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436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研究.docx

《上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研究.docx

上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研究

上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研究

 

2000-02-00

程工

  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技术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新的增长点,从长远看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试图结合上海实际情况,从高新技术产上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源开发和载体形式的完善三个方面,来讨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

  

  加强风险投资,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高新技术产业的最大特征就是高风险收益,高投入高回报。

如果想要掌握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就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与开发投资。

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里的竞争首先表现为在研究开发活动和投入上的竞争,依靠强有力的R&D投资,以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

国外充计资料表明,如果一个企业R&D投资占销售额的比重小于3%,那么它将无法继续生存;对于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至少要花费其销售额的5%于R&D的有关活动才能保持其正常发展;而要建立或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则需要更多的R&D投资。

  我国的R&D支出多年来一直不超过GDP的0.7%,近年来又有下降的趋势,1993年为0.62%,1994、1995、1996年这一比重均为0.55。

尽管上海市近几年的R&D支出达到1.4%左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这一支出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就是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不少差距。

80年代中后期,OECD国家R&D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稳定在2.3%左右。

日本和美国R&D占GDP的比重都曾经达到过3%。

目前,在主要发达国家和地之的创新体系中,R&D支出占GDP的比例基本稳定在2.5%左右。

韩国从1981年的0.6%提高到1993年的2.4%。

新加坡从1981年的0.3%增长到1992年的1.2%,增加了3倍。

中国台湾省从1981年的0.9%上升到1992年的1.8%。

  高新技术企业的高风险特征令许多投资者或金融机构望而却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为了拓宽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我们必须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大力发展我们的风险投资业。

风险投资是指专门投资于有发展潜力的(即新的、较年轻的、增长性快的和潜在获利能力强大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参与其管理的投资行为。

风险投资一般有如下特征:

长期性,投资期限一般3一7年;高风险性;参与性,运用专门技能、经验和风险投资者的活动,为共同经营提供建议和支持,最终达到增值的目的;投资回报采取资本的形式,而不是红利方式。

  风险投资的作用非常重要。

来自美国的资料表明,由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其发展速度快于“财富500强”,且每个员工的R&D支出也多于“财富500强”。

在我们当前相对过剩经济的形势下,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显得格外重要,而中小型高技术企业在这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资料显示,一部分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欧洲较大部分的就业机会,并推动了经济增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

根据美国Cogentics的研究,成长性居前的4%的高技术企业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大于所有就业机会的70%。

有关资料还表明,有风险投资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能够提供高报酬和高技能的工作,能够更快地增加投资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大量的税收和出口收入。

所以,选择这样的企业,为它们提供必要的发展资本,对于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为了发展风险投资,我们必须加强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建设。

目前,市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

(1)创造投资环境。

为了刺激风险投资的发展,政府可以对投资非上市公司的私人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允许适当比例的年金基金作为风险投资,保证公正的法制环境(既不损害风险投资,又不强加给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使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难以生存)。

(2)减少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

政府可适当地实行税收优惠或减免,进行投资前的技术评估和审核,刺激风险投资基金的建立,指导风险投资方向。

政府也可以设计财政方案,弥补一定比例的投资损失。

(3)增加流动性。

政府可鼓励风险资本的再投资,建立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第二板市场”,吸引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投资。

这样可以保证风险投资者能顺利撤资和再投资,从而增加风险投资的流动性。

(4)培养优秀企业家。

鼓励通过创新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创造适合于企业家成长的气候;支持网上贸易的发展,为资本和经营天才牵线搭桥。

  

  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家和科技人才

  

  高新技术具有高风险、高水平、高效益、高竞争性、高知识含量、高潜能性的特征,这就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家具有特别的修养。

通常地,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家经常出现在中小型或民营科技企业。

中小型或民营科技企业具有筹资渠道多和管理灵活的特点,使得它们可以经受住一次次失败和反复地摔打,经历一番磨难和锻炼,失败者遭到淘汰,成功者最终开发出新产品、新程序和新型服务,并且具有速度和效率。

  为什么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家常出现在小型企业或民营企业?

这可以从分析我国小型或民营企业的相对优势来找到答案。

(1)它们的科技人员经常交流,他们一起工作,共同午餐。

这使得科技人员们彼此理解对方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在必要时,他们能够互相帮助或者通过共同的努力来突破所处的瓶颈阶段。

(2)它们的科技人员可以根据企业需要灵活地转换工作,这打破了大企业所具有的组织障碍,而这恰恰是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

(3)关键决策能由第一个认识或发现问题的人马上作出,而不是像大企业那样由上层或者几乎不明白问题的人作出。

(4)权力集中使得企业家可以迅速地配置企业资源。

(5)具有多种筹资渠道。

它们可以通过个人集资、单位借款、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获得资金,而大型企业只能靠银行贷款。

  在我们国家,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大型国有企业在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领域,大型国有企业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如何来激活我国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优秀企业家,使它们像中小型企业一样灵活高效,而同时又保留大型企业的规模经济。

人才资源、技术实力、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呢?

根据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培养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家,我们建议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将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划分为许多分部,这种划分可以再现小企业的气候,使各个分部具有小型企业的特有优势。

例如,美国的惠普公司被再分为50个分部:

一旦雇工超过1000人,公司就划分为一个分部。

  

(2)当划分为许多分部以后,我们要能够容忍分部经营的失败。

总结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非常能容忍技术的失败,因为当人们尝试新生事物时失败总是难免的。

不过我们要从失败中认真吸取教训,依靠大企业的人才和技术等优势去寻找新的机遇。

  (3)注重管理分权的重要性。

高新技术经常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开发路径,特别是在技术开发的早期阶段,没有人能够确信哪条开发路线是最佳的。

这时,如果所有的开发决择都由最高管理层作出,势必不切实际,增加失败的概率。

在1BM,一项技术开发决策由管理层制定被认为是不合逻辑的行为,IBM的实验室可以作出开发项目的选择,因为他们愿意为他们信任的项目而冒险工作。

  (4)拓宽筹资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政府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要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性银行和金融部门要增加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投入;商业银行要以优惠利率向高新技术企业贷款;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应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高新技术企业自身作为研究与开发的主体,要逐渐增加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在同等条件应优先安排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经过审核允许高新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5)允许企业家有自己的追求。

在高新技术企业里企业家、科学家、技术员和工程师有大量的时间是“非计划性的”,在这些时间里他们可以自由地追求那些不在企业工作范围内的兴趣。

这既可以解除工作的疲劳,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又可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产生技术创新的灵感。

  当今世界资源开发的重心已由物力资源开发向人力资源开发转移,各国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

小平指出:

“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

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

”可见人才关系到科技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

我国科技产业水平较低,发展比较落后,主要是因为科技人才匾乏。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所需的人才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它既包括大量的专门人才,如科员人员、技术人员、统计人员、管理人才、市场开发人才、营销人才等,又包括懂技术会管理的一批复合型人才。

一个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水平,主要决定于它拥有人才的多少以及各类人才的全面程度。

只有大量拥有各类人才、高新技术企业才能开发出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经过多年的培养开发,本市的各类人才数量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至1997年末,全市国有企业单位拥有各专业技术人员77.83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26.4%;科学研究人员2.5%;经济人员14.6%;财会人员10.4%;统计人员占1.4%。

全市平均每百万人拥有国有经济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96人。

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差距更大,如在本市高新技术企业生产部门的1万多名各类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50%左右,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这一指标一般在70%以上。

为此,我们必须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管理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等。

  首先,政府统一规划,积极引导。

政府应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列入专项计划之中,对本市所需要的高科技人才的种类、数量、培养经费、培养目标等有一个总体部署。

各相关部门根据政府的人才培养计划,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

为鼓励青年人才的成长,政府应开设专项奖,专门奖励在学科前沿、产业界和研究与开发活动中作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员。

为改善青年科技人员的科研条件,政府可与高校、企业联合共同建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实验室,专供青年科技人员使用。

为了强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政府应将人才的开发和培养纳入法制轨道,制定有关人才培养与开发的法律规范。

  其次,高校深化改革,完善培养机制。

高校应继续增加在校的本科和研究生人数,并增设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专业和学科,学科的设置应先进、高效和实用,其培养目标是高新技术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专业的教育,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养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进一步增加教育经费,教育经费的投向应向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专业倾斜。

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委托培养高科技人才,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将产学研相结合,为企业培养各类人才。

  再次,企业转变观念,加大教育投入。

在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快,这就要求企业要经常组织人员培训,在必要时应采取脱产学习甚至出国培训的方式来培养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企业应将各种培训制度化,并制定各种考核标准,没有达到标准者应不准上岗。

改善高科技人员的待遇,以丰厚的待遇吸引企业所需要的高科技人才。

对于在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企业应给予重奖。

  最后,对外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对内加强人的流动性。

对于高科技人才和中青年科技骨干,市政府、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应联合行动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以防本市人才的外流;采取有力的措施,吸引国外或外地科技人才,并给他们提供满意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实验条件和社会地位等。

在本市内,应加强各类人才的流动,鼓励科技人才在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因为只有加强流动才能强化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才能不断地为高新技术补充新鲜血液,才能为本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来活力,才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专长和潜能,才能增强或扩大本市的人才优势。

  

  积极发展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民营科技企业是指独立核算的集体、个体、私营和国家集体联营的科技经营机构。

它是在“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原则上建立的新型企业运行机制,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对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已达44000家,1996年实现技工贸收入为2273亿元。

民营科技企业提高了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加快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成为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向前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目前,民营科技企业是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1997年,上海市民营科技企业达到7381家,实现技工贸收入2779654万元,从业人员为160791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66955人,技术人员26654人,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8.2%。

民营科技企业的n&n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1994一1997年分别为6.78%、9.44%、10.15%和6.40%,这大大超出了本市企业1.4%的平均水平,同时也大于国际公认的高新技术企业5%的生存标准。

1997年全年共申请专利479项,获专利权314项,实施专利552项,与上年相比有大幅度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116.7%、92.6%和201.6%。

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上海民营科技企业共有产品2006项,属于国际领先的有99项,占总数的4.9%,属于国际90年代水平的有265项,占总数的13,2%,二者占了总数的18.1%。

从这些可以看出民营科技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较强,在“十五”期间它们定能为我市的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但是由于我们国家正处在转型时期,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受到许多的限制,致使其发展速度距其可能达到的速度尚有很大差距。

目前,对于民营科技企业所遇到的发展障碍主要有:

(1)筹资困难。

对于民营科技企业,特别是处于创业期的民营科技企业,从银行等金融部门获得贷款的困难太大,而政府又不愿投资或补贴。

(2)缺乏人才。

由于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使我们国家的人才流动十分困难,一些高科技人才也不愿放弃现有的稳定工作而到民营企业去冒险。

(3)信息不灵,缺乏统一管理。

这使得某一行业积聚太多的企业,同时另外一些待业的企业太少,导致民营科技企业的分布不均,发展极不平衡。

  为了改变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困境,我们要创造条件促使民营科技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

在,“十五”时期我们可采取以下对策来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1)允许国家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向私营企业转移,并确立促进转移、扩散和商业化的政策,以鼓励民营科技企业投入资源以实现成果的商业化,促进生产技术的发展。

  

(2)鼓励民营科技企业之间、民营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以及民营科技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开展合作研究开发,以及对于引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将其彻底消化吸收并进行二次创新,改造成更加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新技术,以增强企业的整体R&D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3)创造一个有利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和竞争的环境。

综合运用经济政策、行政规章和贸易政策等手段,改善经营环境,增强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进一步放开民营科技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尊重其在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开拓市场和内部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努力为民营科技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尽快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

  (4)向民营撇企业的R&D提供政策补贴,鼓励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开展研究与开发

活动。

通过实施税收减免惠政策,鼓励R&D投资和技术引进投资;通过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以低于同期银行利率向企业提供R&D活动资金,以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R&D活动;通过为企业提供直接的R&D补贴,引导企业开展重点领域的R&D活动。

  (5)加强引导,使民营科技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和外向化发展。

民营科技企业要上档次、上水平,必须相互联合起来,走硼化和集团化发展的道路。

要鼓励不同经济成份之间实行合资、合作、联营、股份和多种形式的联合,增强实力,扩大规模,逐步形成科技开发集团、科技服务集团、科技和经济结合的技工贸一体化集团。

要鼓励民营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对其出口贸易的扶持力度,出口产品和服务要向高增值和高科技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