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质量评估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289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质量评估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质量评估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质量评估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质量评估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质量评估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质量评估试题及答案.docx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质量评估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质量评估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质量评估试题及答案.docx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质量评估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质量评估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

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

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孤狼

【俄】屠格涅夫

傍晚我打完猎,独自驾着一辆马车回去。

距家还有七八俄里路,狂风猛地在上空怒号起来,随之电光一闪,雷声响开了,下起了倾盆大雨,四下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我躲到一个树丛下,耐着性子等待雨停。

突然,在电光中瞥见大路上有一个高高的人影。

“什么人?

”一个响亮的声音问。

“你是什么人呀?

“我是这里的护林人。

我报了自己的姓名。

“哦,我知道的!

您是回家去的吧?

“是回家。

可你瞧,多大的雷雨呀……”

一道白晃晃的电光把这个护林人从头到脚照得通亮,紧接着响起急促而爆裂的雷声。

雨下得倍加起劲了。

“怎么办呢!

“要不,我带您到我家去吧。

”他说。

马车起动了。

我们走了一大阵子,我的带路人终于停下脚步。

“我们到家了,老爷。

”他语调平和地说道,“嘎”地一声推开了篱笆门。

护林人住的只有一间屋子,熏得黑黑的,很低矮,屋里空荡荡的。

我瞅了瞅他。

我很少看到这样帅气的汉子:

他身材魁梧,宽肩膀,体形健美,从那淋湿的麻布衬衫里突露出结实的肌肉。

我向他道了谢,并问了他的名字。

“我叫福马,”他回答说,“外号叫孤狼。

“你就是孤狼呀?

我好奇地打量着他。

我常常听到其他人谈论孤狼的事,附近的庄稼人都像怕火似的怕他。

“原来你就是孤狼呀,”我重复了一句,“伙计,人家说你是什么人都不放过的。

“我是尽自己的职责,”他阴郁地回答说,“总不能白吃主人家的饭呀。

“怎么,你没有内当家的吗?

”我问他。

“跟一个过路的城里人私奔了。

”他带着苦笑说。

他走出去,“砰”一声带上门。

我再次打量了四周,我感到这屋里比原先更显凄凉了。

护林人进来了,坐在板凳上。

“雷雨快过去了,”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说,“要是您想回去,我送您出林子。

我站起身来。

孤狼取过枪,我们一起走出来。

雨已经停了。

他突然说:

“瞧,就趁这样的夜晚来偷。

”可除了树叶的喧哗声外,我什么也听不出来。

我们下到山沟里,斧子均匀的响声清晰地传入了我的耳朵。

这时候天空越来越明净了,林子里也有点亮了。

我们终于走出了山沟。

他弯下腰,举起枪,消失在丛林中。

透过喧闹不已的风声,我隐约听到从不远处传来的轻微声响。

“往哪儿跑?

站住!

”骤然响起孤狼钢铁一般的喊声,还响起兔子般的哀叫声……

我朝那吵闹的方向奔去。

我看到的是一个庄稼人:

他浑身都湿透了,衣服破破烂烂的,长长的大胡子乱蓬蓬的。

那里站着一匹瘦弱的马,马的旁边还停有一辆货车。

“放了他吧,”我对着孤狼的耳朵轻声地说,“这棵树我来赔。

孤狼不声不响地用左手抓住马鬃,用右手抓住偷树贼的腰带。

我们便往回走,好不容易才回到那座小屋。

“我本来想把他关到贮藏室里去,”他指了指庄稼人继续说,“可是那门闩……”

“让他待在这儿吧,别折腾他了。

”我打断孤狼的话说。

我在心里发誓,无论怎么得想法子放走这个可怜的人。

在灯光下我可以看清他那干枯的皱巴巴的脸,倒挂的黄眉毛,惶惶不安的眼睛,瘦骨嶙嶙的肢体……

“福马,”庄稼人猝然用低沉而衰弱的声音说,“哎,福马。

“你要干什么?

“放了我吧……是饿得没法呀……放我走吧。

“我可知道你们这种人,”护林人沉着脸说,“你们整个村子就是贼窝。

“放了我吧,”他又沮丧又绝望地一再哀求,“实在是饿得没法……孩子们哭着要吃的,真的没法子。

“我说了,不行。

我也是做不了主的,东家会追究我的。

这个可怜的人垂下了头……孤狼打了一个呵欠,把头靠在桌子上。

雨仍然下个不停。

庄稼人猛然挺起身子,他那双眼睛冒出怒火,脸都涨红了。

“那你就吃了我吧,你就掐死我吧。

”他说。

护林人转过身去。

“你这家伙……我要治治你!

“我有什么好怕的?

饿死,打死,反正是死。

……可你呢,等着吧,会有受报应的时候!

“闭嘴!

”护林人大喊一声,跨前两步。

“我偏不闭嘴,”这个不幸的人继续说,“你这凶手,野兽……你作威作福长久不了,等着吧!

孤狼抓住他的肩膀,我扑过去救助那庄稼人。

然而令我极为惊诧的是,孤狼一下子把绑着庄稼人胳膊肘的腰带扯掉了,打开门,把他推了出去。

“带着你的马滚吧!

”他朝庄稼人的背后喊道。

院子里响起那庄稼人的马车轱辘的响声。

“听,他走了!

”他咕哝说,“下回我就不饶他!

(节选自《猎人笔记》,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一段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阴暗的氛围,其中“狂风怒号”“倾盆大雨”等描写具有象征意味,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险恶。

B.作者善于把握人物的特点,“孤狼”这个外号非常形象贴切,与福马的体貌神情、生活境遇、工作环境、行事风格极为吻合。

C.小说中多次正面描写偷树的庄稼人的外貌和神态,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他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孤狼种种不近人情行为的不满。

D.孤狼称呼“我”为“老爷”,说明“我”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孤狼最后放走穷困潦倒的庄稼人,也是慑于“我”的威严,其实他内心是很不情愿的。

E.小说反映了农奴制下俄罗斯农村的现状,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偷树的庄稼人一家的贫穷与痛苦,可以说是当时俄国下层民众命运的真实写照。

5.“孤狼”福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6.“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

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

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

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灵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

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

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

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

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

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

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

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

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

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

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B.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以央视自制为主

节目品质有保障

C.美国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

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

有线电视系统

D.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

国家地理频道

电视观众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

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殷侑,陈郡人。

侑为儿童时,励志力学。

及长,通经。

贞元末,以《五经》登第,精于历代沿革礼。

元和中,累为太常博士。

时回纥请和亲,朝廷乃命宗正少卿李孝诚奉使宣谕,以侑为副。

既至虏庭,可汗初待汉使,盛陈兵甲,欲臣汉使而不答拜。

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

行者皆惧,侑谓虏使曰:

“可汗是汉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汗失礼,非使臣之倨也。

”可汗惮其言,卒不敢逼。

迁侑谏议大夫。

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

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

入为卫尉卿。

文宗初即位,沧州李同捷叛,而王廷凑助逆,欲加兵镇州,诏五品已上都省集议。

时上锐于破贼,宰臣莫敢异议。

独侑以廷凑再乱河朔,虽附凶徒,未甚彰露,宜且含容,专讨同捷。

文宗虽不纳,深所嘉之。

太和四年,加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

时大兵之後,遗骸蔽野,寂无人烟。

始至,空城而已。

侑攻苦食淡,与士卒同劳苦。

周岁之後,流民襁负而归。

侑上表请借耕牛三万,以给流民,乃诏度支(官名。

掌管全国财富的统计与支调),赐绫绢五万匹,买牛以给之。

数年之後,户口滋饶,仓廪(储藏米谷的仓库)盈积,人皆忘亡。

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以功加检校吏部尚书。

六年,入为刑部尚书,充郓曹濮观察等使。

自元和末,收复师道十二州为三镇①。

朝廷务安反侧,征赋所入,尽留赡军,贯缗尺帛,不入王府。

侑以军赋有余,赋不上供,非法也,乃上表起太和七年,请岁供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五万石。

开成三年卒,赠司空。

(节选自《旧唐书·殷侑传》,有删改)

【注】①三镇:

此处指郓、曹、濮三州。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B.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C.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D.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文中的贞元、元和、太和、开成都是皇帝年号。

B.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中的“朔”都是指北方,另外,“朔”还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D.榷的意思是专营、专卖,榷酒是我国封建证券实行的酒类专卖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侑少年立志,学有所成。

他儿时即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以后通晓经学,精通历代礼制沿革,贞元末年科举登第,后多次升职,任太常博士。

B.殷侑坚守气节,不惧威吓。

在奉命出使回纥时,面对回纥可汗的盛兵以待和无理要求,他毫不畏惧,直言可汗的失礼之处,最终使可汗不敢威胁。

C.殷侑性格耿直,敢于进谏。

文宗即位不久就有地方反叛,当时皇上一心想打败叛贼,丞相也不敢有异议,唯独殷侑直言进谏,认为应对叛贼宽大为怀。

D.殷侑体恤民情,颇有政声。

在任沧齐德观察使时,面对当地民生凋敝的情形,他和士卒同甘共苦,竭力恢复民生,数年之后,粮丰仓实,百姓安居乐业。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

(2)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

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独坐①

杜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注】①这首诗作于764年秋,当时杜甫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寂。

B.“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了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

C.“朱绂”,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

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D.诗中写“江”“天”“沧溟”,交代了所处环境,视野开阔,意境雄浑,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

E.这首诗写了作者秋日独坐所见之景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具有和强的艺术感染力。

15.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

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

(2)《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3)《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应用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早听说有1300多年历史的河南烩面面条筋道,汤汁鲜美,配料丰富讲究,堪称中原一绝,今日到郑州一尝,果然,令人大快朵颐。

②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掘中药的活性成分,创制出具有国际影响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在疟疾新疗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她此次获得诺奖。

③目前,我国戴“志愿者”标志的人可能过亿,但他们并不都是真正的志愿者,要成为的“红马甲”,就应该不计名利,自愿无偿地尽义务、做贡献。

A.名不虚传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B.名不虚传实至名归名副其实

C.实至名归名不虚传名副其实

D.实至名归名副其实名不虚传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迪士尼动画影片《疯狂动物城》不仅故事有趣,动物主角可爱,情节引人入胜,而且能将哲理意义、文化内涵自然巧妙地融进精彩的故事情节中,给人以启迪。

B.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开创了华人在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至高奖项上零的突破。

C.《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D.我国即将实施的首部慈善法对慈善活动进行了明确界定,同时在规范慈善组织设立运营、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开展慈善服务等方面也做出了规定。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网络阅读的读者主要是青少年,他们的阅读趣味实际上支配着网络文学的走向。

于是网络文学就天然地具有“80后”和“90后”的文化烙印。

这些人没有历史重负,更注重表现自我的想象力和个体生命的细微感受。

而由于拥有大量作者,网络文学也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收入模式和良性运营的路径。

,作者对读者的需求非常熟悉,读者对于作者的影响也是即时性的。

A.双方在网络上互动频繁,其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较之传统纸面文学更加紧密

B.其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较之传统纸面文学更加紧密,双方在网络上互动频繁

C.较之传统纸面文学,双方在网络上互动频繁,其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更加紧密

D.传统纸面文学的作者和读者,因为双方没有网络上的频繁互动而不甚紧密

20.近日,某中学生发微信朋友圈:

“你们让我这个经常早上6点多才进教室的人情何以堪啊!

”附了一张图片:

一块黑板上写着大大的“表扬”二字,下面是早到教室学习的学生名单,最早的一名学生到教室的时间是5点30分。

对于这样的表扬,你是支持还是反对?

请说明理由。

要求:

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③不少于30字。

21.此图为某教学安排流程图,请以教师的口吻来描述该流程。

要求:

不超过80字。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国内一所大学拟实行“上课前所有同学交手机”的措施。

此举尚未实施,便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另据报道,国内某高校还在每一间教室的前面设置“手机收纳袋”,收纳袋分布几十个小口袋,每个小口袋都标注着不同的数字序号和学生名字。

上课前学生必须关掉手机并放入袋中,才能到座位上听课。

对于一些高校要求“上课前所有同学交手机”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

请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第二单元质量评估

1.D2.C3.B

4.BE(A.“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险恶”过度解读;C.“对孤狼种种不近人情行为的不满”欠妥;D.“慑于‘我’的威严,其实他内心是很不情愿的”不妥)

5.①福马生活困窘,妻子也离他而去,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是一个坚强的人。

②福马主动带“我”到他家避雨,后来又放走可怜的偷树人,是一个心存良善的人。

③福马警觉机敏,责任心强,是一个忠于职守的人。

(意思对即可)

6.①讲述故事。

“我”是故事的讲述者,是故事的见证人,小说通过“我”串联起了相关情节,并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②推进情节。

“我”对偷树人持同情态度,愿意替偷树人赔偿损失,劝说福马放走偷树人、不要折腾偷树人等,对小说情节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③刻画人物。

小说通过“我”的眼睛来观察福马和偷树人的外貌神态,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

(意思答对即可)

7.D(由材料四可知,提供片源的除了“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还有“其他渠道”,“国家地理频道”主要负责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传送”则由“康卡斯特电信公司”来负责)

8.BC(A.在内容编排上进行认真详细规划的目的应是“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D.“不断地攀升”错误,随着年龄的增加,集中度比值在后期有所不降。

E.“不存在”的说法过于武断)

9.①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

10.C(初州兵三万,悉取给于度支。

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

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11.B(“朔”还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12.C(“认为应……宽大为怀”理解有误,原文是说殷侑主张对“助逆”的王廷凑宽容,而对李同捷则要专力讨伐)

13.

(1)殷侑一直站立着不动,(直到)朝廷的旨意宣布完毕,可汗责备他傲慢,扬言要扣留他而不让他回朝。

(2)凡是有关朝廷的得失,(殷侑)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