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高考生物一轮专题 第25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550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高考生物一轮专题 第25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备考高考生物一轮专题 第25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备考高考生物一轮专题 第25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备考高考生物一轮专题 第25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备考高考生物一轮专题 第25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考高考生物一轮专题 第25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

《备考高考生物一轮专题 第25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高考生物一轮专题 第25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考高考生物一轮专题 第25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

备考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第25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备考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第25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单选题(共16题;共32分)

1.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  )

A. 基因频率                             B. 基因型频率                             C. 基因库                             D. 基因型

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新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                            

B. 生物进化的结果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C.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D.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3.某物种进化形成新物种的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

B. B表示生殖隔离

C. C表示地理隔离

D. 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4.如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Z分别表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    )

A. 选择、隔离                B. 突变、隔离                C. 基因频率、自然选择                D. 突变、生存斗争

5.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 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 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 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6.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 个体多样性                    

B. 遗传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7.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和F1中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55%和42.5%                     

B. 55%和55%                     

C. 45%和45%                     

D. 45%和32.5%

8.假设迁入某海岛的果蝇初始种群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中aa占1/100;每种基因型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果蝇初始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1

B. 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基因频率0.99

C. 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占1.98%

D. 子一代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二代中,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均与子一代相等

9.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 生物表现型的改变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

C. 经长期自然选择,一种基因的频率可能降为零    

D. 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10.下列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A. 鲈鱼的成鱼经常以本种幼鱼为食

B. 蓝藻的出现使得原始大气中氧含量增加,从而使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

C. 寄生虫侵入寄主后,一般能导致寄主得病,但通常不会导致寄主死亡

D. 鹰通过利爪捕食兔子,同时兔会通过假死来躲避鹰的追捕

11.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

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两个物种,演化过程如图,错误的是(   )

A.  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的不断积累,c表示生殖隔离

B. ①~⑥的存在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C. 由图可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D. 自然界中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到达c

12.某地区人群男女比例为1∶1,其中女性群体中的色盲和携带者比例分别为1%和15%,男性群体中的色盲率为7%,则该人群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A. 0.06                                     

B. 0.08                                     

C. 0.95                                     

D. 0.14

13.下列有关“选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病毒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 生物的种间竞争属于自然选择

C. 除草剂的使用对抗药性杂草类型的数量有选择作用

D.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基因型对有利变异进行积累

14.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动力和机制

B. 自然选择加速了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生殖隔离的进程

C. 自然选择导致生物的不定向变异积累成定向的变异

D. 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而积累

15.达尔文认为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    )

A. 可遗传变异                             B. 生殖隔离                             C. 自然选择                             D. 适应

16.当“601”药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治疗效果很高;几年后疗效渐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 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 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二、综合题(共4题;共37分)

17.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

在19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

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1)在19世纪时,桦尺蠖的栖息地曼彻斯特地区,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条件下,种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________

(2)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存,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

(3)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经过长期的________,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________,有利的变异则逐渐________,从而使种群的________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

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决定的。

18.某生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20%,aa基因型个体占20%,回答问题:

(1)若该生物种群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

这时,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

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个种群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

(2)若该生物种群随机交配,子一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

子二代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

子三代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

(3)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进化的原材料由________提供,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19.分析以下图解,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表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分析可知,其中的两个推论分别是:

推论1:

________。

推论3:

________。

(2)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定向的________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达尔文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但是这一学说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没有作出科学的解释、对进化原因的解释局限于________水平等。

(3)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其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乙中曲线所示。

气候变化,该海岛开始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请绘制出最可能的翅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曲线:

________

对这一现象的出现作出解释:

________。

20.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的问题:

雄绿头鸭的羽毛有美羽和素羽之分,设定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雄鸭的羽毛性状,A决定美羽,a决定素羽。

美羽雄鸭羽毛艳丽易被天敌发现,但有利于雌鸭的识别,避免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而素羽雄鸭则有利于躲避天敌,不利于雌鸭的识别。

生境一:

近似鸭种多而天敌少的地区;

生境二:

近似鸭种少而天敌多的地区;

生境三:

食物比较丰富,近似鸭种少天敌也少的地区;

生境四:

食物比较贫乏,没有近似鸭种而天敌数量剧增。

(1)试分析生境一与生境三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选择上图中对应的编号。

生境一:

________;生境三:

________。

(2)以上四种生境经过一段时间后,生境________中a的基因频率会最高,请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原因:

________。

 

(3)“近似鸭种”如琵琶鸭、绿翅鸭和斑嘴鸭,经常会和绿头鸭在同一栖息地生活。

它们的DN2基因同源性比较表如下。

上表数据属于进化证据中的生物化学证据,除此之外,了解进化历程的主要证据是________。

斑嘴鸭和绿头鸭同源性100%,能否说明他们是同一物种?

________。

(4)经过调查发现该地区美羽绿头雄鸭有120只,素羽雄鸭有80只,雌鸭150只(只有素羽),如果控制美羽和素羽的A、a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美羽雄鸭纯合与杂合比1:

1,则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

(5)科学家们对绿头鸭生活的某一湖泊里不同深度的138种鱼类进行了研究,绘制了部分鱼类的演化过程图(如下图,图中不同数字和字母代表不同的鱼类种群)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________。

种群①和②之间的形态大小差异,体现的是________多样性。

(6)由种群X进化成为③④历程约为500万年,③和④成为不同物种的标志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基因频率是在一个群体中某一基因在所有等位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率。

基因型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型的所占的百分比。

种群基因库是指在一个种群中的所以个体的全部基因,生物个体可以死亡但是种群基因库不会随着种群中一代一代的死亡而消减和灭亡。

 

2.【答案】B

【解析】【解答】解:

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不符合题意;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生物进化的结果不一定形成新物种,B符合题意;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C不符合题意;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

据图分析,A表示突变和自然选择,A符合题意;B表示地理隔离,B不符合题意;C表示生殖隔离,C不符合题意;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是不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并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其中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充分必要条件。

4.【答案】B

【解析】【解答】A、X是变异,不是选择,A不符合题意;B、X是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Z是隔离,B符合题意;由B分析可知,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由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蜥蜴原种出现不同的形态,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于,有利变异被保留,不利变异被淘汰,正确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与原有物种之间发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因此该图中,X是变异,Y是自然选择,Z是隔离。

5.【答案】B

【解析】【解答】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产生生殖隔离,因此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就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分析】物种形成

(1)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①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②爆发式——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异源多倍体从而产生新物种,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③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

(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产生生殖隔离。

6.【答案】A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包括个体多样性。

故答案为:

A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知识,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7.【答案】B

【解析】【解答】题干中已知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那么Aa基因型个体占50%,A%=AA%+1/2Aa%=55%;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F1中A的基因频率为55%。

故答案为:

B

【分析】1、已知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A%=AA%+1/2Aa%,a%=aa%+1/2Aa%;

2、已知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

AA%=A2%,aa%=a2%,Aa%=2A%a%。

8.【答案】A

【解析】【解答】A、初始种群只有两种基因型,按基因频率计算公式,a基因频率应为0.01,A基因频率为0.99,A符合题意;

B、在没有突变、自然选择,也没有迁移的前提下,基因频率不改变,B不符合题意;

C、子一代Aa基因型频率为2×99%×1%=1.98%,C不符合题意;

D、除初始种群外,以后各代的基因型频率也不改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注意:

计算基因频率时,由于初始种群未达到平衡状态,不能直接拿aa的基因频率开方。

而要根据群体中aa占1/100,AA占99%进行基因频率的计算。

9.【答案】C

【解析】【解答】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不符合题意;生物表现型的改变可能是由环境引起,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B不符合题意;若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适应环境,经长期自然选择,显性基因的频率会降为零,C符合题意;不形成新物种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列表法”比较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不同

内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

进化后与原生物关系

属于不同物种

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

10.【答案】A

【解析】【解答】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在某些水体中,如果除了鲈鱼以外没有其他鱼类,那么鲈鱼的成鱼就会以本种的幼鱼为食,由于该现象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所以不属于共同进化,A项符合题意;蓝藻的出现使得原始大气中氧含量增加,从而使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说明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不断发展,属于共同进化,B项不符合题意;寄生虫侵入寄主后,一般能导致寄主得病,但通常不会导致寄主死亡,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不断发展进行,这属于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C项不符合题意;鹰通过利爪捕食兔子,同时兔会通过假死来躲避鹰的追捕,这两个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据此答题。

11.【答案】D

【解析】【解答】A、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的不断积累,c表示生殖隔离,A不符合题意;

B、①~⑥的存在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C不符合题意;

D、自然界中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题图分析:

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可知a是地理隔离,形成种群1和种群2,种群1又发生变异①②③,种群2发生变异④⑤⑥,但只种②和⑤被保留下来,最终形成物种1和物种2,b表示基因频率的不断变化,c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出现标志着新物种的诞生。

12.【答案】B

【解析】【解答】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色盲患者为1%,色盲基因携带者为15%,男性色盲患者为7%。

设色盲基因为Xa,则XaXa=1%,XAXa=15%,XAXA=84%,XaY=7%,XAY=93%。

根据Xa/(Xa+XA)=(2%+15%+7%)/300%=0.08,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1.基因频率: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基因频率计算公式:

基因频率=(种群中某基因的总数/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13.【答案】D

【解析】【解答】解:

病毒感染兔种群,对病毒抗性较强的个体被保留下来,而抗性较弱的个体被淘汰,可见,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病毒抗性具有选择作用,A不符合题意;生物的种间竞争实际上是一种自然选择过程,导致具有竞争关系的生物共同进化,B不符合题意;除草剂的使用,对杂草起到了选择作用,使抗药性杂草类型的数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对有利变异进行积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达尔文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

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

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

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4.【答案】B

【解析】【解答】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不符合题意;

B.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使得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时,即产生了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符合题意;

C.自然选择导致生物的不定向变异被定向选择下来,C不符合题意;

D.个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是基因,并不是性状,例如显性突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后代,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性状都能得以遗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15.【答案】C

【解析】【解答】解:

达尔文进化学说认为自然选择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因此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决定着进化的方向,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达尔文认为: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

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16.【答案】C

【解析】【解答】解:

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ABD不符合题意;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601”药对病毒进行了定向的选择,使具有抗药性的数量越来越多。

二、综合题

17.【答案】

(1)浅色个体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因而个体增多

(2)黑色个体增多,S基因频率升高

(3) 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淘汰;积累;基因频率;自然选择

【解析】【解答】解:

选择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主导因素,已经发生的变异能否保留下来继续进化或成为新物种的基础必须经过自然选择的考验,则自然选择决定变异类型的生存或淘汰。

自然选择只保留与环境相协调的变异类型(有利变异),可见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经过无数次选择,使一定区域某物种的有利变异的基因得到加强,不利变异的基因逐渐清除,从而改变了物种在同区域或不同区域内的基因频率。

(1)由于浅色型(ss)桦尺蛾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后代繁殖个体多,群体中ss的比例增加,所以s基因频率增高。

(2)由于黑色型(SS或Ss)桦尺蛾的黑色成了一种保护色,黑色型个体逐渐增多,所以S基因频率升高。

(3)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

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树干上长满了地衣,深色桦尺蠖容易被天敌发现,因此携带S基因的的桦尺蠖逐渐被淘汰,s基因的频率不断上升。

2.在树皮暴露,并被烟熏成黑色的环境中,体色深的桦尺蠖更易存活,因此在这种环境的长期选择下,携带s基因的桦尺蠖逐渐被淘汰,S基因的频率不断上升。

3、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随机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所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18.【答案】

(1)35%;35%;50%;没有发生进化;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2)25%;25%;50%;50%

(3)种群;基因频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解析】【解答】

(1)该生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2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Aa基因型个体占60%,A、a的基因频率均是20%+60%×(1/2)=50%。

个体自交,纯合子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均为20%+60%×(1/4)=35%,Aa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为60%×(1/2)=30%,此时A的基因频率是35%+30%×(1/2)=50%。

种群的基因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