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0255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ú)浸月(jìn)巉岩(chán)攥住(zuàn)

B.喧豗(huī)砯崖(pīng)吮吸(shǔn)黄鹄(hú)

C.绽开(zhàn)舵手(duò)咀嚼(jiáo)朔漠(sù)

D.戳穿(chuō)榫头(sǔn)残骸(hái)桅杆(wé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地崩山摧原形毕露扪参历井唉声叹气

B.峥嵘摧嵬冲波逆折懵懂玩童各行其事

C.皮开肉绽渔人之利集思广益毫无畏惧

D.水泄不通甘拜下风相辅相成纨袴膏粱

3.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

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

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B.怨声载道C.义无反顾D、怒形于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和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王熙凤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表现出说话张扬、虚情假意的一面,林黛玉觉得此人“放诞无礼”。

然而这“放诞无礼”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本回中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

B.《祝福》中,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

她恶意教唆、恐吓祥林嫂,使祥林嫂思想上愈加痛苦。

祥林嫂花了大钱十二千去捐门槛,是她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顽强地争取,希望自己恢复普通女佣的地位。

C.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功立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政、政治腐化等现象深为不满。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但有时又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D.海明威,以文坛硬汉著称,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折磨,开枪自杀。

其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后又以《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现代文(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张居三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据传作者也为同一人,但始终没有成为“经”。

“经”有三个特点。

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

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在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

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

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思想统一的主要工具,也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

“经”与封建社会相始终。

这三个特点,也是成为经典的标准。

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

《论语》和《孝经》都有过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经历,就是取决于它们是否迎合帝王的行为和心理,是否迎合以孝治天下的思想。

合则为“经”,不合则去之。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解《春秋》。

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

“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

”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

其他学说,傅庚生先生指出其尚有墨、农、法、阴阳、黄老等思想的萌芽分布于鲁、齐、晋、郑、越等诸语当中。

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论大骨、论楛矢等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

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也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

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

朱熹云:

“《国语》使人厌看。

”崔述曰:

“《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

”《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

周、齐、郑等语,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

《鲁语》小巧精致,语言隽永。

楚、吴、越之语,则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

可惜语言上的优点,实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藉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

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也颇受那些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其“春秋外传”的声誉。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11月26日)

6.下列对有关“经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经书”,是封建社会中最高统治者从历代儒家著作中挑选并且认可的经典之作。

B.成为“经书”的条件,必须受孔子“真传”、符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C.“经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并作为培养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

D.“经书”的入选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受到封建帝王的行为、心理以及统治需要的左右。

7.下列对“《国语》”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国语》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典籍,它与《左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B.《国语》与《左传》的著述年代相同,作者也被考订为是同一个人。

C.《国语》虽然未被封建统治阶级列入经典,但其内容、辞采从未影响过人们对他的重视程度。

D.《国语》中包含了诸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很多儒家学说,其内容、语言都可自成一体。

8.下列对《国语》未能成为“经书”原因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语》的思想未能定于儒家一尊,儒、墨、道、法等诸子思想都有分布和体现。

B.《国语》中对于孔子有关事迹的一些记载,有损孔子在封建统治者心目中的形象。

C.《国语》的作者不通晓《春秋》,无法对《春秋》的内容进行充实和阐发。

D.《国语》辞采浮艳,多受学者诟病,前后内容风格不统一,遭史家批判质疑。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平昌送何东白诗序

汤显祖

何翁晓,江山①人。

壮拳勇,任侠,常手杀劫贼数人。

以他故为乡官所侮,愤恨去,道逢奇客,口授禁方。

晓不甚识字,重听,而视脉傅药辄效。

乃更为县上客,褒衣危冠,侍药平昌②。

与予朝夕者五年,成美规阙,都无一语及私,敦然长者也。

予听狱,或笞囚过当,辄意授晓视之,无恙,而后即安。

民或斗殴,相杀伤,赴庭下,辄先付晓谨护之,而徐听其讼。

亭中有系人,常与钱晓,贷其药。

以故五年中,县无斗伤笞系而死者。

县中人莫知也。

县无城,尝夜半虎伤童子,急呼予,予起燎逐虎。

召晓,取巨胜膏渍墙茨中蠕虫杂药③,灌童子愈。

时有“十全”之名。

予问之,曰:

“晓何能尽?

然不全者不治耳。

”数语予:

“公廉而倨,宽而疏,某富人、某势人当为乱。

”已而果然。

晓常用为介介④,叹曰:

“县人何薄福相耶!

”晓初无子,故不治生产,岁焚药券者过半。

晚生子数岁,思归江山。

而予亦且上戊戌计⑤去,不能留也。

一县中闻晓去,无不遮泣,愿少留者。

至吏卒囚伍,咸为怆然。

予悲而饯以诗。

晓后一过予家,老矣,犹从使琉球,治其王子妇女,应手效,国人神之。

得其海药以归,市之吴,吴中士大夫多授其方焉。

——(《汤显祖诗文集》)

[注释]①江山:

县名,属浙江省。

②平昌:

即浙江遂昌。

③巨胜:

即胡麻,可制药。

茨:

蒺藜。

古人种蒺藜于墙上,以防盗贼。

④介介:

犹耿耿,不安貌。

⑤戊戌:

万历二十六年(1598),显祖至京述职,故曰“上计”。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褒衣危冠,侍药平昌危:

B.常与钱晓,贷其药贷:

C.数语予数:

多次

D.晓后一过予家过:

经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视脉傅药辄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治其王子妇女其孰能讥之乎

C.得其海药以归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晓初无子,故不治生产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晓医术过人的一组是()

①道逢奇客,口授禁方

②而视脉傅药辄效

③县无斗伤笞系而死者

④取巨胜膏渍墙茨中蠕虫杂药,灌童子愈

⑤公廉而倨,宽而疏,某富人、某势人当为乱

⑥治其王子妇女,应手效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②③⑤

1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交代了赠诗给何晓的缘由与目的,表达了作者对何晓的敬重之情。

B.何晓原是个行狭仗义的武士,后做了遂昌县的法医和师爷,治病救人,惩恶扬善,深得百姓拥戴。

C.何晓不仅医术过人,而且医德高尚,每年都要烧毁半数以上的医药费欠条。

D.何晓虽然识字不多,又有耳疾,但他精研医术,药方齐全,而且药到病除,因而获得“十全”的美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13.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予听狱,或笞囚过当,辄意授晓视之,无恙,而后即安。

(3分)

译文:

②县无城,尝夜半虎伤童子,急呼予,予起燎逐虎。

(3分)

译文:

③一县中闻晓去,无不遮泣,愿少留者。

(2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意象的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

(4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2.,孤舟一系故园心。

3.一去紫台连朔漠,。

4.风急天高猿啸哀,。

5.,犹抱琵琶半遮面。

6.沧海月明珠有泪,。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鼓声

木心

搬到曼哈顿,与林肯中心几乎接邻,听歌剧,看芭蕾,自是方便,却也难得去购票。

开窗,就可望见林肯中心露天剧场之一的贝壳形演奏台。

那里每天下午、晚上,各有一场演出。

废了室内的自备音响,乐得享受那大贝壳中传来的精神海鲜。

节目是每天和每晚更换的:

铜管乐、摇滚乐、歌剧清唱、重奏,还有时髦得名称也来不及定妥又变了花样的什么音乐。

我躺着听,边吃边喝听,比罗马贵族还惬意。

但夏季没过完,我已经非常厌恶那大贝壳中发出来的声音了:

不想“古典”的日子,偏偏是柔肠百转得惹人腻烦;不想摩登的夜晚,硬是以火爆的节奏乱撞耳膜。

不花钱买票,就这样受罚了。

所以每当雷声起,电光闪,阵雨沛然而下,我开心,看你们还演奏不!

可惜不是天天都有大雷雨,只能时候一到,关紧窗子。

如果还是隐隐传来,便开动自己的音响与之抗衡,奇怪的是,但凡抱着这样心态的当儿,就也听不进自选的音乐。

可见行事必得出自真心,强求是不会快乐的。

某夜晚,灯下写信,那大贝壳里的频率又发作了,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窗是关紧的,别无良策,管自己继续写吧……乐器不多,鼓、圆号、低音提琴,不三不四的配器……管自己写吧……

写不下去了——鼓声,单是鼓声,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渐渐消失,突然又起翻腾,恣肆癫狂,破石惊天,戛然而止。

再从极慢极慢的节奏开始,一程一程,稳稳地进展……终于加快……又回复凝重的持续,不徐不疾,永远这样敲下去,永远这样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奏,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偶然的变化,变化太难辨识,却使听觉出奇地敏感,出奇敏感的绝望者才能感觉到它。

之后鼓声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强……后又加快升强,渐快,更快,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击鼓,但机械的鼓声绝不会有这“人”味,是人在击鼓,是个非凡的人,否定了旋律、调性、音色,各种记谱符号。

这鼓声引醒的不是一向由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人,除了历来习惯于被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之外,还确有非管乐、弦乐、声乐所能引醒的因素,它们一直沉睡着,淤积着,荒芜着,原始而古老。

在尚无管乐、弦乐、声乐伴随时,这些因素出现于打击乐,在漫长的遗弃废置之后,被今晚的鼓声所引醒,显得陌生新鲜。

这非音乐的鼓声使我回到古老的蛮荒状态,更接近宇宙的本质。

这鼓声接近于无声,最后仿佛只剩下鼓手一个人,而这人必定是遒劲与美貌、粗犷与秀丽浑然一体的无年龄的人——真奇怪,单单鼓声就可以这样顺遂地把一切欲望击退,把一切观念敲碎,不容旁骜,不可方物,把它们粉碎得像基本粒子一样分裂飞扬在宇宙中……

我扑向窗口,猛开窗子,鼓声已经在圆号和低音提琴的抚慰中作激战后的喘息,低音提琴为英雄拭汗,圆号捧上了桂冠,鼓声也将息去——我心里发急,鼓掌呀!

为什么不鼓掌,涌上去,把鼓手抬起来,抛向空中,摔死也活该,谁叫他击得这样好啊!

我激动过分,听众在剧烈鼓掌,尖叫……我望不见那鼓手,只听得他在扬声致谢……掌声不停……但鼓声不起,他一再致谢,终于道晚安了,明亮的大贝壳也转为暗蓝,人影幢幢,无疑是散场。

我懊丧地伏在窗口,开窗太迟,没有全部听清楚,还能到什么地方去听他击鼓,冒着大雨我也步行去的。

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

又不是从来没有听见过鼓声,我是向来注意各种鼓手的,非洲的,印度的,中国的……然而这个鼓手怎么啦,单凭一只鼓就使人迷乱得如此可怜!

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本文有删改)

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

(2分)

(2)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2分)

17、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

请简要分析。

(4分)

18、林肯中心的鼓声唤起了“我”的哪些感悟?

请简要分析。

(6分)

19、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五、语言文学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上。

①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②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内容。

③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禀赋。

④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

顺序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

不超过30字。

(4分)

4月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

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

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缺少

22.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

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4分)

康桥白帝城雨巷蜀道

例句:

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C(咀嚼jué朔漠shuò)2.B(峥嵘崔嵬懵懂顽童各行其是)

3.D(A扣人心弦:

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怨声载道:

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

形容群众普遍不满。

义无反顾:

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怒形于色:

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4.B(A语序不当应,为“切实保障并不断改善......”;C“主要靠的是......”和“靠......取得的”句式杂糅;D“其他学校领导”有歧义。

)5.B(柳妈并非恶意教唆祥林嫂)

6.A(该项错在“历代儒家著作”的表述,原文说“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

7.A(B项错在“作者也被考订为是同一个人”,“两书作者相同”的说法,只是据传而已;C项错在“辞采从未影响过人们对他的重视程度”,原文说“《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以偏概全;D项错在“内容、语言都可自成一体”,“内容、语言都可自成一体”的是《左传》,而非《国语》)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何翁名晓,是浙江江山县人。

他拳脚功夫了得,勇猛有力,爱打抱不平,常常徒手打死几个强盗。

因为别的缘故,他被当地官员欺侮,便气愤地离开了家乡,在路上遇到一位奇特的朋友,把一些治病秘方亲口传授给他。

何晓不识多少字,又耳背,可是他号脉开药总是很有效。

于是成了我在任的遂昌县的座上客,他穿着宽敞的袍子,戴着高高的帽子,就在遂昌行医卖药。

(他)跟我朝夕相处了五年,促成我的好事,指正我的缺点,丝毫没有一句话谈到个人的利益,像个敦厚的长者。

我审理案子,有时鞭打囚犯过重了,就吩咐何晓去看看,没有什么大碍,这才安心。

百姓中有人打架斗殴,相互杀伤,到了官府庭院里,我总是先交给何晓小心照看,再慢慢听双方陈述案情。

亭子里有捆绑的犯人,常常拿钱给何晓,买他的药疗伤。

因此,我在任的五年里,县里没有因为打斗、鞭刑、捆绑而致死的人。

县里人没有谁知道个中原因。

遂昌县没有城墙,曾经有一天半夜里老虎(进城)咬伤了一个小孩,人们把我喊醒,我起床后点燃火把赶跑了老虎。

把何晓找来,他就拿胡麻膏浸泡墙上蒺藜中的小虫子制成汤药,灌给孩子吃,不久就好了。

当时(何晓)得到“十全”的赞誉。

我问他,他说:

“我哪能都懂呢?

不过,不全面了解各种药方,就治不好病啊。

”(他)多次告诉我说:

“你(为人)廉洁而又清高,(办案)宽容而不严厉,某个有钱的人、某个有势的人可能会作乱。

”不久,果然如此。

何晓常常因此心有不安,慨叹说:

“县令您怎么没有福相啊!

”何晓起初没有儿女,所以不置办田产房屋,每年烧毁的医药费欠条超过半数。

何晓晚年生了个孩子,有几岁了,他就想回老家江山去。

当时是万历二十六年,我也要上京城去述职,不能留在遂昌县。

全县百姓听说何晓要离开此地,没有不拦道哭泣的,都希望他稍微多待些时日。

连大小官吏、囚徒士兵,都为此伤心不舍。

我也很难过,写了首诗送给他。

何晓后来到看望过我一次,年纪大了,还跟随使者到琉球国,给那里的王子、妇女看病,手到病除,琉球国的人都把他看作是神仙。

何晓从海外带了一些药材回来,卖到吴地,吴地士大夫大多采用他的药方治病。

14.

(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铺垫;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寓情于景来表现的。

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手法,用法+效果分析。

15.1猿猱欲度愁攀援2丛菊两开他日泪3独留青冢向黄昏4渚清沙白鸟飞回5千呼万唤始出来6蓝田日暖玉生烟

16.

(1)①现场鼓手的演奏结束了,“我”因不能再次听到鼓声和听众一起疯狂而失落;②受到鼓声的鼓舞,“我”希望能过上一种新鲜有活力的生活。

(每答出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2)①鼓声让“我”相信,这个鼓手是近于自然的,因而也是幸福的;②作为听众,“我”被鼓手的鼓声所吸引,却不能分享他击鼓时的愉悦,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

(每答出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17.①用排比的手法,表现鼓声的节奏和声音由缓转急、不断强化的过程;②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鼓手技艺的高超,极大地渲染鼓声非凡感染力;③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我”的感情激动和是失落的变化,以此突出鼓声对“我”的影响。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18.①鼓声打破了“我”所习惯的管弦乐和声乐的表现方式,让“我”重新感受到打击乐的原始魅力;②鼓声唤醒了“我”精神中一直沉睡、淤积着和荒芜着的因素,让“我”认识到它们的陌生和新鲜;③鼓声打破了欲望和观念的束缚,让“我”体会到重回自然的自由和幸福,表达了“我”寻求精神动力的愿望。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19.①初来曼哈顿,“我”对能够免费享受林肯中心丰富多样的音乐而感到舒心惬意;②不久,“我”对从林肯中心传出的、不合意愿却又不得不听的音乐感到痛苦和厌恶;③最后,“我”被林肯中心的鼓声所吸引,震撼,甚至为之疯狂。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20.①③②④

21.答案:

全球化视野,争创一流的意识,宽松的环境,平和的心态。

(1点1分)

22.例1:

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例2:

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

23.[审题参考]对于这个故事所蕴含的意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下面列出的只是通常的几个思考角度,仅供参考:

⑴正确看待自己。

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在如何对待牛的问题上,一个哲学家就不如一个农夫。

⑵蛮干与巧干。

做事得法,事半功倍;做事不得法,事倍功半。

这位农夫抓住了牛的心理需求,他便成功地把牛牵进栏中了。

试想想,如果农夫放在牛嘴前的不是青草,而是其生存根本用不着的东西,比如,就算是高档金银首饰,牛也会乖乖进栏吗?

当然不会,因为,它不符合牛的生理、心理需求。

⑶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要别人做一件事,强逼是不行的,那怕你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奏效。

其实我们要做的,仅是举手之劳,拿出一点生活的“青草”,给别人一点甜头和希望。

⑷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要做成一件事情,不能仅仅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还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为别人想想,这样才会使事情办得更顺利,人生的路也才会走得更顺畅。

(5)如果从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方面立意,更具新颖性和时代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