗人曾几去爬爬三衢山,看看山上的风景又如何呢?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全班齐读,思考下列问题:

1.诗人是什么时间游览三衢山的?

他的行程是怎样的?

2.诗人沿途都看到了哪些风景?

心情如何?

(一“溪”、一“山”、茂盛的树,还听到了黄鹂的叫声。

(三)指导朗读

通过全班齐诵、个人吟诵等多种方式展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读出诗歌中表现出的诗人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

2燕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燕子》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春光中飞掠和憩息的优美画面。

在文中,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伶俐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文章的篇幅短小、条理性强、语句优美,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表现了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伶、俐”等10个字,读准多音字“散、杆”,会写“凑、拂”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

3.着重观察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时的情形。

体会燕子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4.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

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湖面、稻田;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燕子。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

(重点)

2.体会燕子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宜将情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由学会听儿歌《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的导入既触动了儿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了趣味性,同时让学生齐唱便无形中让学生对歌词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觉,同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一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就为下面深入研究课文作好铺垫,也能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

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

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可弥补语言文字的不足,充分发挥教学直观性的特点,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凑”字是什么意思?

(几方面合起来)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课件,与学生一起边叙述燕子的外形,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尾巴闪动)这几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一个“凑”字就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3.指导并背诵第1自然段(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四)探究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

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

【设计意图】板书的外形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了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3.欣赏教学光盘中本段描绘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再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美的情感。

4.指导感情朗读。

(五)探究第3自然段

1.运用“读——划——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感受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2.投影出示练习题。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叽叽叫着,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 )一下水面。

①按课文内容说一说

②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鸟儿具体的“掠”“沾”的姿势和叫声。

【设计意图】这一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3.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

(上——下)

4.指导背诵,强化记忆。

(六)探究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2.辨析“几痕”和“几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设计意图】教师在两组线上分别添上几笔,利用板书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形象

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

3.以读代讲理解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鼓励学生勤发问多发问,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不懂就问的习惯。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可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华。

六、说板书

2燕子

羽毛——乌黑 外形

翅膀——俊俏轻快(活泼机灵)

尾巴——剪刀似的燕子赶来(增添生机)

飞行(快)停歇

【设计意图】该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它是施教的“蓝图”,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是一篇课文教学的缩影。

3荷花说课稿

一、说教材

《荷花》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同时也要紧扣教材的训练重点,练说自然段的大意,学写总分段式

7/103

的一段话。

二、说学情

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吸引力。

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说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挨、蓬”等5个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3.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欣赏荷花的美丽。

(重点)

2.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说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

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荷花》一课的导入,可用谜语激超: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

即让学生回忆《学画》,王冕画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22/104

【设计意图】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

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四)初读课文,理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教师检查:

(1)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

(2)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记?

(3)“蓬”的结构。

2.课文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

幻灯题检查:

作者写了荷花( )、( )、( )和自己的( )。

【设计意图】现今社会知识繁多,书籍如海。

速读课文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习惯的养成打基础。

(五)深读悟情,学法迁移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

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

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

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1.第一自然段。

(1)思考: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

(2)这些词语的朗读语调该怎么处理?

请你读读。

(3)放手让学生评价,指名再读、学读、齐读。

(4)做作业本第5题。

(5)为什么选这一句?

【设计意图】深读课文与初读课文相互照应,训练学生注意学习的前后联系,抓住主要内容概括大意,学练结合,巩固学习成果。

避免学生像小猴于下山,“那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第二自然段。

(1)过渡:

荷花的清香诱人,它的形态也的确引人入胜,同学们请看挂图。

教师以图激情,让鲜明的图画,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又一次高潮。

(2)图文对照,自由默读。

用~~~标出这一段的总起句。

用 标出荷花的各种形态。

(3)学习写荷花的句子。

(A)学习写花骨朵的句子。

①读这句话,感觉怎样?

②通过哪些词表现的?

③请你读读这一句,评一评,再读,师读,生读。

④总结学法:

整体感知——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B)学法迁移,半扶半放学习写荷花“才展开”和“全展开”的句子。

(4)学法迁移,放手学习写荷叶的句子。

(5)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

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懂得花如此娇艳动人,离不开绿叶的衬托,正因为有荷叶的“挨挨挤挤”、“碧绿”、“大”、“圆”,才有千姿百态,生机蓬勃的荷花。

作者写花前对荷叶的描述,埋着伏笔,这正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

(6)师,男、女生,分读总起句,及写花、叶的句子。

(7)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图文对照,学生不禁由衷地感叹,“真是景如图,画如景啊!

”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教师对于句序略加指点,自然能熟读成诵。

由读到背,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3.第三自然段。

(1)过渡:

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这一段课文的学习,老师要让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再在四人小组里展开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

此项自学安排,意在巩固学法。

(2)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因为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陶醉了,觉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当它是一幅活的画。

(3)以陶醉的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4)用“白荷花”概括这段大意。

(5)用书上这段的开头句作总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学写荷花的姿势。

【设计意图】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变式进行学写迁移。

丰富学生的想象,积累语言,掌握段的写法,使教学融为一体,做到教练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感观的调配使用,达到教学最优化。

4.总结课文。

今天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俗话说: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

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

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5.课外练习。

用总分法写一种花。

七、说板书

3荷花

荷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荷花半开全开含苞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4*昆虫备忘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昆虫备忘录》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略读课文,文章抓住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的特点进行介绍,教给了人们知识,表达了对生灵的喜爱之情。

本节课通过引领学生学习备忘录,让学生了解备忘录的书写及作用,并学会书写备忘录。

利用备忘录来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二、说学情

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现状,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

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学习重点逐渐向阅读过渡,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如:

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

但是孩子们对于事物的观察还远远不够,对于

昆虫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体会昆虫的可爱,是一个难题。

三、说教学目标

1.熟知字词句,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

2.学习作者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

3.感受这四种昆虫的特点,培养热爱生灵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的特点。

(重点)

2.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昆虫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

我通过创设情境,加深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赏读教学法:

运用自主感知朗读法、抓关键词品读法、设置情境悟读法等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3.图文结合法:

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引导感知蜻蜓、瓢虫等昆虫的外形特点。

4.小组合作学习法:

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根据学习卡的要求研读文章段落,在小组合作中体会文章情感,在合作中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

通过分析讨论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昆虫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认识哪些昆虫。

2.师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吧?

那有人喜欢昆虫吗?

了解这些昆虫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汪曾祺大师一起去认识一些有趣的昆虫朋友吧。

(二)学习第一部分——复眼。

1.明确蜻蜓有复眼,让学生了解“复眼”是什么。

(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在双壳纲身上也有出现。

2.学习第2自然段,提问“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教师引导:

同学们可以联系下文的内容来思考,看看这句话后面接着写了什么,和这句话有什么关系。

(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二部分——花大姐。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介绍了瓢虫的哪些内容。

2.学习拟人句——“折好它的黑绸衬裙”。

“收拢硬翅”形象地写出了瓢虫落下来的动作,也流露出作者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四)学习第三、四部分——独角仙和蚂蚱。

1.让学生了解独角仙的外形特征,初步感知“独角仙是昆虫里的霸王”。

2.重点研读“可能”“约”等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使用“可能”“约”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3.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蚂蚱为什么叫作“挂大扁儿”

4.研读句子,感受作者认真的观察态度,学习如何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

(五)布置作业

仿照作者描写昆虫的写法,写一写你喜欢的动物或植物。

七、说板书

4*昆虫备忘录

蜻蜓 复眼

瓢虫 硬翅上的小圆点有定数

独角仙 硬甲壳虫,头顶有-一个像犀牛一样的角蚂蚱 膜翅呈淡淡的桃红色,非常好看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写作思路,简单明了。

5守株待兔说课稿

一、说教材

《守株待兔》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寓言故事,即通过寓言讲述一个道理。

《守株待兔》改编自《韩非子》中一文,讲的是古代宋国有个种田人,因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期待着再捡到兔子,结果不但没捡到野兔,田里的庄稼也全完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指望不劳而获。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对照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重点)

2.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文言文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拾兔”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再有,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

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的理想境界。

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