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升级版中央空调项目施工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944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美升级版中央空调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完美升级版中央空调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完美升级版中央空调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完美升级版中央空调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完美升级版中央空调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美升级版中央空调项目施工设计.docx

《完美升级版中央空调项目施工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美升级版中央空调项目施工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美升级版中央空调项目施工设计.docx

完美升级版中央空调项目施工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原则及说明

1.1编制依据

1.2编制原则

1.3其他说明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2主要工程内容

第三章项目施工管理目标

3.1工期目标

3.2工程质量目标

3.3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3.4环境管理目标

第四章项目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4.1项目施工组织管理体系设置原则

4.2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

4.3组织机构结构关系及管理职责

第五章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5.1原则

5.2技术准备

5.3现场准备

5.4设备、物资准备

第六章主要施工方案

6.1机泵类设备施工方案

6.2金属管道施工方案

6.3塔类设备吊装方案

第七章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第八章主要劳动力计划表

第九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十章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

10.1质量管理目标

10.2质量保证体系

10.3职责

10.4质量控制措施

10.5质量控制点

10.6施工质量检查及控制程序

10.7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第十一章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措施

11.1安全管理体系及控制措施

11.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第十二章文明施工及标准化现场管理措施

第十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第十四章应急与救援管理

附件:

施工进度计划

第一章编制依据、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暖通安装工程施工图。

1.2编制原则

1.2.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保证工程产品质量。

1.2.2充分利用我公司施工同类工程的经验,发挥其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源优势,保证工期和质量,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1.2.3我公司将本工程作为公司的重点工程项目,并将其作为形象工程对待,公司在组织、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和保障,建样板工程、树企业形象,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创造业绩。

1.2.4以积极的态度为业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切为实现工程总目标,满足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提出的要求,达到用户满意。

1.2.5把握好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优化施工技术措施,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以保证工期和质量,做好运行管理中的跟踪服务。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1.1工程名称:

家居广场暖通工程

2.1.2工程内容:

家居广场制冷机工艺、空调、通风、防排烟系统的安装

2.1.3工期要求:

2013年10月15日至2014年1月15日。

2.1.6质量标准

遵守国家、行业颁布的相关标准、规范,遵守设计图纸要求,工程质量合格。

2.2主要工程内容

2.2.1制冷机房工艺:

水冷螺杆机组、冷冻水与冷却水循环水泵、冷却塔、软化水装置、补水装置、板式换热器等设备与工艺管道及附件的安装、试压、试运转正常、合格、交付

2.2.2空调:

风机盘管、空气处理机组及空调水系统安装、试压、试运转正常、合格、交付

2.2.3通风:

单独排风风机、补风风机、事故风机、换气扇安装、试运转正常、合格、交付

2.2.4防排烟:

排烟风机安装、试运转正常、合格、交付

2.2.5管道:

水管道与风管道的防腐、保温。

第三章项目施工管理目标

3.1工期目标

开工时间:

2013年10月15日。

竣工时间:

2014年1月15日,施工周期为93日历天达到中交条件。

本工程施工中,我方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本工程按期全部完成。

实际开工日期以业主的开工令为准。

3.2工程质量目标:

3.2.1工程质量目标:

合格。

3.2.2单位工程合格率为:

100%

3.2.3单位工程优良率:

安装工程96%以上

3.3环境管理目标

3.3.1无环境污染(粉尘、噪声、毒物、光污染)事件。

3.3.2噪声排放:

做到不扰民。

3.3.3遵守法律、法规,对施工实行全过程污染控制,推行清洁施工。

3.3.4工程完工撤离现场时,机具设备要有序拆除和搬运,现场清理干净。

3.5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3.5.1达到文明施工工地管理标准。

3.5.2创建安全文明工地。

第四章项目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4.1项目施工组织管理体系设置原则

为了保证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各项目标的合理控制和实现,公司对本工程采用项目法管理,成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曹妃甸鹏大家居安装工程项目经理部”。

公司总部将按调遣计划为施工现场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支持,按项目施工需要,派遣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参加项目管理和指导施工,保证及时调遣各类资源,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项目经理部对各子项工程施工阶段的不同实现动态控制,实现系统化管理。

项目经理部作为公司的派出机构,全权代表公司履行合同,进行项目管理,对工程实施“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环境、文明施工”六大目标控制。

项目经理部拟设项目经理1名,项目技术负责人1名。

管理层设立“四部一室”,即工程管理部、安全管理部、设备材料部、经营部和经理办公室,负责各项业务管理。

作业层由专业施工班组组成,接受项目经理部的统一管理。

4.2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

4.3组织机构结构关系及管理职责

4.3.1项目经理职责

4.3.1.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工程所在地)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维护企业整体利益和经济权益。

4.3.1.2严格财经制度,加强成本核算,积极组织工程款回收,正确处理国家、企业、项目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关系。

4.3.1.3签订和组织履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执行企业与业主签订的“项目承包合同”中由项目经理负责履行的各项条款。

4.3.1.4对工程项目施工进行有效控制,执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确保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实现安全、文明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4.3.1.5组织编制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工程进度计划和重大技术方案,组织制定HSE实施方案和质量计划,并组织实施。

4.3.1.6科学组织和管理进入项目工地的人、财、物等资源,做好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沟通、协调与建设单位(业主)、监理工程师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4.3.1.7组织制定项目经理部各类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4.3.1.8做好工程竣工结算、资料整理归档,接受企业审计并做好项目经理部的解体与善后工作。

4.3.2项目技术负责人

4.3.2.1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贯彻国家、地方、企业制定的有关科技进步方针、技术政策和法规,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推进科技进步,加强施工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使项目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3.2.2负责组织编制本项目部的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计划,在项目经理及企业批准后负责实施工作。

4.3.2.3协助项目经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管理制度,审定本项目的技术管理实施规划,并组织报批工作。

4.3.2.4协助项目经理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组织项目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负责解决工程质量中的技术问题。

4.3.2.5负责建立健全施工项目技术管理体系,组织编制项目技术责任制,贯彻企业的施工技术规程、制度。

负责审定和管理项目部的技术文件,解决施工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4.3.3项目部工程管理部

4.3.3.1贯彻执行公司综合管理方针、管理体系文件。

4.3.3.2参与项目策划,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作业文件和管理方案。

4.3.3.3协助项目施工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实施管理体系运行。

4.3.3.4负责文件和记录控制、过程控制、监视和测量、监视和测量设备、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不合格品(不符合项)控制等要素的管理和控制。

4.3.3.5负责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实施清洁施工,保护环境。

4.3.3.6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落实管理措施,实施监督检查。

4.3.3.7负责组织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监督检查实施效果。

4.3.3.8负责工程成果保护控制,编制实施细则,检查实施效果。

4.3.3.9组织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改进管理工作。

4.3.3.10参与工程交工,做好交工技术文件的收集、整理和交付工作。

4.3.4安全管理部

4.3.4.1在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施工环境、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和现场文明施工等的管理工作。

4.3.4.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负责项目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案的编制,建立和保持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负责现场消防、施工安全的管理,参加安全、环境管理目标的编制,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安全目标的实施。

4.3.5项目部经营部

4.3.5.1贯彻执行公司综合管理方针、管理体系文件,负责工程项目经营、培训教育等工作。

4.3.5.2进行经营策划,从人员、资金等方面为施工、管理体系运行提供保证。

4.3.5.3编制项目培训计划,组织培训。

4.3.5.4对工程分包进行控制,审核分包队伍,进行供方评价,保证分包工程质量。

4.3.5.5组织合同评审,保证履行合同,提高企业信誉。

4.3.5.6组织工程交付和工程结算。

4.3.5.7对主管的管理体系要素进行检查和记录。

4.3.5.8负责和业主联系,对工程的在建项目满意度及竣工后项目使用的满意度调查情况形成资料,并存档。

4.3.6设备材料部

4.3.6.1贯彻执行公司综合管理方针、管理体系文件。

4.3.6.2对产品采购质量进行控制,编制采购计划和文件,按规定进行采购、进货检验和试验,进行供方评价,对采购产品质量负责。

4.3.6.3对顾客财产进行管理和控制,按规定进行监视和测量。

4.3.6.4负责设备材料的搬运、贮存、防护工作,提供适宜的场地,保证不丢失、损坏、变质。

4.3.6.5按公司机具设备管理规定,对机具设备进行管理控制,保证机具设备满足施工需要。

4.3.6.6对主管的管理体系要素进行检查和记录。

4.3.7施工作业班组:

施工作业班组在项目经理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共同完成施工生产任务。

第五章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5.1原则

5.1.1施工准备工作是保证工程顺利开工并有序拓展的必要条件,是一项涉及各个部门、各专业工种、各相关单位的综合复杂工作,项目领导班子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统一部署,做好每一项准备工作。

5.1.2工程中标后,立即组织队伍进场,派驻优秀施工管理人员,做到分工明确、合理调配施工力量、根据实际安排施工任务,全力以赴,采取增加人力、车辆,缩短准备周期的作法。

5.2技术准备

5.2.1工程开工前,项目部要组织各专业工长、技术员,认真熟悉和审核施工图纸,充分领会设计意图,提出图纸中问题,参加业主组织的一次性设计交底,解决图纸中的疑点问题,办理一次性洽商。

5.2.2明确拟建工程的特点,审查施工图纸中的工程复杂、施工难度大和技术要求高的分部(项)工程或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明确现有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否满足工期和质量要求,拟采取可行的技术措施加以保证。

5.2.3明确工程特点、施工部署和质量要求。

5.2.4组织各专业技术工人,如电焊、机械操作、电工、高处作业、起重等特殊工种工人的岗前培训与考核工作。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3现场准备

根据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及工程特点绘制现场施工平面图,接通施工和生活用水、用电。

5.4设备、物资准备

5.4.1材料供应要事先联系供应商,疏通供货渠道。

材料员要提前抄报所需材料,按计划落实暂设材料的订货加工,保证各种材料及时进场。

5.4.2按计划落实材料、成品、半成品及设备的订货加工并适时供应到现场。

5.4.3办理各项施工机具的选型工作,施工机械要根据施工需要预先安排进场。

第六章主要施工方案

6.1方案明细:

6.1.1机泵类设备施工方案

6.1.2金属管道施工方案

6.2螺杆式压缩机冷水机组安装及调试

6.2.1压缩机安装时设备清洗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6.2.1.1主机和附属设备的防锈油封应清洗洁净,并应除尽清洗剂和水分。

6.2.1.2设备应无损伤等缺陷,工作腔内不得有杂质和异物。

6.2.1.3整体安装的压缩机在防锈保证期内安装落地,其内部可不拆卸清洗。

6.2.2整体安装的压缩机纵向和横向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0/1000,并应在主轴外露部分或其它基准面上进行测量。

6.2.3当安装机组时,应以驱动机或变速箱的轴线为基准,其同轴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6.2.4压缩机试运转前应按如下规定进行:

6.2.4.1在润滑系统清洗洁净后,加注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6.2.4.2冷却水与冷冻水进出管路应畅通,无渗漏,水质应符合设计要求,供应正常。

6.2.4.3仪表及电器等联锁装置应调试合格。

6.2.4.4应按规定开启或拆除有关阀件。

6.2.5压缩机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6.2.5.1启动油泵,在规定的压力下运转不应小于15min.

6.2.5.2单独启动驱动机,其旋转方向应与压缩机相符;当驱动机与压缩机连接后,盘车应灵活、无阻滞现象。

6.2.5.3启动压缩机并运转2—3min,无异常现象后其连续运转时间不应小于30min;当停机时,油泵应在压缩机停转15min后,方可停止运转,停泵后应清洗各进油口的过滤网。

6.2.5.4再次启动压缩机,应连续进行吹扫,并不应小于2h,轴承温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6.3冷却水泵、冷冻水泵、补水泵、软化水泵安装及调试

6.3.1.施工应具备的条件及施工准备:

6.3.1.1设计图纸、资料(包括出厂合格证明书、安装及使用说明书、装箱单)规范齐全。

6.3.1.2施工机具、材料到位,现场具备“三通一平”的施工条件。

6.3.1.3组织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说明书、技术负责人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6.3.1.4根据泵的大小、结构型式等定出垫铁规格及用量,准备好垫铁。

6.3.2基础验收

6.3.2.1基础移交时,应办理中间交接手续。

基础上应有明显的标高、基准线及纵横中心线。

6.3.2.2基础外观不应有裂缝、蜂窝、空洞、露筋等缺陷。

6.3.2.3泵基础尺寸及位置的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基础坐标位置(纵、横轴线)

±20

2

基础各不同平面的标高

+0

-20

3

基础上平面外尺寸

±20

4

预留地脚螺栓孔

中心位置

±10

深度

+20

5

孔壁铅垂度每米

10

6.3.2.4基础上不得有油污,并应铲出麻面。

放置垫铁的部位应铲平,其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2mm/m。

6.3.2.5预留孔内杂物必须清理干净。

6.3.3机泵的开箱检验

6.3.3.1泵开箱检验时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参加,并按下列项目进行检查核对,并做出相应记录。

6.3.3.2箱号、箱数包装情况及名称、型号、规格。

6.3.3.3装箱清单、产品合格证、技术文件、资料及专用工具。

6.3.3.4按装箱清单、技术文件,清点泵的零部件,并应无缺件,损件和锈蚀等;管口保护物和堵盖应完好。

6.3.3.5核对泵的主要尺寸及技术参数应与工程设计相符。

6.3.3.6应核对输送特殊介质的泵口主要零件,密封件以及垫片品种和规格。

6.3.3.7泵及其零部件和专用工具、备件均应妥善保管,不得使其变形,损坏、锈蚀、错乱或丢失。

6.3.3.8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办理报验手续,无报验手续严禁施工。

6.3.4机泵的就位

6.3.4.1清除地脚螺栓上的油污及氧化皮,放置在预留孔中,螺栓应垂直无歪斜,地脚螺栓孔任一部分离孔壁的距离应大于15mm;地脚螺栓的底端不应碰到孔底;螺母与垫圈、垫圈与设备底座间的接触应紧密;拧紧螺母后,螺纹露出长度宜为螺栓直径的1/3~2/3,一般为1.5~3螺距。

6.3.4.2机泵安装时应在地脚螺栓两侧各放置一组垫铁;垫铁在能放稳和不影响灌浆的情况下,应靠近地脚螺栓;相邻两垫铁组间距不超过500mm,每组垫铁不超过5块;高度一般为30~70mm;每垫铁组应放置整齐平稳,接触良好,配对斜垫铁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全长的3/4;泵调平后垫铁端面应露出设备底面外缘,一般为20~30mm;垫铁组伸出泵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地脚螺栓中心。

6.3.5泵的找平与找正

6.3.5.1泵就位后按基础上的基准线对应泵上的基准点调整平面位置和标高,允许偏差如下表:

平面位置与标高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平面位置

标高

与其他设备无机械联系的

±10

+20

-10

与其他设备有机械联系的

±2

±1

6.3.5.2机泵的找正、找平的定位基准面或点确定后,其找正,找平均在给定测量位置上进行检验,复检时亦不得改变原来的测量位置。

6.3.5.3泵的找正,可分为初平和精平,对于整体安装的泵,应以进出口法兰面或其它水平加工基准面为基准进行找平。

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0/1000,横向安装水平不应大于0.20/1000。

6.3.5.4机泵的精平工作一般在待混凝土养护期满后,拧紧地脚螺栓后进行。

精平操作通过反复测量调整,使泵的标高水平同时达到规范要求。

6.3.6泵试运转时就符合下列要求:

6.3.6.1空负荷试运转的时间不小于0.5h。

6.3.6.2泵的负荷试运转应在空负荷试运转合格后,按额定压差值的25%、50%、75%、100%逐级升压,在每一级排出压力下运转时间不应小于15min。

最后,应在额定压差值和最大泵速的情况下运转2h,前一压力级运转未合格,不得进行后一压力级的运转。

6.3.6.3溢流阀、补油阀、放气阀等工作应灵敏、可靠。

6.3.6.4安全阀应在逐渐关闭排出管路阀门、提高排出压力情况下,试验阀的起跳压力,其试验不应少于3次,动作应正确、无误。

6.3.6.5吸液和排液压力应正常,泵的出口压力应无异常脉动,无异常声响和振动。

6.3.6.6泵的润滑油夺及油位应在规定范围内,轴承的温度应符合说明书的要求。

6.3.6.7停车应将泵的负荷卸载后进行。

6.4离心风机的安装

6.4.1本工程的风机包括:

排风风机、排烟风机、补风风机、排风事故风机、换气扇等。

6.4.2风机的开箱检查应符合如下要求

6.4.2.1应按设备装箱单清点风机的零件、部件、和配套连接件及技术文件应齐全。

6.4.2.2应核对叶轮、机壳和其它部位的主要安装尺寸,并应与设计相符。

6.4.2.3风机进口和出口方向应与设计相符,叶轮旋转方向和定子导流叶片的导流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6.4.2.4风机外露部分各加工面应无锈蚀、转子的叶轮和轴颈、齿轮的齿面和齿轮的轴颈等主要零件、部件的重要部位应无碰伤和明显的变形。

6.4.3整体安装的轴承箱的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1000;并应在轴承箱中分面上进行测量,其纵向安装水平也可在主轴上进行测量。

6.4.4机壳组装时,应以转子轴线为基准找正机壳的位置,机壳进风口或密封圈与叶轮进口圈的轴向插入深度S1和径向间隙S2应调整到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范围内。

6.4.5电动机与离心通风机找正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6.4.5.1两半联轴器之间的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联轴器的径向位移不应大于0.025mm,轴线倾斜度不应大于0.2/1000.

6.4.6风机试运转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6.4.6.1轴承箱应清洗并应在检查合格后,方可按规定加注润滑油。

电机的转向应与风机的转向相符,盘动转子,不得有碰刮现象。

轴承的油位和供油应正常,各连接部位不应松动,冷却水系统供水应正常,关闭进气调节阀门。

6.4.7风机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6.4.7.1点动电动机,各部位应无异常现象和摩擦声响,方可进行运转。

6.4.7.2风机启动达到正常转速后,应首先在调节门开度为0--50之间的小负荷运转,等达到轴承温升稳定后连续运转时间不应小于2h。

6.4.6.3试运转中,滚动轴承温升不得超过环境温度400C,滑动轴承温度不得超过650C,轴承部位的的振动速度不应大于6.3mm/s。

6.5板式换热器、冷却器、软化水罐、补水箱安装

6.5.1设备基础:

设备基础的位置、几何尺寸和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设备基础表面和地脚螺栓预留孔中的油污、碎石、泥土、积水等均应清除干净,预埋地脚螺栓的螺纹和螺母应保护完好,放置垫铁部位的表面应凿平。

6.5.2设备就位前,应按施工图和有关建筑物的轴线或边缘线及标高线,划定安装的基准线。

6.5.3埋设预留孔中的地脚螺栓就要符合下列要求:

地脚螺栓在预留孔中垂直、无倾斜。

地脚螺栓任一部分离孔壁的距离应大于15mm,地脚螺栓底端不应碰孔底。

地脚螺栓上的油污和氧化皮等应清除干净,螺纹部分应涂少量油脂。

6.5.4螺母与垫圈、垫圈与设备底座间的接触均应紧密,拧紧螺母后,螺栓应露出螺母,其露出的长度宜为螺栓直径的1/3—2/3.

6.5.5设备垫铁的选用及布置

6.5.5.1垫铁的的规格可参照下表选用(根据现场确定使用碳钢垫铁或根据设备技术文件):

平垫铁与斜垫铁的规格

项次

平垫铁(mm)

斜垫铁(mm)

L

b

材料

L

h

c

a

材料

1

2

3

4

5

6

7

8

9

100

100

120

120

140

180

180

200

300

50

60

50

65

65

65

75

75

100

普通

碳素钢

110

110

130

130

150

200

200

220

320

45

50

45

55

55

65

65

65

80

≥3

≥3

≥3

≥3

≥4

≥4

≥5

≥5

≥6

4

4

6

6

8

8

10

10

12

普通

碳素钢

注:

1)厚度h可按实际材料情况决定,垫铁斜宜为1/10~1/20;铸铁平垫铁厚度,最小为20mm;

2)斜垫铁应与项次相同的平垫铁配合使用;

3)垫铁面积A=L×b,选用垫铁时以表中平垫铁为准。

其余2

全部2a

hch

L

L

bb

图1平垫铁图2斜垫铁

6.5.5.2垫铁组的数量视地脚螺栓的数量及设备底座的刚性程序,现场选定或根据厂方技术文件。

6.5.5.2垫铁块的表面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锈蚀应清除。

6.5.5.2每个地脚螺栓的近旁至少应有一组垫铁,垫铁组应尽量靠近地脚螺栓。

6.5.5.2垫铁组的间距以500mm为宜。

6.5.5.2有加强筋的设备底座,垫铁应垫在加强筋下。

6.5.5.2直接承受负荷的垫铁组使用成对垫铁,搭接长度不小于全长的3/4,倾斜角度应不超过3°;斜垫铁下面应垫有平垫铁。

6.5.5.2中小型设备垫铁组高度一般为30~60mm,大型设备的垫铁组高度一般为50~100mm。

6.5.5.2每组垫铁的块数不应超过五块,并少用薄垫铁,放置平垫铁时最厚的放在下面,最薄的放中间。

6.5.5.2每组垫铁均要整齐放置,接触良好。

设备找正后,每组垫铁均应压紧,并做听音检查,垫铁露出设备底板边缘10~20mm,伸入设备座底口的长度应超过设备地脚螺栓的中心,保证设备底座每组垫铁要焊牢。

6.5.6设备就位前准备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