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金殿中学30年的探索与实践修改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437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金殿中学30年的探索与实践修改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昆明市金殿中学30年的探索与实践修改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昆明市金殿中学30年的探索与实践修改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昆明市金殿中学30年的探索与实践修改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昆明市金殿中学30年的探索与实践修改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明市金殿中学30年的探索与实践修改稿.docx

《昆明市金殿中学30年的探索与实践修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金殿中学30年的探索与实践修改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明市金殿中学30年的探索与实践修改稿.docx

昆明市金殿中学30年的探索与实践修改稿

 

昆明市金殿中学办学30年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姓名:

胡亚杨跃进

作者工作单位:

云南省昆明市金殿中学

参评论文类型:

实践经验研究

联系地址:

昆明市北郊金殿青龙山昆明市金殿中学

邮政编码:

650224

联系电话:

(0871)50179295014147

撰稿日期:

2012年1月

 

昆明市金殿中学办学30年的探索与实践

[内容摘要]为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关于办好工读专门学校的重要批示精神,落实2011年5月13日和5月17日省、市综治办协调会议的指示和要求,立足昆明,辐射全省,让更多的“问题青少年”能够接受工读专门教育,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昆明市金殿中学领导班子认真总结办学30年的成功经验,力争在较短时间里探寻出一条有昆明经验、云南特色的工读专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昆明工读教育30年探索与实践

一、基本情况

昆明市金殿中学(原昆明市工读学校)创办于1981年9月,2001年7月更名为昆明市金殿中学。

其中,1990年2月增加“昆明市第九职业技术学校”牌子。

学校由昆明市教育局主办,昆明市公安局、共青团昆明市委协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领导班子的管理体制,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云南省目前唯一的工读学校。

校园占地面积16.39亩,校舍建筑面积6599.28㎡。

教职工49人。

驻校公安干警5人。

专任教师40人。

其中,高级教师13人,一级教师17人。

本科以上学历的29人。

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研究生班毕业5人。

现有初一、初二、初三和职业中专共9个教学班,学生168人,其中女生35人。

建校至今,共招收学生2700多人,转变率均在95%以上。

3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立足教育,挽救孩子,科学育人,造就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始终秉承“给孩子一次机会,还父母一个惊喜,报社会一份厚爱”的办学理念,始终如一地追求“先成人,后成才,成人促才”的育人目标。

30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工读教育的办学路子,不断地创新和实践着工读教育的核心理念,即惠及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特殊关爱的未成年人,突出学生第一、家长第一、老师第一的人本理念,努力实现工读教育的现代化;始终如一地把培养合格学生、合格公民和有一技之长劳动者为己任,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党委和政府的称赞,得到了家长、社会、同行的普遍认可。

30年来,学校曾多次荣获各级各类表彰。

其中,被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评为“绿色环境教育特色学校”。

先后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三生教育优秀学校”、“云南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示范教育基地”、“昆明市文明单位”、“昆明市文明学校”、“昆明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昆明市模范职工之家”、“昆明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昆明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昆明市大(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示范基地”、“昆明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昆明市先进学生会”、“昆明市青年文明校园”、“昆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

先后有40人次荣获市级以上表彰。

其中,4人被评为全国工读优秀班主任、2人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教师、34人次被评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等。

2011年12月,学校的德育教育案例——《爱心转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德育优秀案例(云南省共有4个案例获奖)。

二、转变办学模式,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

1.转变办学模式

改革开放初期,因十年动乱的恶果,造成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不断上升。

正是在这种时代的感召下,1981年9月,昆明市工读学校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

(1)创办初期

从仅有的一幢老楼房开始,昆明工读教育走上了风雨兼程的漫漫长路。

在创办初期,学校基本延续了“文革”前的办学模式、思路和方法。

市教育局和市公安局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实行强制入学。

即普通学校只需把符合工读学生条件的学生上报市教育局,一经核实,市公安局便会协同将学生送进工读学校。

通过采用非司法手段,对学生实施早期干预。

主要通过人道主义的教育感化等有效形式,对其进行教育、矫治和转化。

(2)转型时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关涉及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问题,都必须根据法律的规定,经过司法程序,不能再由行政部门单独决定执行。

为此,强制入学做法在全国范围内逐渐被废止,强制变为自愿,导致了生源大幅减少。

这一切,使昆明工读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空前严峻的挑战。

昆明市金殿中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开始积极探索、实践,走由单一办学模式向多功能办学模式转变的道路,向着现代工读教育的发展不断迈进。

(3)探索与实践

一是积极推行“校外工读预备生教育”的探索实验。

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从1987年开始,学校先后在25所普通中小学办校外班49个,帮教问题学生2300多名,到校外举办报告会百余场,受教育学生上万人,获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

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为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淡化工读痕迹,强化工读功能,促进教育公平,从心理上消除未成年人因“标签效应”产生的消极因素。

措施之一:

从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着眼点出发,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学校规避“犯罪”二字给办学带来的负面效应,并从技术上作处理,在办学思想、办学方向、管理体制不变的前提下,更改了校名,将“昆明市工读学校”改为“昆明市金殿中学”,较彻底地消除了家长和学生的思想顾虑,实现了向普通学校全方位服务的转变。

学校真正成为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成为了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

措施之二:

将服务对象定性为12—17岁“三偏两难”问题学生,即学习偏常、心理偏常、品德行为偏常,普通学校难以教育、家长难以管教的学生。

措施之三:

通过增挂“昆明市第九职业技术学校”牌子,从内容到形式进一步淡化工读痕迹,走上了进一步转变办学模式的道路。

措施之四:

保留学生在原学校的学籍。

学生毕业或结业,由原学校颁发毕业或结业证书,这些都为学生顺利回归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措施之五:

加强对文化课教学的改革。

开齐、开全义务教育课程,依法实施和完成义务教育。

让“三偏两难”问题学生享有和普通学校学生同等的权力,参加中考、五年制大专或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统一考试,确保学生顺利升入高中阶段学校,保证了教育公平。

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学生的职业理想和技能。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学校走联合办学的模式,共培养计算机、财经、旅游类等技能人才600余名,积淀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

自2004年独立开办职业教育以来,已先后毕业五届学生,共计55人。

毕业生全部来自“三偏两难”问题学生,实现了工读教育办学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

2.改善办学条件

(1)硬件建设方面

市委、市政府、省综治办、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昆明市金殿中学的建设,逐年都在加大对工读教育的投入。

特别是近六年来,市教育局大力统筹,优先安排建设项目,累计投入: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现已完成;设备投入资金300余万元,现已完成;学校硬件建设全部达到了现代化办学的标准。

其中,建成了全省中小学一流的心理教育设施、一流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校园绿化率达到了39.2%。

目前,学校硬件建设已进入全国同类学校的先进行列。

(2)软件建设方面

从1987年至今,省、市制定了多项支持工读教育发展的法规、政策和措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云南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在第25、26、27和39条中进一步明确了专门学校的办学性质和目的,并对其规划布局、经费投入,教育、公安、司法、共青团的职责和学生入学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工读学校)。

2011年5月,省、市综治办分别召开了协调会议,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关于办好工读专门学校的重要批示精神,协调会议要求:

金殿中学要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要立足昆明,辐射全省,让更多的“问题青少年”能够接受优质的工读专门教育,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1年6月公布的《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34条明确提到:

“重视问题少年儿童教育,保障工读学校发展”。

2011年7月,市教育局制定了《昆明市专门学校(工读教育)“十二·五”发展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2011-2015)。

这些都为昆明工读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和政策支持。

市教育局还十分重视金殿中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对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的倾斜力度,使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所占比例达到了30%,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快步走上工读教育专业化成长道路创造了条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市公安局积极支持学校工作,选派了责任心强、具有丰富公安工作经验的民警担任副校长,主城四区公安分局还选派4位民警担任政教处副主任。

强有力的驻校公安力量,极大地配合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在全国工读学校中,金殿中学的驻校公安力量最强大。

多年来,团市委十分关心学校团队工作,尤其是对学校团的组织建设、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2008年,学校团总支被晋升为团委,团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软件建设方面,学校还在拓展工读教育的社会功能上下功夫,发挥资源优势,提升教育品质。

2011年10月,受省综治办委派,学校赴楚雄州,在北浦中学为楚雄市300余名师生做心理知识讲座。

楚雄市是中央综治委命名的全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教育帮助的试点城市。

楚雄之行,是建校30年以来金殿中学首次走进名校开展教育活动,迈出了运用工读教育的优质资源服务普通学校和社区的坚实的第一步。

3.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积极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近5年来,逐步建立起了以量化考核为核心、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的教职工全员考评机制。

学校先后出台了《教职工履职量化考核方案》(试行)、《优秀共产党员的评选办法(试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试行)》、《职称评聘量化考核方案(试行)》、《关于加强劳动纪律及相关管理规定的方案(试行)》和《班级量化考核方案(试行)》等,注重在德、能、勤、绩方面对教职工进行以量化为主的考核。

其中,通过以班级量化考核为主要依据,对班主任年度履职进行评价的做法,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具体是将班级工作量化为稳定率、纪律、三操(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卫生、学习、优秀班集体、控烟、管理系数(每一个班级以20名学生核定标准,每增减1名学生,系数上浮或下调0.05)八项工作,通过对这八项工作的评比,班主任年度履职情况一目了然,谁先谁优已尽在不言中。

三、创新德育工作,提升育人水平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德育为主、智育为辅的办学定位,决定了金殿中学是一所德育学校。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按照工读教育的育人目标,结合“三偏两难”问题学生实际,把这群因教育缺失的“特殊孩子”当作“特点孩子”来教育和矫治,不断探索、实践育人的方法和手段,“量身定制”教育、矫治措施。

1.行为养成教育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通过实施校园“德育风景线”工程,苦练内功,狠抓养成教育。

通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再将其内化为《昆明市金殿中学学生十不准》,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学生“一日常规”,即整洁的内务、统一的着装、良好的文明礼仪、整齐的课间操、有效的课堂纪律、良好的进餐氛围、整齐的队伍行进、标准的仪容仪表八项要求。

只要学生一踏入学校大门,便开始学习并接受这八项日常行为约束,直至毕业。

这一做法得到了家长的充分认可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目前,这八项教育内容已打造成为了学校靓丽的德育风景线,还吸引着部分普通中学和职业学校来参观学习。

2.遵纪守法教育

彰显工读教育功能,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增强学生法制意识。

学校充分发挥法制教育基地的优势,通过利用课堂教学、举办法制报告会、运用典型案例、外出参观法制教育展等“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警示教育和坚持不懈的遵章守纪教育,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值得一提的是在应对震惊全国的“云秀风暴”事件过程中,学校在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的要求和指导下,制定了《昆明市金殿中学校外法制学习班实施方案》,并迅速成立了校外法制学习班,对昆明市官渡区云秀书苑7名参与暴力事件的学生进行了为期12天的法制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这是一个正视自己错误,在挫折中成长的典型案例。

为此,得到了市教育局的高度评价,省内有关媒体还做了宣传报道。

这是一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行开门办学的一个典型事例。

孩子们在结业典礼上发出的声声忏悔告诉我们,短训教育模式既进一步彰显了工读教育的独特功能,又起到了强大的威慑作用,值得认真总结,并加以补充完善。

此外,学校还与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昆明市盘龙区政府、国家关工委和省市关工委开展的相关项目合作,在学校开展“禁止药物滥用”、“防艾拒毒”、“与你同行”的项目研究和培训,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尤其是科研的整体水平。

近10年来,学校法制教育科研水平上了一个较大的台阶。

其中,自2004年至今完成的省、市级课题就有:

《湄公河次区域减少青少年药物滥用和违法分子项目结题报告》(2004年省级课题)、《艾滋病和药物滥用高流行地区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艾滋病与药物滥用预防模式研究项目》(2007年省级课题)、《昆明市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及对策》(2008年市级课题)、《昆明市四城区青少年涉校侵财违法行为的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2009年市级课题)、《昆明市金殿中学控烟课题研究报告——工读学校学生吸烟状况分析及校内控烟策略研究》(2010年市级课题)等。

3.心理教育

针对学生的特殊性,学校始终坚持每班每周开设一节心理教育课。

针对心理偏常学生,对他们进行人格辅导。

包括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和青春期的辅导等。

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填写《学生成长记录袋》,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此外,班级还设有“悄悄话信箱”,让学生倾吐心事,由班主任、值班教师、心理课教师共同对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治疗和辅导,为学生排解烦恼创造条件。

这些教育手段有效地配合了班级工作的有序开展,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个人素质的提升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是目前运用心理学原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理念的实践。

自2008年12月以来,在教育部特聘专家、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首席专家胡新懿教授的指导下,学校尝试着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目前,已显现出较好的效果。

2011年10月,学校《对“三偏两难”问题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调查报告》荣获市级课题一等奖。

4.读书教育

工读学校的学生普遍厌学,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长期以来,学校结合工读教育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主题教育活动。

有文化经典诵读、美文诵读、征文比赛、书法比赛、制作手抄报、影视欣赏、歌咏比赛、体育文化艺术节、各种晚会、文艺演出和“中国精神颂”读书等活动,均取得了明显效果。

特别是自2010年9月,学校被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司法厅、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共同确定为昆明市首批,而且是首个学校全员参与的“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试点单位以来,学校以《中国精神颂》(中学生读本)为教材,积极组织全体学生认真学习,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营造浓郁书香场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力度。

现在的校园:

墙壁会说话,黑板能吟诗,传栏常变脸,教室、办公室、走廊、学生宿舍名言警句和优美的画卷随处可见,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氛围和气息。

5.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

(1)借它山之石,注德育内涵

培育人的道德智慧是教育的第一使命或第一要务,因为教育是最具人类良心的事业,是最纯洁、最壮美的事业。

加强青少年的德育培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党和政府赋予教育工作者首要而神圣的职责。

针对“三偏两难”问题学生的德育培养,工读教育工作者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且迫在眉睫。

学校利用社会有效资源进行开放式教育。

在云南省文明办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借助弘扬传统文化企业家团队的力量,把云南省弘扬传统文化讲坛请进校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

2011年5月17日至21日,用5天时间,全体师生,学生家长、相关领导和部分学校、企业负责人及社会各界人士围绕《弟子规》,以“孝”为核心内容,通过学习、领悟圣人先贤教诲,通过聆听14位省内外各界人士解读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刻体验,全体与会者领悟到了国家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的博大精深。

取得了师生共育、家校共育的良好效果。

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在结业典礼上曾动情地说:

本次活动超乎想象,甚至是大大超出预期效果。

金殿中学的学生同样是优秀的,能够坚持完5天的学习,并积极认真投入,实践再次证明,金殿中学的学生是可以用古圣先贤的智慧去教化的。

希望金殿中学继续坚持推广中华传统美德,让一批批“问题青少年”在这里重新找回人生的航标。

此次教育活动是学校建校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历时最长,且开启了全省中小学之先河的德育活动。

5天的培训,创造出教育教学活动的多项第一。

学习密度最大,每天10小时;每一节课的时间最长,达100分钟;学生自愿提交的110余篇心得体会就其内容的真实性、深刻性和认识水平,胜似空前,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

(2)走出校门,去体验外面更精彩的世界

自2009年以来,学校积极探索与实践校外德育教育。

到目前为止,已先后派出4批26名学生,赴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和桂林的工读学校参观学习,赴上海参加全国关工委组织的《关爱生命、防艾拒毒、我们责无旁贷》青少年论坛,参加由云南省救助儿童会承办的全国第五届“启明星”儿童顾问组会议。

上述教育体验的初衷,力求给教育缺失的孩子在心里培植梦想、激情和心怀,通过赏识教育、同伴教育等手段达到目的。

同学们开阔了视野,交流了心得,希望之光射入了其脆弱的心灵。

同时,也借此机会培养了一批学生的骨干。

6.感恩教育

工读教育的基本内容、核心理念是关爱、保护和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讲,工读教育就是感恩教育,是一项新的希望工程。

多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的育人理念,通过实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弄懂什么是感恩?

对父母的感恩?

对老师的感恩?

对帮助过我们的人的感恩?

对社会的感恩?

找到通往幸福人生的指南。

为此,通过一系列有效载体开展感恩教育。

开展“学生与家长互动好家庭”活动,以《一封感恩的信》为突破,引申出一个孩子成长背后的3个家庭和6个成年人间的感恩故事。

通过对感恩信的交流评比,成为了一个个教育故事。

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领悟中华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

“百善孝为先、至真爱国情”等感恩理念,触到了学生们的灵魂深处,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开展“家校互动”,建立家访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在周一收假、周五放假家长送接孩子时,班主任和值班教师及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

二是建立教师与学生结对子的制度,注重在平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三是实行寒暑假全员家访制度,了解和指导家庭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校外跟踪了解。

把德育教育由学校延伸到学生家庭。

此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感恩教育,同学们心怀感恩的意识和行动得到加强。

如每周的按时返校率提高了,学生学会懂礼了,抗拒教育的事件减少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就餐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

总之,父母、老师无私的爱与奉献已深深烙在了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四、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

1.以学生“乐学”为宗旨,积极推进有效教学

学校以实施教育部“友善用脑”课题为契机,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开展课堂的有效教学。

推广小组合作学习近3年来,已取得初步实效。

2.探索工读教育课程建设

在坚持开齐课程的原则下,增加或降低课程难度。

“增肥”法制、心理健康、“三生教育”和体育等人文、综合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瘦身”英语、理科课程教学内容;按照“降低难度、减缓坡度、放慢进度、延长学时、加强补差、循序渐进”的原则及要求组织教学。

3.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教学特色发展

完成了《法制教育》、《茶艺》、《书法训练》、《象棋》、《篮球训练》、《数码摄影与运用技术》、《汽车贴膜》、《汽车音响改装》8门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开设了摄影照相、茶艺、手工编制、书法、棋类、插花、电脑绘画等课程,建起了摄影室、茶艺室、汽车美容装饰教室、数学实验室、智乐室、机器人实验室、书法教室、棋艺室、卡拉OK室,努力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为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还通过举办科技艺术节,提高学生科学和艺术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4.教科研成绩斐然

特别近10年来,学校先后有400余篇论文和课题荣获市级以上奖励或发表。

有16篇论文、课题获国家级一等奖。

其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的启发式互助教学的研究》课题获国家级一等奖。

有21篇论文、课题获省、市级一等奖。

有10余篇论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五、辉煌、激励与奋进

2011年11月24—25日,在建校30周年之际,学校承办了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2011年年会暨昆明市金殿中学现场会,这是中国自创立工读教育以来首次在西部地区召开的全国工读教育年会。

中国教育学会、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来自全国46所工读学校的151名代表与昆明本地约350多名嘉宾共500多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表彰了第二届全国工读教育优秀班主任,我校两位教师榜上有名。

在会上,学校被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三生教育’优秀学校”荣誉称号,被省综治办授予“云南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示范教育基地”。

会议还举办了法制教育讲座和校长论坛。

学校向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汇报了办学成果,特别是近10年来办学的探索、创新及实践成果,并与全国工读学校的同行进行了交流。

此次年会、现场会盛况空前,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充分认可和媒体的广泛宣传。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在贺信中谈到:

“此次年会,在昆明市金殿中学召开全国专门学校现场会,又恰逢昆明市金殿中学三十年校庆,近年来,昆明市金殿中学在学校软、硬件建设方面不断科学发展,教育转化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马建华在讲话中说道:

“昆明市金殿中学近十年的变化非常显著,学校办学理念先进,硬件设施齐备,教师队伍精良。

原国家督学、原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理事长兰宏生总结道:

“30年来,在省市各级的关怀下,金殿中学注重抓教师队伍建设,抓校园文化建设,在先进的办学理念的支撑下,学校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的知名工读学校。

教育部特聘专家、国家行政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建项目首席专家胡新懿教授动情地说道:

“金殿中学以校本课程建设和活动德育为抓手,突出学生第一、家长第一、教师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值得大家学习。

昆明市教育局副局长冯皓称赞道:

“作为全省唯一一所工读学校,一直以来,昆明市金殿中学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努力为学生服务,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并以其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显著的办学成果,逐步跻身于全国先进工读学校的行列。

本次会议还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云南日报、昆明日报、昆明电视台、昆明教育电视台等中央、省市级媒体的大力宣传报道。

随着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不断得到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改进,有效教育、教学初见成效。

学生的荣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