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实验报告上交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722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上交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上交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上交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上交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上交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上交版.docx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上交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司匹林实验报告上交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上交版.docx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上交版

 

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分析

 

学号:

2013515086

XX:

王智存

班级:

药学三班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药物分析,培养药品质量全面控制的观念,掌握药物分析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掌握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规律和方法。

掌握药物质量研究中的现代分析技术与进展。

二、实验原理

鉴别:

显色法

杂质检查:

比色法

两步滴定:

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

物质分子对紫外光区(波长为200-400nm)和可见光区(波长为400-760nm)的单色光的辐射吸收有不同的特性。

HPLC法: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色谱行为差异,将各组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后再选择性对待测组分进行分析。

三、实验内容(阿司匹林肠溶片标示量:

25mg)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鉴别

1.性状鉴别

本品为肠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2.化学鉴别

I.取本品的细粉0.3090g(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9g→100ml)1滴,应显紫堇色。

同时用阿司匹林对照品作对照,并做阴性干扰试验,对照品所产生的颜色与样品相同,阴性无干扰。

II.取本品的细粉1.5463g(约相当于0.5g),加碳酸钠试液(5g→100ml)10ml,煮沸2分钟后,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浓硫酸57ml→1000ml),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3.薄层色谱鉴别

①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细粉0.1546g(约相当于阿司匹林50mg),加乙醇5ml,振摇溶解,静置,取上清液,即得。

②参比物溶液的制备:

取复方甲恶唑细粉0.2046g,研细,加乙醇19.45ml溶解,静置,取上清液即得。

③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阿司匹林对照品50mg,加乙醇5ml,振摇溶解,静置,取上清液,即得。

④取参比物溶液,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μl,点样于硅胶GF254板(快检专用薄层板),将正己烷-乙酸乙酯-冰乙酸(15∶5∶1)混合液8~10ml倒入层析缸中,将点样完毕的薄层板放入,待展开前沿至距原点8cm处,将板取出,待展开剂挥尽,置于254nm紫外光灯下观察,计算比移值。

(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杂质检查

1、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细粉0.3880g,用乙醇30ml分次研磨,并移入100ml容量瓶中,充分振摇,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立即滤过,精密量取滤液6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3ml,摇匀,30秒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量取0.01%水杨酸溶液4.5ml,加乙醇3ml,0.05%酒石酸溶液1ml,用水稀释至50ml,再加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3ml,摇匀)比较,不得更深.

(三)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

1.两步滴定法 

取本品细粉0.6121g,研细,用中性乙醇70ml分数次研磨,并移入100ml容量瓶中,充分振摇,再用水适量洗涤研钵数次,洗液合并于100ml容量瓶中,超声处理2min,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滤液10ml(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3g),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20mL,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 mol/L)至溶液显粉红色,再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 mol/L)40mL。

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滴定液(0.05 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

每l 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 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04。

2、紫外分光光度法

1)测定波长的选择

精密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适量,加乙醇溶解成含阿司匹林80µg/mL的溶液,在240~330nm波长X围内扫描,得紫外吸收图谱由图谱可见,阿司匹林对照品溶液在276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且在此波长处辅料无干扰,故选定276nm的波长处为测定阿司匹林的波长。

2)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250mg置于250mL量瓶,加乙醇溶解,摇匀,使成1000µg/mL的对照品溶液。

精密吸取溶液2.0、3.0、4.0、5.0和6.0mL,分置于50mL量瓶中,加乙醇稀释至刻度,分别制成40,60,80,100和120µg/mL的对照品溶液,以乙醇为空白在276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浓度C与相应的吸光度A之间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回归,

3)样品测定

取阿司匹林肠溶片细粉0.6184g(约相当于阿司林200mg),置250mL量瓶中,加乙醇适量,振摇使溶解并定容,摇匀,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50mL量瓶中,加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在276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3、HPLC法

1)仪器与试药

仪器:

HP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UV-2550紫外分光光度仪;AG285电子平。

试药:

阿司匹林对照品;样品;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

色谱柱:

AgilentEclipseXDB-C18(4.6mm×250mm,5μm);

流动相:

甲醇-1%冰醋酸溶(43:

57);

检测波长:

276nm;流速:

1ml/min;柱温:

30℃;进样量:

20μl;

理论板数按阿司匹林峰计算不低于5000。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阿司匹林对照品25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品贮备液;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品溶液。

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除去包衣,混合均匀,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2g),置100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量取5ml,置200ml容量瓶中,加流动相溶液(甲醇-1%冰醋酸溶(43:

57))稀释至刻度,摇匀,用0.45μm的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5线性关系考察

取阿司匹林对照品16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0.5、2.5、5.0、7.0、9.0ml分别置50ml量瓶中以流动相溶液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各浓度对照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色谱峰面积。

以对照品进样量(μg)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计算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阿司匹林进样量在3.242~58.356μgX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7)样品的测定

分别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20u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以峰面积外标法计算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四、实验结果

(一)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鉴别

1.水杨酸反应:

显紫堇色,与药典记载一致。

证明供试品确实为阿司匹林肠溶片。

2.乙酰水杨酸的水解反应:

析出白色沉淀,并放出醋酸的臭味,与药典记载一致。

证明供试品确实为阿司匹林肠溶片。

3.薄层色谱鉴别:

比移值

第一组

供试品

0.53

对照品

0.52

参比

0.39

第二组

供试品

0.54

对照品

0.54

参比

0.44

供试品与对照品的比移值基本相同,证明供试品中确实为阿司匹林肠溶片。

(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杂质检查

游离水杨酸的检查:

对照品溶液的颜色比供试品溶液的颜色深。

证明供试品中游离水杨酸的含量未超过杂质限量。

(三)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

1.两步滴定法

计算公式:

百分标示量=

:

V-V0T:

滴定度;F:

校正因子;

平均片重;W:

取样量;B:

标示量)已知:

F=

=1.149;T=18.02mg;

项目

消耗硫酸体积(mL)

百分标示量(%)

平均百分标示量(%)

供试品

1

11.00

73.2

76.00

2

11.12

60.7

3

10.80

94.1

空白

11.70

2、紫外分光光度法

浓度(ug/mL)

吸光度A1

吸光度A2

吸光度A3

吸光度均值

40

0.378

0.379

0.380

0.379

60

0.455

0.455

0.452

0.454

80

0.572

0.572

0.583

0.576

100

0.608

0.608

0.609

0.608

120

0.823

0.825

0.825

0.824

计算公式:

百分标示量=

(C:

浓度;D:

稀释倍数;

平均片重;W:

取样量;B:

标示量)

吸光度(A)

浓度(ug/mL)

百分标示量(%)

平均百分标示量(%)

供试品1

0.538

74.5

93.125

92.96

供试品2

0.537

74.3

92.875

供试品3

0.537

74.3

92.875

供试品中阿司匹林的百分标示量为92.96%。

 

3、HPLC法

浓度(ug/mL)

峰面积

3.22

——

16.1

253224

32.2

470433

45.08

43894

57.96

107313

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阿司匹林在取样X围内没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所做数据不能使用。

五、讨论与反思

1)薄层色谱鉴别过程中,第一组对照品与供试品的比移值并不完全相同,而第二组的却相同,后来查看薄层板的过程中发现其溶剂前沿并没有薄层板底部平行,因此出现操作错误。

理论上两者的比移值应该是完全相同的。

2)含量测定三种方法的平行比较

、两步滴定:

此法所用仪器价廉易得,操作简单快速,且影响本法的试验条件与环境因素较少,但是人为误差比较大。

本实验所需的中性醇、滴定液、酚酞试液均为实验组不同组员配置,并非为标准试剂,存在误差在所难免,且每个人对滴定终点颜色的判断不一,会导致误差出现。

因为本次试验的供试品为阿司匹林肠溶片,而两步滴定的专属性较差,对于结构相近的有关物质或其他干扰测定的杂质缺乏选择性,肠溶片的包衣、辅料等物质会对滴定产生干扰,因此出现误差较大。

综上所述,在阿司匹林肠溶片合格的前提下所测的百分表示量偏低原因可能为:

所用试剂配置未达到标准要求

片剂中相关辅料对滴定产生干扰

实验组不同人员操作误差

 

、紫外分光光度法:

此法所用仪器价格适中,操作简单,易于普及。

而且此法的灵敏度较高,对较低浓度的分析比较准确,相对误差较小。

实验组人员将测试所需供试品溶液配置完成后只用了半小时就完成了紫外的数据测量。

本法出现人为误差的可能性较小,方法简便易行。

使用此法测得的百分标示量为92.96%,在正常的X围内。

、HPLC法:

此法的灵敏度高,浓度再低也可以检测出,而且可以有效的分离出样品中的其他物质,具有较高的专属性,可实现对待测组分的选择性检验。

但是此法所需仪器昂贵,不易普及。

测量过程中对操作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操作步骤繁琐,稍许操作不当便容易前功尽弃,要求试验的连贯性,耗时较长。

实验组成员用了两天的时间才学会了仪器的操作,但所得的实验数据并没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不能使用。

分析其原因可能有

仪器操作不熟练,对实验数据缺乏敏感性。

仪器清洗不到位,残留上组实验的供试品成分。

供试品溶液的配置过程中出现操作误差,导致保留时间和峰面积与文献记载不一致。

实验所用的微孔滤膜与文献记载不一致。

实验所用阿司匹林对照品并未达到要求。

综上所述:

两步滴定法虽操作简便,但对制剂分析的专属性差且容易出现人为操作误差,高效液相色谱法虽灵敏度高专属性好但是操作过程繁琐,耗时长。

紫外分光光度法准确度高,操作简便。

一般实验强烈推荐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做制剂的含量测定。

六、实验心得

第一次自主设计实验,独立的完成所有的实验内容,真的是感受颇深。

没有老师在旁边的指导,更没有准备完全的各种所需试剂,一切都要自己查文献,查药典,找数据。

本来觉得是简简单单的小实验,自己上手操作了一周,才觉得真的是太高看自己了。

通过这次试验,也总结了几点体会,算是给自己的研究生道路先打上基础。

从实验的第一天开始,就要自己设计实验,如果实验设计没有通过老师的审核,还要重新修改,不然连实验室都进不了。

因为我们实验组组长有做过SRP实验,所以经她修改的实验设计顺利通过了第一关。

刚开始还有点暗自庆幸,原来还是挺轻松的。

做物质鉴别和杂质检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所需的试剂都是要自己配制的,药典记载碳酸钠试液,酚酞试液、氯化铁试液、稀硫酸等等,都是要自己亲手配置,这才知道原来实验的工作量还挺大的。

做含量测定的时候,用的时间最长。

两步滴定所需的标准试剂都需要自己配置,这个看起来最简单的实验重新做了两次才达到所需的效果。

紫外做起来比较快,最艰难的是高效液相,因为熟悉仪器操作的人太少了,所以中间出来不少差错,而且一个实验组要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收集,至少需要6个小时!

等了两天才排上队,因为第一次操作,并不熟练,虽然等到晚上十一点才测完,处理数据的时候才发现数据并没有用,因为没有规律。

总结一周的实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实验设计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仪器操作能力和实验室的现有条件。

因为我们实验室只有两台好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所以大家都要用就特别耗时。

虽然在课堂上学过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但是第一次操作真的是错误百出,并且所得的数据还不能用。

如果对它操作熟悉的话发现数据异常就可以重新再测,但是缺乏对数据的敏感性。

2)设计实验时要有整体统筹观念。

合理的安排试验的进展是很重要的,要了解别的小组的实验进展,观察比较其所用的实验仪器与自己的实验仪器是否有冲突。

灵活调整自己的实验进度以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连贯的进行。

3)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必不可少。

至少要有一个可以拿主意的人,碰到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分歧的时候可以迅速的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而不是炒成一锅粥,最终问题也没有解决。

实验开始之前要安排好每个人的任务以及进行的先后次序,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4)善于学习。

每个实验组进行的快慢不同,顺序也不同。

可以去向实验进行的快的小组去取取经,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原因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可以避免自己的实验也出现相同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