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K12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7703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学习K12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推荐学习K12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推荐学习K12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推荐学习K12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推荐学习K12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学习K12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推荐学习K12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学习K12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学习K12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推荐学习K12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临川学校2017-2018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并答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7分)。

智斗(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

四个伪军从山坡上走过。

胡传魁:

嘿,阿庆嫂!

阿庆嫂:

(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

你好哇?

阿庆嫂:

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

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

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

哈哈哈……阿庆嫂:

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

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

(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

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

好说好说。

阿庆嫂:

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

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

那是您本身的造化。

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

(进屋)。

刁德一:

司令!

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

你问的是她?

(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

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

(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

(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

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

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

(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

参谋长,您吃茶!

(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

(进屋)

刁德一:

(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

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

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

哎!

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

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

不不不!

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

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

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

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

(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

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

胡司令,抽一支!

(胡传魁接烟。

阿庆嫂给胡点烟。

刁德一:

(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

(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

(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

(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

(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

(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

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啊!

刁德一:

(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

(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

(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

(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

(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

(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欲进屋。

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

阿庆嫂!

(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

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

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

(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

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

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

(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

(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凉……(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

(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

哈哈哈……

刁德一:

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

佩服!

佩服!

【注】 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

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沙家浜镇地主刁老财的儿子,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积极为日本人卖力,大肆搜捕新四军伤病员,后被新四军镇压。

胡传魁是其司令,在剧里是花脸的角色,用花脸可以表现出他的江湖气,以及仗义、豪爽,缺少心机的特点。

他是个“草包”。

就是一个反面的人物而已,但是却有他的可爱之处。

请结合全文,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1、对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亲密,表现了他的和气温顺。

B.“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欣赏,表现了他的敬畏。

C.“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

D、“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懒散、傲慢。

2、对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串通暗号,现了她的狡诈圆滑

B.泼茶的动作对阿庆嫂无所谓,可以泼可以不泼。

C.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

D.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无意表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不知所措。

3、结合文意,赏析下面唱词的语言特色的正确一项是()(3分)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凉……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

B.运用对偶、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点出了自己与客人的关系,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形象生动。

C.运用夸张、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形象生动。

D.运用对偶、象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充满了作者的寓意。

4、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8分)

(二)、文学类文字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节选)

葛兆光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

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

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

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

首先是“一”。

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其次是“二”。

“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

再次是“五”。

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

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

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

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

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

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

一是生命。

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

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

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

二是幸福。

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

三是国家。

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

“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

“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5、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B.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三、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19分。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

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

弱冠,谒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

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

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

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尽心赞画,多所裨益。

修府舍,发地得银五十锭,同僚分师文十锭,不受,用以修庙学及传舍,余作酒器给公用。

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

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

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义仓,教民种艺法。

就佥本道肃政廉访司事,黜奸举才,咸服其公。

徙山南道。

松滋、枝江有水患,岁发民防水,往返数百里,苦于供给,师文以江水安流,悉罢其役。

驸马亦都护家人怙势不法,师文治其甚恶者,流之。

大德二年,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

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

顷之,以疾家居。

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以疾不赴。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

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

职田米积之盈屋,曰:

“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

”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

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

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

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贰铤,不受。

考河南乡试归,次襄县,卒于传舍,年七十一。

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肃。

(选自《元史·畅师文传》,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B.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C.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D.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B.“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区划名,在汉朝才开始出现,后各朝代“道”的管辖范围不尽相同。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

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伯、侯、子、男。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畅师文喜欢读书,才干受人赏识。

他家穷没有书,就手抄口读,他从江南回朝时,船中只带书籍;他因才干被丞相安童征召为右三部令史。

B.畅师文一心为公,不贪私利。

他任东川行枢密院都事时,全力谋划;他不接受同僚分给的银子,将这些银子用来修庙学、驿站和制作公用酒器。

C.师文体恤百姓,有政绩。

他教百姓耕种之法;他在山南道时,免除了百姓的防水劳役;他在多地任职时展现了突出的治理能力。

D.畅师文乐于助人,受人尊重。

他将公家多余的粮食送给贫穷的士人和百姓;廉访分司前后来的官员,必定先拜见他,并称其为先生。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

()(5分)

12、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

()(5分)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13分。

如梦令·春景

秦观①

啄花红溜②,燕尾点波绿皱③。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④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①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

此时词人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

②红溜:

形容花朵娇红。

③绿皱:

形容春水绿波。

④《小梅》:

乐曲名。

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13、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首二句直笔写春。

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

B.一个“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又是那样地轻柔,那样地温和,那样地令人陶醉、销魂。

C.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转,可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

D.“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是为点题之笔。

诗人借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感叹春色渐老,春光即逝,更有那刻骨的相思深情。

E.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

眼前鸡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

一曲《小梅》,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

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14、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4分)(共7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补全及填空。

(本题共17空,每空1分,共17分)。

15、元杂剧的旦角由(性别)_____扮演。

元曲四大家之首是_____。

16、周朴园将侍萍赶出周家的时间是_____。

17、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倩何人换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望海潮》描写了____________(城市)的美丽景物。

20、___________,杨柳岸,_________。

21、求田问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和哈姆莱特比剑的人的是__________。

23、《拿来主义》一文中:

鱼翅和鸦片分别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中指出:

母爱是(有无)_________条件的。

25、卒相与欢,_________。

26、这次第,_________。

六、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27、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西乔家少爷年轻有为,冲州撞府,在外建立了许多了不起的商号。

B、韩愈批判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揭露程门立雪的真实。

C、秦始皇扫平六国,建立秦朝。

实行焚书坑儒、怜香惜玉政策。

D、陈胜出身绿林,早年打家劫舍。

28、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武身陷匈奴,蝇营狗苟。

B、《雷雨》中侍萍与周朴园破镜重圆。

C、《窦娥冤》剧情里祗侯徇私枉法、世道暗无天日。

D、张衡才华横溢,多次被斧钺汤镬依然忠心耿耿。

29、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重重困难,年幼的她一筹莫展。

B、甲乙同学经常发生争吵,卓尔不群。

C、丙同学期中考试的排名由原来的第十名进步为第八名,进步之快,天壤之别。

D、大作家蒙田的散文让广大中国人民大有收益,我们应当崇洋媚外,继续多品读他的名著。

30、与李陵说“陛下春秋高”修辞方法相同的一句是()(3分)。

A、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B、武,字子卿。

C、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D、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1、下列句子使用典故手法的一句是()(3分)。

A、风急天高猿啸哀。

B、东海曾经孝妇冤。

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D、江州司马青衫湿。

七、写作。

(本题60分)

春秋时期,有个宋国人,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

甲同学认为:

这个宋国人是为了帮助禾苗长高,希望获得好收成才这样做的,他是正确的。

乙同学认为:

禾苗枯萎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夏天炎热,如果天气阴凉之时,估计不会这样的痛苦结果。

丙同学认为:

抄袭他人作业,本意和拔禾苗的目的一样,是正确的,是善意的。

1、请你在此寓言启发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分析如何正确面对主观、客观因素。

2、体裁为议论文,不低于800字,字迹整齐,不乱涂改。

3、限定题目为《学习不能揠苗助长》。

4、正确运用议论文常见的议论方法,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说严谨有条理。

1、C.答:

“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

2、C答:

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

3、B答:

运用对偶、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点出了自己与客人的关系,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形象生动。

4、答:

这是一场尖锐而激烈的敌我矛盾冲突;刁德一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找寻对手言谈中的漏洞;阿庆嫂则巧用与胡传魁的关系,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

5、C,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

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此题的选项D就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

6、A

【解析】选项A中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中的“唯一”文中没有依据,“一”在文中的内涵是“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属于“无中生有”。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概括作者的观点的题目,主要的错误设置是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和无中生有,此题把文章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内容强行的放到一起,曲解文意“一”解释为“唯一”,文中没有任何依据。

7、D,

8、C.9.D应为“公、侯、伯、子、男”10.D“公家多余的粮食”错,“职田米”应是畅师文的俸禄,属于私人的粮食。

11、出朝廷任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处理积压的案件,没有一点偏袒徇私。

12、当涂人因杀牛祈雨被判罪,被关押的有六十多人,畅师文同情并释放了他们。

13、CD

14,①以乐景衬哀情。

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

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

②化用。

诗人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写女子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借以表达诗人的悲苦和思念。

③拟人。

写人与绿杨一样消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伤春念远之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④反复。

“依旧”一词,反复运用,指《小梅》之曲悠悠不尽,表现诗人忧思情怀不尽。

同时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15、女性。

关汉卿。

16、除夕之夜或大年三十晚上。

17,樯橹灰飞烟灭。

18,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19,杭州。

20,今宵酒醒何处,晓风残月。

21,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22、雷欧提斯。

23,有益的文化遗产,益害并存的文化遗产。

24,无。

25,为刎颈之交。

26,怎一个愁字了得。

27、A.冲州撞府.28,C,暗无天日.29,A,一筹莫展.30,A、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修辞方法为委婉法)。

31,B、东海曾经孝妇冤。

作文省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