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508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习题.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习题.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习题

探究活动课一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精品专题课后练习【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分数:

___________

1.“东汉都城洛阳的中心有草市,市场内高耸的会馆对门是一家瓦肆,楼内人们杯觥交

错。

”以东汉时期的史实为判断依据,这段描述中错误有

A.二处

B.三处

C.四处

D.五处

【答案】B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草市是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会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供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瓦肆是宋代时期形成的娱乐场所。

故材料中有三处错误,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南北朝、北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2.宋人陈亮说: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这种言论表明

A.商业与民生的关系密切

B.商人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调整

D.商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

【答案】A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可以看出题干论述了农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故选A。

没有涉及商业政策和税收问题,商人地位提高是与政策比较得出,与题干不符。

因此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

工商皆本的思想

点评:

封建社会一直奉行的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的思想,但是到了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认识到商业在社会生活中也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开始出现工商皆本的思想。

这种思想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突破这一思想束缚的有:

①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②文革期间邓小平全面整顿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                ④中共十四大决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略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

上海为华亭分县。

大海滨其东,吴淞绕其北,黄浦环其西南……诚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也。

——嘉庆《上海县志》

材料二

苏州河曾经是一条宽达5000米的大河。

宋元之间,河道逐渐狭窄,到明初河宽仅500余米。

材料三

1912年至1925年间,苏州河畔,烟囱林立,船行如织。

刚从日本回国途经上海的郭沫若,望着河岸的烟囱,吟颂道:

“啊,巨大的烟囱中,盛开着20世纪文明的黑牡丹。

材料四

1909年建在苏州河下游的闸北水厂,5年后水厂被迫加氯消毒,23年后,水厂迁至杨浦黄浦江边。

到了50年代末,苏州河已像是上海城区胸口的一条黑色的带子。

“文革”时期,苏州河已是臭名在外。

当时的上海市曾发动数万人“向苏州河宣战”,从河底挖泥,但事倍功半,苏州河的污染仍在加剧。

 苏州河边的人们,痛恨她,诅咒她,但却只能忍受。

开放之初联翩而至的欧美人、日本人、港台人,他们却不喝上海的水,而是自备饮用水。

这让书记市长们非常难堪。

材料五

1983年中国第一个世行(世界银行)项目,被命名为“苏州河合流污水一期工程”。

朱镕基市长曾将治好苏州河比作向上海人民还债,债权人是苏州河和她两岸的人民。

……21世纪初苏州河干流的黑臭基本消失。

“看得见苏州河的房间”,也已成为房地产商的广告口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南方周末》 2001-09-29

(1)上海县是何时从华亭县分治而出的?

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分治的?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元以来导致苏州河变窄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什么?

(3分)

(3)根据材料三,推断苏州河两岸有哪些不同类型的企业?

你怎样看待郭沫若当时的心情和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河流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15分)

【答案】

1.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海的商贸地位日趋重要,是全国七大市舶司之一,为加强管理分治或华亭地大人多了,难以治理也可。

2.宋元以来,大量人口南迁,南方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大量的围垦圈田,市镇扩大,导致苏州河道日趋狭窄。

(言之成理,也可。

3.民族工业和外资企业;郭沫若对苏州河两岸的林立工厂充满赞美之情,但只看到了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繁荣,没有看到其对自然和环境破坏,这是由时代和人们的认识局限所致。

(其它言之成理也可)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

【解析】略

5.《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

“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答案】B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可判断是处于“人民公社”时期,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探索与失误

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

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

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二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提高了国际竞争力,这其中有科技因素、市场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

第一个“低价获取”指户籍制度把农民强制性限制在农村,以此为企业和城市发展获得了廉价农村劳动力。

第二个“低价获取”是地方政府多年来都是压低土地价格来为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及地产商发展创造条件,降低他们的投资成本。

虽然提供了许多劳动机会,但也使收入差距拉大。

用低价的土地和低价的劳动力,形成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牺牲”就是环境的牺牲,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中国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可修复的破坏。

——《财经网》对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专访:

未来部分土地制度的改革将会被倒逼进行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西方城市化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市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

(5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做出简要评价。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就近现代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方面的问题简要提出你的建议。

(3分)

【答案】

(1)特点:

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结果(或外力作用下形成;或外源性、外发性);(1分)具有移植性(或嫁接性;或学习西方);(1分)发展缓慢。

(1分)影响:

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1分)导致社会生活方式改变和进步。

(1分)(言之有理,酌情赋分)

(2)积极性:

促进了企业和城镇发展;(1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1分)促进了就业。

(1分)(言之有理,酌情赋分)

局限:

使农民和农村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害;(1分)破坏了生态环境;(1分)引发社会矛盾。

(1分)(言之有理,酌情赋分)

(3)建议:

必须实现民族独立;(1分)城市化过程要协调好城乡之间的利益;(1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或城市化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1分)(言之有理,酌情赋分)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近代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

”可以概括出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结果(或外力作用下形成;或外源性、外发性);由“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可以概括出具有移植性(或嫁接性;或学习西方);由“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可以概括出发展缓慢。

第二问结合所学从促进经济发展和导致生活方式改变两个角度组织即可。

(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第一个“低价获取”指户籍制度把农民强制性限制在农村,以此为企业和城市发展获得了廉价农村劳动力。

第二个“低价获取”是地方政府多年来都是压低土地价格来为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及地产商发展创造条件,降低他们的投资成本。

”可以概括出促进了企业和城镇发展;由“形成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可以概括出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由“虽然提供了许多劳动机会”可以概括出促进了就业。

由“以此为企业和城市发展获得了廉价农村劳动力”和“地方政府多年来都是压低土地价格”可以概括出使农民和农村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害;由“牺牲就是环境的牺牲,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中国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可修复的破坏”可以概括出破坏了生态环境;由“虽然提供了许多劳动机会,但也使收入差距拉大”可以概括出引发社会矛盾。

第(3)题主要考查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由材料一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城市化由于受资本主义侵略而艰难发展所以要想很好地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由第二题局限性的评价可以提出一些建议:

城市化过程要协调好城乡之间的利益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考点: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城市化·近代城市化的特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现代工业化与城市化·现代城市化的影响。

7.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

而且第一步时间是相当的长,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

我们不是空想家,我们不能离开当前的实际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

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   ——毛泽东1960年进行十年总结时提出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其实践结果如何?

(6分)

(2)材料二中“外国经验”指的是什么?

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对比材料二中“路线”与“道路”在后来实践中的不同?

(8分)

【答案】

(1)依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实践结果:

指导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2分)指导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分)

(2)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2分)

不同:

经济体制不同:

前者在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下进行建设;后者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2分)

实践结果不同:

前者在建设中犯了“左”倾错误,片面追求高速,脱离生产力实际水平,以“阶级斗争为纲”,建设道路曲折,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不高;后者改革开放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快速提高;(2分)

外部条件不同:

前者建设长期孤立于西方国际社会以外,侧重与社会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往来;后者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西方资金、技术、人才建设现代化。

(2分)

理论认识不同:

前者对中国国情、社会主义本质等问题上缺少科学系统的认识;后者在思想解放中,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2分)

政治条件不同:

前者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后者是在民主法制重建的过程中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制度化、法律化加强。

(2分)

(答对任意一点2分,共6分)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引用《新民主主义论》的一部分,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思想的一个聚焦点。

毛泽东的革命理论说中国革命需要进行两步走,这是由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在此思想的引导下,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本题考查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异同点。

中国与苏联作为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有着各自的特点。

其中中国前几年是借鉴的苏联模式,在发展道路上发现了问题,实事求是,最终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者的不同点主要是发展的环境不同,政治条件不同,文化思想上不同,历史情况不同。

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概述。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下面是清政府经营的部分近代企业简表,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厂址在通商口岸

B.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C.都由汉族官僚兴办

D.都引进了外来人才

【答案】C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

【解析】

试题分析:

题目的表格中显现了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只有上海在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这些企业都是官办的军事工业,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故B项错误;创办者都是汉族的洋务派,故C项正确;这些军事工业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机器,但不代表都引进了外来的人才,故D项错误。

9.货币称为“钞票”,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后换取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如“盐引”“茶引”等,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

宋代“钞引”的出现表明

A.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

B.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

C.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

D.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

【答案】C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史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依据题干中“钞引”制度指的是“商人……经营凭证”“暴利性的行业”,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宋代的发展,据此分析额可知C符合题意;材料中主要阐述了“钞票”起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并没有说明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货币,也没有说明商业活动限制的打破,排除A、B;题干中只是说明了商人取得了暴利行业的经营凭证,并不是说明了控制重要产业,排除D。

故选C。

【名师点晴】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发展阶段

时间

标志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秦代

 秦统一使用圆型方孔钱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武帝时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唐高祖时

 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宋代

 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货币制度、商品经济的发展 

10.“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做作等风格。

”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能体现上述风格的是(    )

①珐琅彩双环瓶②青花五彩碗③三星堆青铜礼器④江宁织造局云锦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

【解析】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彩瓷、珐琅彩、江宁织造局云锦都是这一时期的工艺产品;③三星堆青铜礼器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符合题干的时代特征。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表现

11.《中华实业界》评价:

民国政府“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

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忭,咸谓振兴实业在此一举,不几年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

”材料说明( )

A.专利权的授予促进经济发展

B.国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C.列强一战时放松经济侵略有利经济发展

D.工商界的实业救国思想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B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材料中的“民国政府厉行保护奖励之策……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忭……不几年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

”,可以看出民国初年工商业发展的主因是当时政府的政策鼓励,故B项正确。

A项包含在B项之中;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12.中国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

下图所示场景最早有可能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D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史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图中耕作工具为曲辕犁。

春秋时期还未出现曲辕犁,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还未出现曲辕犁,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还未出现曲辕犁,故C项错误;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故D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曲辕犁

13.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

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这一现象的出现

A.是国家推行重商政策的结果

B.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C.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

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答案】C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材料“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这说明农村职业结构的改变,反映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故选C。

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B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

14.下图为《清俗纪闻》描绘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官府颁发的执照,反映了浙江地方政府对日贸易中商船管理的一般情况。

图中省略的部分文云:

“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物)……将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违。

”图文信息可以佐证乾隆年间

A严格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B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C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D禁止国人私自出海贸易

【答案】D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史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倭寇侵扰,与材料中“乾隆六十年(1795年)官府颁发”不符,故A项错误;,与材料中“反映了浙江地方政府对日贸易中商船管理的一般情况”不符,没有涉及广东省广州,故B项错误;材料中“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物)……将该船户舵水一并……治罪”表明是限制中国商人,而不是限制外国商人,故C项错误;材料中“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物)……一并……治罪”表明禁止国人私自出海贸易,故D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闭关锁国

【名师点睛】“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区别

“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

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如清朝中外贸易被限制在固定贸易场所——广州十三行。

“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15.一般认为,民族工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只要是中国人办的,都是民族工业,国营、民营皆是民族工业;狭义的则只指民营资本所办企业,不含国营的。

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式破坏是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期间

【答案】D

【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近代史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时中国还没产生民族工业;BC项时不时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只有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侵华,对中国全面侵华使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式破坏,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日本的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