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理学15答案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7605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生理学15答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生理学15答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生理学15答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生理学15答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生理学15答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生理学15答案全.docx

《教育生理学15答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生理学15答案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生理学15答案全.docx

教育生理学15答案全

6第一批次

判断题

题目说明:

(10.0分)1.

2、组织是指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与细胞间质所构成的功能单位。

()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分)2.

3、构成人体的四个宏观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 )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分)3.

1、从性细胞是否含有Y或X型精细胞来判断性别是完全准确的。

()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分)4.

4、人体半规管受过强刺激可能会引起晕船病。

()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分)5.

5、根据大脑皮层活动的特点,不同性质课程的转换对提高学习效率有良好的作用。

()

正确

错误

纠错

论述题

题目说明:

(10.0分)6.二、名词解释

1、教育生理学:

教育生理学是基于生理科学规律的教育科学。

是研究生理基础与教育行为的相互关系,是生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学科。

2、暗适应:

人从亮处进入暗室,最初几乎看不清任何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了暗处的视力,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3、感受器:

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过程的结构。

按感受器在身体上分布的部位并结合一般功能特点可区分为:

内感受器和外感受器两大类。

内部感受器除本体感受器外,都是通过植物神经来完成反射活动的;外部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是通过躯体神经来完成反射活动的。

4、延缓抑制:

使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的时间间隔延长,在大脑皮质所产生的抑制称为延缓抑制。

三、简答题

1、人脑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

由大脑、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等部分组成。

2、神经冲动在一根神经纤维内的传导特征是什么?

答:

第一、神经纤维的完整性。

欲使神经发生冲动,必须保持解剖上和生理上的完整性,不仅切断神经纤维,即使仅仅是结扎或以某种物理、化学方法以及药物阻滞神经,虽未破坏其完整性,也可以消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此为人类准确认知奠定了基础。

第二、绝缘性传导。

沿某一根神经纤维传播的冲动,并不能传至同一神经干内的邻近神经纤维上,证明每根神经纤维都有它的绝缘特性。

由于这种"专一”通道特性的存在,才能保证感觉与运动冲动能够精确地进行传导。

第三、双向传导。

一根神经纤维的某一部分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它的冲动可以向两端传导,直至终点或受阻部分。

第四、相对不疲劳性。

在实验的条件下,以每秒50--100次连续电刺激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传导能力,所以认为神经纤维是不容易疲劳的。

此为人类长时保持清醒状态提供了基础。

第五、非递减性。

一根神经纤维接受刺激,当动作电位一经发生,并不停留于一点,而迅速向其他部位传播,而且不因刺激的强度而改变振幅的大小,是非递减性的传导。

振幅的大小也不因传播的距离而有所差异,但当到达显著变细的神经末梢分支时,动作电位的强度才会减弱。

这说明动作电位传递的能量是来自神经系统本身。

3、如何运用生存意志使人健康长寿?

答:

一是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此对病人却至关重要,忧愁、悲观、绝望的人是脆弱的,他们难以忍受肉体、精神的折磨;

二是有所追求。

有强烈生存意识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即要为某一目标而活下去。

这个目标各不相同,可以为某丈夫、妻子或孩子们等,如孩子完成学业、女儿结婚、得到学位、退休或游旅等等。

三是调整目标。

不顾现实,对目标拒绝作任何调整的病人是生存意志过度的表现。

譬如十几岁的青年人尽管在摩托车事故中腿部粉碎性骨折却拒绝放弃奥林匹克得冠军的雄心壮志,这种极端的、不健康的否认于健康无助。

四是确立新要求。

当你得了严重疾病的时候,你必需对自己的能力有切合实际的重新评价。

五是保持良好的个人环境。

每个人、每件事,如你的朋友、亲戚、邻居、同事、家庭和工作环境都会对你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六是选择合适的医生。

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个愉快、乐观、鼓励人的、深思熟虑的医生往往是治疗方案中最重要的因素。

4、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

答:

包括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即心理反应客观现实在内容与方式上同客观现实保持同一;人体心理与行为的一致性、完整性,即心理与行为的协调;个体人格的稳定性,即指个体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相对稳定、具有独特个性的心理特征。

四、论述题

人类的进化在众多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其速率具有自己特殊的稳定性,表现出生命进化的“渐变性”特征。

但是,生命机体在外界环境突变的情况下也会减缓或加速,表现出生命进化的“突变性”特征。

这种突变性改变了生命进化的规律性,往往会对人类种族的延续、个体生命的健康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试述人类近百年来生命出现的特殊性现象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挑战。

答:

一)人类整体增高现象。

近百年来,世界儿童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儿童,他们的身高出现了一代比一代高的现象,导致人类普遍增高。

原因主要是:

1,现代社会营养条件的改善,使遗传基因的身高潜能能够得到最充分的表达。

2,现代人重视优生优育,重视婚姻中配偶双方的遗传力。

3,现代社会的医疗卫生较好。

4,现代化教育比较重视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其全面,丰富,科学的体育运动促进了儿童青少年身体的发育。

人体增高对人类社会与教育带来了挑战,表现在:

1,改变了群体"参考人”数据标准。

2,对学校教学设施的配备提出了挑战。

二)智力早熟现象。

近百年来,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出现了一代比一代发展提前的现象。

原因主要是:

1,现代社会营养条件的改善,使得遗传基因能够达到最为充分的表达,特别使神经系统的发育获得较好的物质支撑,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2,现代人注重遗传因素,重视婚姻中配偶双方的智力因素。

3,良好的社会卫生医疗条件,能够消除,控制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疾病。

4,现代社会重视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机能训练,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人类智力的早熟使得人类面临新的挑战,第一:

对社会而言,必须更加重视人类智力早期教育,以免荒废儿童青少年智力发展的好时机。

第二:

对学校教育而言,必须尽快改革学校教育课程,特别是增多课程种类,扩展课程视野,增加课程难度,提高课程学习速度等。

三)性早熟现象。

导致人类性早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极为丰富,有较好的营养条件,有利于性系统的生长发育,特别是一些食物中有相当剂量的促进性系统生长发育的物质如蜂皇浆等。

2,现代社会的"性刺激”十分丰富,电视,电影,录像,广告等充满了色情刺激。

性早熟给社会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在于:

第一,性早熟的社会挑战,在于容易导致青年人过早的性行为,从而影响社会良好的秩序,特别是对社会性道德的冲击,由此提出了政府对社会环境的净化,与不法之徒对社会环境恶化之间斗争问题。

第二,性早熟的学校教育挑战,集中在解决性机能早熟与性道德滞后,性生理需要早熟与性行为社会合法性后移的矛盾。

第三,性早熟的家庭教育挑战。

由于性机能早熟和性心理晚熟,特别是性道德滞后的矛盾,家庭应配合学校做好青少年的青春期特别是性教育工作,且必须认识到家庭在性教育上的优势。

遗憾的是,当前对青少年包括性教育在内的青春期教育却十分欠缺,以至于很多青少年成为性文盲。

6第二批次

判断题

题目说明:

(10.0分)1.

3、假性近视是不能恢复的。

()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分)2.

2、针对人类生命生长发育的阶段性规律,我们必须从终身教育方面来设计人生教育。

( )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分)3.

5、动物及人类的神经类型可分为活泼型、安静型、兴奋型、弱型四种类型。

()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分)4.

一、判断题:

1、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 )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分)5.

4、由于内分泌腺有分泌导管,故称有管腺。

()

正确

错误

纠错

论述题

题目说明:

(10.0分)6.

二、名词解释

1、细胞: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反应性:

反应性是指生命机体对环境变化能做出的相应的反应能力,表现在兴奋与抑制。

3、异相睡眠:

异相睡眠,指人处于半睡眠状态,尚有一些意识,并非进入深度睡眠。

异相睡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长素(GH)在睡眠中的分泌情况。

在觉醒状态下GH分泌极少,进入慢波睡眠状态后明显增多,转入异相睡眠后分泌又减少。

脑电图与觉醒时的相似,呈现低振幅去同步化快波。

虽然各种感觉机能进一步减退、运动机能进一步降低、肌肉几乎完全松弛、运动系统受到很强的抑制,但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如血压升高、心率及呼吸加速、脑血流量及耗氧量增加等。

4、第二信号系统:

在人类,除了有第一信号系统以外,还存在有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特殊机能,即言语机能。

语言、文字可以代替具体刺激使人类产生各种反应,也就是说,词是外界事物的抽象,是自然界具体信号的代替者或概括者,它是信号的信号,即第二信号。

以第二信号引起皮质的神经联系及其活动,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三、简答题

1、儿童时期脑机能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第一、神经机能进一步加强。

小学儿童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机能都进一步增强。

第二、兴奋兴条件反射的发展。

条件反射比以前更易形成、潜伏期短、不易泛化。

第三、抑制(阴性)条件反射的发展。

小学儿童在发展阳性条件反射的同时,阴性条件反射也在发展着。

第四、同种信号系统相互关系的变化。

2、简述学习教育生理学的意义。

答:

为什么要创建《教育生理学》这样一门学科?

原因很简单:

现实教育中,许多教育者不懂学生的生理规律、不能按生理规律设计教育活动,甚至还违背学生生理发展,致使教育阻抑学生的身心发展。

不是吗?

古人的"头悬梁”、"锥刺股”被喻为经典而要求儿童效法,为获得学业而导致近视、脊柱弯曲、身体发胖,对身处青春期的中学生的恋爱现象觉得不可理喻,对学生在早晨第一节课无精打采的不理解,学校课程安排不与学生生理日周期同步,以及因过度紧张学习所导致神经衰弱、体质低下等。

反思教育中的这些不理解生理规律、违背生理科学的现象,我们就足以意识到学习《教育生理学》的意义。

第一、为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奠定基础。

心理学的基础之一是生理学;教育学的重要基础是生理学与心理学。

可见,生理学或教育生理学是教育科学大厦的基石。

因此,《教育生理学》是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教育科学的基础;很难理解,缺乏生理科学基础的人能真正研究好教育问题!

当前教育科学研究,多半不自觉地或限于知识技能缺陷而仅仅能从社会、历史等视角进行,但就缺少生理科学的视角。

第二、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生理学、心理学与教育学共同支撑着教育实践。

当前教育中存在许多违反生理规律的现象,使得某些教育成为压抑人性、促废生理发展的因素。

因此,如何把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取、教育方法的选用、教育模式的建构、课堂教学的设计等教育实践建立在生理科学的基础上,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为个体科学规划人生提供导向。

教育生理学把个体生理发展与教育问题联系起来,让人从生理科学的角度对人类、对个人的"时空”看个"透彻”;基于此,让人从生理发展与教育发展相联系的角度来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

3、睡眠的教育指导意义。

答:

首先,有研究者认为,异相睡眠是神经细胞活动增高时期,它对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成熟有密切关系。

因此,应当保证儿童青少年的睡眠有足够的时间,以促进其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

其次,慢波睡眠对记忆有重要作用。

4、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答: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影响生长发育最基本的因素。

2、内分泌的因素:

在既定的遗传因素的制约下,个体生长发育的速度、水平与个体的内分泌系统机能的机能状态关系极为密切,特别是在缺乏生长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激素的情况下,个体的生长发育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3、精神状态:

人类的喜、怒、哀、思、悲、恐、惊等精神状态会影响生理活动、引起生理活动的变化:

良好精神状态可促进生理发展、消极精神状态会破坏生理规律、导致生理机能下降。

4、营养与锻炼:

在遗传因素、内分泌机能、精神状态正常的情况下,营养等外界条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就凸显出来。

5、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构成因素众多,包括光照、空气、气候、污染等,这些众多的因素都影响着生命的生长发育。

四、论述题

人类生命的生长包括生理、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并且始终贯穿在整个生命过程中。

试述在此过程中,生命的生长性表现出哪些特征以及对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答:

特征:

一、生命的整体性与层次性,二、代谢性与生长性,三、反应性与适应性,四、统一性与愉悦性,教育启示:

(一)1、生命的整体性教育:

重视合体育课程的教学,特别是通过形体训练课程以改改善学生形体结构、增加学生的开体美,为其生理机能的发送、心理自信的提高奠定基础。

2、层次性教育:

通过对学生从生命由细胞、器官到组织、系统结构层次性的教育,有助于形成学生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有助于消除对人体的迷信,增加对人体科学性的认识。

(二)1、代谢性教育:

生命的代谢性特征有助于我们认识生命运动中对于物质与能量的摄入,排除的基本生命现象,认识到作为需要基础的手持摄入的必需性,了解孔子"食、色,性也”中关于食的重要性的观念。

2、生命的生长性教育:

生命的生长性知识有助于认识便笺的发展性,生命从弱小到强壮的现象,以生命生长的敬畏感来认识受教育者的生命意蕴及其教育诉求,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生命的未来性。

(三)1、生命的反应性使人们认识到身体是"活”的,还是"死”的真正意义,建立维持生命"活”性的天然敬畏感,同时,生命的把之的生物电现象也有助于我们探索"心电感应”爱情中"触电”的生物学根据。

2、人类正是通过反应性,适应性才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相应机能、意识与行为调整,从而适应环境条件,保护了自我。

因此,教育人们要充分认识自身潜能的客观存在,通过教育或训练以充分地发掘自己的潜能、提升生命的价值。

(四)1、生命的统一性要求我们以整体的观点来对待我们自己,从而建立从生理人格的完整,赛况的自我。

在实践中,有助于我们认识各自有关身与心的分离、爱与欲的分离,言与行的分离等等各种"障碍型”生命现象。

2、生命的愉悦性要求人类应当以积极,科学的态度正视人类的基本生理需要,在符合社会规则的条件下给予其满足,在正视当下生活,肯定现实幸福,追求生活快乐的指导下,对生命愉悦性给予满足。

6第三批次

判断题

题目说明:

(10.0分)1.

5、对高中学生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仍应采用实验和现场教学方法。

()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分)2.

2、神经类型为弱型的学生,其教育要以自学引导、情感交流为主,既满足其心理敏感、情感深沉的特征,又培养其学习、思考的习惯。

()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分)3.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老子英雄儿好汉”的遗传决定论是绝对正确的。

()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分)4.

3、对兴奋型学生的教育应以活动教学、讨论教学为主。

()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分)5.

1、解剖学、生理学与教育学是教育生理学的科学基础。

()

正确

错误

纠错

论述题

题目说明:

(10.0分)6.

二、名词解释

1、生命统一性:

生命机体在生理整体的基础上通过反应、适应而建立一整套的行为,使得生命的生理与心理、身心与社会等两大方面建立具有"动力定型”性质的统一性。

2、记忆:

记忆是指信息的贮存,至少一次或反复多次能够回想(回忆)起某种事物的思维能力,即对事物得以保持和再现。

3、系统:

系统是若干功能、结构相近的器官为执行一定生理功能而有顺序地结合而成。

如口腔、牙齿、食道、大小肠以及肝、胰等构成消化系统。

4、反馈调节:

在反射过程中具有自我调节系统的反馈联系称为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如:

排尿反射,负反馈调节如:

血压的调节。

三、简答题

1、考试卫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考试是紧张的脑力劳动,要十分重视考试期间的卫生。

第一,科学选择考试时间。

如考试不宜过度频繁,应当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考试时间不要选择在学期开始或活动结束时;考试不要选择在大型活动前后;考试不要安排在恶劣天气期间,因为恶劣的气候条件影响学生的情绪,思考。

第二,消除考试紧张心理。

考试前教师应向学生说明考试的意义目的和方法,使学生认识考试是学习后的总结,是很好的复习机会,不能采取突然袭击。

第三,给予充足的复习时间。

第四,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

第五,保障足够营养供给。

此外,对生病或病后恢复期间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辅导,补考或免考。

2、感受器可分为哪两大类以及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答:

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过程的结构。

按感受器在身体上分布的部位并结合一般功能特点可区分为:

内感受器和外感受器两大类。

内部感受器除本体感受器外,都是通过植物神经来完成反射活动的;外部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是通过躯体神经来完成反射活动的。

3、健康的四个层次是什么?

答:

健康的四个层次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性健康。

4、什么是听觉适应以及听觉适应对课堂教学有什么启示?

答:

在声音继续作用的过程中,听觉的敏感度会发生变化,当声音不太强而声音作用的时间又不太长时,会引起响度感觉的降低,是为听觉的适应。

启示课堂教学中,要求运用较强的语言技巧,诸如语音的高低变换,声调的强弱转变,频率的快慢对比等,以克服学生对教师"平调”声音的适应,从而产生疲倦,厌学行为。

四、论述题

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先生。

果真按照学生的差异去实施因材施教,应该说所有的学生是愿意学习的、是能够被教育好的。

请你从巴甫洛夫学派对神经系统的类型分类的差异,论述对不同神经类型学生的教育启示。

答:

人类不同神经类型的存在,启发教育应当是根据神经系统的类型而实施不同的教育训练,这给教育训练提供了指导作用:

兴奋型学生的教育:

从神经系统的思维"定势作用”看,这类学生兴奋高度,难以安静学习(一定程度上将来不是科学研究的人才),因而对此类学生的教育要活动教学、讨论教学为主,既满足其充沛体力发泄的需要,又使其受到必要的文化知识教育和道德养成。

活泼型学生的教育:

从神经系统的思维"定势作用”看,这类学生兴奋与抑制平衡、且转移迅速,(一定程度上将来是各方面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帅才),因而对此类学生的教育要讨论教学、问题研究为主,既符合其高智商发展的需要,又培养论辩才干。

安静型学生的教育:

从神经系统的思维"定势作用”看,习惯于安静学习、思考(一定程度上将来是科学研究的人才),因而对此类学生的教育要以系统的知识传授、问题研究训练主,既满足其旺盛的求知欲,又使其受到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训练。

弱型学生的教育:

从神经系统的思维"定势作用”看,这类学生兴奋性低,习惯于安静自学(一定程度上将来是一种富于反思的人才),因而对此类学生的教育要自学引导、情感交流为主,既满足其心理敏感、情感深沉的特征,又培养其学习、思考的习惯。

6第四批次

判断题

题目说明:

(10.0分)1.

5、患呆小病是甲状腺功能不足的表现。

()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分)2.

2、神经冲动在一根神经纤维内传导,其强度因传播距离的差异而有所变化。

()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分)3.

3、当代的性教育不仅包括性生理教育,还包括性心理、性道德、避孕以及人口教育等内容。

()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分)4.4、对安静型学生的教育要以系统的知识传授、问题研究训练为主。

()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分)5.

1、父体提供的性细胞是决定子代性别的唯一因素。

()

正确

错误

纠错

论述题

题目说明:

(10.0分)6.

二、名词解释

1、听觉适应:

在声音继续作用时,听觉的敏感度会发生变化,当声音不太强而作用时间又不太长时,会引起响度感觉的降低,即听觉的适应。

2、生长:

广义生命的生长包括生理、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狭义的生长主指人体组织、器官、系统在产生的基础上,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器官、组织大小、长短以及重量的增加以及机能的进步。

3、内分泌:

人体内有很多分泌腺体,如甲状腺、胰腺、汗腺及性腺等,它们都具有分泌功能。

分泌的方式可分为外分泌与内分泌两种。

腺体产生的分泌物通过管道输出,并直接输送到脏器的腔道或体表,其分泌物呈液体状的,称之为外分泌。

如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胰管到小肠,汗腺分泌的汗液到体表。

而内分泌则是人体的一种特殊分泌方式,它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

内分泌腺不具有导管,其分泌物称为激素,它们是通过血液或淋巴输送到全身的,并且在特定的部位发挥作用。

如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直接分泌入血,随血循环到身体的某些部位产生效应。

4、近视:

平行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已聚成焦点,及到视网膜时,光线已发散,不能形成清晰的物象,视远物不清楚。

近视眼有两种情况,一是眼球前后径太长,二是晶状体的折光率太强。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记忆和记忆的种类有哪些?

答:

记忆是指信息的贮存,至少一次或反复多次能够回想(回忆)起某种事物的思维能力,即对事物得以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种类有:

感觉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

2、性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第一、性知识、性态度与性行为相统一的教育原则;反对任何片面化形式的性教育,特别是单纯的性知识教育;而且要求在性科学问题上言行一致,预防两面派行为。

第二、采用启发、诱导和帮助决策的教育原则;反对性教育中的机械灌输、强迫认同,以及任其自然而不负指导责任的性教育;而且针对儿童青少年性发育出现的问题,进行有理、有节的教育引导。

第三、坚持适时、适地、适度和适当的教育原则;反对不合时机的性教育以至于诱发学生性欲望的性教育(实践表明,初一是进行性教育比较理想的时期);也反对性过程过分描述以至于诱发学生性冲动的性教育。

第四、禁用粗暴、压制和禁锢手段的教育原则;对处于青春期青少年的性好奇及其性心理问题,教育者应当和风细雨地解释,反对简单的训斥、压制教育行为,更不可视性为恶而呵斥学生。

第五、不激发性神秘感、不激发性欲的原则。

特别是对处于青春期特殊阶段的,性教育首先要有"理”----通过科学的性教育消除学生的性神秘感;其次要有"节”----不能因为性教育而激发学生的性欲望。

3、简述激素的共同特点。

答:

第一、各种激素对组织细胞的作用有一定的特异性。

即激素经体液而分布到全身各处时,虽与组织细胞有着广泛的接触,但多数激素(除生长素和甲状腺激素几乎能影响机体的全部细胞外)只对一定组织细胞产生作用,这些能被激素作用的组织和细胞称为靶组织、靶细胞。

第二、激素的作用只调节靶细胞特定生理过程的速率,不发动新的代谢过程,也不向组织提供能量和物质,只起着"信使”的作用。

第三、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极微,但效果极为显著,如每周3毫克的用量可使侏儒患者恢复正常生长发育。

第四、激素在人体内不断地产生,但又不断地发生代谢性失活。

故激素在体内不能长期保存。

4、什么是消退抑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

消退抑制是内抑制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形式。

连续多次施予动物阳性条伴刺激,而不给与强化,在大脑皮质逐渐发展起来的抑制过程,称为消退抑制。

如果给狗看肉粉,但不给强化,最初几次唾液仍会分泌,以后就逐渐减少。

时间较久,就不分泌唾液了,这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实验性消退。

这时在大脑皮质产生了抑制过程,抑制了条件反射性的分泌,并不是此种条件反射的消失,因为使狗休息后,再给看肉粉,唾液又有所分泌。

巴甫洛夫设想,消退是由于原来在大脑皮质可产生兴奋过程的条件刺激,现在变成在大脑皮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