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水平考试HSK六级5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324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水平考试HSK六级5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六级5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六级5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六级5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汉语水平考试HSK六级5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水平考试HSK六级54.docx

《汉语水平考试HSK六级5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水平考试HSK六级54.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水平考试HSK六级54.docx

汉语水平考试HSK六级54

汉语水平考试(HSK)六级-54

(总分:

11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听力{{/B}}(总题数:

0,分数:

0.00)

二、{{B}}第一部分{{/B}}(总题数:

3,分数:

15.00)

 

(分数:

5.00)

(1).

∙A.年轻人在街上弹钢琴

∙B.年轻人的工作是唱歌

∙C.小孩想拿回那个椅子

∙D.大家都欣赏年轻人的音乐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一位年轻人在公园里弹琴,可是由于他弹得实在不好听,大家都离开了,最后只剩一个小孩子。

年轻人说:

“小朋友,我很感谢你能够欣赏我弹的音乐。

”小孩子说:

“先生,您坐的是我的椅子,我只是想带它回家。

”指示代词的运用。

对话中最后一句小孩子说到“我只是想带着它回家”,这里“它”指的就是椅子。

(2).

∙A.走路有许多好处

∙B.现代人很喜欢旅游

∙C.光读书、不实践是没用的

∙D.只有读书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中国有句俗话: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指的就是行动、实践。

读了很多的书,知道了很多的理论、方法、技巧,可是不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去,那么这对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

句子的改写。

原文提到“不去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去”,也就是不实践的意思,这对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

(3).

∙A.小王非常得意

∙B.小王这个人很谦虚

∙C.小王不愿意上台领奖

∙D.小王没听见校长叫他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小王获得了数学竞赛的一等奖,校长让他上台领奖,可是叫了好几次之后,小王才慢慢地走上台。

后来,校长问他:

“我叫你上台,难道你没听见吗?

”小王回答说:

“不是的,我是害怕其他同学没听见。

”适当地总结和引申。

小王得了奖,害怕其他同学没听到校长叫他名字去领奖,因此故意装作没听到,让校长多叫几次,这表明了他很得意。

(4).

∙A.武侠小说是网络小说

∙B.现代人非常爱看小说

∙C.中国古代就有科幻小说

∙D.网络推动了小说的发展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当代,中国的小说类作品发展繁荣,诞生了众多小说类型,如武侠小说、爱情小说、科幻小说、悬疑小说、历史小说等等。

之所以有此百花齐放的景象,与现代互联网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句子的改写。

说话人最后提到之所以有此百花齐放的景象,与现代互联网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这就表明是网络推动了小说的发展。

(5).

∙A.黄瓜具有多种功效

∙B.黄瓜可以治疗癌症

∙C.吃黄瓜会减缓人体新陈代谢

∙D.人们不知道黄瓜有营养价值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黄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黄瓜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成分,可以促进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从而延长人们的寿命。

此外,爱美的女士可以将黄瓜捣成汁涂在脸上,这样可以祛除皱纹,让你显得更加年轻。

句子的改写。

黄瓜可以抗衰老、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用来美容,因而具有多种功效。

(分数:

5.00)

(1).

∙A.发脾气是故意的

∙B.爱发火是因为天气热

∙C.脾气大的人容易得病

∙D.爱发脾气的人没有压力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火气大,爱发脾气,实际上是一种敌意和愤怒的心态。

当人们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相矛盾时就会产生这种消极的情绪反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脾气暴躁,经常发火,不仅会诱发心脏病,而且会增加患其他病的可能性。

适当地归纳总结。

原文提到“脾气暴躁,经常发火,不仅会诱发心脏病,而且会增加患其他病的可能性。

”这就是说爱发脾气的人容易得病。

注意,原文并没有说发火和压力的关系,所以D项错误。

(2).

∙A.国外并没有绿色食品

∙B.绿色食品必须是无污染的

∙C.绿色食品标志可以任意使用

∙D.绿颜色的蔬菜才是绿色食品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在中国,绿色食品是指安全、优质,没有被污染且富有营养的食品。

只有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的食品,才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类似的食品在其他国家被称为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

句子的改写。

原文在开始时就提到绿色食品必须是没有被污染的。

注意,原文并没有提到只有绿色的食品才能被称为绿色食品,所以D项错误。

(3).

∙A.“无汽车日”受到了抵制

∙B.在“无汽车日”人们只能步行

∙C.“无汽车日”在欧洲很受欢迎

∙D.法国人不得已参加“无汽车日”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九月二十二日,法国三十五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家车,使这一天成为“市内无汽车日”。

在这一天,有些城镇限制汽车进入,只允许公共交通、自行车和行人进城。

这个让城市得到片刻安宁的运动很快得到了全欧洲的响应。

关键词语的改写。

原文最后提到这项活动“很快得到了全欧洲的响应”,也就是说在欧洲深受人们的欢迎。

(4).

∙A.邻居偷了他的剪刀

∙B.他认为邻居是小偷

∙C.邻居经常和小偷说话

∙D.邻居在仓库里找到了剪刀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有一个人丢了一把剪刀,怀疑是他邻居偷了。

看邻居的走路姿势,他觉得邻居像是偷剪刀的;再看邻居的说话神态,像是偷剪刀的。

总之,邻居做什么都像个偷东西的。

有一天这个人整理仓库时发现了原以为丢掉了的那把剪刀,等这个人再看他的邻居时,觉得他的邻居干什么都不像偷东西的了。

适当地总结。

说话人讲了一个小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要意思就是“他”一开始认为是邻居偷了他的剪刀,直到自己在仓库里发现了剪刀,才意识到自己冤枉了邻居。

(5).

∙A.少吃方便面好

∙B.方便面一般是椭圆形的

∙C.方便面的调料是液体的

∙D.方便面的口味多种多样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方便面在超市里都能买到,有很多种口味,可以任你尽情挑选。

方便面的制作方法是:

一般通过蒸、煮、油炸,让切丝出来的面条形状固定成方形或圆形,食用前用开水冲泡,并溶解调料,一般在三四分钟内便可食用。

关键词的改写。

说话人介绍方便面时,一开始就说方便面有好多种口味。

注意,说话人提到了“溶解调料”,因而我们得知方便面的调料不是液体,而是固体的。

(分数:

5.00)

(1).

∙A.握手的时间越长越好

∙B.握手的同时要看着对方

∙C.应该用双手和别人握手

∙D.女士一般不喜欢和人握手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握手的同时要注视对方。

如果是一般关系,双方握手时稍微用力握一下即可放开。

如果关系亲密,双方的手握住后应上下微摇几下,以体现热情。

如果男士同女士握手,一般只轻握女方的手指部分,不宜握得太紧。

关键词语的改写。

说话人在一开始就说“握手的同时要注视对方”。

(2).

∙A.一个人也可以进行团购

∙B.参加团购的人都是朋友

∙C.团购的价格会便宜很多

∙D.团购需要商家与商家之间谈判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团购就是团体购物,指互相认识或者不认识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

因为购买人数较多,所以商家愿意打折。

现在团购的主要方式是网络团购。

句子的改写。

说话人介绍了团购这种新颖的购物形式,其中提到团购可以求得最优的价格,也就是团购价格比一般零售价格会便宜很多。

(3).

∙A.夏令营对学生成长很有益

∙B.孩子们觉得夏令营太累了

∙C.夏令营和校园生活差不多

∙D.夏令营起源于18世纪的美国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夏令营约于一八八五年起源于美国,一位老师率领儿童进行为期两周的爬山、钓鱼等户外活动,以此使学生体验一种不同于家庭和学校的生活。

在夏令营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孩子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乐趣和知识。

关键词语的改写。

说话人提到夏令营可以使孩子获得很大的乐趣和帮助,也就是对学生的成长很有益。

注意,夏令营起源于1885年,是19世纪,而不是18世纪。

(4).

∙A.孩子们都工作了

∙B.他是这些孩子的父亲

∙C.这些孩子还没有毕业

∙D.他要和孩子们一起拍照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收到孩子们寄给他的照片后,他十分激动,这些孩子虽然已经离开学校好几年了,但依然记得他这位当年的班主任。

回想起当时的点点滴滴,他幸福地笑了,他们在各行各业为社会做着贡献,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高兴的呢?

句子的改写。

说话人提到这些孩子已经离开学校好几年了,现在在各行各业为社会做贡献,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他的学生们已经参加了工作。

(5).

∙A.他拍了很多电视剧

∙B.他除了是作家还是编辑

∙C.他的作品以多种形式流传

∙D.他的小说与电视剧内容相同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侠小说作品除了以小说的形式流传以外,更多的则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电影、广播剧、漫画、动画、电脑游戏等多种形式。

尽管有些形式,如电视剧在情节上与小说不同,但还是吸引了一大批观众。

句子的改写、缩写。

说话人向我们介绍了金庸,其中提到“小说作品除了以小说的形成流传,更多的则被编成电视连续剧、电影、广播剧、漫画、动画、电脑游戏等”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他的作品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流传。

三、第二部分(总题数:

3,分数:

15.00)

 

(分数:

5.00)

(1).

∙A.证明图书价格昂贵

∙B.介绍图书馆的历史

∙C.帮助学生了解图书馆

∙D.比较图书馆的藏书数量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16-20女:

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了王教授,一起来聊一下关于图书馆的一些话题,帮助新来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图书馆。

首先请王教授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图书馆的情况吧。

男:

各位新同学,大家好。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到目前为止是北京各个大学中藏书最为丰富的一所,约有书籍一千多万册,包括了二十五个学科大类,应该说是种类齐全。

图书馆有一个总馆和四个分馆,均坐落于学校的西南面,靠近学生宿舍,方便同学们去那里借书和看书。

女:

图书馆可能是学生们除了教室和宿舍之外去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了。

那么我们的同学究竟对哪些图书感兴趣呢?

男:

根据目前同学们的借书情况来看,借的最多的是各个学科的专业书籍,占到了百分之五十五。

除此之外,小说也比较受欢迎,占了百分之三十,接下来是一些名人传记。

女:

请王教授为新同学介绍一下在图书馆借书的主要流程吧。

男: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这里借书的过程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

借书之前,同学可以通过大厅里的电脑找到你所要借的图书的具体位置,然后到相应的地方找到这本书。

接着你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动借书机上扫描一下每本书上的号码,然后再扫描一下你的学生证,这样就可以顺利借到你想要的书了。

整个过程十分简单,不会超过五分钟。

还书的时候也是一样,只要扫描一下书的号码,然后放在还书台上就可以了。

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你没有阅读完,那么你可以在自己宿舍的电脑上登录图书馆的网站,然后继续借阅一次就可以了,不必再来一次图书馆。

女:

图书馆今后有什么发展计划吗?

男:

现在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有两个,一是完善各类专业书籍,尤其是一些国外经典的教材,我们每年投入超过二十万美元用于购买国外的原版教材;另一个目标就是建立全国最大的电子图书库,包括各类报纸、杂志,我们争取在两年内建成这个电子书库,到时候同学们不用出门,在宿舍里就可以看到最新的报纸和杂志了。

16.这次讲座的目的是什么?

主旨题。

女的一开始就提到今天的讲座是“聊一下关于图书馆的一些话题,帮助新来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图书馆”,因此C正确。

注意,A和B在文中都没有提到,D不是主要目的。

(2).

∙A.学校的对面

∙B.教学楼旁边

∙C.学校的东南面

∙D.学生宿舍附近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图书馆在什么地方?

地理位置题。

对话中男的提图书馆“坐落于学校的西南面,靠近学生宿舍,方便同学们去那里借书和看书”,因此D正确。

(3).

∙A.小说

∙B.专业书籍

∙C.报纸杂志

∙D.名人传记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学生们对什么书籍最感兴趣?

细节题。

男的在回答问题时说道“借的最多的是各个学科的专业书籍,占到了百分之五十五”,因此B项正确。

注意,本题涉及了几个百分数之间的对比,考生听的时候要注意书籍种类与数字之间的联系。

(4).

∙A.需要扫描身份证

∙B.先确定书的位置

∙C.还书时要扫描学生证

∙D.再次借阅要去图书馆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关于借书和还书的过程,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细节题。

男的说道“借书之前,同学可以通过大厅里的电脑找到你所要借的图书的具体位置,然后到相应的地方找到这本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先确定书的位置,所以B正确。

注意,文章中没有提到要扫描身份证,所以A错误;还书的时候只需要扫描书的号码就行了,所以C错误;继续借阅的时候不需要再去图书馆,所以D错误。

(5).

∙A.购买更多的图书

∙B.建立更多的分馆

∙C.简化借书的过程

∙D.开展更多的讲座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图书馆有什么发展计划?

细节题。

在谈到图书馆的发展计划时,男的说“我们每年投入超过二十万美元用于购买国外的原版教材”,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要购买更多的图书,所以A正确。

其他的三个选项在对话中都没有提到。

(分数:

5.00)

(1).

∙A.要忍受不幸

∙B.要准备吃苦

∙C.要学会思考

∙D.要更加勤奋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21-25女:

我们一起欢迎来自上海大学的王校长。

我想请问王校长,您对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想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有何建议?

男:

大学生毕业后如果可以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对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国家现在很缺科研人才。

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做科研,也要有“坐穿冷板凳”的心理准备。

这可能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

女:

大学毕业生往往喜欢把研究方向定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上,您认为这样做合理吗?

男:

我认为没有必要把研究方向只定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上。

眼界要开阔,要多学多问,相关的信息、相关的学科了解得越多越详细,才越有可能成功。

但同时也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

女: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任何一个领域,到三十多岁仍没有出成果,那么这个人的学术生涯就没戏了。

您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男:

我不这么认为,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说法。

有一些学者,很年轻的时候就做出了非常了不起的贡献,但是还没到六十岁,就基本上从学术界“消失”了。

我认为这里面有许多原因,但主要的是他们满足现状,缺乏创新意识。

看看我们国家的陈景润、冯康等不少数学家,他们都是四十岁以后才出名的,可见四十岁还不算老。

如果这个时候就“淡出江湖”,那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

女:

现在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学习数学这些基础学科是为了出国留学方便,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男:

这是很正常的。

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也会有人到国外去学习,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点。

唐代我们用尺算,但是印度已经用笔算了。

如果当时有人去学习印度的算法,情况可能大不相同,元、明以后数学就不会出现衰落的现象。

因此,即使科技水平达到全世界第一,也要向别人学习。

不必担心“人才外流”问题。

只要国家经济发展起来,“外流”的人才早晚都会回来。

21.男的对想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学毕业生有什么看法?

观点态度题。

男的提到想做科学研要要有“坐穿冷板凳”的心理准备,并且“这可能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因此他希望大学毕业生如果要做科学研究,就要准备好吃苦。

(2).

∙A.要选比较容易成功的

∙B.要紧密结合所学专业

∙C.选择的面应该宽一些

∙D.选择对国家发展有帮助的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男的有什么看法?

观点态度题。

关于研究方向,男的认为“没有必要把研究方向只定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上”,“眼界要开阔”,也就是选择的面可以宽阔一些。

(3).

∙A.年龄太大

∙B.不善于创新

∙C.工作不够勤奋缺

∙D.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男的认为有些科学家过早从学术界“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原因题。

关于“有些科学家过早从学术界‘消失’”,男的认为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满足现状,缺乏创新意识”。

(4).

∙A.经济不够发达

∙B.科技水平落后

∙C.多数人才选择了出国

∙D.唐代没向印度学习算法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男的认为中国元、明以后数学衰落可能和什么有关?

细节题。

男的提到如果唐代“有人去学习印度的算法,情况可能大不相同”,从中可以看出,没有向印度学习算法是元、明以后数学出现衰落的一个原因。

(5).

∙A.无论何时都很必要

∙B.主要在落后领域进行

∙C.主要向发达国家学习

∙D.不同时代有不同形式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男的对国际学术交流持什么观点?

观点态度题。

关于国际学术交流,男的认为“即使科技水平达到全世界第一,也要向别人学习”、“即使国家经济科技都很发达了,也必须坚持与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概括说也就是“无论何时都很必要”。

(分数:

5.00)

(1).

∙A.足球运动有魅力

∙B.足球运动员收入高

∙C.足球运动员社会地位高

∙D.足球运动在中国受欢迎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26-30男:

欢迎中国女子足球队的前队长孙雯女士来参加今天的活动。

我们都想知道,你的母亲当初并不理解你的选择,她认为足球不是女孩子玩的,恐怕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那么,你是怎么想到踢足球的呢?

女:

我天生喜欢足球。

因为我爸爸是球迷,我想我是受了他的影响,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踢球。

我喜欢足球,为什么喜欢?

因为足球的魅力在于多变而且最终的结局谁也无法预料。

足球运动竞争激烈,尤其是进球时的感觉真的非常好。

男:

‘你什么时候决定成为足球运动员的?

女:

十三岁。

男:

你觉得要成为一个好的运动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女:

天赋和勤奋,这两条最重要,具备这些才能成为好的运动员。

男:

你是怎样进入国家队的?

女:

那还是一九九Ο年,在那年的全国联赛中,可能是因为我的表现比较突出吧,所以联赛结束后我被教练选中去参加国家队的训练。

男:

足球带给你什么?

女:

足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比如“永不服输,坚持到底”的信念。

作为运动员,最大的荣耀就是能代表国家队参加比赛,所以我一定会尽力而为。

男:

在众多的比赛中,你觉得最精彩难忘的是哪一场?

女:

那是一九九六年的奥运会,中国对巴西的比赛。

我们在离终场结束还有十五分钟的时候还是一比二落后,但是最后我们连续进了两个球,最终以三比二反败为胜,那时候给人的感觉特别强烈、刺激。

一九九六年的奥运会对整个中国女足来说是一个飞跃,在这之前我们从未在世界大赛中进入过前三名,这是第一次取得这样的好成绩,而且又是奥运会,所以特别受关注,这对中国女足来说是不容易的。

26.女的为什么喜欢足球这项运动?

原因题。

女的在对话中提到,自己喜欢足球运动是“因为足球的魅力在于多变而且最终的结局谁也无法预料”。

(2).

∙A.觉得足球运动没有前途

∙B.嫌足球运动员收入太低

∙C.认为踢足球影响学习

∙D.认为足球运动不适合女孩子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母亲为什么不理解她的选择?

原因题。

母亲无法理解她的选择是因为,母亲认为“足球不是女孩子玩的”,也就是足球运动并不适合女孩子。

(3).

∙A.训练的环境优越

∙B.训练的设备先进

∙C.有家庭的全力支持

∙D.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女的认为成为一名好的运动员需要哪些条件?

细节题。

女的认为,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最重要的是“天赋和勤奋”,其中天赋就是先天条件,而勤奋就是后天努力。

(4).

∙A.理解了人生的价值

∙B.加强了团队精神

∙C.树立了不服输的信念

∙D.增强了对国家的责任感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女的认为她自己从足球运动中得到了什么?

细节题。

对话中女的提到,足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比如‘永不服输,坚持到底’的信念”,其中就包括树立了不服输的信念。

(5).

∙A.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B.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

∙C.首次在国际比赛中进入前三名

∙D.三比二输给巴西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从文章中得知,中国女足在一九九六年奥运会上怎么样了?

细节题。

对话中提到“在这之前我们从未在世界大赛中进入前三名,这是第一次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也就是中国女足在这次奥运会上进入了前三名。

四、第三部分(总题数:

6,分数:

20.00)

 

(分数:

3.00)

(1).

∙A.鱼都往外游

∙B.他织的网太小

∙C.他整天在家织网

∙D.他不懂如何捕鱼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31-33有个渔夫织了一个只有一张桌子那么大的网。

他出海一天也没有捕到一条鱼。

邻居对他说:

“你织的网太小了,哪里能捕到鱼。

”渔夫听了邻居的话,就把网织得和邻居的网一样大。

渔夫带着他的大网出海捕鱼,一天下来,果然捕到了很多鱼。

他想,如果我把网织得更大,那捕到的鱼一定更多。

于是渔夫不再出海捕鱼,整天在家织网。

几天后,他把原本就很大的网又扩大了好几倍。

巨网织好后,渔夫就带着它出海捕鱼去了。

他花了好大的工夫才把巨网撒人大海。

过了一会儿,渔夫准备收网了,一拉网,觉得好沉好沉,怎么也拉不上来。

网中确实有许多鱼,但是鱼儿都拼命往外游,把渔夫的小船也拉得翻了身。

渔夫这才知道,网并非越大越好,贪得无厌,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31.为什么捕鱼的人一开始捕不到鱼?

细节题。

原文提到渔夫织的网“只有一张桌子那么大”,所以每次都捕不到鱼。

(2).

∙A.经常出海捕鱼

∙B.把渔网织的大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