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二模昆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精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803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二模昆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二模昆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二模昆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二模昆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二模昆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二模昆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精品.docx

《云南省昆明市二模昆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二模昆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精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昆明市二模昆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精品.docx

云南省昆明市二模昆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精品

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解析版)

1.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

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

这一规定

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中可以分析出,这些措施有利于小家庭的推行,也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故B项正确,D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度的瓦解和对农民的控制,故AC项排除。

点睛:

材料“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表明秦推行小家庭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2.西汉前期在皇帝陵基旁边设置陵县,专为祭祀陵园之用,该县居民都是强迫迁徙而来的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

这一举措

A.解除了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B.提升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C.使行政区划带有祭祀色彩

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答案】D

【解析】材料“该县居民都是强迫迁徙而来的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表明,把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集中在皇帝陵基旁边设置的陵县附近,显然便于监视控制,防止叛乱,保证安定,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解除”;材料强调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点睛:

材料“该县居民都是强迫迁徙而来的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下表为学术界关于《马可·波罗行纪》的研究成果。

成果1

关于当时宫廷的奢作、南方城市的繁荣、市场的活跃,《行纪》比任何汉文史料和外文作品更为详细、生动。

成果2

《行纪》记载的马可·波罗襄阳献炮,与《元史》记载不符。

成果3

《行纪》对当时中国的货币、食盐生产与税收体制有大量准确而详尽的描述,当时的欧洲、阿拉伯和波斯文献中无书能及。

成果4

各种印刷本的《行纪》采用的人名和地名是波斯文或阿拉伯文,可能是从波斯史籍中抄来的,也可能是马可·波罗只到了波斯。

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该书是研究元史的重要资料

B.马可·波罗曾经来过中国

C.该书由阿拉伯人翻译并传播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A

【解析】从表格中四个成果可以看出,《马可•波罗行纪》所记载的史料可用来研究元朝的历史,故A项正确;从成果4“马可•波罗只到了波斯”说明B项错误;四个成果中无法反映出阿拉伯人的作用,故C项排除;材料中只提到了《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文明的传播,没有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D项错误。

4.在古代中国有两种文化传统:

一种是由私塾、学校和书院教育传播的正规儒家人伦道德传统;一种是通过乡村演戏、说书、佛道仪式等传播“诸善奉行、因果报应、有求必应”等民间观念传统。

这两种文化传统

A.在思想教化方面具有同一性

B.表明儒释道文化融为一体

C.存在价值观念的相互对立

D.都受城市经济繁荣的影响

【答案】A

【解析】从材料“由私塾、学校和书院教育传播的正规儒家人伦道德传统”“通过乡村演戏、说书、佛道仪式等传播“诸善奉行、因果报应、有求必应”等民间观念传统”中可以分析出这两种文化传统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教化,有利于加强统治,故A项正确,C项错误;B项不符合“正规儒家人伦道德传统”,排除;“民间观念传统”是受城市经济繁荣的影响,故D项排除。

5.晚清思想家王韬认为,英国政治制度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有中国尧舜禹时代集体议事的遗风。

这一认识

A.否定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B.启迪国人探索变革之路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D.反映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答案】B

【解析】材料“君民同治,上下相通”体现了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启迪了中国人探索变革之路,故B项正确;王韬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故AC项排除;早期维新派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故D项错误。

点睛:

首先通过材料“君民同治,上下相通”分析出所属政治派别;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6.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出现了一批新式石库门建筑。

它们有着四合院的围合体态,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大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

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重视城市规划及建设

B.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

C.市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D.上海的城市建设走向西化

【答案】B

【解析】从材料“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新式石库门建筑”“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大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中可以看出,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推动了上海城市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的重视和市民生活的提高,故AC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走向西化”。

点睛:

材料“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新式石库门建筑”“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大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反映出城市的近代化过程。

7.1933年5月,中日两国签订《塘沽协定》,实现停战,国民政府同意将东北同中国的其他部分分割开,并承认日本在满洲的存在。

该协定

A.适应了国民政府的战略需要

B.维持了华北地区的长期和平

C.有效遏制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D.激起了全民族的抗战意识

【答案】A

【解析】从材料“1933年5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集中力量对中共及其红军进行围剿,1933年《塘沽协定》的签订,适应了国民政府的战略需要,故A项正确;《塘沽协定》签订后,激发了日本侵华的野心,华北地区的形势越来越紧张,故BC项错误;七七事变激起了全民族的抗战意识,故D项错误。

点睛:

注意材料“1933年5月”这一关键时间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8.1991年上海市财办明确规定,私营企业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南京路、淮海路的大店名店,私营企业不许与外国公司合资,银行不得对私营企业贷款。

这说明当时中国

A.市场经济发展遭受挫折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C.私营企业冲击了国营经济

D.私营企业尚未取得合法地位

【答案】B

【解析】从材料“1991年”“私营企业的产品一律不得……私营企业不许……银行不得对私营企业贷款。

”中可以分析出,当时政府对私营企业及其产品有比较多的限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提出的,故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冲击”;D项说法错误,错在“尚未取得”。

9.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官员必须依法行事,一旦触犯法律,便要受到惩处。

伯利克里本人在首席将军任上就曾被控读职而受到法庭审判,并被处以罚金。

A.体现了雅典法律至上的原则

B.标志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C.是对雅典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

D.折射出罗马法影响深远

【答案】C

10.中世纪画家创作圣母像往往以想象中的形象为模本,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却以现实生活中的母亲为原型。

这一变化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

A.现实主义绘画成为风尚

B.宗教色彩日益淡化

C.人的主观想象受到限制

D.审美观念逐渐世俗化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世纪画家创作圣母像往往以想象中的形象为模本”“文艺复兴时期却以现实生活中的母亲为原型”中可以看出,圣母像从想象中的形象到以现实生活中的母亲为原型,这一变化体现出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反映了人们审美观念逐渐世俗化,故D项正确,C项错误;现实主义绘画是19世纪中期出现的,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日益淡化”。

点睛:

材料“中世纪画家创作圣母像往往以想象中的形象为模本”“文艺复兴时期却以现实生活中的母亲为原型”是解题的关键。

11.下表为1885-1913年英美专利注册数比较表。

年度

英国

美国

发明和设计专利注册数

其中对外国居民颁布数

1885-1889

9371

21666

1609

1895-1899

13419

31680

2272

1905-1909

15423

33220

3556

1913

16599

33917

4212

 

据此推知

A.英国无力引领世界科技前沿

B.移民是美国科技发展的动力

C.美国经济发展潜力与日俱增

D.美国经济实力全面超越英国

【答案】C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的“发明和设计专利注册数”不断增加,超过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明和设计专利注册数”说明科技发展能推动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强调了“发明和设计专利注册数”,故ABD项错误。

12.1973年,包括苏联在内的欧美35个国家举行了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的《最后文件》坚持“边界的不可侵犯性”和“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等原则。

之后苏联却在东欧部署导弹,并武力干涉南部非洲、红海和阿富汗等地事务。

这反映了当时

A.苏联掌握了世界的主导权

B.美国失去遏制苏联的实力

C.欧安会不涉及外部安全事务

D.美苏军事力量此消彼长

【答案】D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90年代,巴黎出现了一些女性俱乐部,她们要求教育权和就业权。

著名女权活动家德·古日代表她的俱乐部以《人权宣言》作为改编依据,以几乎完全相同的形式写出了《女权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此宣言包括前言和17项内容,其中有14项基本上采用了《人权宣言》的内容,只不过将《人权宣言》中的“男人”和“公民”替换成为“女人”和“女公民”。

1793年11月3日,德·古日被处死。

11月19日,有关其被处死的评论被刊登在《导报》上,德·古日被形容为“一个忘记了女性美德的阴谋家,因而要惩罚她”,女权俱乐部也被解散。

在以后的年代中,女性组织一再重组,但总是遇到男权社会的敌意,有时甚至激起暴力冲突。

——摘编自李月《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与中国女权主义的发端》

材料二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随着西方传教士东来带入了中国。

早期洋务派人士和部分买办,最先感受西方男女平等观念,并提出兴女学、戒缠足的主张。

19世纪末期,康有为等人吸收了“天赋人权”观,并以此来观察和分析中国妇女问题,产生了近代中国初具理性色彩的男女平等思想。

这些男性精英的活动鼓舞了妇女的斗志,她们通过自办女报、组织妇女团体等活动来鼓吹女权。

1907年底,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女子针对帝国主义攫取我国路矿权的行径,纷纷设立“女界保路会”等妇女团体,集议筹款,签名认股,以挽回路矿权。

据统计,1898年至1919年,妇女团体所办的报刊,全国约有40种,大多集中于上海、北京和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及日本的东京。

该时期的女权主义诉求集中表现在要求妇女教育、主张婚姻自由、强调女子经济独立、提倡妇女参与政治等方面。

——摘编自何黎平《论中国近代女权思想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女权运动兴起的背景,并分析该时期女权运动受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法国女权运动相比,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答案】

(1)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人权宜言》的发表。

原因:

男权观念根深蒂固;法国妇女尚未获得经济独立;男性政治精英的压制;女权运动的群众基础薄弱;雅各宾派的激进统治。

(2)特点:

在西方文明冲击下兴起;男性精英主导与妇女自救相结合;具有爱国救亡色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意义:

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升;有利于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习俗的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