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0363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考古发现,江苏、安徽、广西、湖北、甘肃、辽宁等地都有西周青铜器出土,且艺术风格与西周都城地区几乎一致。

这主要得益于

A.禅让制B.分封制C.井田制D.郡县制

2.公元前122年,汉武帝颁布“附益之法”,禁止士人与诸侯王交往,违者严厉处罚。

与该法令目的相似的是

A.推恩令B.中朝制C.轻摇薄赋D.无为而治

3.东汉初,中央要求各州郡对所推荐的孝廉先委以职务,考核合格后再向中央举荐。

东汉顺帝时,则对各孝廉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者将被黜落。

据此可知,汉代察举制

A.突出强调门第观念B.对伦理道德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

C.呈现出衰落的趋势D.不断调整以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

4.北魏实行均田制,授田对象和数量如下表所示:

土地类型

男夫

妇人

露田

40亩

20亩

40亩

20亩

30亩

桑田

20亩

20亩

麻田

10亩

5亩

10亩

5亩

公田

刺史15顷,太守10顷,县令、郡丞各6顷

据表可知,北魏均田制()

A.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B.加剧了土地兼并

C.兼顾了各阶层的利益D.推动江南的开发

5.唐代统治者励精图治,唯恐朝政有失,重视“审署奏抄,驳正违失”,即规谏皇帝,审查奏章诏令。

行使该职权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六部

6.南宋末年,临安城内外大街小巷,铺席买卖,鳞次栉比,“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这反映了当时

A.“市”的时空限制被突破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政府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D.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7.《清史稿》载,军机处起初只是商议军事的临时机构。

乾隆以来,“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这表明军机处

A.统率六部百司B.行使宰相职权C.职权逐渐扩大D.完全取代内阁

8.清代普洱茶大量运销西藏,西藏的马匹等商品进入云南,这条商路被称为滇藏“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兴起反映了当时

A.商帮会馆的出现B.长途贸易的兴盛C.商业市镇的兴起D.丝绸之路的复兴

9.1898年,中德签订《胶澳租界条约》,规定“在山东省内如有开办各项事务,中国应先问德国商人等愿否承办工程,售卖料物”。

这一规定

A.导致洋务运动破产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引发五四爱国运动D.加剧中国经济主权的丧失

10.1905-1908年同盟会成员出身情况统计,据如表可知,同盟会

出身

学生和留学生

官吏和有功名的知识分子

救员、医生

资本家、商人

贫农

人数

354人

10人

8人

6人

1人

A.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拥护B.以知识分子为主体

C.标志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D.代表各族人民利益

11.1912年10月,陆绍芬、刘清扬等女性在北京发起中华民国家庭改良会,其宗旨为“本人道主义,改良家庭习惯,实行男女平等,以谋社会之发达”。

这反映出当时

A.民国政府重视移风易俗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C.社会变革影响家庭生活D.妇女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12.1912-1936年,中国轻工业产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下降了75%,而重工业产品特别是机器的进口,则由13.7%增至47%。

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A.轻工业呈现衰落趋势B.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C.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13.1937年,在一次会战中,国民政府投入40余万兵力,成功阻击日军三个月,为迁都重庆赢得了宝贵时间。

该会战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14.毛泽东在一份政治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这一政治报告发表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初步胜利B.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C.抗日战争完全胜利D.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15.1949年10月I日,外交部长周恩来致函各国: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这表明新中国

A.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奉行“求同存异”

C.积极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D.推行不结盟政策

16.1987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增加了93.3%,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3倍。

这主要得益于

A.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蓬勃开展

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17.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其审判过程如图所示,如图反映了古代雅典

A.民主与个人利益相违背B.陪审法庭拥有最高权力

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18.“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一一即正确的理性,它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永恒不变的。

它不会在罗马立一项规则,而在雅典立另一项规则,也不会今天立一种,明天立一种。

”这里的“法律”是指

A.习惯法B.成文法C.万民法D.自然法

19.如图反映的是近代某一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

A.促进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B.促使欧洲白银大量外流

C.为欧洲提供了充足劳动力D.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1770年,英王乔治三世无视《权利法案》的规定,任命“国王之友”派组成政府,干预下议院议席分配,力图独揽行政和立法大权。

这表明此时英国

A.封建专制制度重新确立B.责任内阁制度遭到破坏

C.君主立宪制度尚未完善D.议会失去权力中心地位

21.如图是苏联名画《列宁会见农民代表》,反映了1920年底坦波夫省农民代表亲自向列宁申诉,要求改变政策的情形。

对此,苏俄决定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开展农业的全盘集体化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2.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称,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选择“自由制度”的力量抵抗“极权统治”口该咨文的提出标志着

A.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C.马歇尔计划开始施行D.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23.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

“如果欧洲人不想在根本变化了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就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这一认识推动了

A.西欧联合进程加快B.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德国分裂局面的出现

24.1979年4月到1982年12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失业率达到10.8%,失业人口数达到1200万。

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世界霸权地位丧失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深陷“滞胀”危机D.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材料一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元老院制定了《行省法》,在征服地区设立行省,并向每个行省委派总督1人、副总督3人和财务官1人,委托他们代表元老院进行统治。

总督通常由却任的执政官担任,在行省内拥有生杀予夺的全权,罗马对其监督很小。

元代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称为“行中书省”。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中国古代文官科考制度

级别

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组织

各府、县学官面向本府、县招考

各省学政面向本省秀才招考

礼部面向全国招考

皇帝或钦差主考

录取称谓

秀才

举人

贡士

进士

考试内容

儒家经典、时政策论、政府律令、皇帝训示

人才流向

秀才有办私塾的教学资质;举人、贡士可充任官府幕僚;进士可入翰林院或直接任官

——据张小华《东西方典型政治制度的演变》整理

材料三制宪是治国理政中最重要的“顶层设计”。

1787年前,美国中央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且与各州在铸币、外交、防务等方面存在权力争执。

各州之间在管理界线、商贸拄来、国会席位分配等问题上互不相让。

南方与北方的两种经济形态也矛盾重重。

有鉴于此,“制宪者们”经数月争吵辩论,为美国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顶层设计”。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罗马与中国元代行省制度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官科考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建国初期在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并简析其意义。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扮演过不同角色。

材料一16世纪以来,原产美洲的玉米、土豆等多种作物传入中国,缓和了人地矛盾,到乾隆时期中国人口突破一亿大关。

江南地区形成了专门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区域。

专业养蚕产丝的苏州等地,大商户购买织机,雇佣机工进行生产。

制作精美的中国瓷器、丝绸在西欧热销,世界白银产量竟有一半流入中国。

可以说,16-18世纪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成功扮演着“受益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842年的“协定关税”与1895年的“外商办厂”是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角色转变的两个关健节点,中国由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变为“被动者”。

第一个节点瓦解着传统的自然经济,产生了对工业文明的“仿生效应”,即近代化官办或私营的机器大生产出现了。

第二个节点进一步涤荡着中国传统社会,面向西方的“仿生效应”变成了国人“救亡图存”的呐喊,英国式、美国式的政治“仿效”先后在中华大地上展演。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1978年后的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动“参与者”。

1980年中国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推动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本交流。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有利于市场对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发展。

2014年以来,中国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了丝路基金。

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马世力《中国当代经济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8世纪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受益者”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两个关键节点”后中国“仿生效应”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贡献。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革命,泛指重大变革,是历史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材料一1688年,应议会之邀,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率军队来到英国,成为英国国王。

这场不流血的革命成为英国近代第一次历史性革命。

革命后的新政权“依法保护私产”“奖出限入、拓展海外利益”,为后来大机器生产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18世纪后半期,英国近代第二次历史性革命悄然来临,使英国站在了世界工业文明的领跑线上。

——摘编自吴于度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

他分析了俄国的具体国情,认为在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没有被广泛动员的情况下,俄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这个阶段的革命仅仅是从形式上结束了君主专制,并没有使人民得到土地与和平;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中。

因此,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立足点从城市转入农村,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占领城市,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革命道路。

1953年以来,共产党人又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革命之路,改造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共产党人开创的两条革命道路,吸纳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探索救亡图存的宝贵经验,成为民族复兴的起点。

——摘编自方莉《中国现代化探索中的“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两次“历史性革命”的名称,并简析二者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917年俄国两个阶段革命的不同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指出“共产党人开创的两条革命道路”的内容。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在西周都城之外的地区发现的青铜器艺术风格与西周都城地区几乎一直,这说明西周都城地区的文化对外传播。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有关,通过分封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传播了周文化,故选B项;禅让制主要实行于史前时期,西周时期不再实行禅让制,排除A项;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制度,其目的不是传播周文化,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西周时期还没有实行郡县制,排除D项。

故选B项。

2.A

【详解】

“禁止士人与诸侯王交往,违者严厉处罚”是为了限制地方诸侯王势力的增长,由此可知该法令的目的是在限制诸侯王的势力,这与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推恩令相似,故选A项;中朝制中央政治体制的变革,和削弱诸侯王势力不符,排除A项;轻徭薄赋是赋税政策的特点,无为而治是国家治理的方针,都与削弱诸侯王不符,排除CD项。

故选A项。

3.D

【详解】

东汉对孝廉的举荐,经历了注重实践到注重考试的转变。

据此可知,汉代察举制在不断调整以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强调门第观念的信息,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对伦理道德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排除B项;只从材料无法呈现出衰落的趋势,排除C项。

故选D项。

4.C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在均田制下,男人、女人和奴婢都属于授田的对象,说明的是北魏均田制兼顾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C正确;材料未涉及租佃关系,A排除;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5.B

【详解】

根据材料“审署奏抄,驳正违失”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门下省负责审核封驳奏议,选项B正确;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排除A;尚书省和六部负责执行,排除C、D。

6.A

【详解】

据材料“临安城内外大街小巷,铺席买卖,鳞次栉比,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可知南宋末年商业繁荣,大街小巷,铺席买卖,鳞次栉比,夜市、早市出现,商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商业繁荣,而未涉及“北民南迁及南方经济发展的状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时期,国家未实现统一,排除D项。

故选A项。

7.C

【详解】

根据“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可知内阁的职权在逐渐向军机处转移,说明军机处的职权在逐渐扩大,故选C项;军机处不是正式机构,不能统率六部百司,更不能行使宰相职权,排除AB项;“完全取代”的说法过于绝对和夸张,排除D项。

故选C项。

8.B

【详解】

据材料“清代普洱茶大量运销西藏,西藏的马匹等商品进入云南,这条商路被称为滇藏‘茶马古道’”所学可知,普洱茶产于云南,清代普洱茶大量运销西藏,西藏的马匹等商品进入云南,这些表明了“区域间长途贸易的兴盛”,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帮会馆”内容,而是强调普洱茶的运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清代普洱茶大量运销西藏”,未涉及“商业市镇的兴起”,排除C项;丝绸之路强调的是中外联系,排除D项。

故选B项。

9.D

【详解】

“在山东省内如有开办各项事务,中国应先问德国商人等愿否承办工程,售卖料物”,这一规定意味着中国在山东开办任何经济事务都要得到德国的同意,这就加剧了中国经济主权的丧失,D项正确;甲午战败意味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项;这大大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项。

故选D项。

10.B

【详解】

由1905-1908年同盟会成员出身情况统计表可知,同盟会成员以学生和留学生为绝对大多数,这说明同盟会以知识分子为主体,B项正确;“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拥护”说法欠妥,排除A项;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排除C项;“代表各族人民利益”说法欠妥,排除D项。

故选B项。

11.C

【详解】

1912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以后,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此时发起家庭改良会,意图改良家庭习惯,实行男女平等,这都是对中国社会传统的冲击,说明社会变革影响了社会生活,故选C项;家庭改良会不是民国政府发起的,无法体现民国政府的重视,排除A项;当时男女平等并不是社会共识,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排除D项。

故选C项。

12.B

【详解】

据题意可知,1912—1936年中国轻工业产品进口比重下降,重工业产品特别是机器的进口比重增加,这说明当时国内的轻工业发展有所发展,因此轻工业产品进口减少;重工业发展,所以对重工业产品和机器的进口需求增加,故选B项;轻工业产品进口减少,说明我国轻工业水平在提升,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内容不能说明我国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排除D项。

故选B项。

13.A

【详解】

根据“为迁都重庆赢得了宝贵时间”可知这场会战应该发生在当时首都附近的地区,当时中华民国政府是南京,所以在南京附近的会战应该是淞沪会战,故选A项;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都在北方地区,与迁都不符,排除BC项;武汉会战是在迁都重庆以后,排除D项。

故选A项。

14.D

【详解】

依据材料“从现在起,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49年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故D正确;A、B、C涉及的时间均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15.A

【详解】

据材料“1949年10月I日,外交部长周恩来致函各国: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可知,这是1949年10月I日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项正确;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B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C项;建国初我国实行“一边倒”,而不是“不结盟”,排除D项。

故选A项。

16.D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后“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增加了93.3%,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3倍”,这主要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D项正确;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起来,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土地公有制不变,排除C项。

故选D项。

17.C

【详解】

由图示信息可知,对苏格拉底的审判经历了“原告诉词—第一次申辩—陪审法庭投票—第二次申辩—第二次投票—最后发言”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民主原则的贯彻,C项正确;民主与个人利益未必相违背,排除A项;公民大会拥有最高权力,排除B项;由图示可知,司法审判程序比较严格,排除D项。

故选C项。

18.D

【详解】

根据“它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永恒不变的”并结合所学可知,符合这一描述的应该是自然法,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具有永恒性和普适性,故选D项;习惯法可以随意曲解,排除A项;成文法和万民法都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不可能是永恒不变且适用于所有人,排除BC项。

故选D项。

19.A

【详解】

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即欧洲殖民者携带手工业品或武器从欧洲出发,来到非洲挑起非洲的部落战争并用手中的武器或手工业品换取战俘,或者亲自用手中的武器掠取黑奴,然后把黑奴贩卖到美洲的过程,最后把美洲的物产运回欧洲销售,其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为美洲提供了充足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

故选A项。

20.C

【详解】

据材料“1770年,英王乔治三世无视《权利法案》的规定,任命‘国王之友’派组成政府,干预下议院议席分配,力图独揽行政和立法大权。

”并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国王的立法权、财权、军权均受到限制,但此时国王还掌握行政权,而材料1770年,英王乔治三世无视《权利法案》的规定,任命“国王之友”派组成政府,干预下议院议席分配,这表明了“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故C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表明君主立宪制度的逐步确立,排除A项;据材料“1770年,英王乔治三世无视《权利法案》的规定,任命‘国王之友’派组成政府,干预下议院议席分配,力图独揽行政和立法大权。

”可知,英王乔治三世任命“国王之友”派组成政府,干预下议院议席分配,其目的是力图独揽行政和立法大权,材料未体现成为现实,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就是权力中心”,故D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选C项。

21.B

【详解】

据材料“苏联名画《列宁会见农民代表》,反映了1920年底坦波夫省农民代表亲自向列宁申诉,要求改变政策的情形”可知,1920年苏俄内战结束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农民不满,因此1921年苏俄二十大确定了“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即实行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排除A项;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后开展农业的全盘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排除C项;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时期建立,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

22.B

【详解】

据材料“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称,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选择“自由制度”的力量抵抗‘极权统治’”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称,共产主义威胁了世界和美国的安全,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选择“自由制度”的力量遏制“共产主义”,这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宣言书,B项正确;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排除A项;1947年针对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发起了旨在通过援助欧洲复兴进而控制西欧的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建立,排除D项。

故选B项。

23.A

【详解】

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如果欧洲人不想在根本变化了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就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因此为改变这种情况,1967年欧共体形成,A项正确;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欧洲联合的必要性,而不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排除C项;1949年在美英法德国占领区和苏联的德国占领区分别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德国分裂局面出现,排除D项。

故选A项。

24.C

【详解】

据题意可知,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失业人口增加,结合“1979年”可知此时美国遭遇严重的滞胀,出现了经济危机,故选C项;美国世界霸权的地位尚未丧失,排除A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主导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