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奥数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827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奥数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物奥数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物奥数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物奥数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物奥数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奥数答案解析.docx

《生物奥数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奥数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奥数答案解析.docx

生物奥数答案解析

1.质子泵指能逆浓度梯度转运氢离子通过膜的膜整合糖蛋白。

质子泵的驱动依赖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质子泵在泵出氢离子时造成膜两侧的pH梯度和电位梯度

质子泵有三类:

P-type、V-type、F-type

P-type

  载体蛋白利用ATP使自身磷酸化,发生构象的改变来转移质子或其它离子,如植物细胞膜上的H+泵,动物细胞的Na+-K+泵,Ca2+离子泵,H+-K+ATP酶(位于胃表皮细胞,分泌胃酸)。

V-type

  位于小泡(vacuole)的膜上,由许多亚基构成,水解ATP产生能量,但不发生自磷酸化,位于溶酶体膜,动物细胞的内吞体,高尔基体的囊泡膜,植物液泡膜上。

F-type

是由许多亚基构成的管状结构,H+沿浓度梯度运动,所释放的能量与ATP合成耦联起来,所以也叫ATP合酶(ATPsynthase),F是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偶联因子(factor)的缩写。

F型质子泵位于细菌质膜,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F型质子泵不仅可以利用质子动力势将ADP转化成ATP,也可以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转移质子。

2.膜脂存在于质膜及细胞内膜的脂质。

主要是甘油磷脂、固醇和少量的鞘脂。

膜蛋白则镶嵌在膜脂中

3.协同运输,质子泵,钙离子泵,钠钾泵

4.纺锤体:

主要元件包括微管(Microtubules),附着微管的动力分子分子马达(Molecularmotors),以及一系列复杂的超分子结构。

一般来讲,在动物细胞中,中心体也是纺锤体的一部分。

植物细胞的纺锤体不含中心体。

而真菌细胞的纺锤体含纺锤极体(SpindlePoleBody),一般被视为中心体的同源细胞器

5.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

7.核仁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核糖体RNA(rRNA)的合成

8.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5个阶段:

  〖细线期〗

  细胞核内出现细长、线状染色体,细胞核和核仁体积增大。

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偶线期〗

  又称配对期。

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两两侧面紧密相进行配对,这一现象称作联会。

由于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或“二联体”)

  〖粗线期〗

  染色体连续缩短变粗,同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DNA的片断交换,从而导致了父母基因的互换,产生了基因重组,但每个染色单体上仍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

〖双线期〗

减数分裂前期发生交叉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开。

由于交叉常常不止发生在一个位点,因此,染色体呈现V、X、8、O等各种形状。

  〖终变期〗(又叫浓缩期)

染色体变成紧密凝集状态并向核的周围靠近。

以后,核膜、核仁消失,最后形成纺锤体。

9.DNA模板被转录方向是从3′端向5′端;RNA链的合成方向是从5′端向3′端。

10.原代培养是指直接从机体取下细胞、组织和器官后立即进行培养。

因此,较为严格地说是指成功传代之前的培养,此时的细胞保持原有细胞的基本性质,如果是正常细胞,仍然保留二倍体数。

但实际上,通常把第一代至第十代以内的培养细胞统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最常用的原代培养有组织块培养和分散细胞培养。

传代培养中的细胞传代培养(subculture),当原代培养成功以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细胞不断分裂,一则细胞之间相互接触而发生接触性抑制,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另一方面也会因营养物不足和代谢物积累而不利于生长或发生中毒。

此时就需要将培养物分割成小的部分,重新接种到另外的培养器皿(瓶)内,再进行培养。

这个过程就称为传代(passage)或者再培养(subculture)。

11.(P40)

12.

13

16.Tm值就是DNA熔解温度,指把DNA的双螺旋结构降解一半时的温度。

不同序列的DNA,Tm值不同。

DNA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成正比关系。

17.增色效应:

核酸(DNA和RNA)分子解链变性或断链,其紫外吸收值(一般在260nm处测量)增加的现象

18.

19.脚气病:

脚气是足癣的俗名。

有的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

  这是不对的。

医学上的“脚气病”是因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而“脚气”则是由真菌(又称毒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又叫脚湿气、香港脚。

脚气病没有传染性,而脚气有传染性。

24.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能源和碳源都来自于有机物,能源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ATP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碳源直接取自于有机碳化合物。

它包括自然界绝大多数的细菌,全部的放线菌、真菌和原生动物。

27①动物病毒:

RNA类(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SARS病毒)

DNA类(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

②植物病毒:

RNA类(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

③微生物病毒:

噬菌体。

29.明胶:

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皮肤、韧带、肌腱中的胶原经酸或碱部分水解或在水中煮沸而产生,无色或微黄透明的脆片或粗粉状,在35~40℃水中溶胀形成凝胶(含水为自重5~10倍)。

是营养不完全蛋白质,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色氨酸,广泛用于食品和制作黏合剂、感光底片、滤光片等。

31.周皮(periderm),是由木栓形成层、木栓层和栓内层组成,通常在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茎及根加粗生长时形成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的一种次生保护组织。

可控制水分散失,防止病虫害以及外界因素对植物体内部组织的机械损伤。

周皮上有皮孔,可代替表皮上气孔起通气作用。

32.

33.维管形成层,一般指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茎和根中,位于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

经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可以不断产生新的木质部与韧皮部(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使茎和根加粗

34.

35.指具有对生叶的植物,在顶芽停止生长或分化成花芽后,由顶芽下两个对生的腋芽同时生长,形成叉状侧枝,新枝的顶芽侧芽生长活动与母枝相同

亦称叉状分枝。

是分枝方式的一种。

在植物的形态结构上,这种分枝方式是最原始的类型。

裸蕨类(psilopsida)绝大多数是二叉分枝式,但种子植物却很少具有这种分枝方式。

这是两条强弱相等的分枝,其立体排列的比平面排列的显示为古老的类型,如果形成主轴,则演化成单轴分枝

 

从幼苗形成开始,主茎的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直立而明显的主干,主茎上的腋芽形成侧枝,侧枝再形成各级分枝,但它们的生长均不超过主茎,主茎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单轴分枝,又称总状分枝。

大多数裸子植物和部分被子植物具有这种分枝方式,如松、杉、白杨、柳等。

这种分枝方式能获得粗壮通直的木材。

合轴分枝:

sympodialbranching是主轴不明显的一种分枝方式。

其特点是主茎的顶芽生长到一定时期,渐渐失去生长能力,继由顶芽下部的侧芽代替顶芽生长,迅速发展为新枝,并取代了主茎的位置。

不久新枝的顶芽又停止生长,再由其旁边的腋芽所代替,以此类推……结果主干是由一段茎与各级侧枝组成。

 

36.光照

  保卫细胞光合作用→→→→→→→→↓

  保卫细胞中CO2浓度下降↓

  保卫细胞中pH值上升↓

  ↓淀粉水解

  钾离子进入保卫细胞↓

  保卫细胞钾离子浓度增大↓

  保卫细胞液浓度上升←←←←保卫细胞糖浓度升高

  保卫细胞吸水

气孔张开

42.第二信使都是小的分子或离子。

细胞内有五种最重要的第二信使:

cAMP、cGMP、1,2-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1,4,5-三磷酸肌醇(inositol1,4,5-trisphosphate,IP3)、Ca2+(植物中主要的第二信使)等。

43.在逆境条件下(旱、盐碱、热、冷、冻),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

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的抗逆性,抗旱性强的品种往往积累较多的脯氨酸。

因此测定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抗旱育种的生理指标。

另外,由于脯氨酸亲水性极强,能稳定原生质胶体及组织内的代谢过程,因而能降低凝固点,有防止细胞脱水的作用。

在低温条件下,植物组织中脯氨酸增加,可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因此,亦可作为抗寒育种的生理指标。

天然脱落酸它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旱和耐盐力,对开发利用中低产田以及植树造林、绿化沙漠等有极高的价值

46.

48.触角腺antennalgland,antennarygland

系甲壳纲软甲亚纲中之端足目、糠虾目、燐虾目、十足目的排泄器官,开口于第二触角基部。

常呈青绿色,又称绿腺。

相当于其他软甲亚纲和切甲亚纲开口于第一小颚附近的小颚腺。

在系统上也与环节动物的体节器相同。

始于薄壁之体腔囊,经具括约肌的漏斗和复杂曲折的输尿管、排泄管,开口于上述部位,输尿管有时互相交叉,在管壁的连接处产生连络口,形成网状的迷路

颚腺:

复毛类具有的一对粒状腺体,由导管相连,开口于下颚体背面的上唇或上唇基部,与丝的产生和分泌有关。

马氏管:

昆虫体内的细长盲管,盲端游离于血腔中,另端开口于后肠的起始处,为昆虫的排泄器官。

基节腺是节肢动物排泄器官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和后肾同源的腺体结构,这些腺体一般为囊状结构,一端是排泄孔,开口在体表与外界相通(如虾的排泄孔开口在大触角的基部),另一端是盲端,相当于残留的体腔囊与体腔管。

这一结构在甲壳类动物(如虾、蟹、水蚤等)中被称为绿腺;在蛛形纲中被称为基节腺。

在中肾阶段,前肾导管纵裂为二,一根为中肾导管,各肾单位与中肾导管相连,在雄性动物有输精作用。

另一根在雄性退化为米氏管(牟勒氏管),在雌性则为输卵管。

鱼类和两栖类成体以中肾执行排泄功能。

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成体的后肾位于体腔后段。

56由于昆虫的食性非常广泛,口器变化也很多,一般有5种类型:

  ①咀嚼式口器,其营养方式是以咀嚼植物或动物的固体组织为食。

如蜚蠊(即蟑螂)、蝗虫;

  ②嚼吸式口器,此口器构造复杂。

除大颚可用作咀嚼或塑蜡外,中舌、小颚外叶和下唇须合并构成复杂的食物管,借以吸食花蜜。

如蜜蜂;

③刺吸式口器,口器形成了针管形,用以吸食植物或动物体内的液汁。

这种口器不能食固体食物,只能刺入组织中吸取汁液。

如蚊、虱、椿象等;

  ④舐吸式口器,其主要部分为头部和以下唇为主构成的吻,吻端是下唇形成的伪气管组成的唇瓣,用以收集物体表面的液汁;下唇包住了上唇和舌,上唇和舌构成食物道。

舌中还有唾液管。

如蝇;

  ⑤虹吸式口器,是以小颚的外叶左右合抱成长管状的食物道,盘卷在头部前下方,如钟表的发条一样,用时伸长。

如蛾、蝶等.

  其中咀嚼式是最原始的,其他类型均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

57.局部麻醉(localanaesthesia)是应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的神经传导而产生麻醉作用,简称局麻

 

58.远端小管曲部远曲小管的功能是继续吸收水和钠离子。

并向管腔内分泌钠离子,氢离子和氨,这对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和垂体后叶的抗利尿激素对此段有调节作用。

59压力状态下身体需要皮质醇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如果没有皮质醇,身体将无法对压力作出有效反应。

若没有皮质醇,当狮子从灌木丛中向我们袭来时,我们就只能吓得屁滚尿流、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然而借由积极的皮质醇代谢,身体能够启动起来逃走或者搏斗;因为皮质醇分泌能释放氨基酸(来自肌肉)、葡萄糖(来自肝脏)以及脂肪酸(来自脂肪组织),这些被输送到血液里充当能量使用。

  皮质醇在操纵情绪和健康、免疫细胞和炎症、血管和血压间联系,以及维护缔结组织(例如骨骼、肌肉和皮肤)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功效。

压力状态下,皮质醇一般会维持血压稳定和控制过度发炎。

60.褪黑激素:

1.保护细胞防止病变2.调整和恢复昼夜节律3.推迟老化

61.肌梭(musclespindle):

是分布在骨骼肌内的梭形小体

肌梭的传入神经支配有两类。

I类传入纤维直径较粗(12-20μm),Ⅱ类传入纤维直径较细(4-12μm)。

中枢有运动传出支配梭外肌和梭内肌纤维,前者称为α传出纤维(直径12-20μm),后者称为γ传出纤维(直径2-6μm)。

当γ传出纤维活动加强时,梭内肌纤维收缩,可提高肌梭内感受装置的敏感性,因此γ传出纤维的活动对调节牵张反射具有重要作用

63.心动周期(cardiaccycle)心脏舒张时内压降低,腔静脉血液回流入心,心脏收缩时内压升高,将血液泵到动脉。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

一个心动周期中首先是两心房收缩,其中右心房的收缩略先于左心房。

心房开始舒张后两心室收缩,而左心室的收缩略先于右心室。

在心室舒张的后期心房又开始收缩。

如以成年人平均心率每分钟75次计,每一心动周期平均为0.8秒,其中心房收缩期平均为0.11秒,舒张期平均为0.69秒。

心室收缩期平均为0.27秒,舒张期平均为0.53秒。

67当肌肉接受一连串彼此间隔时间很短的连续兴奋冲动时,由于各个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后一个刺激都落在由前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尚未结束之前,就又引起下一次收缩,因而在一连串的刺激过程中,肌肉得不到充分时间进行完全的宽息,而一直维持在缩短状态中。

肌肉因这种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引起强直收缩的刺激称强直刺激。

在整个心脏收缩期内,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能使心肌细胞产生第二次兴奋和收缩。

心肌细胞的这一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心肌不能产生像骨骼肌那样的强直收缩,始终保持着收缩和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使心脏有足够的充盈时间,有利于泵血。

69标去除取样法:

记重捕法的一个简单化的变型,即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随着连续地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捕获数也逐渐降低,捕捉的累积数就逐渐增大。

当单位努力的捕捉数等于零时,捕获累积数就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70超常刺激:

比正常的自然刺激更能有效地释放动物某一特定行为的刺激。

有时,动物发出的自然信号对于信息传递来说不一定是最佳信号。

相反,一些非自然的异常信号或人为信号反而更能诱发动物的行为反应。

例如,一些地面营巢的鸟类(蛎鹬、喧鸻、银鸥和灰雁等),如果给它们提供一些比正常蛋更醒目、更大的蛋,那么它们就更喜欢把这样的蛋收回巢内孵化。

因此,银鸥比较喜欢孵化那些涂上了蓝、黄或红颜色,而且比正常蛋要大一些的蛋;蛎鹬喜欢孵5个卵,而不是在正常情况下的3~4个卵;眼蝶宁可去追逐与背景色有更强烈对比的黑色雌蝶模型,而不去追逐具有自然色彩的雌蝶。

在某些自然场合下也存在超常刺激,例如杜鹃雏鸟的嘴裂斑纹就比它们所寄生的寄主雏鸟的嘴裂斑纹醒目得多,这样可以更有效地释放它们养父母的喂食行为。

又如寄生在蚂蚁巢中的巢寄生甲虫幼虫,它们皮肤腺的分泌物能够释放蚂蚁的抚育行为。

这些分泌物是模拟蚂蚁幼虫反分泌的物质,但它们比蚂蚁幼虫的分泌物更有效,因而可以得到更多的抚育和照顾

77.鼻腔越长鼻粘膜越复杂那么通过呼吸蒸发的水分就越少,是与缺水环境最相关的性状。

A基础代谢水平与体质有关,B体色与环境类似是保护色,D褐色脂肪组织可保温产暖适应寒冷环境。

78.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一般总是一定量的太阳能,如果大部分流向捕食者,那流向分解者和散失的能量就越少,也就是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得越充分,食物链越复杂,捕食者越多。

湖泊之中有众多的鱼鸟,基本上将藻类产生的能量都利用了。

森林草原有很多植物吃不了腐烂了,能量更多流向分解者,而河流中捕食者较少。

82.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Logisticgrowthmodel)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又称自我抑制性方程。

用植物群体中发病的普遍率或严重度表示病害数量(x),将环境最大容纳量k定为1(100%),逻辑斯蒂模型的微分式是:

dx/dt=rx(1-x)式中的r为速率参数,来源于实际调查时观察到的症状明显的病害,范。

德。

普朗克(1963)将r称作表观侵染速率(apparentinfectionrate),该方程与指数模型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方程的右边增加了(1-x)修正因子,使模型包含自我抑制作用。

逻辑斯蒂曲线通常分为5个时期:

  1.开始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加快。

  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K/2),密度增长最快。

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密度一半(K/2)后,增长变慢。

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87.扫描取样法:

定时把全群动物快速扫描一遍,看到动物的一瞬间,记录下动物的行为。

通常用于记录动物的某几个行为,或某个特殊行为是否发生,以及动物是否在休息和睡眠。

时间:

几秒钟,几分钟。

缺陷:

有些行为不易看到而造成偏差。

目标取样法(Focalanimalsampling)指观察记录某个个体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

  ·使用该方法时,需预先决定观察的次序。

  ·适合研究一群个体。

93.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

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

Northernblot首先通过电泳的方法将不同的RNA分子依据其分子量大小加以区分,然后通过与特定基因互补配对的探针杂交来检测目的片段。

被标记的探针与RNA探针杂交,经过信号显示后表明需检测的基因的表达。

Southernblot主要用来对DNA进行分析

96重组值

也称重组率。

在二倍性生物中,F1所形成的配子在基因型上不同于来自两亲的配子的比例即为重组值。

普通以百分率来表示。

例如由两个配子AB与ab受精所产生的子代基因型为AaBb。

它将产生4类配子,即ABAbaBab,其中AB与ab为亲本型配子;Ab、aB为重组型配子,此时重组值以下式表示:

97. 从性遗传:

从性遗传又称性控遗传。

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在杂合体(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则无角,这说明在杂合体中,有角基因H的表现是受性别影响的。

原发性血色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病是由于铁质在各器官广泛沉积造成器官损害所致。

但患者大多数为男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女性月经、流产、妊娠等经常失血以致铁质丢失较多,减轻了铁质的沉积,故不易表现症状。

又如遗传性斑秃是一种以头顶为中心向周围扩展的进行性、弥漫性、对称性脱发,一般从35岁左右开始。

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女性病例仅表现为头发稀疏、极少全秃。

男性杂合子(Bb)会出现早秃;而女性杂合子(Bb)不出现早秃,只有纯合子(BB)才出现早秃。

从大量系谱分析表明,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连续数代表现,男女均可患病,并且可以男传男)。

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性激素等的影响,使得女性杂合子不易表现,而女性纯合子才得以表现,即女性外显率低于男性,故男女性比率表现为男多于女。

属于这类疾病的还有:

遗传性草酸尿石症、先天性幽门狭窄、痛风等。

也有些从性遗传病表现为女多于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遗传性肾炎、色素失调症等

限性遗传的基因可在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但仅在一种性别中表达,限性遗传的性状常和第二性征或性激素有关。

如毛耳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中表达。

睾丸女性化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也只在男性中出现这种症状。

子宫阴道积水也是一种遗传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但只在女性中出现。

  限性遗传是指某些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

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在XY型动物中是位于Y染色体上,在ZW型动物中是位于W染色体上。

限性遗传与伴性遗传不同,只局限于一种性别上表现。

而伴性遗传则可在雄性,也可在雌性上表现,只是表现频率有所差别。

限性遗传的性状多与性激素的存在与否有关。

例如,哺乳动物的雌性有发达的乳房,某种甲虫的雄性有角等等

98.RFLP标记是发展最早的DNA标记技术。

RFLP是指基因型之间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限制性酶切位点上碱基的插入、缺失、重排或点突变所引起的。

微卫星DNA一种简单串联重复DNA序列。

其重复单位为1~6个核苷酸,由10~50个重复单位串联组成。

在整个基因组中分布广且密度高。

虽然其功能尚不清楚,但在遗传图和物理图的研究中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100即染色单体桥。

在一条染色体具有两个着丝粒时发生的,在核分裂的后期两个着丝粒分别向两极移动时,而染色单体的两个着丝粒之间的部分,在两极之间被拉紧而形成桥,称为染色体桥。

在异质体中具有偏着丝粒易位的个体在减数分裂前后易位的部分发生交叉,可能产生具有两个着丝粒的染色单体和不具着丝粒的染色单体。

因此在减数分裂时若看到有染色体桥,就可以断定这个个体是异质合子。

X射线及其他射线和某些药品能诱发染色单体畸变,因此常可看到染色体桥

因为是有丝所以排除了倒位交叉互换后引起的染色体桥

D的原理是染色体顶端缺失之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缺失的顶端融合在一起有丝后期姐妹染色体分离的时候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桥

108.遗传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指表现型一致的个体或同种疾病临床表现相同,但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称为遗传异质性

 

111.木村的分子进化理论的“中性突变——随机漂变假说”即中性学说的主要内容有:

在分子水平上,大多数进化演化和物种内的大多数变异,不是由自然选择引起的,而是通过那些对选择呈中性或近中性的突变等位基因的遗传漂变引起的。

从中性学说出发,可以得出进化速率保持每年每个位置恒定的结论。

同源蛋白质如同工酶所具有的丰富的多态性表明,这些生物大分子具有同样的高级结构,都能很好地完成其生物功能,它们之中哪一个也不比别的分子更优越。

也就是说,在分子水平上,不考虑有利突变。

假基因是一些失去功能的基因,完全不受自然选择淘汰,事实证明,假基因的碱基替换确实不受限制,其进化速率等于分子的突变率

113.分子进化速率取决于蛋白质或核酸等大分子中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在一定时间内的替换率。

生物大分子进化的特点之一是,每一种大分子在不同生物中的进化速度都是一样的。

蛋白质分子进化速率计算公式:

Kaa=(daa/Naa)/2T。

daa为两种同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差异数,Naa为同源蛋白质中氨基酸残基数,T为2种生物的分歧进化时间。

每个密码子每年的突变频率约为(0.3-9)*10-9

114.谱系进化的速率涉及的变量有种形成速率、绝灭速率和种数净增率。

用t代表时间,N0代表初始种数,N代表经时间t后的种数,Ne代表经时间t后灭绝的种数。

种形成(分支)速率、绝灭速率和种数净增率,它们分别以字母S、E和R代表R=S-E

S=R+E

  物种净增率——种形成过程中物种数目的增长是指数增长,这和生物群体的个体数目增长相似。

在测定物种数目的增长时要考虑初始物种数目(基数),换句话说物种净增率是单位时间内物种数目的相对增长。

用公式表示则为:

  DN/Dt=RN 

  公式中N代表物种数目,t代表时间,R就是物种净增率,将上式积分则得:

  N=N0eRt

  公式中N0代表初始物种数目,e是自然对数的底。

如果已知初始物种数N0和终末物种数N、以及时间t,则可求出R。

可将上式变化,得:

  lnN=lnN0eRt

  lnN=lnN0+lneRt

  lnN=lnN0+R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