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难点及措施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961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难点及措施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重点难点及措施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重点难点及措施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重点难点及措施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重点难点及措施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难点及措施讲解.docx

《重点难点及措施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难点及措施讲解.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难点及措施讲解.docx

重点难点及措施讲解

第一节、场地平整的技术重点和监理对策

1、场地平整前,应对场地进行排水与现场查勘场地情况,并作好记录。

2、填方施工之前,应根据工程特点,静压方桩施工,大型静压桩机行走的地基承载要求,对探知的浅层地下障碍物进行清理,并表层软土或淤泥进行清理。

3、如清淤深度超过设计基础深度即基坑开挖深度(本项目一般不会出现此现象)填土方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如无设计要求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回填土料不得影响桩基施工。

碎石类土、建筑垃圾和爆破石渣,只能用作表层的填料;宜采用砂性土或粘土作为回填土。

(2)易腐烂的杂物,如木材,木屑,稻草等不能作为填方材料;

4、对于回填土方的压实度宜控制在85%左右。

压实度太高且填土较厚则挤土效应明显,压实度过低则容易陷桩机。

5、场地应基本平整,不积水。

第二节、工程测量的技术重点和监理对策

一、工程测量的技术重点本工程的结构平面尺寸和高程的控制对工程测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场地平面控制网和建筑物主轴线,应根据复核后的建筑红线桩或城市测量控制点准确定位测量,并应作好桩位保护。

平面控制网桩位间距不应大于所用钢尺长度,并应组成闭合图形,其测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2、应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向混凝土底板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外廓轴线,

经闭合校测合格后,再放出细部轴线及有关边界线。

基础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1基础放线尺寸允许偏差

长度L、宽度B

(m

允许偏差

(mrj)

L(B)<3030VL(B)詬060vL(B)<90

L(B)>90

±5

±10

±15

i20

注:

外廓轴线夹角的允许偏差应为土T。

3、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结构外表面上,并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基准。

轴线的竖向投测,应以建筑物轴线控制桩为测站,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且每栋建筑应由三处分别向上传递。

当三个点的标高差值小于3mm寸,应取其平均值;否则应重新引测。

竖向投测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每层

3

总咼H

(m

<30

5

4、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其间距不应大于所用钢尺长度。

控制轴线应包括:

建筑物外廓轴线;

变形缝、沉降缝两侧轴线;

楼梯间两侧轴线;

单元、施工流水段分界轴线。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再测设细部轴线和墙、柱、梁、门窗洞口等边线,放线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3施工层放线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mr)

外廊主轴线长度L

(m

LWO

±

30V

L詬0

±10

60V

L电0

±15

L>90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5、场地标高控制网应根据复核后的水准点或已知标高点引测,引测标

高宜采用附合测法,其闭合差不应超过土6'nmm(n为测站数)或土2^Lmm(L为测线长度,以km为单位)。

6建筑物围护结构封闭前,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结构内部,作为室内装饰与设备安装放线的依据。

7、在场地平面控制测量中,宜使用测距精度不低于土(3mm~2X0-68)、测角精度不低于土5〃级的全站仪或测距仪(D为测距,以mm为单位)。

在场地标高测量中,宜使用精度不低于S3的自动安平水准仪。

在轴线竖向投测中,宜使用土2〃级激光经纬仪或激光自动铅直仪

二、工程测量的监理对策

1、本工程在施工前,监理方应要求承包方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编制“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以保证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监理方将组织相关监理工程师甚至有关测量专家对承包方提交的“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应放在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上。

2、进行工程测量前,监理方应检查承包方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是否在检

定有效期内,检定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同时确保监理方复核用的仪器和工具也在检定有效期内;并进行双方量具的比对工作,确保量具的准确性。

另外监理方还应检查承包方测量人员是否经过测量专业培训,确保测

量人员能正确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所测结果能满足规范要求。

3、监理方将对承包方提交的中间测量计算结果进行复核;并在现场用

本公司的高精度测量仪器对承包方的测量结果进行复查,保证测量数据的可

靠性和精确度。

4、对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选择和布置,或对控制点的标桩设置和管理

应有较高要求,以保证这些控制网、点在结构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以保证达到结构施工精度的要求。

5、对于曲线和曲面的施工测量,需要根据曲线或曲面的变化规律(如

点或线的轨迹的数学方程式等),进行数学计算,测点的间距应能保证施工的要求,施测时至少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测量,另一种方法进行复核,只有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一致时,该测量结果才有效,确保施工精度。

6、施工中应定期按要求观测建筑物的沉降量,如发现建筑物的沉降量

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分析沉降量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以保证建筑物的最终沉降量在规范范围内。

7、建筑物必须要满足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允许偏差。

现浇混凝土结构允许偏差表

项目

允许偏差(mm

轴线位置

5

:

i

夺m

8

直度

>5m

10

全高

H/1000且<30

F每层

±10

全高

±30

截面尺寸

+8,-5(抹灰)

+5,-2(不抹灰)

表面平整(2m长度)

8(抹灰),4(不

预埋设施

中心线位置

预埋件

10

预埋螺栓

5

预埋管

5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15

三、竣工测量的监理

竣工测量不仅是验收和评价工程是否按照设计施工的基本依据,更是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管理、维修、改建和扩建的依据。

因此本公司十分重视竣工测量,将严格监理施工单位认真、实事求是地作好此项工作。

内容包括如下:

总平面图。

包含建筑物、构筑物等。

上、下水管道图。

动力管道图。

电力与通讯线路图。

作好竣工测量的关键是,从监理工作的开始就督促施工单位有次序地、一项不漏地积累各项验收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资料。

第三节、桩基工程的技术重点和监理对策

一、本项目桩基的特点

本工程桩基础采用预应力管桩,同时采用技术成熟的静压施工工艺,

静压桩桩机对施工场地要求较高,由于桩机及配重将达400吨以上,为防

止桩机下陷而造成桩身倾斜、桩机挤压对桩位的影响,施工质量、施工安

全,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场地局部回填平整,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地基承

载力,使其达到静压桩施工要求。

本工程场地局部土质较差,应进行局部

换填粘土并在其上加铺道渣,以符合施工要求。

二、静压桩的质量控制

1、成桩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T桩机就位-T复核桩位-T吊校插桩-T桩机水平、桩身对中调直静压沉桩接桩再静压沉桩送桩

终止压桩桩质量检验。

(1)打桩前的准备:

桩机应根据土质情况和设计承载力配足重量;认真检查桩机各部件的性能,以保证正常作业,消除安全隐患;检查方桩外观质量,注意在运输过程中有无损伤,方桩标记是否清晰,质保资料是否齐全。

(2)测量放线:

测定和标出场地上的桩位,其偏差不得大于20mm;若桩较密集、距离较

远或土质条件较差时,不宜一次全部测放完毕,在施工前需再进行校核,必要时校核一根施工一根。

(3)桩机就位(桩机水平、桩身对中调直):

利用桩机液压系统调节机身水平并基本就位后进行吊桩、插桩,插桩在一般情况下入土30—50cm为宜,然后调校桩的垂直在规范允许范围以内才能

沉桩;第一节方桩起吊就位插入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宜用长条水准尺或经纬仪进行校正,必要时需拔出重插。

(4)静压沉桩:

沉桩过程中应观察桩的进尺情况和垂直度。

适当限制压桩速度,沉桩速度一般控制在1m/min左右为宜,使各土体能正确反映其抗剪能力;当地基表层中存在大块石头等障碍物时,要避免压偏;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的方法纠偏;在较厚的粘土、粉质粘土层中应将每一根桩一次连续打到底,尽量减少中间休歇时间,若停歇时间过长,桩周土固结,极易造成沉桩困难。

(5)接桩:

管桩接桩时,宜在桩头高出地面0.5-1m处进行;接桩时,上下节桩段保持顺直,错位不宜大于2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段的0.1%。

采用焊接法进行接桩时,必须将接驳面和坡口清理干净,除去锈迹、污逅,保持清洁,先对称点焊4〜6点,再分层均匀地对焊,焊缝饱满接续,焊渣应及时清理干净,表面加强焊缝高度宜为1〜2mm;电焊施工时应注意电流强度应与使用的焊机和焊丝相匹配;为减少焊接变形,应减少接桩时间,可设2人同时对称施焊,焊接完成后应自然冷却,严禁用水冷却,待焊缝冷却后再进行压桩,在雨、雪天应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焊接后应进行外观检查,焊缝不得有凹痕、咬边、焊瘤、夹渣、裂缝等表面缺陷,并对焊缝进行超声抽检。

(6)送桩:

由于桩顶标高低于现有地面标高,需要采用送桩杆进行送桩施工。

于“送桩杆”和桩端面平整度问题,会使“送桩杆”与桩端面存在间隙或差异,

使桩顶局部受到过大的应力,导致桩顶破碎,甚至造成桩的局部弯曲。

此,“送桩杆”与桩顶的接触面间,应加衬垫,送桩杆与桩顶接触面要保持密贴,防止桩顶压碎;桩帽、桩身及送桩杆的中心线应重合,“送桩杆”的直径应与桩径一致,需严格控制“送桩杆”的垂直度;送桩杆应用油漆标注尺寸进深,以便控制送桩深度及桩顶标高。

“送桩杆”拔出后要,及时回填桩孔洞。

(7)终止压桩:

通过桩机上的仪器读数进行换算可直接反应当时压桩过程的穿透阻

力,本工程建议终止压桩原则,为标高控制为主,压力值控制为辅的双控

制原则:

在桩顶标高与设计标高相符,同时压力值达到设计要求时,终止

压桩;当压力值远远超过设计要求,而桩顶标高高出设计标高时,可终止

压桩,以后采用截桩处理;当压力值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但桩顶标高已达到设计标高,继续送桩(1m范围内),直至压力值达到设计要求,施工结束后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出具处理方案。

决定终止压桩条件,应在施工前在设计交底中由设计、监理等共同商定。

施工过程中应如实、及时、准确的做好方桩施工记录,以更好的反映沉桩过程。

2、打桩顺序编制原则(主要考虑应力扩散、挤压对桩位的影响及施工质量、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1)根据桩的密集程度以及周围建筑物的关系:

若桩较密集,且距建筑

物较远,场地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进行;若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筑物时,宜从相邻建筑物的一侧开始,由近向远进行

(2)桩数多于30根的群桩基础,应从中心位置向外施打;承台边缘的桩,

待承台内其他桩打完并重新测定桩位后,再插桩施打。

(3)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长后短、宜先高后低。

(4)在制定桩基施工顺序与流程时,严禁形成“封闭”桩。

(5)有围护结构的深基坑中的静压方桩,宜先压桩后再做基坑的围护结构。

这样的施工顺序可以避免由于基坑四周的围护结构使压桩的土体无法扩散。

造成先施工的方桩被后施工的方桩挤上来,使桩的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又避免了在基坑的压桩时土体扩散而挤坏四周的围护结构及降低基坑围护结构的止水效果。

(6)桩机施工时应注意同一承台内的群桩,需接桩的接头不宜在“上软下硬,软硬突变”的地层界面,避免产生土压力以及水压力效应较大时,对整体桩身产生切断破坏;同时应认真查看地质报告,了解土层分布情况,合理确定桩体组合长度,避免接头处于土层分界处及土层活动较多处,以防土层活动时对桩身的破坏。

3、工程桩施工前试桩及工程桩完成后桩基工程试桩静压桩施工前应进行试桩,设计单位应根据试桩资料及时调整桩长。

桩身要求露出地面20〜30cm,以便静压载反压装置的安装;桩头要处理平整或施压前铺细砂,否则加压后因应力集中,桩头极易压碎;桩成型后需要有一段时间的嵌固期,待桩身与土体的结合基本趋于稳定后,桩的承载力有一定的提高,嵌固期根据不同的土体而不同(7〜21天),粘土最好能达到21天。

三、静压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

1、挤土效应和振动影响

原因分析:

沉桩时使桩四周的土体结构受到扰动,改变了土体的应力状态,使四周土体产生了附加孔隙水压力,产生挤土效应;桩机施工过程中焊接时间过长;桩的接头较多而且焊接质量不好或桩端停歇在硬夹层;施工方法不当,每天成桩数量太多、压桩速率太快、布桩过多过密,加剧了挤土效应。

影响桩机施工质量以及土方开挖时对桩身的破坏。

防治方法:

(1)控制布桩密度,对桩距较密部分可采用预钻孔(引孔)沉桩方法,

孔径约比桩径小100mm,深度宜为桩长的1/3〜1/2,施工时应随钻随打。

(2)控制沉桩速率,并制定有效的沉桩流水路线,控制日成桩量。

(3)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消除部分附加空隙水压力。

(4)开挖地面防震沟,消除震动,沟宽0.5〜0.8M。

(5)沉桩过程中应加强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观测、监护,对靠近特别重要的管线及建筑物处可改其他桩型。

(6)控制施工过程中停歇时间,避免由于停歇时间过程,摩阻力增大影响桩机施工,造成沉桩困难。

同时,应避免在砂质粉土、砂土等硬土层中焊接。

2、斜桩

原因分析:

(1)静压桩机机械维修不及时,如液压系统漏油导致桩机支撑下滑;

2)静压桩机自重加配重总重量大,桩机施工场地如承载力来足,沉桩

过程中,桩机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桩身极易发生偏移;

(3)施工中桩身不垂直,桩冒、桩身不在同一直线上;

(4)接桩时桩身、桩帽不在同一直线上;

(5)施工顺序不当,导致应力扩散不均匀;尤其是有地下室深基坑的承台相邻桩身过近过密,使先施工的一边已有孔洞,再施工一面时桩身极易滑动。

(6)沉桩过程中遇到大块坚硬物,把桩挤向一侧;

(7)采用预钻孔法时,钻孔垂直偏差较大,沉桩过程桩沿着钻孔倾斜方向发生偏移;

(8)桩布置过多过密,沉桩时发生挤土效应;

(9)基坑开挖方法不当,一次性开挖深度太深,使桩的一侧承受很大的土压力,使桩身弯曲变形。

防治方法:

(1)静压桩桩机施工前注意维修,以避免影响施工质量;

(2)场地要平整坚硬,在较软的场地中适当铺设道渣,不能使桩机在打桩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沉降。

(3)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桩的垂直度,重点应放在第一节桩上,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桩长的0.5%,桩帽、桩身及送桩杆应在同一直线上,沉桩时宜设置经纬仪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校准。

(4)尽量减少接桩,预制方桩接头不宜超过3个,接桩宜在桩尖进入硬

土层后进行。

接桩时上、下段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宜大于5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段的0.1%

5)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桩基施工后的孔洞应及时回填。

(6)当遇到障碍物时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沉桩;沉桩时发现不垂直应及

时纠正,必要时应把桩拔出重打,桩进入一定深度后,不宜采用移动机架进行校正,以免发生断桩,应采取其他措施。

(7)采用预钻孔法时,严格控制钻孔垂直度。

(8)合理布置桩位,桩与桩的中心距宜大于4倍桩径,控制沉桩速度。

(9)桩基施工后应在停歇期后再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基坑开挖应分层均匀进行,必须加强围护措施,防止土体对桩的侧压力在桩身上产生附加弯矩,以确保桩基工程的桩身结构的完整性。

3、桩身破坏:

原因分析:

(1)施工过程中斜桩现象导致桩端应力集中,使桩帽滑落或桩头爆裂;

(2)桩机施工压力值超高;

(3)桩机施工过程中桩机擅自移动机架进行校正桩位、桩身垂直度,导

致桩身断裂;施工结束后人工凿桩野蛮施工以及桩机施工后不合理的土方开挖。

(4)桩身材料质量;

防治方法:

(1)选用桩机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法,控制桩身的垂直度,避免斜桩的发生;

(2)控制好桩机施工终止条件。

(3)桩机施工结束后合理的进行土方开挖以及凿桩施工。

4)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桩体原材料的检查验收;

(5)施工中发生桩身破坏,宜采用小应变等手段检测桩身情况,确定处理方法。

第四节、基坑工程的技术重点和监理对策

一、本基坑工程特点及支护方式分析。

本工程建筑面积约49156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五层,基坑面积大、深度深,属于一级基坑。

根据我们的分析,基坑开挖深度大。

需要采用相应的基坑支护措施来保证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

根据我们对现场踏勘后的分析,本工程宜采用钻孔灌注桩和深层搅拌桩作为基坑支护和防水形式,基坑设两道支撑。

在整个基坑及地下室施工中,必须采用科学的工序组织顺序,从而保证整个地具体工序组织顺序如下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降水井施

浇筑地下

室底板,并

二、围护桩和深搅桩的技术要点和监理控制措施

(一)本工程围护桩宜采用钻孔灌注桩,具体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1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工作由项目部测量人员完成,技术人员应根据桩基布置情况导引测量控制点,以备校核桩位之用,该控制点应设保护标志,完毕后监理工程师检验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桩位测放后,先用钢筋作四角护桩标志,经复测后,据此埋设护筒,并把四角控制桩引到护筒上并用十字线标明钻孔的中心,钻机据此对正孔位

2、护筒埋设

为了保持孔壁稳定,防止钻孔坍塌,必须埋设孔口护筒。

护筒应高出桩顶及地面0.5m。

护筒埋设时,其中心线与桩位中心线的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并应保证护筒垂直。

护筒高出地下水位1.5m,开挖埋设的护筒周围应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

护筒口周围设十字定位桩。

3、成孔开钻前找准桩位并拉好“十”字线,对准桩位后,经现场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并报请现场监理验收认可后方可开钻。

如果现场地质情况有较厚砂层,易造成坍孔,则施工中应采用PHP化学泥浆护壁,并做到以下几点:

泥浆配比由试验确定,粘度应控制在20〜22s,泥浆含砂率V0.5%,泥浆比重V1.10。

初次使用的泥浆应根据试验充分搅拌,要求搅拌时间〉2min。

开钻时(地表下5m以内)时,应轻压慢进,适当延长钻进时间,并及时将优质的PHP化学泥浆(由膨润土、碱、PHP水配制而成)注入孔内,平衡地层压力,并在孔壁四周形成泥浆,保护孔壁。

清孔后泥浆粘度应控制在18〜20Pas,含砂率V4%沉渣厚度<150cm,其泥浆比重可通过试成孔后确定。

钻进过程中应认真填写钻进记录,详细记录地层变化情况、出现的有关问题及处理措施和效果,当发现地层异常时,应及时通知现场技术人员。

钻机操作手或班长必须在记录上签字。

当成孔深度达到设计深度后,由项目部技术员进行成孔质量检验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后,请监理复检认可。

4、钢筋笼运输与吊放

钢筋笼制作、验收合格后,用钢筋笼运输车运至钻孔桩施工现场。

安放钢筋笼时,通过吊车的大小钩采用两点或三点(在钢筋笼的四分点或五分点设置吊点)吊放,在钢筋笼水平起吊后,通过调节吊车大小钩的起吊速度使钢筋笼竖立,防止扭转弯曲、发生永久性变形。

水平运输和起吊扶直应采用5.0m以上长圆木加固吊点。

吊放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放,避免碰撞孔壁;

在钢筋笼下放前应检查钢筋笼上的定位块,以保证砼保护层厚度。

另外,砼灌注时需采用吊钩和顶管以防止钢筋笼上浮、下沉。

两段钢筋笼在孔口焊接时,桩顶以下20m内采用单面搭接焊,有效焊缝长

10d,宽0.7d,厚0.3d;20m向下采用绑扎点焊,绑扎长度28d。

接头相互错开,保证同一截面内接头数目不超过钢筋总数的50%相邻接头的间距玄35d。

钢筋笼焊接完毕后,应补足接头部分的箍筋,经现场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下笼。

钢筋笼定位根据成桩情况,采用定位器或吊筋焊接的方法,吊筋长度根据钢

筋笼设计标高及护筒顶标高确定。

钢筋笼制作质量的允许偏差位:

主筋间距±

20mm箍筋间距0,-20mm钢筋笼长±10mm钢筋笼直径土5mm保护层厚度±10mm

5、混凝土灌注

(1)导管下放及二次清孔

本工程水下砼灌注采用导管法,导管内径©250mm使用前导管需进行密封性试验。

下放导管前,根据孔深配备所需导管,准确测量并记录所用导管的长度与根

数;下放导管时,导管连接要紧密,导管下入孔内后,底端宜距离孔底0.25〜0.4m;

导管应位于钻孔中心位置;导管下放完毕,重新测量孔深及孔底沉渣厚度,如孔底沉渣超过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孔底沉渣厚度达到要求

(2)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采用导管法,隔水塞可使用直径略小于导管直径的球胆,利用吊

车提升导管灌注砼。

清孔完毕后,在导管内放入球胆式隔水塞,安装好初灌斗,准备灌注。

灌注前检查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等级、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

灌注前,在孔口检查砼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当坍落度满足水下灌注要求,并有较好的和易性时才能灌注。

砼初灌时砼运输车直接开至孔口,直接下料到料斗,储满料斗后开始灌注,同时将砼运输车内的剩余砼输入料斗,在此过程中确保料斗内始终有料,初灌量应确保初灌后导浆管在砼中埋深>1m

灌注过程测量砼的上升高度并计算埋管深度,认真填写水下砼灌注记

录。

及时提拨导管,导管在砼中的埋深宜控制在3〜6m为保证桩顶质量,应在桩顶设计标高的基础上超灌一定量的砼,超灌量控制在0.5〜1.0m,砼应连续灌注,不得中间停顿。

3、相关质量检验标准:

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mm)

检杳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主控

1

主筋间距

±10

项目

2

长度

±100

一般

项目

1

钢筋材质检验

设计及规范要求

2

箍筋间距

±20

3

直径

±10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mm)

检杳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主控

项目

1

桩位

vD/6

2

孔深

+300

3

桩体质量检验

根据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4

混凝土强度

设计要求

5

承载力

根据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一般

项目

1

垂直度

<1%

2

桩径

±50

3

泥浆比重

1.15-1.20

4

沉淤厚度

<80mm

5

混凝土塌落度

160〜220

6

钢筋笼安装深度

±100

7

混凝土充盈系数

大于1,小于1.3

8

桩顶标咼

+30,-50

(二)本工程深搅桩使用量会很大,分别采用在基坑周围止水帷幕、基坑

内暗墩、坑底格构式被动土加固和电梯井区域的支护。

鉴于本工程对基坑支护的极高要求,深搅桩质量是一个重点控制环节。

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1桩位控制

桩位中心线控制,应采取经纬仪或全站仪结合钢卷尺选取控制点,用尼龙

绳拉出止水帷幕边线控制线和深层搅拌桩位中心线,允许偏差土50mm承包商应先绘制定位平面图,明确现场测量应获数据后,报监理审核,监理审核验收后,方可放线测量,其中测量控制点、轴线点及拐点需经监理现场复测验收,其它点监理采取抽检。

止水帷幕桩与桩间相互搭接200mm偏差不大于20mm桩径700±20mm转折处及弧线段处桩位移动,应事先计算好间距要求,报监理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