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国军的贡献讲述讲解.docx
《抗日战争中的国军的贡献讲述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日战争中的国军的贡献讲述讲解.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日战争中的国军的贡献讲述讲解
天下为公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
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军队为主的敌后战场在战略上互相配合,共同形成了对日作战的中国战场,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
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起到了举足轻重历史功绩不容置疑!
正面战场在八年中,共打了22场百万人以上的大会战(其中包括淞沪、衡阳、长沙、武汉、徐州等会战),10万人以下,1万人以上的战役1117次,阵亡将士达200多万。
有时每天要消耗一个师,十分钟牺牲一个连。
据何应钦回忆,仅淞沪会战,就消耗了85个师,伤亡官兵33万人。
不太引人注目的桂林保卫战,仅漓江上浮起的日军尸体就多达7000多具,至今仍让侵华日军老兵心有余悸。
最后日军靠施放毒气弹才攻入城内。
从1939年至1940年春,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军在正面战场上进行的大小战斗近500次,占全部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44%,军队伤亡人数达137.6万人,占整个战争期间的43%。
对于国名党抗日的正面战场,一直以来我们的认识都存在着偏颇。
在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的历史教育中,甚至一些影视作品学界的研究一直集中于敌年时间里,30新中国成立后的头的宣扬里。
.
后战场方面,对于正面战场缺乏深入和全面的研究,评价有不够客观之处。
一些党史著作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积极作用较少涉及,偏重突出其战略上被动、消极抵抗的一面。
我们一直有这样的认识: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敌后抗日起了决定作用,中共及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英勇无比,与日军交战打得日军是落荒而逃。
与此相对,国民党军队则一路败退,从东北退到西南,从南京撤到重庆,差点跑到成都。
国民党军队腐败无能,只会打内战、镇压共产党及一切反对势力,与日军交战往往一战即溃,望风而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两岸关系的日趋缓和,为重新审视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营造了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从而以举办各种纪念抗战胜利活动为契机,一批研究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论著相继问世,反映正面战场的影视作品也陆续走上荧屏。
在新近出版、修订的一些党史著作及发表的文章中,对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各个阶段的表现都作了更加客观的评价。
2005年胡锦涛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这应该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正面肯定国名党正面战争的历史作用。
.
然而,坦率地说,正确认识好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对于当前的我国社会,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台湾问题的何去何从,甚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历史事实为主,以团结国民党人为基础,这样,才能做到正确、客观。
抗日战争史一直是作为中共党史的一个阶段史加以描述的,因此难免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历史并非可以随便戏说,它既要合乎历史存在的真实,又要合乎历史发展的逻辑。
防御阶段:
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
对防御阶段(从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基本是一致的,即:
这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的:
“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抗战初期,面对日本侵略者对华北和华中等地展开的大规模战略进攻,国民政府统帅部调动全国军队,实行防御战略进行抵抗。
广大爱国的国民党军队包括东北军、西北军和其他地方部队的官兵,在卢沟桥战斗和淞沪、忻口、台儿庄、武汉会战等战役中英勇作战,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志。
相持阶段:
继续进行防御性作战
对如何评价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国民党正面战场,也有一些新的变化,改变了以前强调“在相持阶段,国民党军正面战场节节败退,虽战略上完全陷但由于执行单纯防御路线,也取得了个别战役的胜利,
入被动”的看法,认为:
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当局虽然逐步失去抗战初期的抗日积极性,但还在继续抗战。
中国军队在武汉周围地区、广西南宁地区、山西中条山地区和绥远西部等地,继续对日军进行防御性作战,从而出现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战略上互相支援、互相配合、持久抗战的局面。
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发动冬季攻势,全国各战区几乎都参加了作战,参战兵力占全军一半以上。
正面战场这次攻势作战,给日军以相当大的打击。
远征军:
支援盟军对日作战
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中国大陆,史学工作者和普通民众对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这段历史的研究和了解都不够。
近些年的党史研究和大众媒体,开始日益注重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和宣传。
1942年初,中国政府组成远征军进入缅甸,为保卫滇缅公路和支援盟军,在异国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战斗,取得了仁安羌大捷等重大胜利。
中国驻印军于1943年完成反攻缅北、打通中印公路的战略任务。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开始滇西反攻作战,于1945年1月和中国驻印军在中缅边境会师。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历时一年半,毙、伤、俘日军近5万人,打通了中国和盟国的陆上交通,使中国战场的补给状况得到改善,并支援了盟军在亚太战场上的对日作战。
请正确看待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中的作用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7年1937.
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
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
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
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
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极作用的。
由于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
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
在此时期钳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
从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中国军民以重大牺牲换来了国际尊重,美英等国先后放弃了租界和其它在华特权,中国基本取得了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终止了晚清以来的屈辱状况。
从国民党全党来看,虽有妥协投降的卖国行为,却始终能够坚持抗战;从国民党局部来看虽有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卖国投降,却更有数因此只能说国民党成百万国民党军队在猛烈地打击着可恶的侵略者。
.
分比较复杂,党务没有干好,却并非是一个投降的党,其比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何止强千百倍。
从整个抗战过程来看,虽然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国民党的基本利益和本民族的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因此她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最值得一提的是,英法美等国绥靖政策甚嚣尘上的时候,国民党有过投降么?
抗战初期,英法美非但没有给中国援助,还妄图牺牲中国的利益来保持既得利益,怂恿日本进攻苏联,帮助日本劝降中国。
也就是说国民党在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仍是坚持抗战的,没有投降。
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进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伤亡321万,这是血的数字,铁的贡献,不可抹杀。
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全民族尊敬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
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对待历史认为正面战场是消极抗战的结论违背历史事实。
所以,
的正确态度,是以史为鉴,国民党的历史是悲哀的、可耻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有些人的错误思维和言论是根本错误的,甚至是可耻的,是必须要放弃的,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某些人的真实面目,以史为鉴,我们才可能避免悲剧的重复,对日本的认识如此,对国民党的认识也应该如此,关键在于为现实服务,科学、和谐地发展好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话说抗日战争时期,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党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如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忻口、太原会战,中国军民(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战绩显著;凇沪会战,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与有优势装备的敌人拼搏,毙伤日军4万多人;随枣会战毙伤日军1.3万余人,日军遗尸5000余具;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2万余人;第三次长沙会战共毙伤敌5万余人,俘日军139人。
如果忽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很显然仅凭中共当时的三四万人来抵御百万日军,那是不可想象的。
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狂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本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长期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延绵数千里的战线上,国民党始终坚持着抗战,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
为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支援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战场的开辟和发展,为敌后有机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初期自不用说,国民党积极主动抗战吸引了日军主力,无疑是极大地促进了敌后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
即使在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虽无多大作为,但数千里战线上的数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存在,牵制了大量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
四、国民党中爱国抗战官兵的英雄事迹,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国民党军队中很多人都叛国了,国民党军队的素质也不高,但是绝大多数国民党官兵是爱国的,这点毋庸置疑。
“中国军人的楷模”张自忠,西北王冯玉祥,第五战区总司令李宗仁,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哪个不是热血男儿?
还有那数不尽的未知名的国民党官兵……
五、国民党正面战场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
中国军队以重大民族牺牲,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与德国法西斯会师,使得盟军有可能腾出手来集中解决欧洲事件,换来了国际尊重,各国领导人曾先后高度评价过中国战场。
因此,美英等国先后放弃了租界等一切在华特权,基本取得了国际关系的平等地位,终止了晚清以来的外交屈辱状况。
沿江工厂、为领导机构和沿海、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六、
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毛主席曾经说过战争之伟力在于人民,但我认为抗日战争胜利之关键在于持久战,而持久战的关键在于工业,特别是军事国防工业。
抗战前,中国工业大部分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
“一-二八事变“后,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工业受到严重威胁。
若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基地落入敌手,中国将何以持久抗战?
凇沪会战历时三个月,内迁仅民营企业一项就达146家,机器材料共14600余万吨,技术工厂250家。
武汉会战期间,从武汉迁往内地的厂矿企业达304家,机件重量达5万余吨。
从战役本身来说凇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都失利了,但就这点而言两次会战的贡献绝不亚于一次大战役的胜利。
虽然工厂数量不多,但这些工厂都是民族工业的精华,没有这些工厂中国的持久战将无从谈起,不敢说中国抗战必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抗战必将来得更困难、更严峻、更残酷、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