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0吨优质大米精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0539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9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0000吨优质大米精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30000吨优质大米精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30000吨优质大米精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30000吨优质大米精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30000吨优质大米精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0000吨优质大米精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30000吨优质大米精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000吨优质大米精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0000吨优质大米精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30000吨优质大米精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0000吨优质大米精加工改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1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

1.1.1概况1

1.1.2财务状况3

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3

1.2项目基本情况4

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4

1.2.2产品方案及规模4

1.2.3技术、设备方案4

1.2.4土建工程5

1.2.5建设期限5

1.2.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5

1.2.7项目效益6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8

1.4综合评价9

1.4.1建设的必要性9

1.4.2建设的可行性9

1.4.3风险评估9

1.4.4带动作用10

1.4.5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10

1.4.6结论与建议11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13

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13

2.2相关产业发展现状14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18

3.1建设地点选择18

3.2建设条件19

3.2.1自然条件19

3.2.2资源、科技支撑条件20

3.2.3基础设施条件21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23

4.1市场分析23

4.1.1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和销售价格23

4.1.2同类产品企业布局、产能、销售情况26

4.1.3市场竞争优势分析28

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29

4.3市场风险分析30

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30

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30

第五章 建设方案31

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32

5.2建设规划和布局32

5.3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33

5.4工艺方案33

5.4.1工艺路线及流程33

5.4.2工艺流程说明34

5.4.3主要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35

5.4.4主要技术参数35

5.4.5物料平衡分析36

5.5设备选型方案37

5.6主体工程方案37

5.7辅助工程及其他工程方案38

5.8实施进度安排38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40

6.1环境影响40

6.2环境保护与措施45

6.3评价与审批47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50

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50

7.2劳动定员52

7.3管理措施52

7.3.1项目建设期管理52

7.3.2项目竣工投产后管理53

7.4技术培训55

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56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59

8.1投资估算依据59

8.2投资估算60

8.3资金来源60

8.4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61

第九章 财务评价63

9.1财务评价依据63

9.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64

9.2.1营业收入64

9.2.2营业税金及附加64

9.2.3项目改建前和改建后对比64

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65

9.3.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65

9.3.2项目总成本估算65

9.3.3经营成本估算65

9.3.4成本估算说明66

9.4财务效益分析66

9.4.1盈利能力分析66

9.4.2银行贷款清偿能力分析66

9.5不确定性分析67

9.5.1盈亏平衡分析67

9.5.2敏感性分析68

9.6财务评价结论69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70

10.1对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70

10.2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71

10.3带动农户及农民增收效果分析72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概况

1.1.1.1项目单位法定名称:

某米业有限公司

1.1.1.2企业性质:

有限责任(私营)

1.1.1.3股东构成:

1.1.1.4发展历程:

某米业有限公司,是2006年8月由原**市粮食局所属的**粮站改制重新注册成立的一家集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储存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

公司座落在某镇丁字桥,占地面积20180平方米,现有净资产1129.06万元,拥有日加工大米80吨生产线一条,生产线正满负荷生产,经营运转正常,生产、营销体系健全。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持“创一流品牌,造责任企业”的企业使命,严格按照现代企业运营的要求进行管理,使企业逐步走上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司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理念,实施“公司+基地+农民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现已建成高产、优质、水稻生产基地3万多亩。

2010年,仅前三季度收购加工稻谷3.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010.93万元,实现利税139.26万元。

公司生产的“金亚禾”牌大米远销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市,同时在省内中等以上城市的大型超市如“中百仓储”、“武商量贩”等超市上架。

公司在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地方农民增收,从而实现既创造财富壮大自己又回报社会带动一方的发展愿景。

公司所在地某镇是2010年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88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之一。

**市、市委市政府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把具有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某米业有限公司30000吨优质大米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作为**镇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予以政策支持。

某公司为了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为了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决定投资700万元左右进行技改扩能改造。

1.1.1.5主营业务:

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储存。

1.1.1.6主导产品:

优质大米,稻谷加工后的副产品

1.1.1.7人员结构:

公司现有员工47人,其中高中级专业人才6名、技术人员3名,普工38人。

1.1.1.8获得的主要业绩、荣誉:

2008年6月公司“金亚禾”牌大米被省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大米称号”;

2009被认定为“某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09年被授予**市消费者协会“2008-2009年度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

2010年被农发行某市分行确认为A+信用等级;

2010年9月被湖北省工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1.1.2财务状况

1.1.2.12009年末,资产总额1122.7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503.2万元、流动资产502.04万元、所有者权益648.61万元、实收资本200万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463.37万元、纳税额59.08万元、净利润118.11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8.97%、资产负债率39.02%。

1.1.2.22010年三季度末,资产总额1798.8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508.20万元、流动资产1175.64万元、所有者权益1129.06万元、实收资本500万元,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6010.93万元、纳税额52.85万元、净利润104.45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1.52%、资产负债率37.23%。

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公司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和总经理xx,男,现年56岁,中专学历,经济师,中共党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品行端正,无破产、银行欠资等不良信用记录。

xx从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粮油购销和加工业务,历任某油厂厂长和粮管所主任;2006年领头筹资合股购买已经破产的**粮食加工厂资产,重新组建某米业有限公司,并任公司法人至今。

通过五年的努力经营,公司“金亚禾”品牌大米在**市及周边县市,和武汉、宜昌、黄石等大、中城市的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广东、浙江、江苏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目前,xx是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会员,**市工商联委员,**市政协委员。

1.2项目基本情况

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1.2.1.1项目名称与性质:

**市3万吨优质大米精加工改建项目

1.2.1.2建设地点:

某镇丁字桥。

1.2.2产品方案及规模

1.2.2.1产品方案:

(1)主产品:

年产优质免淘洗精洁米3万吨。

其中:

真空包装5公斤/袋装1万吨、10公斤/袋装1万吨,复合包装15公斤/袋装1万吨。

(2)副产品:

碎米6000吨,油糠5400吨,谷壳12000吨。

1.2.2.2建设规模:

改建大米加工生产线一条,配套新建和改建辅助等基础设施,形成年产30000吨优质免淘洗精洁米能力。

1.2.3技术、设备方案

1.2.3.1主要技术、工艺的选择:

碾米机、抛光机、凉米仓、色选机是精米加工的关键设备,因此主要技术级设备选用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武汉中粮机械有限公司、漳州科龙伟特电子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的“新型低温升碾米新工艺、低温升碾米机以及大米真空整形包装机”。

低温升碾米技术和装备:

以降低加工过程的温升为突破口,通过降低温升来减少米粒裂纹,从而提高出米率、降低碎米率。

低温升碾米新工艺与常规碾米工艺相比,温升低5摄氏度,增碎率降低3个百分点。

开发的大米真空整形包装机,处国内领先水平,采用该设备可以使大米的货架寿命延长,保持大米产品品质。

1.2.3.2设备方案:

购置设备44台套,主要设备有碾米机3台,抛光机2台,色选机1台,凉米仓12套,真空包装机1台,打包机1台,配电柜2套,成品仓2套。

环保设备20台套。

1.2.4土建工程

1.2.4.1新建:

大米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统糠车间200平方米,原料库2680平方米,成品库440平方米,屋面和墙体为轻钢构,地面砖混结构;道路900平方米,砼结构;排水管道220米;固体废物收集池1座,厂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座,厂区绿化1000平方米。

1.2.4.2改建统糠车间200平方米。

1.2.5建设期限

计划建设工期:

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

1.2.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1.2.6.1总投资及其构成:

总投资为688.36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394.69万元,其中:

建设工程费197.76万元,设备购置费用为147.91万元,安装工程费用为7.4万元,基本预备费18.8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5.23万元;

企业全员培训及科技措施投资7.6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293.67万元(按流动资金978.92万元的30%计算)。

1.2.6.2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688.36万元,其中:

申请中央财政补贴资金5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618.36万元。

1.2.7项目效益

1.2.7.1经济效益:

主要财务数据及评价指标:

如表1-1

表1-1主要财务数据及评价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财务数据

 

 

1.1

1.总投资(建设投资+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688.36

报批数据

1.2

投入总资金

万元

1373.61

财务评价

2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394.69

3

营业收入(经营期平均)

万元

13031.04

4

营业税金及附加(经营期平均)

万元

10.7

5

总成本费用(经营期平均)

万元

12602.24

6

利润总额(经营期平均)

万元

325.27

7

所得税(经营期平均)

万元

81.32

8

税后利润(经营期平均)

万元

243.96

财务评价指标

 

 

1

销售利润率

%

2.50

2

投资利润率

%

23.68

3

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

%

33.64

4

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

万元

1644.77

5

财务内部收益率

%

24.62

5

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

万元

1108.74

6

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

4.77

7

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

5.82

8

资本金收益率

%

24.62

9

资产负债率(经营期第1期)

%

57.35

10

总投资收益率

%

26.41

11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19.81

1.2.7.2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将本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壮大粮食主导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全市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实现产业化经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项目达产后,将直接带动我市农户1.84万户、农民6.8万人从事优质稻生产,发展优质中、一季稻生产面积9万亩,年生产优质稻5.6万吨。

同时,项目可以间接带动全市种粮农民7.2万户,发展优质稻订单生产面积35万亩。

项目建设后,企业年提供社会采购值1.22万元,与项目建设前相比较,新增岗位24个,增加工资、福利总额51.84万元。

其中可转移农村劳动力23人,每年可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49.68万元。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某米业有限公司关于该项目咨询服务的委托书。

(2)《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国农办[2010]186号)国家农发办

(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龙头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的通知》(国农办[2010]188号)国家农发办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第60号令

(5)《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国家发改委

(6)《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农业部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

(8)《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9)国家现行的有关规程、规范、规定和标准

(10)《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意见》(鄂政发[2009]27号)

(11)《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川发[2010]2号)**市委、市政府

(12)项目委托方某米业有限公司提交的证照、相关资料

(13)《**统计年鉴》(2008年、2009年)**市统计局

1.4综合评价

1.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的实施,是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需要;是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区和企业集群的需要;是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是企业自身发展,提高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1.4.2可行性

项目扩建后,使用多项先进技术,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项目的建设基础条件具备,投资规模适度、投资结构合理,筹资方案可靠,项目财务评价各项指标优良,项目建设具有很强可行性。

1.4.3风险评估

项目实施的风险主要有工程、资金、外协条件、市场、技术、政策风险。

针对本项目而言,项目建设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明确,水电、交通、通讯等外部协作条件良好,基本没有工程和外协条件风险。

本项目实施符合国家政策,在可预见的将来,政策不会有重大变化或调整,基本不存在政策风险。

项目投资规模适度,且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89.8%,项目单位经济基础较好,加之有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扶持,项目投资资金完全可以落实,因此不存在资金中断或不足的风险。

项目利用技术先进成熟,并经过同类企业生产检验过,经济实用,基本不存在技术风险。

项目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

今后大米市场面临品牌激烈竞争格局,在这样情况下,目前在本地虽然处于二线品牌位置,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独善其身,市场风险依然存在,不能忽视。

1.4.4带动作用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粮食转化增值,促进当地粮食生产的发展,突破粮食产区农民增收难的瓶颈,带动粮产区农民增产增收,进一步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并可解决当地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同时也带动运输、包装等相关产业发展,对振兴地方经济具有积极意义。

1.4.5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

1.4.5.1制约因素:

一是种植粮食的比较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水稻生产量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状态。

二是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科学素质和种植技术不高,制约着高品质、无公害和绿色水稻的生产。

三是农村现有水利设施基础功能退化,保障能力差。

四是人均耕地和水资源不断少,粮食种植面积、特别是水稻面积逐年下降,原粮收购逐年紧张。

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4.5.2解决办法:

一是通过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特别是利益分配机制和补偿机制,实行以工补农,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加强与当地农业技术部门合作,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基地农民科学素质和技术水平。

三是依托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探索、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和新品种,提高种植效益。

四是完善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调动、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在原料生产中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1.4.6结论与建议

1.4.6.1研究结论:

(1)某米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储存于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本项目是公司粮食加工技改项目,符合国家农发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和农产品深度开发政策,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好地服务“三农”具有重要意义。

(2)本项目通过技术改造,生产线中关键部位采用国内先进设备,精心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和独到之处的先进工艺,从产品的产量,质量,动力消耗,工艺对原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工艺的完善性,设备的维护、保养,投资的经济性与合理性等方面综合来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3)本项目建设按照“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运作,可带动当地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实现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利,同时还能够促进当地包装、运输、养殖等多个行业的同步发展。

(4)本项目经济效益较好。

项目经营计算期内,正常投资利润率为23.68%;所得税后项目财务净现值为1108.7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达33.46%,投资回收期为5.82年(含建设期1年),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大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盈亏平衡角度分析,项目产量盈亏平衡点为设计能力的53.40%,低于同行业盈亏平衡点。

项目经营期内财务状况较好,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一定的抗风险能力,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该项目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技术,选用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主要设备,投资规模适宜、见效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所以本项目是完全可行的。

2、建议

(1)加强员工培训,要求所有员工都能熟悉掌握工艺流程,能够熟练掌握设备性能,把握生产工艺关键点,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防止浪费和安全事故。

同时加强人力资源的谋划和开发,确保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人才及时供给。

(2)实施品牌战略,扩大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本项目建设后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相应的社会效益,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和银信部门提供大力支持和服务,使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所在地**市地处湖北中部,东邻武汉,国土面积1662.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5万亩,总人口110.58万,其中:

农村人口89.9万。

境内农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江汉明珠”的美誉。

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是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县(市)和湖北省连续三届最佳金融县(市),综合实力位居湖北县(市、区)前列。

2009年,全市GDP为16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一、二、三产业构成为19.76︰52.21︰28.03,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6691元,可比增长16.1%,财政收入10.13亿元。

农业基础雄厚,产业化特色鲜明。

已建成40万亩优质粮油(水稻、油菜)、25万亩双百棉、40万亩蔬菜、30万亩水产养殖基地。

2009年,全市蔬菜、家禽、水产品总产量分列全省一、二、三位,农业总产值55.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98元。

工业初具规模,民营企业发展强劲。

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27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49.77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生物医药、金属制造、包装为主体的工业集群和支柱产业。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工业经济的主体,民营企业264家,占94.6%,总产值206.23亿元,占82.5%。

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地方工业第一大产业,全市农产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62家,占58.3%,实现产值116.64亿元,占46.7%。

培植出了像湖北银鹭、湖北达利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

商贸繁荣活跃,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已经融入武汉市“一小时物流圈”,物流中心、仓储超市、连锁店、精品店、专卖店等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现有各类商业网点4.1万个。

200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44亿元,可比增长20.9%。

2.2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项目所需要原料的稻谷区内有丰富的资源。

**市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市),是湖北省十大优质稻生产县(市)之一,水稻种植面积(复种)常年稳定在65万亩以上,年产稻谷38万吨左右,是项目区的优势农作物,是部分乡镇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给予了粮农许多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由于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加之粮食销售价格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水稻生产产业化水平不高,种植水稻比较效益不断下滑,导致水稻生产停滞不前。

项目区的稻谷加工停留在低水平、分散经营的状态,项目区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本项目的实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了绿色农产品种植、加工的规模化经营,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而且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项目区优质大米深加工业的进步。

项目区内与项目关联的能源、包装、交通运输、物流等行业在当地较为发达,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项目建设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实施行业和区域规划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

《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按照“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农民就业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围绕大宗、优势农产品,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增加农民收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