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外建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0116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工大外建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哈工大外建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哈工大外建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哈工大外建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哈工大外建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工大外建史.docx

《哈工大外建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工大外建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工大外建史.docx

哈工大外建史

2004年外建史试题

一.画图(每题4分,共8分)

  1.维琴察圆厅别墅平面(参见教材p138 )

  2.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平面 (教材p93)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柱式

      指古希腊时期关于柱子、檐部的比例及其相互组合方式的一整套做法,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已经相当稳定,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

  2.巴洛克建筑

16世纪末、17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以炫耀财富、装饰复杂、追求动态等为其主要特征,在建筑设计手法上开创了新领域。

  3.流通空间 

密斯的空间理论,它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流通,以及内部空间之间的流通。

常常以不到顶的矮墙或带缺口的外墙来实现内外空间的流通,在室内则以各种隔墙、隔断来实现空间的流通。

                    

  4.房屋是居住的机器

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建筑理论,包括了房屋的三个要素:

居住要求、生产要求、美学要求。

一方面,房屋应该有机器般的纯净、合理性与精确性;另一方面,房屋应该可以如机器一般以大规模工业化的方式生产。

 

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    万神庙       )是古罗马集中式形体、单一空间以及穹顶技术成就的杰出代表。

  2.西欧哥特教堂的平面多采用巴西利卡式或(  拉丁十字  )式。

 

  3.罗马圣彼得教堂的设计集中了文艺复兴盛期几乎所有著名建筑师的努力,其中穹顶是由(  米开朗琪罗  )设计的,教堂前的广场是由(   伯尼尼   )设计的。

  4.文艺复兴的传统传播到法国以后,最终在17世纪形成了以卢浮宫东立面、凡尔赛宫为代表的(  法国古典主义    )建筑。

  5.标志着欧洲真正改变建筑形式语言的信号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于布鲁塞尔的(  新艺术运动   )。

  6.彼得·贝伦斯是1907年成立的( 德意志制造联盟  )中的代表人物,为现代建筑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设计的(AEG的透平机车间 )被誉为现代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7.设计于1925年、位于德绍的包豪斯校舍是建筑大师(  格罗皮乌斯 )的代表作。

  8.文丘里的著作(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宣言。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哥特教堂的结构特征

    

(1)肋骨拱(骨架券)为拱顶的承重构件,拱顶重量减轻,减薄,侧推力减小;拱顶可以覆盖各种形状的平面; 

    

(2)飞扶壁飞过侧廊,解放了侧廊,便于中厅开大窗;

    (3)全部使用双圆心的尖券,尖拱,可减小侧推力,减轻结构,同时可适应不同跨度的券、拱;柱子因而大小一致,内部整齐,平面灵活。

  2.马赛公寓的建筑特点

    

(1)“居住单元”,作为组成现代城市的基本单位;  

    

(2)“粗野主义”,外墙粗糙不加装饰,造型粗犷豪放;  

    (3) 模度的应用,整个建筑由十五种基本尺寸组成。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雅典卫城的群体布局特色(参见教材p36~42)。

  2.以流水别墅为例,论述莱特的有机建筑理论(参见教材p100~101,p105~106)。

 

2005年外建史试题

一、画图题:

(每题5分)

  1、包斯校舍二层立面图 (参见教材近现代部分 P72)   2、帕提农神庙东立面 (参见教材古代部分 P40) 

  3、圣马可广场平面图 (参见外建史图说 P126)       4、朗香教堂平面图 (参见教材近现代部分 P288)

 

二、名词解释:

(每题5分)

  1、《建筑十书》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作为一本建筑学专著,提出了许多完善的建筑设计方法、建筑思想、原则。

但最大的成就在于指出了“一切建筑物都应当恰如其分地考虑到坚固耐久、便利实用、美丽悦目”这一原则,为欧洲建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尽管两千多年来,建筑学有了伟大的进步,但都没有超越这一原则。

  2、让·努维尔

    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师。

其作品充分考虑法国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将当代高科技成果的新技术、新理念融入其中,使其作品典雅端庄又不失时代特色。

其代表作品是于1987—1988设计,建于法国巴黎的阿拉伯世界文化研究中心。

并以此获该年度法国最佳建筑设计并一举成名。

  3、巴黎圣母院

    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圣母院的西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

  4、少就是多

    德国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在1928年针对盛行的古典装饰提出“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著名观点。

    少——工业化社会简约精神的体现。

他认为,在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使之不附有任何多余的、不具有结构与功能依据的东西。

    多——揭示了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用新材料和施工方法可能创造出来的建筑上的简洁精确的一种丰富的效果。

范斯沃斯住宅,湖滨公寓体现了这一观点。

 

三、填空题:

(每题1分)

  1、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柱式,并有很大的发展,在使用上分别出现了 ①(券柱式)、②(叠柱式)、③( 巨柱式)、④(混合柱式)等几种使用方式。

  2、佛罗伦萨主教堂砌了(12)m高的一段鼓座,鼓座墙厚(4.9)m。

为了减少穹顶的侧推力,还采用了①(双圆心形穹顶)、②(骨架券结构)、③(穹顶做内外壳)、④(穹顶底部设一圈铁链加固)等措施。

 

四、简答题:

(每题10分)

  1、简述巴洛克建筑的表现建筑动态的一些主要手法。

    

(1)平面上:

由于教堂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

因此,巴洛克式教堂多采用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平面。

    

(2)在空间上:

由于平面的特殊形状,则赋予空间(主要是内部空间)以凹凸分明、由曲面围合的各种动态感非常强烈的室内空间。

    (3)在外形上:

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圆形的雨罩与台阶,断折的檐部与山花,柱子的疏密排列等来助长立面的起伏变化与运动感。

    总之,巴洛克建筑正是在这样一种平面上、室内空间上、外观上的动态的追求,强调一种追求新奇、标新立异,这样的处理往往使建筑的形体支离破碎,似乎有一种力在里面冲突挣扎,以“引起世人惊讶”。

  2、简述太阳神庙的艺术特色。

    太阳神庙的艺术特色:

强调崇拜,恩威并济

    a、实体部分:

采用雕像(法老),方尖碑(献给日神,象征太阳的一束光芒),圣羊像(或狮身人首像),大门(墙体)之间对比(方尖碑的尖与墙体)。

主从(实墙为主)的构图处理,突出重点,形成完整统一的艺术特色。

实墙上的浮雕和门前长达一公里的圣羊像,突出一种气氛——宗教气氛。

    方尖碑,圣羊像,宗教的。

    大门,世俗的:

彩色浮雕,象形文字,程式化的人物,彩旗猎猎。

    对比的手法,突出大门的统帅作用。

    大门的尺度:

观赏尺度与使用尺度的巨大反差。

富丽、喧嚣、热烈的宗教气氛。

    强调“恩”的一面

   b、空间上:

塞满柱子的大殿。

    神秘,压抑的气氛

    神秘——光线, 高侧窗

    压抑——柱子,巨大的尺度,密集的布局。

    强调“威”的一面。

 

二、论述题:

(30分)论述密斯流动空间与全面空间的艺术特色。

  流动空间:

    密斯认为,建筑空间不像已往习惯那样地是一个由墙面、屋面和地面像盒子似的,室内外空间绝然划分的房间;而是由一些互不牵制的部件——可以独立行动的墙面、屋顶和地面——分别组合起来,成为既可封闭,又可开敞或半开敞,或互相贯通的多种多样的建筑空间。

    典型实例:

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

主厅用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撑一片钢砼平屋顶。

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该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砖石建筑的以手工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依靠钢、玻璃的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

在建筑空间和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

 

  全面空间:

    密斯认为,建筑物的用途是经常变化的,但因此把它推倒重来就划不来,所以我们把沙利文的口号“形式随从功能”颠倒过来,建造一个偌大的、没有障碍的,可以供自由划分的实用而又经济的空间,再使功能去适应它。

明确哪些是承重构件和不承重构件,逻辑地处理它们的形体表现。

就这样,他企图创造一种没有阻隔的大空间,以便随意改变隔墙来满足不同要求。

    典型实例:

伊利诺工学院建筑馆,该馆长67米,宽36.6米,没有柱子和承重墙。

顶棚和幕墙都悬挂在四榀大钢架之下。

设计教室、图书馆、展览室等都布置在这个大空间里。

仅用一些不到顶的隔墙略加分割。

一些独立的房间如厕所、贮藏室则布置在地下室。

中国建筑史问答题

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

   

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国内现存最古的木塔,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其结构措施有:

① 八角形平面,其作用可减小风力.

② 套筒式结构,内外两圈柱,底层檐柱外设有回廊,即<营造法式>中的”副阶周匝”,内外柱的排列又如佛光寺大殿的”金箱斗底槽”.

③ 殿阁型构架,9个柱网层,9个铺作层,1个屋架,每个铺作层都象圈梁一样.

④ 高宽比合理,67.31/30≈2/1

⑤ 收分合理,内柱1-5层对齐,6.7层内错半个柱径,8.9层再内错半个柱径.外层每层都内错半个柱径,在外观上形成逐层向内递收的轮廓.

⑥ 暗层的处理,结构上增加了柱梁之间的斜向支撑,使塔的刚度大大增强.

⑦ 底层加厚墙体,底层的内外两圈柱都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

⑧ 楼梯处理很独到,分散布置避免纵向断裂.

⑨ 门窗上加斜撑,也增加了整体的刚度.

⑩ 荷载方面,高大的建筑用小构件,每层柱子不高,空间跨度小,但数量多,可使荷载分散,减轻自重,大的构件均在一层.

其立面造型上雄壮而华丽,采用了60多种斗拱,繁多的构件为结构所需,构筑了华丽的外形,尺度很大,所以同时又是雄壮的.

评价:

当时的砖塔为先进的结构形式,采用木结构是落后的,从历史发展上说是落后的,但由于使用木材得体得法,是木结构中的精品,文物价值很高.

一.木构架是梁架框架体系,不同于承重墙体系.因此具有广泛性,即”墙倒屋不塌”.①可以适用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②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③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④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可轻巧也可雄厚.

   二.构架系统有严格的模数制.①有斗拱的以材分制(宋),斗口制(清)为模数.②没有斗拱的建筑用檐柱的柱径作为模数单位.柱径d=6寸,面阔s =16.6d=一丈,③柱高h=12.5d.优点:

易设计,易备料雇工,水平有保证,易建造,易普及.缺点:

卡得太死,由程式化走向僵化,不利于创新,中国建筑发展迟缓.

   三.达到了高度成熟水平(体系的衰老症).优点:

体现了功能,技术,造型(审美)的三结合的理性精神,二者高度统一.缺点:

当发展成熟的时候,没有跳到另一个体系里去.木构建筑中的好多构件都失去了原来的结构意义(如斗拱,雀替).由成熟期继续发展到烂熟期,其间除了延续建筑文脉以外,已没有结构意义了――当从结构意义转化为文脉语义时,中国建筑开始走向衰落.

   四.费工费料.如铺作中的转角斗拱构件有170多个.

   五.木构架的技术局限.没有形成三角杆件体系,梁架之间和榀与榀之间缺乏联系,梁架和基础结合的不密切,梁的断面后期不合理.

   六.耐久性差.怕火,怕水.

3楼

一,殿式:

采用程式化的象征画题.程式化即采用图案化.(旋子彩画可能出现局部写实的画题,说明并不够规范)

苏式:

与殿式相反,采用写实的彩画,而次要的部位采用程式化的画题.

   二,殿式尊重构件的结构逻辑.殿式每个构件的彩画不会延伸到相临的构件上,可清晰辨别每个构件的边缘轮廓.

苏式则突破构件的结构逻辑.突破了构件之间的界限(但并不是说100%突破.例,藻头布卡子时则遵守了各自的界限).

   三,殿式严格地运用平面图案,没有透视感或立体感,图案平面化.

苏式则热衷于立体图案和退晕的效果.例如,回纹,连珠纹,烟云用立体的图案,但如卡子则为平面化的图案,所以也不是100%的采用立体图案.

4楼

一,建筑不同性格对彩画有不同的要求.殿式建筑为庄重,富丽堂皇,要求彩画端庄,凝重,规整.而苏式园林建筑本身则轻松,欢快,对彩画要求是,活泼,风趣,丰美.

二,在创作方法上体现了”重理”和”偏情”的不同倾向,不同的创作思想.殿式彩画为”重理”的创作方法,为什么要尊重结构逻辑呢?

反映实际需要,实际面貌.

苏式彩画为”偏情”的创作方法(浪漫).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反映其主观意愿.

三,建筑创作中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彩画现象即为其一.

5楼

- -其前身是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占地290公顷.分前山,前湖和后山后湖三大景区,其中78%为水面.是保留较完整的皇家园林.

   清漪园在天然山水的基础上,结合治水建寺,因势利导地施展了大规模的地形整治,对全局山水地势作了一番除暇瑜的调度.一,疏浚西湖.往东拓宽湖面.二,修筑西堤,支堤,将昆明湖分成三个小域.三,整理前山,疏通后西湖,进一步密切湖山关系.四,紧依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园外借景.

   其宏观特点是,1,湖堤用岛式布局和堤式布局的综合形式,利用西堤,支堤将水面分成三个部分,又做出三大岛,三小岛,总体上,符合传统叠山理水的模式――三山,却又不拘泥.2,山区特色概括为前山”寺包山”,后山”山包寺”.前山建筑左右布局烘托轴线,创造出仙山琼阁――雍容华贵的境界.后山则创造出人间桃源――山林野趣,淡雅幽静的另一番境界.3,宫廷区布局将庄重,肃穆,端庄,稳重的风格与园林的大环境结合的很成功.其构成要素,东宫门,仁寿殿,乐寿堂,德和园,玉澜堂及服务用房.4,前山区一主四从的轴线组织,主从突出,两侧退后的建筑,均衡却不对称.同时使用了3728米之最的长廊,提供了全天候的游览路线,形成过渡层次,并取得画框效果.5,后山后湖采用两山夹水.水窄山高,水宽山矮,形成了对比效果,突破了带形长河的僵直单调,取得化河为湖,开合多重的基本格局.达到真假难辨的”宛自天开”.

   总之,颐和园的布局在充分展示了造园主题的同时,又重笔点染了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的性格

6楼

晚唐建筑,公元857年,山西五台山,为殿堂型构架.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是唐代建筑风貌的典型实例.

剖面特点:

① 佛光寺大殿的构架为殿堂型构架.殿堂型构架的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屋顶为四角顶.大殿殿堂型构架的前提是内外槽的柱子一样高.分为三个水平层,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唐称内外槽,明清称檐柱,金柱,且檐柱,金柱不等高)

② 分明栿,草栿两层.(明清称梁,唐宋称栿)明栿:

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草栿:

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

③ 运用了叉手托脚.叉手:

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

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

(平梁:

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托脚:

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

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

05年中国建筑史试题

一、 画出下列各图:

(每题5分,共10分)

(1)南禅寺大殿正立面图

    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57页图5.3.2

(2)清式六架卷棚与七架前后廊木构架剖面示意图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79页图9-2

 

二、解释下列名词:

(每题5分,共30分)

(1)叉柱造

    将多层木建筑的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檐柱斗栱上,但向内退进半柱径。

(2)平坐

    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

(3)北京四合院

    是庭院式住宅的最典型布局;主要单体多“一明两暗”,核心庭院均“一正两厢”加垂花门或过厅;可纵向增“进”、横向增“路”以扩大规模;建筑的空间等级秩序反映了封建伦理秩序并能满足安居功能;表现了严整、端庄、凝重、和谐之美。

(4)明栿

    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加工较精细。

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5)副阶周匝

    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6)拙政园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197-199页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

(1)两步架的梁,宋称(乳栿),清称(双步梁)。

(2)塔与楼阁平坐下之屋檐,称为(腰檐)。

(3)在清式建筑做法中,1椽径等于(1.5)斗口。

(4)晋祠圣母殿的屋顶形式为(重檐歇山)。

(5)清式石栏干是先在台基或地面上置(地栿),再在上面立(栏板)、(望柱)和(柱头)。

(6)宋代歇山建筑有两种称谓:

在殿阁称(九脊顶),非殿阁称(厦两头)。

(7)清称为翘,宋称为(华栱)。

清称为十八斗,宋称为(交互斗)。

(8)《园冶》的作者是(明)代的(计成)。

 

四、 简述题:

(每题10分,共40分)

(1)概述宋代材份制与清代斗口制的异同。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61、282页。

    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111、174页。

(2)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58-59页。

(3)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78页。

(4) 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61、282页。

04年中国建筑史试题

一、 画出下列各图:

(每题10分,共20分)

(1)北京天坛总平面示意图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123页图4-21

(2)清式六架卷棚与七架前后廊木构架剖面示意图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79页图9-2

 

二、 解释下列名词:

(每题6分,共30分)

(1) 殿式彩画

    清式和玺彩画与旋子彩画的合称;多用于宫殿、坛庙、陵寝、寺庙等组群中的建筑;有多个等级层次与建筑在组群中的地位相适应;采用程式化的、图案化的画题;严格运用平面图案,排除图案的立体感、透视感;图案的分布遵循构件的结构逻辑;呈现为规整、端庄、凝重的格调。

(2)平坐

    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

(3)北京四合院

    是庭院式住宅的最典型布局;主要单体多“一明两暗”,核心庭院均“一正两厢”加垂花门或过厅;可纵向增“进”、横向增“路”以扩大规模;建筑的空间等级秩序反映了封建伦理秩序并能满足安居功能;表现了严整、端庄、凝重、和谐之美。

(4)明栿

    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加工较精细。

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5)副阶周匝

    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三、简述题:

(每题10分,共30分)

(1)概述宋代材份制与清代斗口制的异同。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61、282页。

    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111、174页。

(2)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58-59页。

(3)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参见《中国建筑史》教材(第5版)第278页。

 

四、 论述题:

(每题20分,共20分)

结合实例分析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异同。

    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159-169页。

 

古代罗马

11.古代罗马建筑类型:

P43

桥梁(输水道)、拱门(凯旋门)、神庙,剧场、浴场、巴西利卡、角斗竞技场、纪功柱、城市中心广场、陵墓、贵族府邸。

 

12.简述古罗马建筑技术方面的成就

在空间创造方面,重视空间的层次,形体与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富于纪念性的效果;在结构方面,梁柱与拱券结合的体系;

在建筑材料上,运用发展了天然混凝土;

此外,发展了筒形拱和交叉拱 

13.名词解释:

罗马五柱式:

P44

1.多立克柱式

2.塔司干柱式

3.爱奥尼克柱式

4.科林斯柱式 

5.组合柱式 

14.名词解释:

罗马万神庙P50-51

古罗马宗教膜拜诸神的庙宇,圆形正殿部分建于120—124年,曾是现代结构出现以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门廊正面的八棵科林斯柱子直径1.51米,正殿中央开设有圆洞,厚墙开有壁龛,龛上有暗券承重。

神庙外形简洁,内部空间在圆形洞口射入的光线映影之下宏伟壮观并带有神秘感,室内装饰华丽,堪称古罗马建筑的珍品 

15.名词解释:

罗马大角斗场P48

古罗马70—82年创建了用两个半圆形剧场相对而合成的圆形剧场,是所有圆形剧场中的最大者,中央是表演区,周围是观众席,底下是服务性的地下室,结构为罗马建筑中常见的混凝土筒形与交叉拱。

罗马大角斗场的底下三层为连续的券柱式拱廊,各层采用不同的柱式结构,由下而上依次为塔司干柱式、爱奥尼克柱式与科林斯柱式,第四层为实墙,外饰科林斯式壁柱.

立面处理和该建筑面向周围四面八方一致,使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显得开朗明快与节奏感。

 

16.名词解释:

古罗马的巴西利卡P55

一种综合用作为法庭、交易会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分为三或五部分。

当中部分宽且高,称为中厅,两侧部分狭而且低,称为侧廊,侧廊上面有夹层。

图拉真巴西利卡与君士坦丁巴西利卡是古罗马巴西利卡的两个典型例子。

巴西利卡的型制对中世纪的基督教堂与伊斯兰礼拜寺均有影响。

 

17.了解卡瑞卡拉浴场P53

是罗马最大的两座浴场之一 

18.了解《建筑十书》P44

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提出的建筑原则?

 

19.券柱式图示:

P58 

七、早期基督教

20.早期基督教教堂是基于何种类型的建筑?

P99

古罗马的巴西利卡 

八、罗马风

21.名词解释:

罗马风建筑P99

公元9世纪左右,这时的建筑除基督教堂外,还有封建城堡与教会修道院,建筑艺术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罗马风建筑

它所创造的扶壁、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