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首例试点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591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首例试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首例试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首例试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首例试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首例试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首例试点方案.docx

《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首例试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首例试点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首例试点方案.docx

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首例试点方案

编号:

文件号:

GC-WNB-2013-

 

500千伏吴宁变电站工程

现浇砼设备基础

首例试点施工方案

 

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一月

 

批准:

职务:

日期:

 

审核:

职务:

日期:

 

编写:

职务:

日期:

 

发放范围:

总承包项目部、建筑公司、施工项目部、施工队

印数:

6份

目录

一、工程概况……………………………………………………………3

二、施工工艺流程………………………………………………………4

三、施工质量标准………………………………………………………5

四、施工质量控制要点…………………………………………………5

五、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10

六、安全生产、文明施工……………………………………………10

 

500千伏吴宁变电站

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首例试点施工方案

根据浙江省电力公司关于在输变电工程中实施首例试点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规范及变电站标准工艺,在本工程的设备基础实施首例试点工作,浇筑混凝土基础以样板引路,规范施工工艺行为,提高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水平,推动本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1、工程概况

设备基础采用天然地基(其中220kV回填区采用压密注浆后基础),场地标高±0.00相当于场地设计标高134.05m,设备基础垫层混凝土等级C15,基础混凝土等级为C30。

1.1、500kV设备基础:

避雷器及支柱绝缘子基础采用地脚螺栓预埋,基础形式为SJ-1,基础埋深为-1.20m、基础顶面为-0.20m,基础埋设地脚螺栓规格为6-M27,螺杆露头130。

500千伏HGIS基础共有9个,基础-0.60m以下尺寸为3米宽、29.50m长、高度为0.65m,配筋为16@150;基础-0.60m以上设备基础露面300mm,基础形式有Z1—Z5共5种,配筋为12@200。

1.2、220kV设备基础:

设备基础均采用地脚螺栓预埋,基础形式有SJ-1-SJ-4共4种基础形式,基础埋深分别为1.20m、1.5m,基础埋设地脚螺栓规格为6-M27及4-M30,螺杆露头150。

220kV设备基础中露面200mm的只有SJ-4断路器基础36只,基础配筋为816、8@150箍筋。

1.3、35kV设备基础:

支架基础均采用地脚螺栓预埋,基础形式有EF-1-EF-6共6种基础形式,基础埋深分别为1.20m、1.5m,基础埋设地脚螺栓规格为6-M22,螺杆露头150。

电抗器基础和短路器基础分别露面200mm和300mm,电抗器基础均为采用铁件进行预埋的圆形基础;断路器基础为预埋螺栓,配筋为814、8@250箍筋。

1.4、试点部位:

设备基础首例试点部位经总包项目部及监理单位人员一同确认,试点部位安排在220kV朱云Ⅰ、Ⅱ线电流互感器3只基础。

2、施工工艺流程

2.1、施工流程

 

3、施工质量标准

3.1、设计要求

设备基础混凝土顶面标高-0.2m,变电站标准工艺设计未作具体要求,基础混凝土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针对地脚螺栓基础成型后偏差作如下要求:

轴线偏差±2mm,每个螺栓偏位差±2mm,标高偏差0~2mm。

对于露面的设备基础采用变电站工程工艺进行施工,基础露出地面部分阳角应设置R20的圆弧倒角。

3.2、工艺标准

3.3.1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无气泡。

3.3.2基础露出地面部分阳角应设置圆弧倒角。

3.3.3允许偏差:

(1)断路器基础相间距离偏差≤5mm,同相偏差≤5mm。

地脚螺栓中心偏差应≤2mm,高度偏差0~10mm。

(2)隔离开关设备基础同组中心偏差≤5mm。

3.3、施工质量标准

1)钢筋加工时箍筋内净尺寸偏差控制在≤±2mm,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偏差控制在≤±5mm。

2)绑扎钢筋网的外形尺寸偏差控制在≤±8mm,绑扎钢筋骨架的长度控制在≤±8mm。

3)钢筋骨架高、宽控制在≤±4mm,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控制在≤±3mm。

4)绑扎钢筋的箍筋横向钢筋间距偏差控制在≤±10mm

5)型钢上钻螺栓孔:

孔距放样,样板的截面偏差、孔心距及轴线距要求≤±0.5mm;围焊焊缝必须平直,无咬肉、夹渣、漏焊;镀锌面应光洁、无流坠。

6)地脚螺栓轴线偏差±2mm,垂直度偏差±1mm,标高偏差0~2mm。

7)基础混凝土表面标高控制在≤5mm,砼表面要做到内实外光,上表面高差在同一间隔内为≤±2mm,大面积水平偏差≤±5mm;表面平整度≤±2mm。

 

4、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1.施工准备

4.1.1技术员必需熟悉图纸,发现图纸与实际不符地方,及时进行协商解决。

4.1.2规范编制《作业指导书》经过审核、审批以后,发放给安装人员。

4.1.3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深入了解各施工环节及工艺要求。

4.2.原材料及半成品质量要求

4.2.1垫层采用自拌,垫层混凝土强度为C15;基础采用商品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强度为C30,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规范要求,粗细骨料采用碎石和中砂,含泥量≤2%,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规范。

采用饮用水拌和。

4.2.2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需现场见证取样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4.2.3钢筋焊接(对焊、搭接焊)需现场见进行证取样进行,并试验必须合格。

4.2.4模板进场后,需对观感质量、尺寸、材质进行检查验收。

4.2.5螺栓进场后,需对观感质量、尺寸、型号及螺栓丝扣长度进行重点检查,必须满足安装要求。

4.2.6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通过现场见证取样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4.2.7砂石进场应通过现场检验,砂应选用0.5~2.0mm的天然级配中砂,可减少水泥用量,砂中含泥量不大于2.5%。

为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粗骨料宜采用5~30mm连续级配的碎石,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砂石进场自检后应通过见证取样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4.2.8基础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可降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有效的抵抗混凝土自收缩及干燥收缩所产生的裂缝。

4.3.主要工艺要求

4.3.1钢筋的绑扎:

由于混凝土基础是全受压结构;故钢筋安装、绑扎必须规范化,钢筋自然弯曲的要进行调直,绑扎用20#镀锌铁丝,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歪曲变形。

采用对焊接头的钢筋,其对焊接头应错开,其接头面积百分率应控制在不大于50%范围内。

4.3.2地脚螺栓轴线控制:

将螺栓的纵横轴线位置按照设计图纸尺寸弹线在垫层表面,在基础外侧引测轴线桩,并将轴线引测到基础外侧模板上进行标识。

在模板表面用小钉子在模板上方钉上轴线,用红(或黄)色油漆标明埋件号,埋件编号亦用同样方法在模板上标识。

设备基础施工取每个间隔设备基础的中间基础轴线往两边施工,进行每组基础的轴线控制,以减少轴线施工误差。

4.3.3标高控制:

用10厚钢板做整体固定件,测定钢板轴线及标高,用螺母调平,每组设备基础螺栓标高误差在2mm内,必须严格控制顶面标高、平整度。

4.3.4地脚螺栓校核:

地脚螺栓安装前,首先对每个基础的螺栓进行整体组化,即在螺栓根部及-0.4m左右处焊一根Φ10箍筋,在螺栓头部用预先精确打孔的钢板套住,将钢板校核水平,并用上下螺母拧紧夹住钢板。

螺栓下部水平段要在同一平面上,螺栓与箍筋点焊固定,形成螺栓笼,将箍筋及螺栓模板均划出双向轴线(中心线),并应重合进行控制。

4.3.5螺栓固定:

由于地脚螺栓底部距设备基础垫层之间悬空高度基本在20cm左右,采取在垫层上埋设钢筋埋件的方法进行螺栓的固定,以防止螺栓浇筑施工时产生倾斜或标高沉降,具体方法为:

(1)、施工时在设备基础轴线中心位置埋设规格为16以上的钢筋撑脚,作为地脚螺栓的底部顶撑及固定件,待上部螺栓校正好标高和轴线后进行焊牢固定。

(2)将每组设备基础上部的钢管拉通,螺栓上部固定板采用U型卡固定在钢管上,严格控制单组的间距减少偏差。

(3)分组螺栓安装合格后,由班组技术员对照施工图进行拉线及尺量检查、校正、验收。

分组设备基础螺栓安装校验合格后,再对间隔内所有螺栓进行整体复验、校核。

在复验校核过程中,若发现超标偏差,必须及时校正。

预埋螺栓校验完成后将底部钢筋与螺栓锚板进行焊牢。

班组技术员复核合格后报质检员及总包项目部质检员进行验收,并报请监理部复查合格批准后,进行砼浇筑申请单签发,进行第一施工段砼浇筑。

第二施工段按同样操作程序进行施工。

4.3.6螺栓复核,调整:

螺栓定位采用钢管支撑架,定型加工孔洞套板,定位系统设有偏差微调措施,螺栓定位用全站仪检查或用经纬仪从两个方向检查。

混凝土浇筑完后用相同方法复查。

预埋螺栓是否在浇筑中移位,技术员要在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后进行复核,初凝前再次进行复核,如有偏差及时进行调整。

4.3.7模板支撑系统所用材料:

顶部外模采用15mm后的黑色涂塑镜面胶合板,60×80木方、Φ48×3.5钢管,Φ12螺栓及预埋筋、圆钉、木螺栓等。

模板为横向配置,60×80木方@350作竖向背方,Φ48钢管做外围护水平支撑,钢管用Φ12对穿螺栓及山形卡双螺母拧紧。

底层模板用冲击钻在混凝土垫层上打孔,插入Φ10钢筋头,外露50mm,做外模板限位。

根据设计要求设备基础露面高度为200—300mm,在支模板的时候对穿螺杆就设置在露面标高以下。

电抗器基础模板加固采用钢筋焊制圆形的抱箍,用螺栓进行紧固。

对于露出场地的基础顶面四边采用木线条进行对角安装,钉好木线条后用玻璃胶将木线与模板之间的缝隙进行修补填充。

4.3.8在钢筋、模板、预埋件验收合格后,作业面上搭设脚手架跑道,并适当设置剪刀撑以确保脚手架的稳定。

运输道脚手架搭设时宜高出设备基础模板40cm左右,脚手架尽量避开露面的设备基础,以免浇筑施工中阻挡螺栓复核工作。

4.3.9砼运输:

商品砼运输采用搅拌车运输至浇筑地点,采用泵车进行底部一层设备基础的混凝土泵送浇筑,上部的混凝土采用自卸车用人力翻斗车进行运输浇筑,使混凝土有二次振捣的时间及上部混凝土浇筑前螺栓的校正时间。

4.3.10砼浇筑:

考虑到砼必须连续浇筑,应提前做好机具应急预案,以进行应急。

浇筑方法采用平面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300~500mm,并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以避免出现冷缝。

每批次设备基础砼浇筑不间断连续作业,选出技术水平高、责任性强的振捣工进行砼的振捣工作。

振捣工振捣按浇筑构架依次进行。

振捣时尽量避免与螺栓接触,插点梅花型布置,捣点间距不大于40cm。

振捣器插入下一层的深度不得大于50mm。

因混凝土每层浇筑厚度较大,故振捣时间不宜过短,每点15-30S左右为宜,快插慢拔。

同时顶层砼必须在浇筑20-30min后进行第二次复振。

特别注意在每层交接部位要细致振捣,但不得过振。

4.3.11砼的收面:

在砼浇筑至设计标高时采用刮尺做表面刮平,待其砼沉实后用铁抹原浆压光,赶压三遍成活,以防表面裂缝。

设计标高处要压实收光,且要达到表面光洁、平整、棱角分明,在浇筑至设计标高处用水准仪按设计标高进行控制。

露面的基础浇筑至线条高度待初凝前进行二次复振,混凝土抹平高度略高于线条,混凝土沉实初凝后再进行二次抹光时将混凝土表面压光至线条顶面平,防止线条内侧混凝土收缩空鼓及存在气泡。

4.3.12砼养护及保温:

当砼表面收抹后脚踩无印时,即可铺养护毯和塑料薄膜,进行养护工作,薄膜的搭接为10-15cm,并用双面胶带粘接牢固。

上层薄膜搭接处要用钢管或木方压实,可避免内部水分散失,用砼内部水分进行自身养护,可对砼收缩裂缝的防治起作用。

夏天太阳直晒需要用小块的篷布在二次抹光期间进行临时的覆盖,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流失过快。

养护毯和塑料薄膜养护至少进行14昼夜(在铺设第一层养护毯时要对其进行洒水湿润)。

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覆盖薄膜及养护毯双层防冻措施。

4.4、成品保护

螺栓:

混凝土浇筑前螺栓丝扣须用塑料胶带进行包裹,基础施工完后丝扣需用黄油作防锈处理,并用柔性材料包裹后安装套管保护。

设备基础:

模板拆除后用塑料薄膜进行包裹养护,再在设备基础上采用角钢护角进行表面棱角的保护。

5、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施工期间必须加强技术管理,做好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必须按经审批过的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作业。

坚持对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执行“三级验收制度”。

各道工序施工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浙江省颁布的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标准。

做好各道工序间的隐蔽工程验收,凡经验收项目划分表圈定的见证分项,均应经现场监理检验签证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认真做好原材料、成品的检验及复试工作。

工程所用的原材料、成品必须具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文件应具备可追溯、跟踪条件。

材料、成品的复试报告须正确、齐全、有效。

未经复试或复试结论没出来之前不得使用该批材料,不合格的材料、制品严禁使用于工程上。

商品混凝土应作好进场的级配检验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其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规范中的相关标准。

严格按设计施工图施工,根据设计施工图有关基准,用经过检测合格的测量器具准确控制所有轴线、标高、几何尺寸,以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6、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6.1、安全生产

施工前做好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工作,并形成记录。

工地安全制度齐全,严格执行变电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及安全操作规程。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六大纪律”。

基坑开挖应严格掌握边坡坡度,开挖成形基坑(槽)上口周边应布设安全围护栏杆,栏杆应涂刷醒目的红、白油漆。

为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离基坑边缘5m范围内不得堆土及行驶车辆。

严禁在挖机挖斗旋转半径内进行各种辅助工作,清除挖斗内的泥土时,应在挖机停止运行及司机许可下方可进行。

施工用电标准化,配电布置必须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由总配电箱至分配电箱至开关箱分三个层次逐级配送电力。

开关箱内的漏电保安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值采用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值采用0.1S;且开关箱内必须一机一漏保。

必须定专业电工经常巡视检查,确保施工用电安全。

配电箱必须有可靠的防雨措施,底部必须具有防水漫措施(架空设置),不允许“着地”安设配电箱,电源线必须完整和良好,湿手严禁启动或玩弄机械和电气设备。

施工机械应具有使用合格证及制订安全操作规程。

施工操作人员应具有上岗证及操作许可证。

操作人员必须定人、定机。

夜间作业必须有充足的照明,照明灯具按规定使用带有灯罩的碘钨灯,移动时不准带电。

6.2、文明施工

施工现场道路必须畅通。

雨天施工场地泥泞时,应铺设钢板作业。

道路边必须开好排水沟,并应保持通畅,做到施工场地无积水。

浇筑混凝土后,道路上的掉落混凝土必须及时的进行清理、清洗。

车辆出施工现场应作好其轮胎的清洗工作,防止因轮胎带土行驶而造成对道路路面的污染。

施工时,所有带有泥浆等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污水、废水等,必须集中设沉淀池作沉淀处理,必须做到达标排放。

施工用器材堆放整齐、有序,原材料、制品等设标牌区分。

施工过程中做好落手清工作,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废料、建筑垃圾做到集中堆放、集中清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