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高三新课程复习高考试题汇编生活与哲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869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1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私奉献高三新课程复习高考试题汇编生活与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无私奉献高三新课程复习高考试题汇编生活与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无私奉献高三新课程复习高考试题汇编生活与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无私奉献高三新课程复习高考试题汇编生活与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无私奉献高三新课程复习高考试题汇编生活与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私奉献高三新课程复习高考试题汇编生活与哲学.docx

《无私奉献高三新课程复习高考试题汇编生活与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私奉献高三新课程复习高考试题汇编生活与哲学.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私奉献高三新课程复习高考试题汇编生活与哲学.docx

无私奉献高三新课程复习高考试题汇编生活与哲学

词·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高三新课程复习高考试题汇编《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

1.(04年江苏政治试卷)“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2.(03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背景知识:

美国宇航局2007年5月15日报告说,一个天文学家小组利用哈勃望远镜探测到了位于遥远星系团中呈环状分布的暗物质,这是迄今为止能证明暗物质存在的最强有力的证据。

所谓暗物质是指宇宙中存在的一种不明性质的物质粒子,它的电磁放射和折射非常微弱,所以不能被直接探测到。

按照天文学界目前流行的理论,暗物质才是宇宙物质的主宰,而我们肉眼能见的普通物质如恒星、行星,所占质量只是宇宙很小的一部分。

3.(05年江苏政治试卷)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05年广东政治试卷)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都必然要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五个不同发展阶段。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但是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则众说纷纭,争论不已。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几乎都卷入了这场被称为“古史分期”的学术大讨论中,相继出现了“三论五说”:

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和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

上述材料说明:

①所有争论都无法推翻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②人类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解释具有历史性

③与自然科学相比,历史学作为人文科学不具有客观性和精确性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抛弃这些毫无意义的历史纠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5.(04年全国文科综合川吉黑卷)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6.(04年广东高考政治试卷)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④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7.(2008全国卷Ⅱ32)为了节约资源,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一些地区试行敦科书免费循环使用。

学期结束后,教科书由学校收回,供下一个年级使用,几年更新一次。

教科书之所以可以循环使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思想内容的存在同物质载体无关B.思想内容的稳定要求物质载体的稳定

C.物质载体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影响思想内容D.物质载体的稳定有利于思想内容的稳定

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

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

回答8—9题。

8.(2008海南卷20)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9.(04年广东高考政治试卷)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A•西蒙说: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辨析:

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

 

10.(2008四川卷39)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纲领,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观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材料六: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

恩格斯说:

“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

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马克思说:

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6)联系材料五、六,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06文综上海卷)某数学家做了一个掷硬币实验,结果如右表。

该实验数据能够说明

项目次数

掷硬币总次数

硬币下面朝上次数

第一次

4040

2048

第二次

12000

6019

第三次

24000

12012

①正面朝上的具体次数是必然的②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③偶然性支配着必然性,必然性是偶然性的表现形式

④投掷次数越多,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越接近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3年上海大综合卷)人类对“非典”了解不多,但人类的认识绝不会停滞不前。

依靠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三个月左右就找到了病原体,而且对其进行了基因组测序。

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物质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B.矛盾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知的D.矛盾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3.(02年文宗卷)“月有阳晴圆缺,人在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①B.①②C.①③D.①④

4.(04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

①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③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④是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5.(00年春季政治试卷)科学家关于日食和月食的预报一再被实际观测的结果所证实,这表明

A.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有一定的联系B.人的认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

C.人能够认识和掌握规律D.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事物本身

6.(2000年文综卷)1999年9月,我国台湾省发生了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

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D.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于客观规律的掌握

7.(02年广东、河南高考卷)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8.(01年全国政治卷)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

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

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紧,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木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

当稻草辗碎,闻到焦味时,将棉条断开。

稻草遇氧而燃,终获火种,两人很快获救脱险。

小灵、小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充分表现出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

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

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

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

回答9—10题。

9.(05年文综全国卷Ⅱ)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

①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

③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④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10.(05年文综全国卷Ⅱ)巧获蟾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

①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②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

③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④规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02年文宗卷)2001年11月19日凌晨,许多天文爱好者观察到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

与先前几次流星雨预报相比,天文学家对这次流星雨的爆发时间和强度作了更为准确的预报。

上述事实说明

A.流星雨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B.流星雨的出现并无规律可循

C.人类终于完全认识了流星雨现象D.人们对流星雨及其规律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12.(07·广东卷·33)赤潮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虽然自古就有,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近年来,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看

①赤潮不能消灭但能有效扼制②赤潮不能消灭也不能扼制

③人类总有一天能够消灭赤潮④赤潮治理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13(07·北京卷·24)北京市放眼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合理规划,积极建设数字如乐示范基地、“798”艺术区等多个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合理规划,积极建设数字如乐示范基地、“798”艺术区等多个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这一做法坚持的原则是

A、主观与客观相统一B、分析与综合相结合C、办事情要抓住重点D、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14(07·江苏卷·9).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08上海卷1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16.(2008重庆卷)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17.(2008江苏卷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18.(2008宁夏卷2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19.(06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

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

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20.(04年广东高考政治试卷)1985年至今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以上。

2003年,在遭遇“非典”影响的情况下,我国GDP增长仍达到9.1%。

但是,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资源使用浪费很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欠帐太多。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GDP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指标,而应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解决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问题,加快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我国政府决定将2004年的GDP预期增长确定为7%。

运用哲学原理分析以上材料,并联系实际回答以下问题:

(2)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为什么决定将2004年的GDP预期增长下调为7%?

 

21.(2008北京卷40)奥运火炬完成了在广东、福建的传递之后进入江西。

在这段路线上,也不断在发生另一种“传递”:

许多企业从广东和福建迁移到江西。

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

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

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

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

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

(2)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

(10分)

 

22.(2008广东卷40)

材料l: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

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

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2:

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

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材料3:

大灾之中有大爱,每当灾难来临之时,总有平凡之人的非凡之举让我们感动。

比如雪灾中高速公路处于瘫痪状态时,众多旅客被困途中,沿途涌现出很多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在这些平凡人的身上表现出人间可贵的真情实义。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l、材料2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0分)

 

23.(2008海南卷23)(10分)辨析题

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

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意识的本质

1.(06年广东政治卷)从柏拉图的《理想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到康有为的《大

同书》,都描述了一种美好的、终极的理想社会。

这种思想

A.肯定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性B.没有科学地表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反映了一种倒退的社会历史观D.正确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2.(06年文科综合天津卷)“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

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

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3.(03年江苏政治试卷)鲁迅说: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表明

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

图一图二

4.(97年全国政治试卷)看漫画(图一)回答:

如将漫画中影与物的关系比喻为思想与事实的关系,那么这漫画可以表明

①思想是对事实的反映②思想与事实总有些出入

③事实对思想有决定作用④思想对事实有反作用

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D.③④

5.(03年春季政治试卷)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曾经将一张图片(图11)分给两组学生(图片中的女性既似少妇又像老妇),告诉其中一组,画上是位妙龄少妇(图9);告诉另一组,画上是位老妇(图10)。

20秒过后收回图片,接着再用幻灯片展示给所有学生,让大家描述这位女子。

结果,事先看过少妇像的,几乎一致认定这就是那位少妇;而事先看过老妇像的,也都认定这是那位老妇。

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C.事物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D.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6.(03年春季政治试卷)根据上题中的试验。

图形欣赏产生的不同效果表明

A.艺术欣赏的本质是感觉的集合B.艺术欣赏的内容因人而异

C.艺术欣赏的效果受思维方式制约D.艺术欣赏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7.(03年江苏政治卷)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

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8.(05年文综全国卷I)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

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

当我们面对这幅画的时候,图形与文字共同组成的这幅画又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作品与现实对象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表达两者关系的有

①艺术作品是不依赖原型的主观创造

②艺术作品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③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审美再现

④艺术作品应不断追求更逼真地反映原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提示:

艺术创作追求的效果往往是“神似”而非“形似”。

9.(04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究“意境”。

意境既是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

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

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

这表明

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

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性

10.(02年文宗卷)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11.(06年广东政治卷)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

“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

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

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

何时候都振作起来。

”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12.(04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13.(03年春季政治试卷)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并将其概括为五种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这五种精神,从唯物论上讲,是因为

A.先进的思想代表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因此能够战胜错误的思想

B.不同的价值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C.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D.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就必须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14.(04年北京文科综合卷)恩格斯说: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这是因为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15.(05年广东大综合卷)2004年6月底7月初,有关部门连续举办了《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一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两个大型展览,弘扬西柏坡精神和延安精神。

这一活动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16.(05年天津文科综合卷)某高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进一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该校毕业生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一次就业率连续攀升。

这表明

A.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B.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正确的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7.(06年文科综合试卷重庆卷)某木地板销售商宣称,其所售产品是由总部在欧洲的一家跨国公司生产的国际知名品牌。

但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该产品的国际品牌身世纯属杜撰。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工商管理部门立案调查,各地市场纷纷停售,不少消费者要求退货。

该销售商发布虚假信息导致的后果表明

A.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B.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促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