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解析102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485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解析102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解析102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解析102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解析102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解析102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解析1028.docx

《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解析10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解析1028.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解析1028.docx

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解析1028

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及热点问题解析

主讲:

四川大学杨艳

一,宏观经济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增长的长期比较

长期增长的“70”规则

⏹某个变量年增长率为X%,则该变量在70/X年内翻一番,因而称作“70规则”。

⏹从这一规则看,如果甲国经济增长率为1%,它的GDP翻一番需要70年,而乙国经济增长率为3%,翻一番时间仅为70/3或23年。

也就是说,即便甲乙两国人均收入起点水平大体相同,2个百分点增长率差别在100年后会导致3-4倍的巨大收入差别。

复利式增长可能会在较长时期导致极为惊人的结果。

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因素:

自然条件

⏹自然因素具有先天秉赋性,是人类不可控制的条件;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两类。

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杰菲里、萨克斯注意到,除了很少几个例外,被陆地包围,没有海岸线的国家和地区一般比较贫穷。

另外,温带国家与热带国家在成为高收入国家的机会上存在悬殊的差异。

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几乎全部处于温带,只有两个城市经济属于例外:

新加坡和香港。

经济发展因素:

资本积累

⏹通过资本积累提供物质资本。

发达国家人均资本存量比较高,而不发达国家人均资本存量比较低。

⏹今天的资本存量是昨天投资的结果,未来资本存量部分取决于今天投资。

因而,增加资本存量需要一个社会在现期消费上采取某种克制态度,把每个时期创造的部分财富节省下来,用于积累和投资,形成新的资本。

⏹政府可以运用税收,利率经济手段来鼓励本国企业和国民积累与投资,还可以实施开放政策鼓励外国资本进入本国投资,作为解决本国资本不足问题的一个补充措施。

经济发展因素: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能够有效地提升一个劳动者或国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或效率。

增加人力资本需要投资,且需要特殊的投入要素,即教员,图书馆,实验室,学习时间等等。

⏹由于教育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随着人力资本对于现代经济重要性不断增大,教育对于长期增长的作用也就相应增加。

经济学家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就是教育具有某种正外部性效应。

经济发展因素:

对外开放

⏹经过对几十年经济发展绩效的分析检验,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出口导向的外向型政策比较有助于经济发展。

减少对贸易的限制,扩大开放,从参与全球经济体系过程中学习,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

⏹贸易实现的交换通常会提高交换双方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给定资源限制下人们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除了静态福利效果,贸易还具有其它多方面积极“溢出”效应。

贸易促进信息交流沟通,使贸易参与国的企业和人民加深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这些对于经济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发展因素:

技术进步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只有储蓄积累而没有技术进步的经济,其增长过程存在上限,即在某个较高收入水平就会出现停滞,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加入技术升级。

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长期增长的发动机。

⏹明智的科技政策至少应当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应当直接扶持基础科技研究。

另一方面应当利用专利制度鼓励民间部门介入。

经济发展因素:

制度条件

⏹经济要发展必须具有内在活力,促进人们都努力工作和创新。

市场机制的积极功能在于它一方面提供了创新激励,另一方面拓展了创新空间,因而创造了一种激活和鼓励创新的环境。

⏹市场机制另一基本功能是协调社会经济活动。

它所显示的社会资源相对稀缺度,为技术选择、投资选择以及消费行为选择提供了信息参照和协调机制。

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原因

之一:

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

高储蓄和高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外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劳动力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之二:

制度变革成为增长的动力

⏹改革期间非国有部门的增长很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非国有部门在改革期间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90年代以来其他非国有经济,比如个体、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增长都很快,对经济增长也有很大贡献。

之三:

结构变化的作用

⏹在改革期间,部门间要素的重新分配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例如在非国有部门增长中,资源从非常低效甚至无效的部门转移到了更加有效的部门。

比如农业中,大部分农业劳动力在改革前的边际生产力是非常低的,实行了包产到户和联产承包引发了大量的资源转移,1亿多劳动力从原来产出非常低的农业部门转移到了非农业部门,不但提高了这部分劳动力、而且也提高了整个农业的生产率,这是通过资源重新配置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因素。

之四:

宏观环境:

国际经济、宏观政策、社会稳定

⏹经济增长的国际经济环境

v对外贸易高速增长极大地发挥了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

v外资的大量涌入,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与冲击。

⏹宏观政策与稳定增长

v宏观调控时机与力度的把握

v正确的宏观调控必须建立在准确的经济信息之上。

⏹社会稳定--保持经济增长的边界

中国经济增长困境

之一:

高增长导致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所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高

⏹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资源消耗量大幅增加。

2011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占全球比重高达21.3%,而GDP总量占全球的比重却只有10.5%;2012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均提高到56%以上;2009年中国开始变成煤炭净进口国,此后煤炭进口量骤增;2001年以来,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一直保持在50%以上,精炼铝、精炼铜和钾盐的对外依存度则分别达到53%、69%和52%。

⏹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环境承载能力日趋脆弱。

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目前土壤污染面积已经超过20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比重超过20%。

之二:

高增长导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和严重的社会冲突,政府为维持社会稳定投入巨大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收入基尼系数突破国际警戒线。

世界银行报告指出,中国最富有的1%家庭掌握了全国财富总额的41.4%。

各种形式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社会稳定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的高压之下,政府维持社会稳定的开支迅速增加。

“零指标”和“一票否决”的巨大压力使得各级地方政府不得不把维持社会稳定当做重要任务,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之三:

增长主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增长主义发展模式下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和事权财权倒挂的财税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热情。

⏹在增长主义发展模式下,政府刺激投资的主要渠道:

1,国有银行体系以低成本掌握了大量资金,并在政治激励以及隐性担保的作用下,以低利率向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大量放贷。

2,政府凭借其在土地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以低价向企业提供大量的工业用地,直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鼓舞了企业的投资热情。

3,政府压低了资源品价格,而且对企业破坏环境行为的容忍度高、惩罚力度小,大幅降低了企业所应承担的资源环境成本,刺激企业扩大投资。

4,中国财政政策的制定流程相对简捷、时效性高,货币政策往往积极配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双松”频频出现。

5,各级政府采取了大量扶持、推动和振兴重点产业的产业政策,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小结:

提高居民幸福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而居民的幸福感既来自物质财富的增加,也来自对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

在增长主义发展模式下,“增长崇拜”使得中国政府将绝大部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用于经济建设之中,社会建设严重滞后,致使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只是主要满足了居民多元幸福目标体系中的一元。

由于短期内社会建设历史欠账过多,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政府偏好于选择一个较为简单的提高居民幸福感、维持社会稳定的方法:

继续保持高经济增长速度以提高居民部门的收入水平。

而且,在此过程中政府更多的是在“做大蛋糕”(GDP的增长),而没有“做好蛋糕”(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也没有“分好蛋糕”(贫富差距日益拉大)。

这进一步强化了“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社会建设进展缓慢”的畸形发展格局。

居民愈发要求补偿其所受到的福利损失,对实现高收入增速的诉求就愈发强烈,由此形成了当前中国社会的“高增长依赖症”。

 

IMF改变全球经济增长评估

称新兴经济体不再为引擎

⏹IMF现时预期,不再认为新兴经济体是推动世界经济的引擎,认为动力主要源自发达经济体,预期产出将加快。

IMF称,全球经济将在2014年获得增长,美国经济增长应会在2014年提速,而新兴经济体近期的增长前景被下修。

⏹俄国家统计局8月9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到工业生产增长缓慢、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失业率有所上升的影响,今年第二季度俄罗斯GDP比去年同期增长1.2%。

专家们认为,2013年俄经济大部分领域将处于下降或停滞状态,只有农业、能源和市政领域会继续增长。

⏹2012年巴西经济增速只有0.9%,印度更是因为去年GDP增长仅为5%,陷入了该国十年来GDP增速最低的水平。

南非今年第一季度GDP按年仅增长了0.9%,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1.2个百分点。

2,CPI、PPI与通货膨胀

消费者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称为一般通货膨胀;

而当CPI>5%的增幅时,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计算

CPI的国际比较

⏹1.当今世界各国CPI的构成类别大致相同,权重因各国经济发展情况和恩格尔系数不同而有所不同。

⏹2.CPI构成中各类别权重的确定都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居民消费支出的构成比例进行算术平均或几何平均方法得到的。

⏹3.各国CPI构成中分歧较大的类别是“住房”或“居住”项。

美国CPI-U的“住房”项中包含虚拟租金的价格变动,即当居民没有自有住房时每月租房的等值租金支出水平高低。

除了美国,世界各国居住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均不含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部分。

此外,有些国家将购置房屋的“抵押贷款利息”和“物业费”等计入“居住”类价格之中,比如加拿大。

⏹4.食品、居住、交通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是CPI构成中权重最大的三类价格,三者权数之和超过50%,

CPI与PPI的关系

⏹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

产业链可以分为两条:

一是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存在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

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存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

在中国,就以上两个传导路径来看,目前第二条,即农产品向食品的传导较为充分,。

⏹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工业品价格向最终消费价格传导有两种可能情形:

一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成本上涨引起的工业品价格(如电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会顺利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二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供大于求,工业品价格很难传递到消费品价格上,企业需要通过压缩利润对上涨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结果表现为中下游产品价格稳定,甚至可能继续走低,企业盈利减少。

对于部分难以消化成本上涨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

可以顺利完成传导的工业品价格(主要是电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价格)目前主要属于政府调价范围。

通货膨胀

⏹首先看流动性,看货币供给量。

因为它们是产生通胀的“必要条件”。

⏹从1992年开始,央行每年增加纸币流通的速度都在23%左右,而经济增长速度却仅在9.8%左右。

按照经济学所讲的通货膨胀含意,流通纸币的增加量超过实体价值的增加量,即为流通货币的膨胀。

⏹1986年,中国M2/GDP指标值仅为0.65,2012年该指标达到1.88,当前中国该指标高于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为美国的2.8倍。

可见,当前中国经济体内部的流动性已经相当充裕,给资产泡沫和通胀带来巨大压力。

3,汇率、外汇储备与贸易顺差

⏹2011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30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5.1%。

2012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3116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28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0.25%。

⏹2009年的4月24日,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大幅增加黄金储备454吨,黄金储备达到1054吨,正式跨入全球黄金储备千吨大国行列,位居世界第五位。

⏹如2009年年初,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人们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恢复能力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质疑,“避险”成为了黄金价格上涨的主导力量。

而美元的弱势成就了黄金的强势。

⏹7月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计11735亿美元。

⏹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因,着眼点并不放在投资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借此保护国家的出口业。

⏹国家先后启动汇改,成立中投公司,以破解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外储运用难题。

⏹    一个尴尬的对比是,随着规模的急剧攀升,外储多年投资运用的投资回报,可能难敌人民币几年内的升值损失。

数据显示,中国投资于发达国家国债的未经过通胀调整的国债年收益率通常约为3%~5%,但外商在华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2%。

这意味中国低利率借钱给外国人,同时又高利率向外国人借钱,不划算。

⏹    不仅如此,详细的成本账还包括其他方面。

例如,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损耗并没有被算入低附加值的出口创汇成本中,以及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等。

    

⏹    另外,由于与巨额外储相挂钩的外汇占款已成为最大的基础货币投放负累,使流动性泛滥成为中国近年来疲于应对的大难题,并由此滋生了低利率的环境,导致资产泡沫的升腾,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困境。

⏹目前的外储总额中,有接近一半的储备属于非债权性质的储备,性质不稳且风险较大,因此不能采取简单运用之策。

⏹    外储运用的困难首先在于体量。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资金运作,在现货市场上买进卖出实际上很困难……一旦中国开始进行资产投资分配,相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会出现一批以猜测和跟随中国政府投资而动来牟利的对冲基金。

"同时,外储运用的对象也是问题。

尽管投资美国国债饱受非议,但除此之外,全世界似乎再也找不出一个足够大的市场能稳定地接纳中国巨额外储投资;环视当今全球整体经济形势,美国实力仍为最强,在主权债务危机时期更值得信任。

“特里芬悖论”与美元贬值

(1)

⏹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持下,美元既作为国别性货币又作为国际性货币,书写了一段让世界各国既恨又爱极为矛盾的国际货币史。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美元作为国际性货币是依靠美国的经济实力来支撑的,各国在使用美元特别是象储备黄金一样来储备美元时,总是希望美国的经济更为强大而稳定,以保证美元价值的稳定;而美元作为国际性货币使用越是频繁,他国储备美元数量越大,美国对外的负债或“赤字”也就越大,美国经济的稳定性也就会越差,受债务所困的危机也就可能性越大,美元也就难以保证价值稳定。

这是一个明显不过的矛盾.

“特里芬悖论”与美元贬值

(2)

⏹这就是上个世纪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教授发现并提出来的“悖论”:

美元价值要稳定,它就不能作为国际货币;美元要作为国际货币,它的价值就难以稳定。

⏹当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成为历史的选择且至今无法改变时,保留美元储备的大量国家也就无可奈何地被绑到了美国经济的战车上,要保住手中美元的价值,就必须全力支持美国经济的繁荣,保留的美元越多,支持的力量也就必须越大。

⏹正是由于美元这样的特殊地位,各国对于美元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其升值或贬值只要超过某种水平或程度,就会带来种种紧张甚至恐慌,相应的对策选择,也就大多无可奈何地加入到支持美国经济稳定及强大的货币政策阵营中来.

“特里芬悖论”与美元贬值(3)

⏹但是,“特里芬悖论”作用之下的亚洲,有着干预市场更为深层的忧虑,干预是以保存更大量的美元为代价的,如果干预效果不佳,美元更大幅度地继续下滑,保有更大量的美元,就将遭受更大的贬值损失。

⏹既然美元作为国别性货币又作为国际性货币已经被世界接受,而且亚洲国家又被大量美元储备绑上了美国经济的战车,对于美元贬值就不得不作出相应主动积极的反应。

这是无可选择的选择。

外汇储备过大的负面影响

⏹一是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一旦未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下降,将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贸易顺差较快增长,容易引发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三是虽然当前跨境资本呈净流入态势,一旦未来国际金融市场发生较大动荡,市场预期发生逆转,跨境资本将通过利润汇出、购汇还贷等渠道集中大量流出,加剧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四是国际收支大幅顺差造成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多,增大本外币政策协调的难度,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

 

人民币与世界货币

  世界上最有权力的20个国家的首脑齐集伦敦,商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之策。

会场弥漫着史无前例的焦虑,背后则是大国政治围绕主导货币的新一轮角力。

在经济的全球化时代中,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是大国实力的关键性指标。

而货币的生命力不仅仅取决于短期的经济形势,还取决于国家主权的信誉和国际政治的实力。

美元霸权的时代

       美元霸权的确立,乃是美元与英镑的长期角力的结果。

从一战到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英国经济受到异常沉重的打击,英镑霸权已经日薄西山。

无奈之下,英国在1931年被迫放弃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随之动荡,大国间的货币战硝烟四起。

相比之下,19世纪末,美国逐渐成长为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

自1900年美国通过金本位法案后,美元正式走向世界。

由1912年美国的“金元外交”政策,到上世纪30年代西半球建起美元区域货币集团,美元逐步放开手脚与英镑展开了货币霸权的争夺。

二战硝烟散尽,欧洲退出世界中心舞台,是时的美国在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上独占霸主地位。

   

 在经过激烈的争吵之后,1944年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镑对美元做出了历史性的妥协和退让。

44个国家通过了以美国方案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时建立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战争结束后,美国以英国承认美元霸权地位为条件,向英国提供巨额贷款,进一步打压英镑,使其元气大伤。

与此同时,美国将其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经济扩张的工具之一,大量输出资本和商品,造成他国经常性国际收支逆差,使美元在国际范围内受到极大的欢迎,甚至出现了“美元荒”。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美国货币政策成为全世界的货币政策,美元霸权的时代来临了。

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清偿手段,不仅使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空前增长,还提高了全球购买力,弥补了黄金不足,结束了混乱的国际金融秩序,更使得全球经济步入高度相互依存的时代。

⏹ 然而,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存在固有的根本性矛盾,即所谓的“特里芬困境”。

果不其然,随着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经济的复苏,它们对美元霸权的“过分特权”表示了不同程度的不满;而越南战争、石油危机等,更为美元危机埋下伏笔。

1971年,美国出现了1893年以来的首次国际贸易逆差,国际收支状况持续恶化。

固定汇率制难以为继,尼克松被迫宣布美元贬值,并关闭黄金窗口,史称“尼克松冲击”。

1973年3月,美元再次大幅贬值,引发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

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在浮动汇率制下,美国反复无常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巨额贸易与财政赤字带来的金融动荡,让美国的贸易伙伴们大为光火。

⏹在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下,美元霸权不仅没有就此终结,反而在里根的第一任期和克林顿的第二任期,出现了两个强势时代,使得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依赖有增无减。

⏹4,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在同一时期内都比较低,并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总人口“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

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将带来劳动力增加、储蓄和投资增长、人力投资增加和妇女就业机会增加等,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这段时期在人口学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或“人口红利期”。

20世纪90年代哈佛的一些经济学家,在使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解释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的“东亚奇迹”,以及经济史上新大陆超过旧大陆经济的增长表现时,把人口年龄结构作为变量来发现人口抚养比,即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对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

这个在常规生产要素贡献之外的经济增长源泉,被称做人口红利。

 

  

⏹蔡昉的研究发现:

把类似的理论假设和计量方法应用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总抚养比下降1个百分点导致人均GDP增长率提高0.115个百分点。

1982年-2000年总抚养比下降了20.1%,推动人均GDP的年平均增长率提高2.3%,同期人均GDP年增长速度在8.6%左右,因此,其中抚养比下降的贡献为26.8%。

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口红利不意味着经济必然增长,但经济增长一旦步入快车道,则“人口红利”势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

中国历年GDP和总人口数增长率

⏹我国早在1965~1970年间“人口红利”就开始出现,但“人口红利”出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似乎并没有感受到什么“红利”的影响,相反则是更多地感受到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严重困扰着经济的增长。

只是最近10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失业人口开始大幅度减少和劳动力资源开始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的时候,我们才切实感受到“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

⏹影响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

一是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二是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 “人口红利”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劳动供给上。

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大约会在2015年左右停止增长。

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后,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问题会很快到来。

⏹但城乡二元结构使得中国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口仍然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城镇提供劳动力资源。

中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之中,如果按城镇人口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的速度计算,则城镇每年会新增1500万左右的劳动年龄人口。

从劳动力供给来看,“人口红利”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从“人口红利”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来看,在人口红利期,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

⏹但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或者说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在一定时期内并不必然带来储蓄率的下降。

在老龄化的初期阶段,新进入老龄阶段的人往往都有较高的储蓄率和储蓄倾向,有人也因此把老龄化的初期阶段看成是第二次“人口红利”期。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得到了人口红利,对应的一定是将来有一个人口负债。

绝大多数像我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都没有一个静态均衡的人口。

而发达国家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出生率,有补充的力量。

我们的情况是出生率从较高迅速下降,一代人慢慢变老,但是没有能够保持人口结构均衡。

所以,我们会出现一个人口负债的结果。

⏹人口的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供给速度的持续下降,通过劳动力要素供给以及社会储蓄和资本积累下降两方面,制约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

⏹在中国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的有利时期,能否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关系到中国的长远发展。

“未富先老”是中国老龄化的最大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