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环保产业规划文本11033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873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环保产业规划文本11033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昆明环保产业规划文本11033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昆明环保产业规划文本11033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昆明环保产业规划文本11033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昆明环保产业规划文本11033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明环保产业规划文本110331.docx

《昆明环保产业规划文本1103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环保产业规划文本110331.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明环保产业规划文本110331.docx

昆明环保产业规划文本110331

 

昆明市“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昆明市环境保护局

2010年12月

前言

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未来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是蓬勃兴起的朝阳产业。

环保产业与装备制造、生态保护、资源保护与再利用、洁净产品、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多个产业关联密切,是产业关联度高、渗透力强、包容性强、高增长、高就业、技术密集的产业,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分布的广泛性代表了21世纪产业演进的趋势和方向。

随着近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国际上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环保产业、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际贸易体系应对金融危机,撬动经济复苏,争夺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新热点。

发展环保产业对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充分发挥环保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

“中国将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能够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使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

”发展环保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培育新的增长极、实现新一轮经济繁荣的重要途径。

云南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保产业的发展,《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2009年3月)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和环保服务业”。

秦光荣省长在2009年4月举行的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上指出:

“当前云南省要把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大好时机,相关部门要专门研究并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帮助环保产业做大做强,争取将其打造成云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十二五”是昆明市工业化加速、信息化升级、城镇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关键时期。

加快昆明市环保产业的发展步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培育新的增长极、实现新一轮经济繁荣的重要途径。

为促进昆明市环保产业的发展,提高环境保护的支持能力,在认真调研昆明市环保产业现状和科学分析环保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昆明市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昆明市环保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重点项目,是昆明市“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目录

一、背景、意义和形势-1-

(一)环保产业的界定-1-

(二)发展环保产业的重大意义-2-

(三)现状、问题和形势-3-

二、总体思路-7-

(一)指导思想-7-

(二)基本原则-7-

(三)规划年限、范围和依据-8-

(四)目标和指标-10-

(五)发展战略-12-

三、主要任务-15-

(一)环保设备的研发及生产-15-

(二)资源综合利用-23-

(三)环境服务-28-

(四)清洁生产技术、装备与洁净产品-29-

(五)产业要素培育-34-

四、保障措施-39-

(一)统一领导、加强协调-39-

(二)落实政策,优化机制-39-

(三)加大扶持,积极融资-40-

(三)培养队伍,科技支撑-41-

附件:

1、昆明市“十二五”环保产业规划项目表

2、主要名词解释

一、背景、意义和形势

(一)背景

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以防治污染、改善生态、保护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开发、生产、流通、服务、运营与管理等活动的总称。

环保产业与装备制造、生态保护、资源保护与再利用、洁净产品、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多个产业关联密切,是产业关联度高、渗透力强、包容性强、高增长、高就业、技术密集的产业,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分布的广泛性代表了21世纪产业演进的趋势和方向。

随着近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国际上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推行低碳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充分发挥环保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要求“开发和推广节能、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

“要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2009年12月召开的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产业之首。

2009年3月,《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和环保服务业”。

2009年4月,秦光荣省长在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上指出:

“云南省要把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争取将其打造成云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昆明市是云南省环保产业相对发达的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了一定规模,但产业规模总体仍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仍较低,不能完全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和带动全省环保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以滇池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推进,“七彩云南环保行动”的全面实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生态市”的深入开展以及桥头堡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加快昆明市环保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环保产业的重大意义

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是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期。

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水平,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环保科技水平,可以为保障昆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昆明市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生态环境支撑。

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昆明市近年来环保产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幅,远高于同期GDP增幅。

抓住机遇,做大做强环保产业,着力将环保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有利于推动我市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有序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是增强昆明市环保产业综合竞争力,辐射全省、带动发展的迫切需要。

昆明市环保产业起步较晚,还未形成集群化的环保企业群,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

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将有助于培育本土环保龙头企业、壮大本土环保队伍,提高本土环保企业的研发、生产和服务力量,增强昆明市环保产业综合竞争力,凸显作为省会及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三)现状、问题和形势

1、昆明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昆明市的环保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基础。

特别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大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地拉动了我市环保产业及市场的发展,环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产业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市环保产业总产值为131.06亿元,纳入统计的环保企事业单位157家,从业人员6412人。

产业体系:

环保产业涵盖了环境保护产品生产、环境保护服务业、洁净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四个方面,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创新能力:

烟气脱硫脱硝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冶炼烟尘重金属防治及回收技术、黄磷尾气脱磷专用催化剂、贵金属稀土基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技术、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和废弃物复合材料生产技术等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支撑:

云南亚太、云南银发、贵研铂业、云泰化工、克林轻工昆明理工大学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研究中心等一批企业单位不断壮大,支撑和引领环保产业各领域的加快发展。

2、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积累与开发,昆明市的环保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综合实力有较大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和省外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和诸多的问题。

产业基础不强。

环保产业总体起步较晚,企业规模小而分散,产业聚集性较差,全市登记在册的157家纯环保企业中,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仅有15家,不到昆明市环保企业总数的10%,缺乏骨干企业、企业集团、产业集群的龙头带动和支撑。

创新能力不高。

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品少,现有研究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步伐慢,产品技术含量低,环保装备本地化、规模化、系列化、标准化、成套化生产制造能弱,环保产品供给能力滞后于市场需求。

产业结构单一。

环保产业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环境监理、环境审计、环境法律咨询、环境金融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缓慢,环保设施的建设与运行与市场化不相适应。

发展意识不足。

对环保产业的认识不到位,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

资金投入不足,企业普遍缺少有效的外部融资途径。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尚未形成推动环保产业协调发展的合力和良好环境。

3、面临的形势 

(1)竞争与挑战

激烈的市场竞争。

全国环保产业发展以江苏、浙江等省市为先导,其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产业规模较大,产业体系完整,集聚效应明显,在信息、技术、资金、设备、市场等方面均占有较大竞争优势。

目前,昆明市多数环保产品及高端技术需从美日德等进口以及国内的江苏、浙江、山东等发达省份引进。

省外和国际企业在资金、开发、生产、营销以及服务等环节具有的优势,对基础较弱、水平较低的昆明市环保产业,形成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

严峻的环境压力。

“十二五”期间,昆明市仍将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污染负荷增加,水环境问题复杂多样化,治理难度加大;大气污染呈现燃煤型烟尘、工业污染、施工扬尘和机动车尾气复合型、多元化趋势;固体废弃物量快速增长,持久性有机污染,电子垃圾、放射性污染、重金属、土壤环境治理等一些新型治理需求日益凸显,食品安全、环境健康的风险控制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资源保护、节能节水产品与器材的需求将有明显增长。

市场对环保产品的性能与质量要求重点有所转移,对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能力要求提高。

这将对昆明市的环保产业形成内在的需求压力。

(2)机遇与有利条件

良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战略的实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推进,为昆明市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突出的区位优势。

昆明市位于桥头堡建设、西部大开发、东盟自由贸易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以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圈的交汇点,社会经济基础好,市场体系覆盖广,经济发展触角延伸快,资源要素运作半径大,产业辐射功能作用强,为昆明市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国际、国内空间。

较强的技术支撑。

昆明市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综合型、特大型中心城市,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以及7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全市已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13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18个设计研究院(所)不同程度地拥有环保科研、设计能力,为昆明市环保产业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强劲的市场需求。

昆明市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策略,逐步增加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防治、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以及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四大方面的环保投入。

滇池流域、长江上游流域等重点流域和澜沧江、南盘江等跨境出界河流的治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需求,为昆明市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战略任务,以培育创新型环保产业为目标,以增强环保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政府对环保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吸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加快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逐步建立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市场规范、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体系,把我市建设成为立足西南、面向东南亚的环保技术、产品、服务输出基地,努力实现环保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将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昆明市新的支柱产业,为全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加快实施的原则。

立足昆明市实际,按照“超前性思考、长远性谋划、全局性运筹”的要求,合理确定发展目标,突出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加快实施,推进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积极发挥政府的组织、推动、引导、监管作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和平台,有效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投资,培育市场主体,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科技支撑,体制创新的原则。

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环保产业中支撑作用,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提高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积极探索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与政策措施,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社会参与,开放合作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合作,鼓励国内外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与管理经验的企业进入昆明市环保市场,从事环保产品的生产、技术咨询服务与环保设施的运营管理;引导企业积极进入环保产业领域,不断壮大环保产业从业队伍,培育环保骨干、龙头企业;引导本地企业迈向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

(三)规划年限、范围和依据

规划年限:

本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规划范围:

本规划空间范围为昆明市行政辖区。

本规划领域包括环保产品的生产与经营、资源综合利用、洁净产品的生产、环境服务四大领域。

环保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主要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水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节水设备、生态环境保护装备、清洁生产设备、环境监测分析仪器仪表、环保药剂和材料等的生产与经营。

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共伴生矿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三废”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洁净产品主要包括有机食品、节能产品、节水产品、低毒低害产品等。

环境服务主要包括环境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环境工程以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营服务等。

规划依据:

(1)《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若干意见》,2007年9月9日;

(2)《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2009年3月12日;

(3)秦光荣省长在2009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会上的讲话,2009年4月7日;

(4)《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规定的通知》(昆政发〔2009〕60号),2009年8月;

(5)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关于编制昆明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批示,2009年10月;

(6)《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09-2020年)》,2009年11月;

(7)《昆明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2009年12月;

(8)《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1月;

(9)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2010年1月。

(10)《云南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4月;

(11)《昆明市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5月;

(12)《昆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2010年6月

(13)《国务院关于加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0年10月;

(四)目标和指标

围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工作,建立和完善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着力培育创新型环保产业,重点发展环保装备制造、洁净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四大产业。

到2015年,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总量指标:

环保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环保产业成为昆明市新兴产业之一。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环保产品生产和环境服务业占环保产业比重30%以上,培育综合实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10家产值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和30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

科技创新:

打造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形成5~10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群和产品系列,创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的环保技术和产品,环保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园区建设:

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化发展,建设5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市级环保科技产业园和重点产业发展基地,产业聚集度明显提高。

表2-1昆明市发展环保产业发展指标体系

序号

指标

2009

2015

指标性质

总量和结构指标

1

环保产业产值(亿元)

131

≥400

预期性指标

2

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

≥20

预期性指标

3

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

5%

4左右

引导性指标

分领域总量指标

4

污染治理设备、产品产值(亿元)

4.1

≥50

预期性指标

5

资源综合利用业产值(亿元)

75

≥150

引导性指标

6

洁净产品产值

46

≥130

引导性指标

7

环境服务业产值(亿元)

5.72

≥70

预期性指标

产业要素培育指标

8

产值(收入)超亿元环保企业数

1

≥10

预期性指标

9

政府环保投资与社会投资之比

大于80:

20

70:

30

引导性指标

10

本地环保市场占有率(%)

<50%

≥50%

预期性指标

(五)发展战略

立足昆明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从昆明市实际需求出发,围绕把环保产业建设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目标,重点发展环保装备制造、洁净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服务四大产业,在七个方面有较大突破。

一是节水技术设备方面:

以节水、中水、雨水器具设备的生产研发为突破口,尽快形成成套开发和生产能力,成为中国西南重要的节水器具设备研发、生产的新兴基地;

二是城市垃圾处理技术设备方面:

以城市垃生活圾焚烧技术与设备为突破口,大力开发生产大中型生活垃圾焚烧炉和高效垃圾焚烧尾气处理设备,满足本地需求的同时辐射国内外市场;

三是在金属资源回收利用方面:

以提高对大宗稀贵金属等重要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为突破口,形成有色金属综合利用的优势产业链;

四是固体废物利用方面:

加快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如磷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等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设备的研发制造;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与设备生产,餐厨及农业固体废物等综合利用的产业集群;

五是工业废气处理和汽车尾气处理方面:

充分利用我市在黄磷尾气净化技术与产业和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柴油机(车)尾气颗粒捕集器(DPF)净化和处理装置方面的优势,打造面向国内和东南亚的工业尾气净化、汽车尾气净化、柴油机(车)尾气净化处理装置研发和生产基地;

六是洁净能源产业方面:

以全新一代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热水器及太阳能热利用新技术、高纯硅材料、高亮度LED、光伏发电和配套技术和装备为重点,带动太阳能产业及相关产业链实现跨越式发展,把昆明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太阳能先进技术产业基地和示范基地、太阳能光伏产业化基地、太阳能光热产业集群区域和高纯硅材料生产基地;

七是环保设施运营业方面:

充分占有本地市场的同时积极谋求占有国内运营业市场份额,鼓励企业从设施运营向资本运营升级,实现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

三、主要任务

(一)环保设备的研发及生产

1、以中水、雨水和节水设备器材为重点,发展水处理产业

(1)水和再生水处理及利用技术与装备

开发生产应用于居民住宅小区、医院、学校、机关、服务业等分散型污水处理与回用的技术与设备。

重点发展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及设备、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及设备、好氧反应器处理工艺及设备。

重点引进、研发、生产用于再生水处理的生物膜反应器技术、连续膜过滤器技术、臭氧消毒技术及装置。

发展中空纤维膜、纳滤膜、反渗透膜、微滤膜、超滤膜、全自动金属膜等膜材料的生产,实现再生水利用核心设备及材料的本土产品化、产业化。

加强引进和消化国内外成熟、先进水处理技术,支持水处理常规设备的本地化生产。

重点鼓励引进应用于日处理能力0.5-3.0万吨污水处理的滗水器、曝气头、污泥泵、压滤机等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的水处理专用设备生产技术,培育自主品牌的水处理产品;加快格栅、格栅除污机、搅拌机、阀门、管件/管材等常规水处理设备的本地化生产,形成产品规模化、系列化、标准化;推动水处理设备生产的成套化、标准化和产业化,重点解决省内设备成套性、防腐性能、仪表自动控制系统、节能指标、材耗、质量及可靠性、品种及规格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逐步提高产品的规模、丰富类型。

(2)城镇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与设备

以城镇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为突破点,加快对城镇雨水收集、处理与利用技术与产品的研发,重点发展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无动力雨水收集器、雨水渗透性地面铺设材料、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利用设施、雨水净化装置、雨水截流与储存系统等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与示范;积极开展企业、单位、住宅小区等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以及公园、广场、绿地、城市道路、高架桥等公共开放区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集成研发;鼓励开发用作绿化和景观、洗车的雨水处理设备、用作接触用水的雨水处理设备、用作景观生态用水的雨水处理设备、面向处理初雨冲刷的雨水的设备和技术;适时开展雨水回灌地下水技术的研发与示范。

(3)工业废水处理与节水技术设备

工业废水处理节水技术:

推广新型滤料高精度过滤技术及设备、汽水反冲洗技术等降低反洗用水量技术及设备。

推广回收利用反洗排水和沉淀池排泥水的技术及设备;研发及应用化工、石化行业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及设备。

工业节水技术及设备:

展冷却节水技术,研发推广空气冷却技术和设备;推广高效环保节水型冷却塔和其他冷却构筑物;推广高效新型旁滤器,淘汰低效反冲洗水量大的旁滤设施。

发展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技术和设备,推广生产工艺的热联合技术和设备、推广中压产汽设备的给水使用除盐水、低压产汽设备的给水使用软化水;推广逆流再生、双层床、清洗水回收等技术及设备。

发展装备节水清洗技术,推广逆流漂洗、喷淋洗涤、汽水冲洗、气雾喷洗、高压水洗、振荡水洗、高效转盘等节水技术和设备。

工业输用水管网、设备防漏和快速堵漏修复技术及产品。

发展新型输用水管材,限制并逐步淘汰传统的铸铁管和镀锌管,发展不泄漏、便于操作和监控、寿命长的阀门和管件。

发展工业水管网和设备(器具)的检漏设备、仪器和技术。

研究开发管网和设备(器具)的快速堵漏修复技术及产品。

(4)农村村落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小型乡镇污水处理二级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研发推广一体化氧化沟、SBR(序批式活性污泥)、CASS(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循环式活性污泥法)、DAT-IAT(需氧池和间歇曝气池)、生物稳定塘组合、人工湿地等适用于处理规模在5000m3/d以下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农村实际的生活污染防治技术及设备:

研发推广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技术设施,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稳定塘和人工湿地等技术和设施,适合农村庭院式小型湿地、沼气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处理技术和设施等。

规模化畜禽粪便及养殖污水处理处置技术与设备:

研发推广简便、快速、低成本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