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do26课第1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437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do26课第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课题do26课第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课题do26课第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课题do26课第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课题do26课第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do26课第12.docx

《课题do26课第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do26课第1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do26课第12.docx

课题do26课第12

课题

25、矛和盾的集合(一课时)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认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1、课前预习。

2.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方法

讲读法。

学法指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矛和盾是什么吗?

请看图片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2个字):

  矛进攻

盾自卫

“盾”是一个象形字,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以盾蔽目(身体) ) 

大家看看这个“集”字,上面的念“隹”,是指一种短尾巴的鸟。

下面是个“木”,谁能猜一猜它的意思?

  师:

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立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板书课题:

矛和盾的集合。

齐读课题。

 师:

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

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

  如:

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

怎么集合的?

结果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师:

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

集合结果会怎样?

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小黑板出示词语:

先由学生领读到抢读到忆读竞赛,重点纠正要强调读音的生字是“戳、履”,熟读的新词有:

2、词语:

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

3.再次默读课文,借助部分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四、、深读课文,解疑生情。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

、感受比赛场面,品读佳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

原来坦克的发明源于一场比赛,谁愿意当任现场解说员,为大家现场直播?

(说话训练)

2、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个场面的。

①出示句子: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②读——自由读一读,感受比赛的紧张激烈。

③演——指名演,同桌互演,亲身体验比赛的紧张激烈,理解“矛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④悟——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⑤读——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过渡:

虽然只是朋友间的比赛,但依然十分紧张,就是这样一场比赛,让发明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最终发明了坦克。

3、反馈交流:

⑴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盾太小啦!

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①请大家用心去读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读懂什么?

②交流:

A、盾的缺点是什么?

(太小啦!

)哪些地方写出了盾的缺点?

B、从第一个“!

”,你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

(不满、可惜)从第二个“!

”,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

(盾可以改变的喜悦心情)

C、你能不能把发明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指导朗读。

D、目前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⑵相机出示句二: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

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

枪炮)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

为什么?

相机板书:

坦克。

五、发明家就这样集合了矛和盾,发明了坦克。

学习第五自然段

1.经过发明家的一步步完善,终于发明了坦克,那它的作用如何呢?

(板书大显神威)

课文怎样描写坦克大显神威的?

2.为什么坦克能发挥出这么强大的威力?

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懂得了什么

(三)、畅谈感受,理解道理。

相机出示句子: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①用心读,反复读,反复思考,你能读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

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

②交流。

(师及时引导学生语言的准确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你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因为……所以……)

③发明家用集合的方法发明了坦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能见到集合的影子,如橡皮头铅笔、双层汽车等等。

小组讨论:

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运用了集合的方法来发明的。

交流。

3、你能不能想一个合二为一的妙计改变你身边的小物品。

六、小结

师:

同学们,社会在迅速的发展,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在创造中发明,也许正在勤奋学习的你就是将来的创造者呢!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

坦克大显神威

盾自卫

教学后记:

 

复备

 

课题

26科里亚的木匣(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

课时目标: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里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

步读了课文。

我们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⑴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⑵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⑶指名读第2自然段:

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

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⑷指名读第3自然段:

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⑴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⑵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⑶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⑷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

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

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

原因在哪里呢?

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⑸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

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

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

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

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

”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

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

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

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照妈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

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

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⑴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

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⑵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①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

②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③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

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板书设计

26科里亚的木匣

埋木匣:

四年前5岁步小十步

挖木匣:

四年后9岁步大五步

受到启发:

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文

教学后记:

 

复备

 

课题

26科里亚的木匣(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1、课前预习。

2、自学生字新词卡片。

3、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先导学,再扶学,最后自学。

学法指导学生边欣赏课件边学习课文。

课时目标: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

(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

都写了哪些内容?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⑴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⑵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⑴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⑵指名读生字词。

⑶正音。

⑷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

“量”本课读liá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à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ǔ”和“shù”,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ǔ”,第二个数读“shù”。

⑸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

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区分字形

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⑴带着问题读课文。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①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②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③指名汇报:

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⑵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作业:

⑴抄写生字、新词。

⑵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科里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

 

教学后记:

 

复备

 

 

课题

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课型

复习课

课时安排

2

课时目标:

掌握生字词,背诵优美段落。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

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

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

⑤拓展延伸。

“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

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二.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

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

小组背诵。

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

给大家背一背。

三.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

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

ABAC式:

不松不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四.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

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五.课时练习。

(一)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餐()宿;日()兼();()()而归;如()()偿没()打();()默不();()不转();恍()()悟()洲()海;举()闻();()()大厦;()有()有一本()();()人()目;白发()();自()自()()蹦()跳;千()万();争()斗();()()迷人准()无();成()()队;相()并();不()思()()鸡起();大显()();()睦()();兴()()烈()()不息;千()百();飘飘()();()头()气风尘()();()()不平;双()()珠

(二) 按原文填空:

  1、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可以()、()。

花朵张开时是(),草地也是()色的;花瓣()时,金色的花瓣被(),草地就变成()。

  2、我站在天都峰下抬头望:

啊,峰顶这么高,()哩!

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真叫人()!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读读背背。

2.背诵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

读读记记

读读背背

教学后记:

 

复备

 

课题

24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时)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展示美读,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合理评价,认同赏识自己及他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审美愉悦感,体验学习所带来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方法

讲读法。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请你们欣赏一首美妙的歌曲(课件播放《东方之珠》)。

 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

  东方之珠指的是哪?

(板书:

香港)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

中国地图)。

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我们四川在这儿,香港在这儿,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香港有什么了解?

 是呀,被英国殖民者侵占了百余年的香港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一个令人激动和难忘的日子。

  现在的香港已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著名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自由港。

今天,我们就跟随课文,一起走近香港,来了解这颗令世人瞩目的“东方之珠”。

(出示课件:

板书题目)

 二、读课文,感知全文

一读:

1、请同学们先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怎么读呀?

(出示课件:

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略读课文还要求把带拼音的词语多读几遍。

  2、(出示课件:

:

文中带拼音的词语)我们找同学开火车读一读。

二读:

检查:

老师发现同学们读的非常起劲,我也非常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好,我们来轮读读文。

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数一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主要向我们了介绍香港的什么呢?

(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的购物、美食、旅游和夜景。

短短的时间里,同学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有的同学还能读得声情并茂,真是好样的。

  对,全文就是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香港的。

你是怎们知道的?

  谁能找到每个段落的重点句子?

 你们都是这么认为的吗?

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就是围绕中心句,从不同方面把内容写具体。

你们真会学习。

三读:

默读感悟

  你对香港的哪一方面最感兴趣呢?

你就默读哪一个段落。

但是我这有几个要求(出示课件:

默读要求:

读一读,画一画这一段的中心句。

读一读,想一想,围绕着中心句主要写了什么?

再与你的同伴交流交流。

  他的看法大家同意吗?

那谁愿意在给大家读读这一段?

  师:

那这么多的美食到底都有什么呢?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

出示多媒体。

所以他被称为“美食天堂”(出示课件:

美食图片)

  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是什么地方?

(出示课件:

海洋公园)为什么呢?

海豚和海狮的表演,那多有趣呀,想不想看看他们的表演?

(出示课件:

图片)(出示课件:

视频)这么好玩儿、精彩的表演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所以他真是旅游胜地呀!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

  你们想不想看看香港的夜景呀?

(出示课件:

图片)

  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想读吗?

谁愿意来读中心句?

其余的同学来读分述的句子。

  3、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从购物、美食、旅游向我们介绍了香港我想,凡是去过香港的人,都会由衷地发出赞叹,(出示课件:

香港,真是一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齐读。

课文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那就是因为作者紧紧围绕着中心句,从不同方面把内容写具体了。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到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和美丽的夜景。

它是旅游者的乐园、购物者的的天堂,香港不愧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一下课文的朗读吧。

(出示课件:

课文朗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走进了香港,了解了香港,还学会了围绕中心,从不同的方面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真了不起。

如果你还想了解香港的其他方面,课后我们在进一步的交流。

    

作业设计(出示课件)

师小结:

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是回来了,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五、作业

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任选其中一句写一段话。

(注意带点的词)

1课外时,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

2妈妈事非常细致。

3小明很爱学习。

 

板书设计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

璀璨的明珠美食天地繁华美丽

旅游圣地

灯火的海洋 

 

教学后记:

 

复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