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数第四单元认识计算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0321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数第四单元认识计算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数第四单元认识计算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数第四单元认识计算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数第四单元认识计算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数第四单元认识计算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数第四单元认识计算器教学设计.docx

《四数第四单元认识计算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数第四单元认识计算器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数第四单元认识计算器教学设计.docx

四数第四单元认识计算器教学设计

四、用计算器计算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在整数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结束后,适时安排使用计算器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方便、快捷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有关大数目计算的问题,减轻计算负担,又可以拓展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范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段编排:

第一段,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学习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以及两步混合运算;第二段,借助计算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中蕴含的简单规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3、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感受计算器的学习价值,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能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借助计算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中的简单规律。

四、教学难点

用计算器计算含有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中的简单规律。

五、教学时间

6课时(包含2课时测评)

 

……………………………………………装…………………………订…………………………线………………………………………………………

主备人:

张翠红授课人:

全册第课时课题: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第40-41页,计算器的认识和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第四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知道一些常用按键的名称及其功能,初步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计算器与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积累一些用计算器计算的经验,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体验计算器的学习价值,激发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试题的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有趣的数学现象。

教学用具:

计算器、教学课件。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

集体备课意见

二次备课记录

一、揭示课题

出示一个计算器。

提问:

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你在哪里见到过或使用过计算器?

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

指出:

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计算器,并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揭示课题: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新课

1、认识计算器。

课件出示计算器放大图,谈话:

学习用计算器计算,首先要认识计算器。

请同学们观察计算器图,谁来指一指计算器上的界面一般可以分为哪两个区域?

明确:

计算器的界面一般可以分为显示区和键盘区两个区域,显示区主要用来显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键盘区的这些按键主要是计算时操作用的。

谈话: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计算器,先在计算器上指一指显示屏和键盘的位置,再对照着图中指示找一找这些键,并试着按一按,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反馈,让学生指一指自己计算器上的开机键、关机键,数字键和功能键,并适当演示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清除键等的使用方法。

指出:

虽然每个同学手中的计算器型号各不相同,键盘的布局也可能不一样,但各种计算器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计算,只不过有的功能多些,有的功能少一些。

不过这些并不影响我们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2、用计算器计算。

(1)教学例1。

谈话:

认识了计算器,我们就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

出示例1

提问:

你能用计算器算出这两道题的得数吗?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后,先在小组里交流操作的过程,再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按正确的操作步骤再算一遍,并看清楚每次按键后屏幕上所显示的内容是不是和输入的内容一致。

提问:

怎样才能知道计算器算得对不对呢?

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用口算验算“38+27”用笔算验算“30×18”。

(2)教学例2

出示例2.。

谈话:

数目较小的计算,我们可以选择口算或笔算,如果遇到数目较大的计算,就可以选择用计算器计算。

这是一道数目较大的两步计算式题,算式里既有减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谈话:

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得数吗?

先试一试,再和同学说说计算时的操作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对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反馈:

你是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演示按键计算的步骤,并说说计算时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演示规范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跟着再算一遍,并注意每次按键后屏幕上所显示内容的变化。

强调:

算出“165×182”的得数后,要把算出的得数记录下来,再用40000减去第一步算出的得数。

讨论:

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正确、快捷、方便。

三、巩固应用

1、做“练一练”第1题。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全班核对得数,并指名演示按键步骤。

提示:

像这样的计算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输入一步计算后,可以不按“=”键显示得数,而按下一步计算的运算符号,这时计算器会自动显示上一步计算的得数,把得数填入方框后再输入下一步计算的数。

提问:

如果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小心把一个数字按错了,可以怎么办?

结合学生的操作,讲解改错键的使用方法,并提醒学生:

以后计算时,如果出现按错数字键的情况,可以用改错键改正,不必归“0”后再从头开始操作。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和填空,教师巡视,并注意了解学生在计算两步计算式题时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组织交流反馈,并让学生重点介绍计算第二行两道题的方法。

提示:

像193+287×156这样的算式,算出287×156后,不必把得数抄写下来再算加法,可以直接按287×156+193的顺序按键算出得数。

3、做练习七第1题。

出示题目,谈话:

请大家再用计数器计算一组题目。

学生用计数器计算,教师巡视。

指名演示每一道题的操作过程。

4、做练习七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再组织反馈和交流。

5、做练习七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由读题。

提问:

这道题你想怎样解答?

先让学生估算出得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

反馈:

你是怎样估算的?

估算的结果是多少?

再问:

用计算器是怎样算的?

得出的结果呢?

追问:

怎样能清楚地说明最多可以配备50台呢?

6、做练习七第4题。

出示题目中的两组数据,提问:

学校篮球队12名队员分成两组进行比赛,这是两组同学的身高,估计一下,哪个组队员的平均身高要高一些?

谈话:

用计算器算出每组队员的平均身高,看你估计得怎么样?

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后,组织反馈,并和自己估计的结果比一比。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

四、总结延伸。

提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谈话:

请大家读一读第41页的“你知道吗”,和同学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组织反馈。

五、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册内容。

板板书设计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组成:

显示器键盘

功能:

进行计算

教教学反思

 

……………………………………………装…………………………订…………………………线………………………………………………………

主备人:

张翠红授课人:

全册课时课题:

用计算器探索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学第42页例3和“练一练”,完成练习七第5-8题。

第四单元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充分利用计算器探究、自主交流的情境,使学生感悟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就等于原来算式的商除以几的规律,并能将此规律运用到简单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

2、通过观察、交流、辨析、迁移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探索、归纳、推理等能力。

3、充分创设知识迁移的情境,增强学生学好知识的信息,体会数学规律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充分利用计算器探究、感悟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计算器、多媒体。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

集体备课意见

二次备课记录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有趣神奇的数学规律,你有兴趣吗?

揭示课题:

用计算器探索商的变化规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用计算器计算。

(1)出示例3

26640÷111=26640÷222=26640÷333=

(2)设疑交流

学生观察算式,说说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猜一猜商可能会怎样变化?

(3)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独立用计算器去完成计算任务。

(4)指名汇报计算结果,全班订正。

26640÷111=24026640÷222=12026640÷333=80

2、观察数据,发现规律。

(1)自己观察,独立发现。

(2)小组交流,感知结果。

(3)全班交流,集体汇报。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现,板书规律。

商的规律:

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就等于原来算式的商除以几。

(4)根据发现的这一规律,不计算,你们能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吗?

多媒体出示。

26640÷444=26640÷555=26640÷666=

26640÷888=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商。

集体交流,说说填写得数时的思考过程。

再用计算器验算,看做对了没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第42页的“练一练”

(1)出示算式,观察算式。

(2)说一说这一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其中可能有什么样的规律?

(3)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题的得数,观察思考有什么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所得的商就等于原来的商乘几。

(4)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面几题的得数,然后用计算器验算。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1)学生按顺序完成计算,填出每一步计算的得数。

(2)学生试着列综合算式,并按顺序再算一遍。

3、完成练习七第6题。

(1)学生观察每组两道算式中三个加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在方格中的位置。

(2)学生算出每组中两道算式的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照上面的例子,写出这样的一组算式。

(4)算一算,它们的和是不是也相等。

4、完成练习七第7题。

(1)出示题中的六道算式,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2)学生通过类比直接写出右边三题的得数,并用计算器验算。

(3)组织交流,指名说说是怎样想出后面三题的得数。

(4)学生再写出两道这样的算式,并直接写出得数。

5、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学生读题,审题。

(2)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在算第几题时发现规律的,是怎样发现其中的规律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学会了什么方法?

五、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的部分习题。

板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商的变化规律

26640÷111=240

26640÷222=120

26640÷333=80

教教学反思

 

……………………………………………装…………………………订…………………………线………………………………………………………

主备人:

张翠红授课人:

全册课时课题:

练习七

教学内容:

练习七第9-12题。

第四单元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计算,逐步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体会计算器计算的优点,并逐步形成必要的操作技能。

2、让学生经历由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增强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数学规律。

教学用具:

计算器、多媒体。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

集体备课意见

二次备课记录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七第9题

(1)读题,审题。

(2)学生分别算出4种商品的总价,填在“发票”的金额栏内。

(3)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合计数,并判断2000元够不够?

2、完成练习七第10题。

(1)出示题中的算式,学生观察算式,说说算式的特点。

(2)用计算器算出左边两题的得数,说说每一题的得数有什么规律?

(3)学生根据规律完成右边两题。

(4)组织交流,你还能再写出一些这样的算式并直接写出得数吗?

3、完成练习七第11题。

(1)学生读一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用计算器计算。

(3)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4、完成练习七第12题。

(1)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出示第一组算式,学生依次用计算器算一算。

(3)学生比一比每次算出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4)出示第二组算式,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道算式的得数,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三道算式的得数都相等?

(5)完成后两道算式,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

二、完成“思考题”

1、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提示可以把原来的算式转化为不含数字“3”的算式。

如:

966×2×64或1922×64+10×64

2、组织交流,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三、教学“你知道吗?

学生独立阅读,再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课时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说说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册部分习题。

 

板板书设计

练习七

966×2×64或1922×64+10×64

 

教教学反思

 

 

……………………………………………装…………………………订…………………………线………………………………………………………

主备人:

张翠红授课人:

全册课时课题:

一亿有多大

教学内容:

一亿有多大第四单元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大数目的实际大小,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感。

2、使学生在探索一亿有多大的过程中,感受与同学合作的兴趣,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充分体验1亿的大小。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表达对1亿大小的感受。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天平、卷尺、秒表、100粒大米。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

集体备课意见

二次备课记录

一、“说一说”的活动。

1、提问:

你能说说一亿有多大吗?

2、组织交流:

板书: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课件展示关于一亿的相关信息,让学生感受一亿有多大。

二、“数一数”活动。

1、讨论方案

先让学生估计数1亿练习本大约要用多长时间,说说是怎样估计的,再在小组里讨论:

要推算数一亿本练习本需要的时间,可以怎样做?

2、完成推算。

先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数练习本,一人记时,并把数100本练习本的时间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再借助表格推算出数一亿本练习本所需要的秒数。

3、用“年”表示。

提问:

数一亿本练习本大约需要多少年?

用计算器算一算。

集体交流,反馈。

三、“量一量”的活动。

1、引导学生估计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会不会有30层楼那么高?

2、出示10枚硬币,量出它们摞起来的高度。

3、学生根据测量的结果进行推算。

4、学生汇报推算的过程和结果。

5、学生把得到的结果换算成用“米”作单位的数量,用计算器算出1亿枚1元硬币摞起来的高度大约是30层楼高的多少倍?

四、“称一称”的活动。

1、学生先测定100粒大米的克数。

2、学生推算出1亿粒大米的克数。

3、把1亿粒大米的克数换算成用“千克”或“吨”表示的数量。

说说1亿粒大米有多重?

4、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勤俭节约?

五、课时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1亿这个数又有了哪些认识?

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六、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册

板板书设计

一亿有多大

1、先测定100粒大米的克数。

2、学生推算出1亿粒大米的克数。

教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测试全册第课时

测试内容:

测试目的:

了解学生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补缺补差。

第单元测试讲评授课人全册第课时

班级人数

总分

及格率

参考人数

均分

优秀率

分数段情况:

85分以上人;60-84分:

人;60分以下人

题号

题目要求

分值

存在问题或突出优点

改进措施

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