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四2数学科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732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四2数学科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春四2数学科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春四2数学科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春四2数学科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春四2数学科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四2数学科计划.docx

《春四2数学科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四2数学科计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四2数学科计划.docx

春四2数学科计划

雍熙二小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2)班数学科计划

拟写人:

张倩

拟写时间:

2013.2.22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

(2)班数学教学工作,在上期的数学期未检测中,本班数学均分87.91,最低分68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很差,自主性还有待培养,为了能让本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循序渐进,更上一层楼,特拟定本计划如下: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上期期未共有学生99人,他们大部分都能够遵守学校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班级总体情况呈现如下趋势:

1、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好在他们都是比较听话的学生,只要他们的学习习惯得到进一步培养,相信他们的成绩会有所进步。

3、课堂上,具有表现欲望的学生不是很多,好多孩子的性格较为内向。

本班在上期期未教育检测中,数学平均分87.91分,100分的有0人,90-99分的有45人,80-89分的有46人,70-79分的有7人,60-69分的有1人。

最高分:

98.5分,最低分:

68分。

与同级的四

(1)比较,班级均分名列前茅,高出14分。

但对本次期未测试成绩而言,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

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

三是学生的的检查习惯没培养起来。

四是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

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

因此对这些学生,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重在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理解图意,细心计算,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信学生会更上一层楼!

上期本班共有学生99人,其中男生有50人,女生有49人。

转出1人,男,张子阳,父亲过逝,母亲外嫁到湖南,张子阳和三个姐姐住在一起,由于年龄还小,母亲就把他带到湖南读了。

开学后,又转入了3位新同学,其中一位是女孩子,名叫周芳霞,两位是男孩子,分别叫龙云和付剑峰。

这样一来,本期本班共有人数101人,其中男生有51人,女生为50人,男生与女生差不多,管理起来还不是太困难。

新转入的学生成绩都不是很好,尤其是付剑峰和龙云上学期测试时语文四十多分、数学六十多分,我真担心成绩跟不上会掉队。

但无论如何,我都会尽我所能,力争让每一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工作回顾

1、备课。

上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制定好教学计划,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

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

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

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

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

最后,尽量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

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

因此,我的做法是:

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

这项措施非常适合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

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

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虽然每周只有五节课,但是还是抽时间认真上好课堂作业,并鼓励学生独立作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批改作业时,注意写好批改记录,讲评作业时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

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

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注重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及时开展数学和品德与生活实践活动。

总之,为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努力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自主尝试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与反思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利用好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因人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份量上看,都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共安排7个单元,分为五个部分。

1、数的认识:

第9单元“倍数和因数”,教学倍数与因数的含义,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

关于公倍数和公因数,将安排在五年级再学习。

2、数的运算:

第1单元“乘法”,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相应的口算,即口算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

第4单元“混合运算”,教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并认识中括号。

第7单元“运算律”,教学乘法分配律,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在练习中进一步安排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0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应用商不变的规律使除法笔算简便。

3、式与方程:

第13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求字母式子的值,字母式子的简单加减运算。

4、探索规律:

第6单元“找规律”,主要教学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同时学习并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

5、解决问题:

第11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画图的策略寻找解题思路,并注意把列表、画图的策略结合起来应用。

(2)空间与图形领域

新课程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变化较大,本册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共安排4个单元,分三个部分。

1、图形的认识:

第3单元“三角形”,教学三角形及其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依次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为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打好基础。

2、测量:

第2单元“升和毫升”,在教学体积之前,把升和毫升作为计量单位单独设置单元,体会容量的含义,认识计量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换算。

这样安排会有利于以后体积概念的建立。

3、图形与变换:

第8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进一步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确定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再沿垂直(或水平)方向平移;了解旋转90°,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3)统计与概率领域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12单元统计,先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再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共安排四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1、结合学习容量安排“美妙的杯琴”,让学生利用容器里的容液量不同发音不同,制作杯琴进行演奏。

2、结合学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安排“我们去春游”,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春游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3、结合学习平移和旋转安排“图案的欣赏与设计”,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认识图形变换在生活里的应用。

4、结合学习统计安排“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让学生综合应用统计的知识、方法,经历统计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四、教学目标要求

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相应的口算,即口算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

使学生在思考、交流和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把升和毫升作为计量单位单独设置单元,体会容量的含义,认识计量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换算。

3、教学三角形及其特征。

掌握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的内角和。

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4、教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并认识中括号。

使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认识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理解它的本质属性。

6、会探索比较简单的搭配问题的解题规律。

7、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掌握倍数和因数。

8、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9、会用计算器探索积、商的变化规律。

10、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11、会认识和绘制拆线统计图。

五、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口算和估算

2、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与毫升

3、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指定的三角形和底边上的高

4、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熟练的计算。

5、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测量和画法。

6、在活动中掌握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及找出方法

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率

8、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平移与旋转。

能在方格纸上把图形平移和旋转。

9、会用计算器探索积、商的变化规律。

10、会用画图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11、会认识和绘制拆线统计图。

六、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让学生自主探索用自己的话归纳和概括所发现的规律

(6)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猜想等方法进行探索,加强生生交流,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七、学习方式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八、教学改革设想

(1)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2)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九、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

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造成了低分现象。

4、考试态度不端正。

十、教学措施

1、学期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加强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从而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3、加强补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不落人后。

4、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十一、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

培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十二、周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机动课时

1

2.26-3.1

第一单元:

乘法

第1课时:

开学第一课复习巩固上期内容

第2课时:

教材第1~2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4题。

2

2月26日

正式上课

2

3.4-3.8

第1课时:

教材第2~3页“想想做做”第5~10题及思考题。

第2课时:

教材第4~5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4题。

第3课时:

教材第5~6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第4课时:

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5题。

第5课时:

教材第8~9页练习一第6~12题。

5

特殊情况往下推行

3

3.11-3.15

第二单元:

升和毫升

第1课时:

教材第10~12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第2课时:

教材第13~14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第3课时:

教材第15~1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第4课时:

教材第18~19页练习二

第5课时:

教材第20~21页《美妙的“杯琴”》

5

4

3.18-3.22

第三单元:

三角形

第1课时:

教材第22~24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第2课时:

教材第24~25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第3课时:

教材第26~2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第4课时:

教材第28~29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第5课时:

教材第30~32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5

5

3.25-3.29

第1课时:

教材第33~34页练习三。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第2课时:

教材第35~36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第3课时:

教材第3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5题。

第4课时:

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6~9题。

第5课时:

教材第39~40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5

 

6

4.1-4.5

 

第1课时:

教材第41~42页练习四

第2~3课时:

第一次月考

2

补充1课时

第一次月考、清明节放假3天(根据调休情况灵活安排)

7

4.8-4.12

第1~2课时:

讲评第一次月考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3课时:

教材第43~45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第4课时:

教材第46~49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第六单元:

找规律

第5课时:

教材第50~51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5

8

4.15-4.19

第1课时:

教材第52~53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第七单元:

运算定律

第2课时:

教材第54~5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第3课时:

教材第56~57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第4课时:

教材第58页练习五第1~5题。

第5课时:

教材第59页练习五第6~9题及思考题。

5

9

4.22-4.26

第1课时:

教材第60~61页《我们去春游》。

第八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第2课时:

教材第62~63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第3课时:

教材第64~6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第4课时:

教材第66~6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第5课时:

教材第68~69页《图案的欣赏和设计》

5

10

4.29-5.3

 

第二次月考

2

第二次月考劳动节放假3天(根据调休情况灵活安排)

11

5.6-5.10

第1~2课时:

讲评第二次月考

第九单元:

倍数和因数

第3课时:

第70~73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第4课时:

教材第74~7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第5课时:

教材第76~77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5

12

5.13-5.17

第1课时:

教材第78~79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第2课时:

教材第80页练习六第1~5题。

第3课时:

教材第81页练习六第6~10题及思考题。

第十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4课时:

教材第83~84例题及“想想做做”。

第5课时:

教材第84~85例题及“想想做做”。

5

13

5.20-5.24

第1课时:

教材第85~86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第2课时:

教材第87~88页练习七。

第十一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3课时:

教材第89~90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第4课时:

教材第91~93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第十二单元:

统计

第5课时:

教材第94~96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5

14

5.27-5.31

第1课时:

教材第97~99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第2课时:

教材第100~101页练习八。

第3课时:

教材第102~105页《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第4~5课时:

第三次月考

5

第三次

月考

15

6.3-6.7

第1~2课时:

讲评第三次月考

第十三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

第3课时:

教材第106~10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第4课时:

教材第108~109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第5课时:

教材第110~111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5

16

6.10-6.14

第1课时:

教材第112页练习九。

第十四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2课时:

教材第113页本册知识点梳理

2

端午放假3天(根据调休情况灵活安排)

17

6.17-6.21

第1课时:

教材第114页整理与复习第1~4题。

第2课时:

教材第115页整理与复习第5~10题。

第3课时:

教材第116页整理与复习第11~14题。

第4课时:

教材第116~117页整理与复习第15~18题。

第5课时:

教材第117~118页整理与复习第19~22题。

5

18

6.24-6.28

复习

19

7.1-7.5

期末测试

20

7.8-7.12

评卷

7月13日放暑假

说明:

以上安排如与上级安排冲突,以上级安排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