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542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docx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docx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

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自我成长诚信,从我做起

一、教学设计意图:

   《诚信,我做起》是根据小学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本第2课《做诚实的孩子》而改的实践活动设计。

通过活动课的开展,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诚信意识,将诚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因此教学中力求做到:

 1、引导学生搜集古今中外讲诚信的故事,理解诚信的内涵。

 2、指导学生成立活动小组,研究讲诚信和不讲诚信的结果。

 3、通过倡议进一步使学生树立从小就讲诚信的意识,并内化为实际行动。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诚信的基本内涵。

 2、能力目标:

通过收集诚信的有关古今中外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诚信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诚信的基本内涵;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诚信意识,将诚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难点:

通过收集诚信的有关古今中外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诚信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并使之与今后的一切言行结合。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收集生活中或在书本、电视中等听到或看到的诚信故事。

   教师准备:

   1、故事:

《曾子杀猪》、牒片《狼来了》。

   2、投影仪(片)。

   3、有关诚信的故事片段和故事目录。

   4、全班分为8个学习活动小组。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初步感知诚信。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小故事,听和看过这两个小故事后我想向大家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回答老师你们喜欢做哪一个男孩就行了。

(通过学生年龄小,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把学生的思维首先定位在情境中,在故事对比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诚信的内涵。

(1)、老师讲故事《曾子》

(2)、播放动画故事《狼来了》

   2、同学们听故事多么认真啊。

老师想请两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最简洁的把内容复述一下,好吗?

   3、学生自荐复述故事

   4、简要点评,完成开始提的问题:

你觉得什么是诚信?

   

(二)、组内交流,归纳正反事例。

   1、小组活动。

   

(1)、将自己收集到的故事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将故事简单的进行归纳,并将故事的大意或题目写在卡纸上。

   (3)、小组成员共同活动,列举出本组内最能体现诚信和不诚信的两个事例,准备在全班同学中进行交流,并简单说出理由。

 

   2、教师表述:

(主要对学生讨论的情况以及结果进行肯定)

   (三)、组际交流,在对比中理解诚信。

   1、由八个学习活动小组推荐代表讲述本组选出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2、教师根据发言情况进行事例的分组板书;(在分组板书中遇到相同的事例可以征询该组的成员是否可以调换故事,体现民主的教学氛围。

   3、教师根据分组的情况进行总结。

   (主要针对故事下个结论,这部分的工作也应该大部分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因为每个组选出来的一定有他们的理由。

   (四)、故事欣赏,体会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格言欣赏,体会古人、名人对诚信的认识。

   4、同学们读一读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诚信的格言,说说格言的大意。

   (六)、答卷练习,加深理解诚信。

   做个百分百的诚信孩子,你遇到了下面的情况怎么做?

   1、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发现同桌上50元钱:

   2、买东西时,出门发现多找钱了:

   3、老师给你的试卷评分多加了10分:

   4、不小心打碎了家中的花瓶:

   5、和我最要好的朋友踢坏了班级的门:

   6、我因为在路上玩迟到了,跟老师解释:

   7、因为看动画片作业做的很不认真,面对老师询问:

   8、遇到有学生抄袭别人的作业:

 

   (七)、唱响倡议,将诚信内化为实际行动。

全班形成活动倡议,将讲诚信延伸到我们的今后生活中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并使之与今后的一切言行结合。

活动后记:

结合各教学材料,学生能对本部分活动目标有一个很好的认识,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第二单元:

健康生活请爱护我们的眼睛

确定活动主题

开学了,我们班又有了3位同学戴了眼镜,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我们班戴眼镜的同学人数在增加,还有许多同学因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纷纷要求调换位置。

你想研究下列问题吗?

(1)为什么同学们的视力这样差?

(2)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

(3)怎样预防近视眼?

那么我们的活动主题就确定为:

《保护眼睛,防止近视》。

活动的具体目标

1、知道近视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眼病。

2、通过五年级视力状况调查分析,知道视力下降的严重性。

3、根据调查资料分析,造成少年儿童近视的主要原因。

4、通过查阅资料,和询问他人,了解近视眼形成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5、通过总结活动成果,体验结合实践课的快乐。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四年级某班视力状况及分析,知道近视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眼病,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活动过程:

一、用视力测试表,测定五年级某班学生视力情况,并制成统计表;(1.2以上为正常人数)

表一:

项目视力正常人数视力不正常人数

男生

女生

合计

表二:

配制眼镜度数:

项目300度以上人数300度以下人数平均度数

男生

女生

合计

二、分析:

(1)四年级某班视力总体状况是怎样的?

(2)你对视力下降有何想法?

三、小组讨论汇报。

四、确定下一节课外活动内容:

(1)调查四年级学生学习、看电视、读书、写字的时间分配?

(2)查找资料,怎样合理用眼较卫生?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四年级某班学生用眼状况进行分析,患眼近视的同学与他们每天用眼时间多少有关,知道科学合理地用眼,才能预防近视。

活动过程:

一、阅读课本15页——小资料

学龄前儿童明显高于过去,小学生为27.7-30%,初中生近视率为48%,高中生为75%,重点中学高达85%。

二、小组交流四年级某班学生用眼状况

(1)在校读写时间;

(2)在家读写时间;

(3)看电视时间;

(4)在家用电脑时间。

三、根据调查结果制成统计图,反映学生每天的用眼状况。

四、思考下列问题:

(1)患近视的同学与他们每天用眼时间的多少有关吗?

(2)每天在校、在家读写时间较长和看电视、用电视时间较多的同学,他们的视力怎么样?

(3)怎样科学合理地用眼,才能预防近视?

五、布置课外作业:

上网查资料、询问他人,了解儿童近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三课时

活动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近视眼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预防近视眼的措施,并结合本人看一看在哪些地方没有做到。

活动过程:

一、阅读课本——小资料。

归纳:

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分类:

调节性近视,直性近视。

二、小组交流,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集体汇报:

(1)长时间用脑,看电视易发生近视眼;

(2)眼睛距离书太近,书写姿势不端正也会发生近视眼;

(3)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在强光下看书都会刺激眼睛,眼球收缩能力下降,也会发生近视眼;

(4)用眼过度,生活没有规律,不参加体育锻炼,没有充足的营养,不能增强眼睛的调节能力也会发生近视眼。

四、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下课后要休息10分钟?

(2)为什么下二节课要做广播操和眼保健操?

(3)怎样做,才能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五、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1)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家长,老师;

(2)查阅资料:

合理膳食可预防近视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课时

活动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家长,老师知道用眼卫生的习惯,合理膳食可预防近视的原因,以及做眼保健操的好处,总结实践收获,并提出《保护眼睛,防止近视》的倡仪书,指导低年级同学进行用眼卫生。

活动过程:

一、检查课外作业:

1、用眼卫生习惯填空题:

(1)不要在光线强或光线暗的环境中读书、写字。

(2)用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看书,写字1小时后就要闭住眼睛一会儿,或看一会儿远处景物。

(3)用眼时,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读书、写字时,姿势要端正,桌凳的高度要合适。

(4)生活要有规律,每天要有充足的营养和睡眠时间。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体质和抵抗能力,保护眼球的营养需要,增强眼睛的调节能力。

2、全国“爱眼日”是每年的6月6日。

3、产生近视的原因不仅与用眼习惯有关,和日常的饮食习惯也有密切关系。

二、了解做眼保健操的好处;

眼保健操是根据祖国医学推拿、按摩、穴位原理,结合经络理论和体育医疗综合而成的按摩法。

通过对眼部周围多个穴位的按摩,使眼内气血通畅,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放松眼部肌肉、缓解眼睛疲劳的目的。

我们集体做一下眼保健操。

三、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小组写一份《保护眼睛,防止近视》的倡仪书。

小组交流(内容略)

四、总结本次用眼卫生活动成果。

1、填写关于《保护眼睛,防止近视》报告单(表样如课本19页)。

2、收集用眼卫生的口号

(1)预防青少年近视,祖国未来是你们的;

(2)爱护眼睛,世界等你去发现;

(3)预防近视,从我做起。

(4)保护眼睛,防止近视,从一点一滴做起;

(5)迎奥运,迎未来,我看见,我参与;

(6)人人享有保护眼睛的权利;

3、预防用眼三字经

4、结语:

掌握科学用眼方法,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爱护眼睛,世界等你去发现!

教学后记:

学生了解了不良习惯对眼睛的危害,在眼保操方面,学生的动作不到位,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保护视力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

地方特色家乡地名调查

一、学情分析

家乡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在那里生活;陌生是因为他们对家乡的历史并不太了解。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家乡的物产风光等有一定的了解,从大人口中也获得了某些地名的来历,但对详细内容不甚了解。

他们对家乡的认知大多是零散的、表面的。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山东”名称的由来。

2、通过读书交流,能说出两三个地名的命名方式。

3、体会家乡丰富的文化,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一、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则谜语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出示谜语:

猜一个城市:

海中绿洲(山东地名),青岛;聊天的地方(山东地名):

聊城;终年无浊水:

长清。

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地名,他们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板书:

家乡名称的来历)

二、集思广益,确定主题:

师:

我们的家乡叫什么?

一起说

生齐:

山东

师:

你还知道山东的哪些名称啊?

生:

我知道山东以前叫“齐鲁”

师:

还有许多同学想说,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知道的地名,还要说清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小组交流

师:

好了。

刚才老师听见同学们说了许多地名,课前老师还给每个人发了一张山东市地图。

能不能试着把刚刚小组内提到的地名在地图上找一找圈画出来呢?

试试看。

生:

圈画

师:

有些地名可能这张地图中没有,如果感兴趣的话课后再去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

我们济南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许多奇特好听的地名。

3.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归类,确定活动主题。

三、小组合作,制定方案。

1.要开展好活动,必须有个活动计划,这就是活动方案。

引导学生了解活动方案内容及制作,出示一份活动方案(教材第30页)

2.将学生分成研究小组,小组合作设计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

实践体验阶段

(一)筛选材料,畅所欲言。

1.教师:

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关于地名的相关资料,下面各小组汇报本组所收集的资料,看哪一组资料最丰富,汇报精彩,

2.预设:

学生可能会从收集的地名类型、地名谜语、地名诗句、各地图片等方面进行交流。

3.小结评价:

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呀,收集的图片可真美啊,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学们,你们的这些资料和图片是怎么收集到的呢?

(学生交流搜集和筛选的方法)

实施建议:

教材上为学生提供了地名大搜索,地名游艺会等活动,教师可以灵活采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不同渠道获得的资料根据所选择的子课题进行适当取舍,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在交流研究资料、相互启发补充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解决问题,实践方法

导语:

地名还是位睿智的长者,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他们智慧的身影,除了搜集资料外,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了解它呢?

1.学生进行交流

2.反馈交流,梳理问题。

板书:

问卷调查、采访、实地考察。

3.通过具体途径了解家乡地名的有关情况。

各小组自主选择体验方法,组长带领本组落实分工,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各组的活动安排,教师相机进行方法指导并提出课后活动要求和安全事项。

(二)方法指导,撰写报告

1、教师:

指导前期的调查采访等活动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现我们的活动过程和收获呢?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2、教师:

我们还可以撰写调查报告,报告什么样?

其实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难,教材第34页方法指导上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来完成你们小组的调查报告。

关于XXXXXX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人员

 

调查目的

 

调查形式

 

 

 

调查过程

 

 

 

结论建议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阶段

(一)激趣导入

老师:

同学们,经过前一段的潜心研究,同学们已经对家乡的地名有了深入的研究,今天,我们就通过小组PK的形式进行一次个性展示。

(二)家乡地名通,我来显身手

1.第一个环节:

家乡地名通,我来显身手,出示闯关规则,出示几个锦囊让学生选择,小组选题讨论后3分钟,由一人答题,答对即可获得一颗五角星,哪组得五星最多,哪组获胜。

2.锦囊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展示学生在前期的收获。

3.小组商量

4.小组代表回答,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5.小结评价:

在有趣的活动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很多地名,还学会了编地名谜语,同学们丰富的知识真让人佩服。

(三)我是家乡小导游

1.闯关规则:

每小组派一位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个最了解的地方。

2.学生上台讲述

3.学生评价

4.教师小结评价:

在你们图文并茂的精彩介绍中,让大家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聆听了地名的传奇故事,是你们在活动中团结合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才使我们大开眼界并感受到了地名的无限魅力。

老师为你们的付出鼓掌。

(四):

总结评价:

师:

通过以上我们的探究可以发现,我们感受到了家乡地名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了家乡山川的雄伟壮丽,看看这贴满红星的黑板,这火红、满满的都是你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啊!

生活处处是学问,只要我们多阅读书籍、查阅资料、走进社会、就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

同学们,谈谈你这次活动的收获吧!

 

附:

山东省及各市、县、区地名的由来

一、山东省省名由来

            山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当时,秦据关中,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金代设置山东东、西两路,"山东"第一次成为政区名称。

明初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

清初设置山东省,自此,"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

            二、济南市市名由来

            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今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

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设济南市。

            市中区辖区原为古历城属地,1955年9月起称济南市市中区。

因地处济南市市区中南部而得名。

            天桥区1955年9月8日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历下区春秋战国属齐国,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

1955年9月改称历下区。

            槐荫区因其辖区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1955年改称为槐荫区。

            历城区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1987年撤县建历城区。

            长清区秦置卢县,东晋改为太原县,隋始名长清县,因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

2001年6月26日撤县设长清区。

            章丘市公元556年,高唐县迁至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

596年,改称为章丘县。

1992年,撤县设章丘市。

            平阴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称平阴县。

因境内地处古东原地平,又位于济水之阴而得名。

            济阳县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置县,因其地处济水之北,故名为济阳县。

            商河县因有河水流经,故名河县,1086年改为商河县

            三、青岛市市名由来

            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

1930年改称青岛市。

            市南区   1949年6月2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成立,12月改为市南区公所,1951年改为市南区人民政府。

因位于青岛市市区的南端,故名市南区。

            市北区清属即墨县仁化乡,为青岛市辖区之一。

境域变化多次,因地处青岛市老城区北部而得名。

            四方区四方区建于1951年,沿用原四方村之名。

            李沧区1994年,青岛市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后设立。

由原沧口区的8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和原崂山区的李村镇(崂山区政府所在地)合并后设置。

            黄岛区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黄岛划归青岛市,为黄岛区。

因地处黄岛而得名。

            崂山区1988年改设崂山区,因境内崂山而得名。

            城阳区1994年5月设城阳区,因处在古代不其城南,即城之阳而得名。

            胶州市1987年撤县设立胶州市,因境内有胶水而得名。

            即墨市秦代,即墨始定为县。

因古城坐落在墨水河之滨(今平度市朱毛村)而得名。

公元596年移至今址。

1989年9月设立即墨市

            平度市据《重修平度县志·叙》载,"平度"汉旧县名也。

《通志》引《说苑》闾邱先生对齐宣王,顾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之言,谓义盖取此。

明始称平度州,1914年改平度县,1989年10月撤县设市。

            胶南市胶南历史上多分属胶州、诸城,1946年成立胶南县,因地处胶县南部而得名。

            莱西市 1941年,莱阳县先后析出莱东、莱西和莱西南县。

1950年,莱西南与莱西县合并为莱西县。

1958年,莱西、莱阳两县合并为莱阳县。

1962年两县分立。

1991年撤莱西县设莱西市。

            四、淄博市市名由来因原境内辖淄川、博山两县而得名。

1945年建立淄博特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9日设立淄博市。

            张店区  张店城区,古称黄桑店。

因地处交通要冲,过往商旅多在此栖身。

宋代,黄桑店中有一张氏店门庭大,客房多,生意兴隆,遐迩闻名。

后来黄桑店之名渐被张家店取代。

至元代,称之为张店。

1955年4月,正式成立张店区。

            临淄区临淄原名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更名为临淄。

1970年改称临淄区。

            淄川区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1956年称淄川区。

            博山区其一,博山全境尽山,几无平坦之地,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

其二,因境东南有"博山",故以山名为县名。

1955年3月改为博山区。

            周村区战国前,因此地位于丘陵、平原的交接处,故名为昼,曾因人少聚居而名为昼,后因字音转变和临水居称昼屯,北宋年间演变为周村。

1955年4月设周村区。

            桓台县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置新城县。

1914年易名耏水县,旋改桓台县。

因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而名。

            高青县1948年,由原高苑县和青城县合并而成,取两县首字而得名。

            沂源县1944年5月建沂源县,因境内沂河发源地而得名。

            五、枣庄市市名由来

            枣庄唐宋时期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

明代属峄县,1960年撤销峄县设立县级枣庄市,辖原峄城县行政区域,1961年升格为省辖市。

            市中区1976年成立枣庄市市中区,因地处枣庄市中部偏东,位居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而得名。

            山亭区山亭区是1983年新建区。

因区政府驻地位于山亭镇的双山北麓而得名。

            台儿庄区台姓立村,故称台家庄,而后演变成台庄、台儿庄。

1962年6月建区,始称台儿庄区。

            峄城区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峄县,1962年改名为峄城区。

峄之名,一说源于南葛峄山,一说因境内多山、众山联络为绎,古"绎"与峄同。

            薛城区薛城夏商时期称薛国,春秋战国时期,田文治薛期间大规模筑城,得名薛城;抗日战争后期建临城县,1952年改称薛城,1956年撤销,1962年始建枣庄市薛城区。

            滕州市滕,取泉水腾涌之意。

秦置滕县,1988年改名滕州市

 

            六、东营市市名由来

            原为村名,1964年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设在该村。

翌年,惠民地区东营办事处在此成立,198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即以"东营"为名。

            

东营区1984年,市辖东营区、牛庄区建立。

1987年两区合并为东营区。

因系东营市政府驻地,故名。

            河口区1982年11月设立河口区。

因黄河自1855年起先后7次改道在境内入渤海,建区时境域仍有黄河入海口而得名。

            垦利县此地原有垦区和利津洼两个名称,取其首字而得名。

1941年9月,垦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为建置之始。

1943年4月,垦区正式称垦利县。

            利津县在周秦时代属齐国。

隋代建永利镇,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升永利镇为利津县。

因邑内有东津码头,取永利、东津之字得名利津。

            广饶县西汉初置广饶县,隋移置千乘县,金改乐安县。

1914年,全国改定重复县名,乐安县复称广饶县。

广饶县名之由来,概取"海滨广斥,饶于鱼盐"之吉祥义。

 

            七、烟台市市名由来

            烟台之名源于"兵事"。

1398年,为防御倭寇,加强海防,在沿海设置了烽火台,遇警昼则生烟,夜则举火,接递通报,以资戒备,后将这种火台称为烟台。

烟台市因市区内烟台山而得名。

1983年11月,由烟台地区改建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