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技术师实践能力重点知识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975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技术师实践能力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放射技术师实践能力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放射技术师实践能力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放射技术师实践能力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放射技术师实践能力重点知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放射技术师实践能力重点知识汇总.docx

《放射技术师实践能力重点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技术师实践能力重点知识汇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放射技术师实践能力重点知识汇总.docx

放射技术师实践能力重点知识汇总

放射技术师《实践能力》

1.近头侧为上,近足侧为下;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近心脏侧为近端,远心脏侧为远端。

2.听眶线(ABL):

为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

听眶线为解剖学的水平线,与解剖学水平面平行。

3.听眦线(OMBL):

为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间的连线。

与同侧听眶线约呈12°角。

4.听眉线(SML):

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

与同侧听眶线约呈22°角。

5.头部CT扫描常以听眦线为扫描基线;听眉线显示第四脑室和基底节区组织结构较好;听眶线断面经过眼窝、中颅窝和后颅窝的上部。

6.矢状面:

将人体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面称“矢状面”;将人体左右等分的面称“正中矢状面”。

7.冠状面:

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称“冠状面”。

冠状面与矢状面垂直。

★★记忆:

横断分上下;矢状分左右;冠状分前后。

8.头颈部的动脉血供主要来自于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的椎动脉、甲状颈干及肋颈干。

9.右颈总动脉发自于右头臂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常发自主动脉弓。

10.左、右颈总动脉约在两侧甲状软骨水平(C4水平)处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

脉。

11.颈内动脉是颈总动脉两终支之一,是大脑半球供血的主要渠道。

12.颈内动脉分支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

13.双侧的大脑前动脉通过前交通动脉进行交通,有利于脑部血管的多支供血。

14.椎动脉系统是锁骨下动脉的第一分支,是小脑供血的主要血管。

两侧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成基底动脉。

两大终末支为左、右大脑后动脉。

15.双侧上肢动脉都是锁骨下动脉的延续。

上肢动脉主干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

在肘窝分出尺动脉和桡动脉,桡动脉末梢与尺动脉的掌深动脉构成掌深弓;尺动脉的末梢与桡掌浅动脉构成掌浅弓。

由深、浅两弓发出掌心掌指动脉等。

16.上肢静脉一般分深浅两组。

上肢的浅静脉变异较大,深静脉的分支、走形与同名动脉伴行,深、浅静脉均有静脉瓣。

17.下肢动脉起始于髂外,终止于足底。

髂外动脉出腹股沟为股动脉,股动脉分股深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和股动脉、腘动脉,胫前(下延为足背)、后动脉(为腘动脉直接延续)胫后的分支腓动脉、足底外侧动脉。

足底外侧动脉与胫前的足底深支吻合成足底动脉弓。

18.下肢静脉主要有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静脉。

浅静脉位于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外,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深、浅静脉之间由交通静脉连结。

浅静脉由两条主干即小隐静脉和大隐静脉构成。

19.关于头颅侧位摄影:

中心线应对准外耳孔前、上各2.5cm处。

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可取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20.头颅侧位:

目的是了解颅骨骨质,骨缝,颅内钙化,观察蝶鞍形态大小,不能显示内听道,圆孔,枕骨大孔及视神经孔。

21.头颅前后半轴位: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30度角,对准眉间上方8~10cm处经枕外隆凸射入探测器。

22.鼻骨侧位:

中心线经鼻根下1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

23.鼻旁窦华氏位:

听眦线与台面中线的角度是37°;两侧上颌窦对称显示眼眶之下,呈倒置的三角形。

24.鼻旁窦柯氏位: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3度角,经鼻根部射入探测器。

25.额窦病变应首选柯氏位;上颌窦病变首选瓦氏位;蝶窦病变应首选头颅侧位。

26.胸部后前位:

中心线经第6胸椎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1)取立位后前位体位。

(2)两手背置髋部,双肘内旋。

(3)探测器上缘超出锁骨6cm,下缘包括第12胸椎。

27.胸部后前位照片标准:

锁骨、乳腺、左心影内的肺纹理应显示。

此外,膈肌应包括完全、边缘锐利,心脏和纵隔边缘清晰锐利。

28.胸部左前斜位投影:

心脏大血管于胸椎右侧显示,胸椎投影于胸部左后1/3处。

29.心脏病常用的侧位摄影体位是左侧位;气胸常用摄影体位是胸部后前位;肺尖部病灶摄影体位的补充体位是前弓位。

30.先天性婴幼儿肛门闭锁,X线摄影体位应选择腹部倒立位。

31.腰椎前后位摄影体位,中心线应对准脐上3cm(第三腰椎)处,垂直射入胶片中心。

32.骶尾椎前后位摄影时,中心线应向足侧倾斜15°,经耻骨联合上3cm射入。

33.骶髂关节前后斜位身体正中矢状切面与床面呈20~30°。

34.骶髂关节前后位摄影,中心线向头侧倾斜20°~25°角。

35.髋关节正位:

中心线对准定位点垂直射入探测器。

(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

(2)双下肢伸直且稍内旋,足尖向上,使两趾接触。

(3)被检侧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向外下作垂线5cm处为髋关节正位摄影的定位点,此点对准探测器中心。

36.肩关节前后正位:

中心线对准肩胛骨喙突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1)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

(2)被检侧上肢稍外旋且与躯干分开,肩部背侧紧贴探测器,探测器上缘超出肩部软组织3cm。

(3)肩胛骨喙突置于中心。

37.肩锁关节后前位:

中心线对准喙突垂直射入(或对准探测器中心)。

(1)被检者站立于探测器前,背靠探测器,头部转向对侧,使被检侧肩锁关节紧贴探测器。

(2)手臂内转,掌心向前。

(3)探测器上缘超出肩部软组织,将肩胛骨喙突置于探测器中心。

38.肩关节正位影像的标准显示结构:

肱骨头、肩关节盂、肩关节间隙、肱骨小结节,不包括肱骨滑车。

39.肱骨外科颈骨折需摄肩关节穿胸位。

40.乳突双15°侧位又称为劳氏位(LaW位)。

41.不能显示第1、2颈椎的体位是正位;显示椎间孔最好的是斜位。

42.颈椎后前斜位摄影,中心线应向足侧倾斜10°,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点射入探测器。

43.手掌下斜位片摄影时,中心线垂直投射于第5掌骨头;手掌后前位,中心线垂直投射于第3掌骨头。

44.手正位摄影时,腕部舟骨显示呈半轴位影像。

45.腕关节正位摄影中心线应对准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

焦-片距为100cm。

46.腕关节侧位:

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1)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

(2)被检侧手呈半握拳或伸直,腕部尺侧在下(靠近探测器)。

(3)尺骨茎突置于探测器中心。

47.肘关节正位:

中心线对准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1)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

(2)被检侧肘关节伸直,背侧在下。

(3)尺骨鹰嘴置于探测器中心。

48.肘关节侧位:

中心线对准肱骨外上髁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1)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

(2)被检侧肘关节屈曲约呈90度角,尺侧在下。

(3)肱骨内上髁置于照射野中心。

49.踝关节正位摄影时,中心线经内外踝连线中点向上1cm垂直射入探测器。

50.膝关节前后位,中心线投射点应为髌骨下缘。

51.膝关节侧位:

中心线对准髌骨下后缘垂直射入探测器。

(1)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

(2)被检侧下肢屈膝约呈135度角,外侧靠近探测器。

(3)髌骨下缘与腘窝皮肤皱褶连线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

52.胫腓骨前后位:

中心线对准胫腓骨中点垂直射入。

(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稍内旋,足尖向上。

(2)将被检侧胫腓骨中点放于探测器中心。

(3)探测器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

53.足前后位摄影,中心线应对准第3跖骨基底部。

54.膈上肋骨前后位摄影,采用的呼吸方式为深吸气后屏气;膈下肋骨,采用的呼吸方式为深呼气后屏气;胸骨正位摄影宜用的呼吸方式为均匀缓慢连续浅呼吸。

心脏摄影的呼吸方式为平静呼吸屏气。

55.放大倍数相同,所需曝光条件最高的是肾动脉放大摄影。

56.标准的根骨轴位像,横径与纵经投影比例约为1:

2。

57.跟骨轴位位摄影,中心线应向头跟侧倾斜35~45°。

58.单侧跟骨侧位摄影时,中心线应对准内踝下2cm处。

59.足前后正位:

舟距关节与骰跟间隙清晰可见。

60.心脏常规投照为立式,后前位,可加摄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和左侧位,右侧位不属于心脏大血管常规摄影体位。

61.心脏第一斜位,冠状面与胶片的夹角是45°~55°。

62.股骨颈骨折观察前后移位时,理想摄影体位是仰卧水平侧位。

63.扁平足,应选用单足负重水平侧位。

64.类风湿关节炎X线摄影体位中首选双手正位,包括腕关节。

65.观察腹部肠梗阻气液平面不宜用腹部仰卧前后位。

66.腹部仰卧前后位(KUB平片)中心线入射点为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67.乳腺钼靶常规摄影位置为轴位+侧斜位。

68.乳腺摄影体位包括:

内外斜位(MLO):

是显示单侧乳腺组织的最佳体位;头尾位(CC):

立应确保在内外斜位中可能漏掉的内侧组织显示出来,同时应尽可能多的包含外侧组织;定点压迫位(S);放大位(M)。

69.乳腺导管造影术的适应证不包括分泌性溢乳。

70.乳腺导管造影:

①术前过敏试验一般采用静推1ml或眼角滴入试验。

②以乳头为中心消毒两次,消毒半径约5cm。

③确认溢液孔后将针自溢波导管插入,以适当的压力缓慢注入造影剂0.2~0.4ml。

④当患者感觉乳腺胀痛时,停止注入显影剂。

⑤头尾位和侧位摄影,压迫须适当,需要时可追加放大摄影。

71.颈椎右前斜位片与左后斜位片所示内容相同,显示的是右侧椎间孔;颈椎左前斜位片与右后斜位片所示内容相同,显示的是左侧椎间孔。

腰椎右后斜位观察的是右侧椎弓峡部。

腰椎左后斜位察的是左侧椎弓峡部。

72.投照根尖片时X线中心线需要通过被检查牙根的中部。

73.静脉法碘过敏试验,注射后观察反应的常规时间是15min左右。

74.能较好反映胆囊浓缩功能的造影方法是口服法胆系造影;口服胆系造影首次摄片时间为服药后12小时;口服胆囊造影检查完当晚应进食高脂餐,有利于胆道内造影剂的排泄。

75.静脉胆道造影常用的造影剂为胆影葡胺,正常用量为20ml;肝功能差、胆道梗阻、碘过敏为其禁忌症。

口服胆系造影是碘阿酚酸。

76.静脉肾盂造影中引起迷走神经反应综合征的原因是腹部加压。

77.静脉肾盂造影方法

(1)加压:

患者仰卧平躺于检查床上,将两个椭圆形压迫器呈倒“八”字形置于肚脐下两侧,相当于输尿管经过两侧骶髂关节处,用连以血压计的气袋覆盖其上,再用多头腹带束紧绑好,充气后可压迫两侧输尿管,防止对比剂流人膀胱。

儿童或因腹部病变不宜加压时,可采取头低位,即骨盆抬高约15°。

(2)注药:

由肘静脉注入对比剂20~40ml,即行气袋充气,加压至病人能耐受程度为止,一般为80~100mmHg,以能压迫输尿管使对比剂停留于肾盂、肾盏内。

(3)摄影时间:

一般于注射对比剂后7分钟摄第一片,即刻冲洗胶片,以观察摄影位置、条件以及肾孟、肾盏显影情况。

15分钟摄取第二片,30分钟摄取第三片。

如一侧肾盂、肾盏显影不佳,应延长摄片时间。

在肾盂积水,按常规时间摄片不显影者,可在数小时后再摄片。

摄片时患者平静呼吸屏气曝光。

(4)双侧肾盂、肾盏显影后,则除去腹压带,输尿管和膀胱充盈,并摄全尿路片。

如疑有肾下垂或游走肾,应加摄立位片。

78.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前12小时内禁食、水。

79.目前经肾脏排泄的有机碘溶液常用的有:

60%~76%泛影葡胺离子型以及300

和350非离子型对比剂。

静脉肾盂造影对比剂的用量是成人一般用量:

20~40ml;

儿童按每千克体重1.0~1.5ml计算。

80.静脉肾盂造影适应证

(1)肾、输尿管疾患,如结核、肿瘤、结石、先天性畸形和积水。

(2)不明原因的血尿或脓尿。

(3)尿道狭窄不能插入导管或做膀胱镜检查者。

(4)了解腹膜后包块与泌尿系统的关系。

(5)用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筛选检查。

81.静脉肾盂造影禁忌证

(1)碘过敏。

(2)肝、肾功能严重受损。

(3)全身情况严重衰竭,急性传染病或高热。

(4)甲状腺功能亢进。

(5)妊娠期及产褥期。

(6)急性泌尿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