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体育教育复习资料0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000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体育教育复习资料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学前体育教育复习资料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学前体育教育复习资料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学前体育教育复习资料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学前体育教育复习资料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体育教育复习资料02.docx

《学前体育教育复习资料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体育教育复习资料02.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体育教育复习资料02.docx

学前体育教育复习资料02

学前儿童体育复习资料200910

(一)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题部分)

一、名词解释题

1、体育:

体育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着人体发展的规律。

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2、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青、智育、美育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人才。

它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品德和意志品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3、学前儿童体育:

学前儿童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遵循零至六七岁儿虽身体生过发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增强其体质发展身心素质和初步运动能力提高他们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4、学前儿童体育活动: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是增进儿童健康的一种积极手段。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对儿童身体施加一定的运动刺激(身体运动)的手段来实现的。

5、身体的形态结构:

骨骼、肌肉、关节等组成了人体的形态结构,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能产生各种身体的动作,构成人体的运动系统。

儿童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其体格的发展。

6、身体机能:

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以及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

7、身体素质:

是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应,是表现一个人能有效地活动的一种能力,有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和柔软性等。

8、力量素质:

是指在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克服阻力的一种能力。

9、耐力素质:

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是抵抗疲劳的能力。

10、速度素质:

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

11、灵敏素质:

是指在复杂的条件下对刺激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灵活控制身体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12、柔软素质:

是指人体活动时,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活动范围或伸展能力。

13、氧债:

是指从运动终止时起恢复到安静时的正常呼吸水平止,这一段时间内用以偿还体内氧亏负所需要的氧。

14、有氧耐力:

是指在有氧气供给的肌肉活动中,呼吸循环机能的持久能力。

15、无氧耐力:

是指在缺乏氧气供给的状态下肌肉收缩的持久机能。

16、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机体适应活动所产生的体内一系列变化的过程,是由工作阶段进入相对恢复阶段和超量恢复阶段,最后到复原阶段。

这就是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17、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儿童在进行反复的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身体内部发生一系列的功能变化,并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上升阶段——平稳阶段——下降阶段。

18、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动作技能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通常要经历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的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动作的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

19、动作技能:

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或理解为按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

20、动作的自动化:

动作的自动化即在做动作时,不需要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也能顺利、正确地完成动作。

21、超量恢复:

是人的机体经过合理休息、物质和能量储备,可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有的水平,从而提高了机体的工作能力。

22、讲解法:

是指教师在指导儿童体育活动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向儿童说明所学的动作的名称、要领、做法及要求,指导儿童掌握基本动作技能的一种方法。

23、示范法:

教师运用具体的动作和活动方式为范例,使儿童了解所要学的动作形象、结构和完成的顺序所接受教育的一种方法。

24、练习法:

是指儿童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根据体育目标和具体要求,有目的地反复进行身体练习的方法。

25、游戏法:

是指教师在指导儿童体育活动中,选用各种体育游戏和游戏的方式方法完成体育活动目标的一种方法。

26、身体全面发展原则:

是指在儿童身体运动的过程,应该选择和安排全面的、多样的活动内容和方法促进他们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等,都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均衡的发展。

27、适量性原则:

是指儿童在体育活动中应该保证恰当的生理和心理负荷。

28、循序渐进性原则:

是指开展儿童体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严格遵循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要求,使儿童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逐步深化,不断提高,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9、实际出发原则:

是指确定儿童体育活动任务、内容、组织教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都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性别、体育知识技能的基础和身体发展的水平,符合托幼园所的场地、设备、器材和地区气候等实际情况,从而使儿童能够接受,便于体育活动的组织进行。

30、多样化原则:

是指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选用的指导方法也要丰富多彩。

31、动作的力量:

是指动作进行中,有关肌肉紧张的能力。

32、动作的速度:

是指完成动作过程的快慢。

33、动作的速率:

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动作的次数。

35、动作节奏:

是指各个动作之间按特定的顺序和时间间隔的比例交替进行。

36、走步:

是双手、双脚协调配合,有一只脚始终支持地面的周期性的动作。

37、跑步:

是双手、双脚协调配合,两脚有一个同时离开地面的腾空阶段的周期性的动作。

38、跳跃:

是全身各器官密切配合,由两脚蹬地,腾空和落地的三个阶段组合的非周期型动作。

39、投掷动作:

是全身肌肉协调配合下,通过上肢用力作用于投掷器械,使之产生速度的非周期性动作。

40、动作的幅度:

是反映身体摆动时或身体某部移动时的距离或角度的大小。

41、攀登和钻:

都是运用手脚协调配合的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实用性较强的一种身体活动技能。

42、爬:

是双手双脚着地、双手双膝着地或身体俯在地面,向前行进的周期性的动作。

43、模仿操:

是学前儿童按照徒手操的操节顺序和要求,选用一些模仿形象化的动作所组成的,与徒手操的基本动作有很大区别。

44、竹竿操:

是儿童借助竹竿的支撑力和运动方向,在成人帮助下练习力所能及的大肌肉群的一些动作。

5、45、徒手操:

是一种不需要任何器械,简单易行,不受场地、设备的限制,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全面锻炼身体价值的体操内容之一。

46、轻器械操:

是儿童在学会徒手操的基础上,手中拿一些轻器械,做发展大肌肉群的一些动作练习。

47、幼儿团体操:

是团体操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形式。

全操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徒手操或轻器械操的动作;二是配有音乐伴奏或歌曲,进行简单的队形变化和造型,并反映出一定的主题内容。

48、队列和队形:

指全体儿童按照统一的口令,站立一定的队形,从事协调一致的动作。

49、队列练习:

是儿童按照一定的队形,做协调一致的动作。

50、队形练习:

是在队列基础上做各种队形和图形的变化。

51、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主要是由各种基本动作所组成的,有一定的游戏方法或一定的规则,并且要求达到一定结果的一种游戏。

52、学前儿童体育游戏: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是由各种基本动作所组成的,有一定的游戏方法或一定的规则,并且要求达到一定结果的一种游戏。

其基础是各种基本动作,它是一种体力活动。

53、体育游戏活动方式:

指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练习的方法,它是游戏的主要成分之一。

54、滑行类运动器械:

指顺着斜面由高处往下作滑行动作的运动设备,如各类滑梯、小滑板等。

55、摆动类运动器械:

指悬挂于空中,可以作前后或左右摆动动作的运动设备,如秋千、浪船等。

56、旋转类运动器械:

指围绕着一个中心轴作旋转运动的设备,如转椅、宇宙飞船等。

57、颠簸类运动器械:

指用于作上下颠簸运动的设备,如摇马、跷跷板等。

58、攀登类运动器械:

指用手和脚作攀爬上升或登高的运动设备,如各类攀登架、爬网、肋木等。

59、钻爬类运动器械:

指用于钻或爬的动作练习的运动设备,如铁架地道,塑料小球池等。

60、弹跳类运动器械:

指专门用于作弹跳动作练习的运动设备,如蹦蹦床、充气小城堡等。

61、游泳:

是指在低于气温的水中进行的全身性运动。

它是人们喜爱的、锻炼效果好,实用价值大的一项体育活动。

62、一般密度:

即体育课的综合密度,是指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之比。

63、练习密度:

即运动密度,课中儿童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64、运动负荷:

指在进行身体运动时,人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总和。

65、体育课:

按照《规程》确定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儿童身体动作练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是实现体育活动总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

66、生理测定法:

通过对人体脉搏、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体温变化、尿蛋白等方面的检查,以此来检查和评定运动量的一种客观方法。

67、运动的强度:

儿童身体运动时在单位时间的生理负荷。

68、运动的时间:

身体运动在一次体育课内所持续的时间的长短。

69、运动的质量:

在身体运动时,其动作是否符合目标的要求,是否做到位。

70、运动的数量:

指在一次体育课中,儿童身体进行运动的次数,活动的距离和重量的总量。

71、体育课的结构:

指组成一堂课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的时间分配以及教学进行的顺序,教师和儿童活动的组织内容等。

72、早操:

儿童在一天生活开始时的体育活动。

73、三浴锻炼:

即空气浴、日光浴和水浴。

它是人们常用而又有效的一种健身手段,也是增进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74、脉搏测定法:

是在体育课的全过程中,按一定的要求多次测定儿童的脉搏,并将测定得的数据,绘制出运动量曲线图的方法。

75、体质:

所谓“体质”,就是人的身体质量,它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

体质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状况和特征。

这种特征的状况因人而异。

76、健康:

是指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77、遗传:

所谓“遗传”,是指亲代的特征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78、体质测定:

就是指要选择一些客观、有效和切实可行的项目指标,运用科学的测量手段,采取严谨和科学的测试程序,对人的体质特征进行测量的过程。

79、体质评价:

指依据测定的可靠的数据,按照科学的理论、标准和方法,评价人的体质强弱的过程。

80、血压:

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一般指体循环中动脉血压。

81、肺活量:

是指在一次深吸气后的最大呼气量,这是一种常用的反映呼吸机能的指标。

82、身高:

即身长,是指身体直立时颅顶点到脚跟的垂直距离,常被用以表示身体生长的水平和速度。

83、呼吸率:

是指可以自控的呼吸次数。

反映了儿童肺脏发育的功能状况。

84、呼吸差:

是指吸气时的胸围围度与呼气时的胸围围度之差值。

反映了儿童呼吸肌在呼吸时的活动能力。

85、单项评价:

是指对学前儿童体质测定中某一项目指标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的过程。

86、多项评价:

是指对学前儿童体质测定中某几项目指标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的过程。

87、综合评价:

是指对学前儿童体质测定中的所有相关联的项目指标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88、综合评价法:

就是运用构成其成分的各种指标的测定结果,对体质状况进行全面的评定和分析的过程,可以选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全面评价。

89、体操:

体操是我国主要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一般是通过徒手、持轻器械或者在器械上正确完成各种类型的不同难度的动作,有一定的艺术性。

90、幼儿团体操:

是团体操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形式。

全操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徒手操或轻器械操的动作;二是配有音乐伴奏或歌曲,进行简单的队形变化和造型,并反映出一定的主题内容。

二、简答题

1、简述体育的二重性及其意义。

两重性:

体育的自然属性:

即在不同的社会可采取完全相同的运动方式和手段,来执行改变人们体质的职能。

它是以人体运动为基础,通过人体运动的形式来表现的。

体育的社会属性:

即使通过人体运动的形式可为资本主义培养合格的劳动力,牟取高额利润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它是通过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来体现的,由体育与社会的关系决定其属性的。

意义:

体育的二重性告诉我们,体育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我们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规律时,既要研究体育的自然属性,又要研究体育的社会属性。

2、体育的功能有哪些?

体育的功能有生物功能和社会功能:

生物功能主要指健身功能包括生理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这是最本质的功能。

社会功能包括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军事功能等。

3、我国体育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

目的:

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任务:

增强人民体质,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登世界体育高峰,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4、简述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意义。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体委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于1995年正式颁布实施。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产生,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对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5、学前儿童体育的手段有哪些?

学前儿童体育应该运用一切综合的手段:

卫生因素(卫生保健、日常活动、休息、饮食和睡眠制度,服装、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物卫生等等)、自然因素、体育活动、舞蹈,摩抚及其他各项手段等。

6、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

目的:

根据教育方针和学前教育的任务,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目的应是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备将来能担负起跨世纪的建设人才的重大任务。

任务:

根据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目的、体育学科的功能以及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点,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任务概括如下一个方面:

(l)、积极全面锻炼,增强儿童体质。

(2)、发展基本动作和掌握基本动作的初步技能,发展身体素质,使儿童的动作灵敏、协调。

(3)、培养儿童机智、勇敢、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及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7、如何理解学前儿童体育手段中的卫生因素的意义?

卫生因素是学前儿童体育的独特手段。

卫生因素具有独特的意义。

(l)它能促进学前儿童各器官和各系统的正常功能活动。

例如,为儿童提供有规律的饮食、对他们消化系统的活动产生良好的影响,保证必要的营养物质,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又如遵守严格的作息制度,不仅让儿童有规律生活并能养成组织性和纪律性等良好品质。

(2)它能提高身体练习活动对儿童身体影响的效果。

例如,保证合理的睡眠,既能保证休息又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

这些不仅能为顺利地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的保证,而且也能预防疾病和外伤的发生。

8、2000年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2000年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要在本世纪未将我国建成体育强国。

体育强国的整体概念是现代体育三个组成部分(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都要得到高度发展,使体育科学水平、场地设施、人才素质、人们体育意识和观念的现代化,都要达到国际的一流水平。

9、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活动的差异是什么?

(1)学前儿童的体育活动是让他们学习基本活动技能(走、跑、跳、投掷等基本动作)和简单的体操动作,不教授专项运动和技术动作。

(2)体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内容和方式,特别是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是占有重要的地位。

(3)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的特点是:

强度较小、密度较大、时间较短、急缓结合、动静交替。

(4)在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不仅体育课是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而早操活动、户外体育活动等也都具有一定的教学因素。

(5)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约束性小,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随机变动。

(6)在学前儿童阶段中不搞考试,不搞达标测验。

(7)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阶段性强,托儿、小、中、大班的年龄不同,在教材、教法等方面有明显区别。

10、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与其它的课程教育活动的本质差异是什么?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与其它的课程教育活动的本质差异是:

(l)、体育活动主要任务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而其他课程的教育活动主要任务是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

(2)、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对身体练习来实现其教育任务的,儿童是处在不断地运动状态中,情绪比较活跃。

(3)、体育活动必须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4)、体育活动中的品德教育是寓于体育实践中,侧重于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的培养。

(5)、体育活动发展儿童智力的特点是智力活动与运动实践相结合。

(6)、体育活动环境比较复杂,一般是在户外进行,干扰的因素多,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也容易受影响。

11、体育活动从哪几方面促进了学前儿童身体机能的发展?

(1)体育活动促进血液循环系统机能的发展。

(2)促进呼吸系统机能的发展。

(3)促进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

(4)促进消化系统机能的发展。

12、为什么要避免让幼儿的身体运动进入到无氧代谢状态?

婴幼儿负氧债的能力很差,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对氧的需要量又相当大,如果让儿童的身体运动进入到无氧代谢状态,那势必会使心脏的负荷大人增加,使全身处于暂时缺氧的状态,这对于正处在迅速发育的儿童身体来说,将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所以婴幼儿尚不具备进行无氧耐力运动的生理基础,应该避免让他们的身体运动进人到无氧代谢状态。

13、学前儿童身体素质的种类有哪些?

学前儿童身体素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柔软素质和灵敏素质。

14、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主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身体运动对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身体运动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身体运动的能力影响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儿童的肌耐力、瞬发力、协调力与性格有密切的关系。

(3)身体运动为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

(4)身体运动能帮助儿童解除心理的紧张状态,使儿童忘却烦恼、更加活泼、开朗、积极、愉快、充满自信心。

15、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素质发展有何意义?

(1)提高身体素质的过程,是增强儿童体质的过程。

(2)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是发展他们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

(3)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16、体育活动从哪几方面促进了学前儿童身体形态结构机能的发展?

(1)科学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儿童骨的生长发育,提高骨骼的活动功能。

(2)儿童经常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能提高其肌肉的力量,增强其组织的功能,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

(3)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用关节的体育运动,能逐渐地提高关节周围的肌腱和韧带的力量,增加关节的牢固性,保证关节和韧带的牵张作用,使肌肉和骨骼更加灵活协调地活动起,促进全身的正常生长发育。

17、简答在体育活动中提高学前儿童身体素质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与增强儿童体质、增进儿童健康紧密相联系,避免对身体有任何伤害的运动。

(2)必须考虑到儿童身体素质的特点,避免体育活动运动员化、成人化或小学化。

(3)在学前时期应该全面地、综合地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等五方面的身体素质,避免过分强调某些身体素质的培养或忽视某些身体素质的发展的做法,要使其机体能得到全面锻炼和增强,促进儿童身体全面与协调的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18、简答体育活动对学前儿童进行德育的作用。

(1)寓坚强、勇敢、沉着、认真负责等道德品质教育于身体运动之中

(2)寓养成组织性、纪律性、道德品质教育于体育活动的规范要求之中

(3)寓养成爱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教育于集体的体育活动之中

19、简答体育活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育的作用。

(1)通过开展学前体育活动,能对儿童进行人体形态美的教育。

(2)儿童参加伴有音乐的动作练习和体育游戏能培养他们节奏感和韵律感。

(3)体育活动能提高儿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4)寓体育活动于自然美之中,能利用自然环境条件进行美育。

20、简答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形态结构发展过程中的运动卫生常识。

(l)儿童的身体姿势要保持正确。

(2)时刻预防发生外伤和其他事故。

(3)为了保障儿童身体平衡发展,不仅身体的负重要适宜,而且在练习时必须要使身体的负重部分要交替进行。

预防长期使用力的腿或臂变粗,而不用力的部位变细,确保身体的各部分均衡发展。

另外,儿童在活动时,要动静交替,防止身心过度疲劳,有损健康。

(4)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在做伸、拉、提、垂、甩、踢、背等动作练习时,都要量力而行。

有的动作不适合于他们,如“拔河”、“驮重物”、长时间悬垂、突然的伸拉等。

这些动作极容易使儿童伤害筋骨,拉伤肌肉或者造成习惯性脱臼。

21、简答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血液循环系统机能发展过程中的运动卫生常识。

(l)坚持经常组织儿童参加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

(2)组织活动时生理负荷量要适宜。

(3)剧烈运动后不应马上喝大量的白开水。

(4)激烈的运动之后不要立即停止不动。

22、简答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呼吸系统机能发展过程中的运动卫生常识。

(1)儿童在体育活动中所做出的各种基本动作姿势一定要正确。

(2)在活动中要帮助儿童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避免做憋气的静力性力量动作。

(3)要选择在空气较新鲜、较干净的环境里开展体育活动。

23、简答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神经系统机能发展过程中的运动卫生常识。

(l)提高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2)儿童的行为易受情绪支配。

他们在喜欢的运动中,高涨的激情易掩盖身体疲劳的程度,有时可能发生意外事故。

因而,在体育活动中,动静活动要合理交替,活动量要适宜。

24、简答体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消化系统机能的发展过程中的运动卫生常识。

在安排儿童常规活动的时候,不能让他们在饭前或饭后立刻进行身体运动,一般至少要间隔半小时以上。

25、简答体育活动是如何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

(1)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能使学前儿童的力量素质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2)通过各种身体运动,能增强心肺系统的功能,从而发展学前儿童的耐力素质。

(3)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能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调节的功能,促进肌肉中快肌纤维的生长,增强肌肉快速收缩的能力,使动作速度加快,提高学前儿童的速度素质。

(4)体育活动中适当地锻炼和活动身体各部位的肌肉、韧带和关节,能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使肌腱和韧带更加牢固,从而增强关节的牢固性,使学前儿童柔软素质得到一定的保持和发展。

(5)经常让学前儿童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他们身体各种分析器官的敏感性以及神经系统分析、综合的能力,改善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的功能,逐渐增强他们在变化多样的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应激能力,从而发展出其灵敏素质。

26、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有哪些阶段?

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适应过程分四个阶段:

(1)工作阶段;

(2)相对恢复阶段;(3)超量恢复阶段;(4)复原阶段。

27、简述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的三个阶段。

动作技能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通常要经历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的阶段;改进的提高动作的阶段;动作的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

28、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贯彻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1)、制定计划时,应注意全面性。

(2)、选择和安排每一次体育活动时,均应注意身体的全面锻炼。

29、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贯彻适量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l)、合理地制订体育活动计划,并认真组织每次活动。

(2)、要注意儿童保持适度的心理负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