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大江东九年级语文10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7516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萧山区大江东九年级语文10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萧山区大江东九年级语文10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萧山区大江东九年级语文10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萧山区大江东九年级语文10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萧山区大江东九年级语文10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萧山区大江东九年级语文108.docx

《萧山区大江东九年级语文1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萧山区大江东九年级语文108.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萧山区大江东九年级语文108.docx

萧山区大江东九年级语文108

2015学年第一学期学区假期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一、(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脚踝(huái)藩篱(fān)矜寡孤独(jīn)

B.哺育(bǔ)怪癖(pì)玲珑剔透(tī)

C.燕然(yān)沆砀(dàng)参差不齐(cī)

D.怂恿(sǒng)俶尔(shū)以游堕事(hu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飘渺闲遐再接再厉窥谷忘返

B.狼藉缀连锐不可当张皇失措

C.撤消销蚀世外桃园怡然自乐

D.喧嚣辽落一泄千里山岛竦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城管部门要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切实奉行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B.法国的城际交通最值得提及的是铁路运输,法国被公认为拥有欧洲大陆最完整的铁路系统。

C.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这款新型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D.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漠不关心。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分别选自《韩非子·说难》《淮南子·人间训》,题目是编加的。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野草》,是鲁迅先生回忆和怀念自己儿时保姆的文章。

C.《陋室铭》、《爱莲说》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周敦颐,他们是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

D.《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背影》等。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赞成者都认为继续双宽松的政策将带来资产泡沫,恶化经济结构。

B.十八大报告,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C.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队伍的壮大,网络用语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D.李老师的课不仅让在后排观摩的老师受益匪浅,而且牢牢地吸引了全班学生。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做四小题)(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②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歌行》)

③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

(1)

(2)两小题。

(5分)

杭州地铁目前已经初步成网运营。

未来5年内,还将建成2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南段、5号线一期以及6号线一期工程……因此,对杭州地铁运营的管理越来越细致是必须的。

“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修改对照表(征求意见稿一),昨起在市政府网上征纳意见。

里面有一条修改条款提及,运营单位对无票或者持无效车票乘车的乘客,按照出闸站线网单程最高票价收取票款,并可加收五倍票款。

乘客冒用他人证件或逃票,将被纳入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这加收“五倍票款”和“纳入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是最新增加的。

更不划算的是,票务人员还会把逃票者的身份证等信息记录下,交给杭州市个人征信系统,有了这个“污点”,今后找工作、贷款有可能都受影响。

(1)这段文字在用语得体、语言结构、标点使用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

(3分)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2分)

8.综合性学习(6分)

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此,某班决定开展“精彩成语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你说我答】根据提示答出成语。

(2分)

(1)你说:

它的关键词是“赵括”“兵书”“生搬硬套”,后用来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我答:

它是。

(2)你说:

它出自木兰诗,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我答:

它是。

【小试牛刀】成语大多来自传统经典著作,高度凝练,自成语境。

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两个写一段话(不超过35个字),并写出其中一个成语的出处。

(2分)

豁然开朗一鼓作气心旷神怡不求甚解计日而待

【唇枪舌剑】同学们对当下生活中“成语套用”“成语换装”做法的利弊展开了辩论,请你任选一方参与辩论,说明理由。

(2分)

A不雾(鸣)则已,一雾(鸣)惊人!

——网友评论雾霾现象

B祝你钱(前)途无量!

——祝词

C我形(行)我塑(素)——美容院广告词

D芳草青青,请高抬贵脚(手)——文明劝导标语

正方观点:

“成语套用”“成语换装”利大于弊。

反方观点:

“成语套用”“成语换装”弊大于利。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6题。

(一)

怀念火柴

在这个自动打火的年代,我竟然怀念起了那小小的火柴。

火柴,多数都是用松木做的。

点燃时,那股松香味儿,那木质的芬芳,清新,纯粹,淳厚。

有雨后森林的气息,是土地和草木宽厚绵长的呼吸,使得那些即使没有见过森林的人们,也能随时闻到森林的气息;也有点像母亲用皂角洗过的头发的气味。

我小时候,看见大人们点燃火柴抽烟,我总要凑到他们跟前,一是好奇他们对嘴上冒烟这件事儿为何如此热衷,再就是想闻那种好闻的松香味儿。

我父亲那一代人,一直是使用火柴的。

我记得,他们并不是每个人衣兜里随时都带着火柴,常常是好几个人当中,才有一个人带着火柴,可能是因为脆薄的火柴盒,装在这些做重体力活的人们身上容易被挤压破损吧。

在劳动间隙,想抽烟而没带火柴的人就会喊一声:

谁有火?

就有人回答:

我有火。

想抽烟的就走过来,围在那个带着火柴的人面前,将旱烟锅或自制的旱烟卷凑过来,那人将点燃的火柴依序递到他们嘴里含着的烟上,那动作是快速而又小心翼翼的,动作幅度大了,就会招风熄火,动作慢了,点不了几根烟火柴就燃完了。

帮人点烟因此也算是一门需要掌握分寸的小小技艺,也是乡村生活中很独特的一个场景。

他们以火柴为中心围在一起,彼此的身体离得很近,手、胳膊、衣服都互相紧贴着,甚至,俯身接火时,彼此的脸几乎碰在一起。

细微的火苗,温暖的火种,拉近和连接起彼此的身体、表情、呼吸和心跳,拉近和连接起彼此内心的温情。

他们围在一起抽烟的时候,也并不多说什么,这些平时辛苦而粗糙的男人们,他们用这种亲近的身体语言已经表达了更实在更温暖的内容。

而我的父亲,常常是随身带着火柴的那个人。

至今还记得那个动人的场景。

夜晚,吹着寒风,生产队加班修水库,几十个社员默默劳作着,起落的镢头、铁锹,在夜色里划动零星的天光。

这时,几个想抽烟的叔叔伯伯走过来,围在总是随身带着火柴的父亲面前。

父亲点燃火柴,微弯着身子,挡住风,护着火。

这时,我那手捧火苗的父亲,火光照亮了他的脸,他像一位古代的祭司,主持着生命与生命、心灵与心灵的相遇、相依和相知,将手中细微的火焰依序递给围在身边等待接火的乡亲们。

这一刻,我的父亲被乡亲们亲切地围着,俨然成了夜晚的中心,成了温暖的中心,成了这个世界的中心。

这很像一种不是宗教而内涵着宗教意味的精神仪式:

那手持火苗的人,大家围在一起,默默地重温心灵的约定。

这一刻,这些劳作的人,辛苦的人,清贫的人,他们不仰视别的人,他们自己为自己燃一炷香。

火光映照着父亲的脸和乡亲们的脸,这些古老的乡土的脸,显得那样质朴、单纯、温和。

淡淡的烟缕缭绕着他们,质朴的脸上荡漾着平和、安详的佛光。

然后,衔着火苗各自散去,那温暖的烟缕,长久缭绕在岁月的上空。

我想,那时,我卑微的父亲心里,一定会生起一种被别人需要和被看重的幸福感觉。

而围在他身旁的乡亲们,心里也会泛起一种尊重和感激的细微情思。

如今,父亲已经去世多年。

气势汹汹的汽油和尖锐带毒的化学气息,笼罩了我们的生活,也弥漫在我们的心魂。

谁的衣兜里,还揣着朴素、温和、亲切的火柴?

谁的身上还散发着古老的松香?

9.“怀念火柴”在文中有哪些具体内涵?

请分点简要分析。

(6分)

10.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分)

①他们以火柴为中心围在一起,彼此的身体离得很近,手、胳膊、衣服都互相紧贴着,甚至,俯身接火时,彼此的脸几乎碰在一起。

②父亲点燃火柴,微弯着身子,挡住风,护着火。

11.文中说,“这一刻,这些劳作的人,辛苦的人,清贫的人,他们不仰视别的人,他们自己为自己燃一炷香”,请你谈谈对此句的理解。

(3分)

12.文章的最后两段有什么作用?

(3分)

(二)

纵宠舌尖欲望=纵宠灵魂沦陷

①孙隆基教授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恶魔化身为名厨,为国王烹饪。

当时的人们以素食为主,从不为了口腹之欲而去杀生。

但是,恶魔成了宰杀动物的“始作俑者”,他屠杀鸟兽,以为食物。

他让国王品尝鲜血的味道,让国王变得像狮子一样凶猛,但却像奴隶般地臣服于他。

恶魔让国王品尝了四天的极品盛宴,而他所希望得到的报酬仅仅是在国王的双肩上各吻一下。

国王恩准了。

没过多久,国王双肩上就各长出了一条蛇。

群医束手无策,刚将它们切割掉它们就又长了出来。

后来,恶魔又出现了,他对国王说:

“这是你的宿命。

你不能把蛇切掉,只能让它们活着,且必须用人脑喂食它们,令其饱食而熟睡。

”于是国王每天宰杀两名少年,取脑饲蛇,从此成为杀人如麻的暴君。

②孙隆基教授得出的结论是:

美食是魔鬼送来的礼物。

③在这个星球上,大概只有中国人才会如此痴迷于“魔鬼送来的礼物”。

李波先生早就将中国人的宗教定义为了“吃教”。

在他的笔下,中国人憨吃、闷吃、傻吃、癫吃、疯吃、狂吃、蛮吃、胡吃、乱吃。

中国人靠“吃”来认识、解释这个世界——探索叫“尝试”,思考叫“酙酌”,理解叫“消化”,不求甚解叫“囫囵吞枣”,理解不透叫“生吞活剥”……近些年,又有人创造出了“精神大餐”、“视觉盛宴”、“文化快餐”之类的流行词语,瞧,离开了舌尖与胃袋,我们简直就不会说话了。

④《舌尖上的中国》挑逗着中国人的味蕾,也挑逗着中国人的神经。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既赚涎水又赚泪水、既赚眼球又赚银子的纪录片。

⑤一个被饥馑折磨了几千载的民族,它的节日几乎没有一个不是与食物紧密关联的——元宵节、粽子节、月饼节、饺子节……“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千里做官,为了吃穿”,这些恶俗到狗血的民谚未必没有道出一些人的婚姻观与出仕观。

“吃教”的信奉者们心底激荡着一个令人惊悚的声音:

“我吃故我在!

⑥犹太教有一条奇特的教规:

人类不得在一头饥饿的动物面前进食,必须首先喂它。

李波先生说:

“对动物的残忍就是对人类自己的残忍。

口腹之欲不仅涉及到生态问题,而且归根到底涉及善恶问题。

”如果一个人不忍看一头动物饥饿,他就不忍看一个人饥饿,反之亦然。

⑦据说,将一头猪从耳朵吃到尾巴的民族只有汉族。

我们向来不忌口。

在白洋淀一个小餐馆,服务员向我们推销标价令人咋舌的“水鸟馅饺子”。

我们嫌太贵,推销者带着明显的鄙夷口吻说:

“你也不看看,那水鸟多瘦啊!

一只水鸟的肉才能包三个饺子。

能不贵吗!

”窗外,恰好有水鸟叫着,听声音,即可约略猜到是那种极娇小伶俐的鸟。

便忍不住想:

小鸟啊,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可曾料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仅仅是三个饺子?

同胞啊,你除了用舌尖去欣赏一只水鸟,就找不到别的欣赏途径了吗?

⑧拒绝“魔鬼送来的礼物”,应该是人生的第一大修炼,因为,纵宠舌尖上的欲望就等于纵宠灵魂的沦陷。

我们有一个痛彻骨髓的教训——吸食鸦片。

你看那些“瘾君子”们,为了图一时之快,不就欣然听任自己的双肩长出斩不死的毒蛇来了吗?

⑨一个信奉“吃教”的民族,注定难以在精神上得到必要的提升与超越,其文化也便难免表现出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偏执。

目下,“吃货”已经由贬义词提升为中性词,且大有进军褒义词之势。

“标签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一旦被贴上了某种标签,他就会不自觉地做出与之相称的“自我管理”。

“吃货”为了不枉为“吃货”,就要大吃、特吃、比吃、赛吃、偷着吃、藏着吃。

你去高级饭店明察暗访,我就躲到偏僻会所、农家大院、单位食堂去吃!

名声插到大粪上也要吃!

脑袋掖进裤裆里也要吃!

自称“吃货”的人们啊,愿你们听到这振聋发聩的声音:

“一个人要想获得灵魂的自由,首先必须摆脱和超越味觉的囚禁。

13.文章第⑥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对动物的残忍就是对人类自己的残忍”,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14.第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15.概括本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

(3分)

16.读完本文后,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舌尖上的欲望”。

(4分)

三、(20分)

古诗文阅读,完成17-21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①,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

“请与子论功,可乎?

”田文曰:

“可。

”起曰:

“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

”文曰:

“不如子。

”起曰:

“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

”文曰:

“不如子。

”起曰:

“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

”文曰:

“不如子。

”起曰:

“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

”文曰:

“主少国疑③,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

属之于我乎?

”起默然良久,曰:

“属之子矣。

”文曰: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二)

孟尝君有舍人④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谓盂尝君曰:

“猿猴错⑤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⑥不如狐狸。

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⑦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

故人舍其所长,之⑧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⑨哉?

”孟尝君曰:

“善!

”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魏置相:

魏国设置相位。

②乡:

同“向”。

③国疑:

国人疑虑。

④舍人:

门客。

⑤错:

同“措”,放弃。

⑥骐骥:

千里马。

⑦铫鎒:

家具。

⑧之:

这里可引申为“使用”的意思。

⑨用世立教:

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魏置相,相田文(以……为相)B.敌国不敢谋(商量)

C.曹沫奋三尺之剑(举起)D.一军不能当(抵挡)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曹沫之奋三尺之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属之于子乎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D.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①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

②故人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20.上述两段文字都谈及用人,但角度不同。

请结合文章,作简要评析。

(4分)

2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5分)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

盘香的烟缕。

(1)此诗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0分)

  绿萝很好养,折上几枝,放进盛水的玻璃瓶里就行了。

摆在桌上,眼前一片绿意。

可让人遗憾的是,它在水里慢慢生了根之后,几乎就不再生长,没精打采,枝蔫叶稀。

是缺少阳光?

放到窗前晒些日子,不见起色。

是氧气不足?

打开窗子常透透气,也没效果。

后来,试着往水里投了一把石子,原来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根须似乎一下有了支撑,它们使劲往下扎,把石子紧紧缠住。

没过多久,绿萝就绿油油的,枝繁叶茂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015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学习能力测试

九年级语文答案卷

1.C2.B3.D4.A5.C

6.①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③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④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

(1)①“征纳”改为“征求”“征集”等;

②“把逃票者的身份证等信息记录下”改为“记录下逃票者的身份证等信息”;

③“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的引号改为书名号。

(3分,各1分)

(2)杭州地铁上逃票,可能加收5倍票款,还会给个人信用留下污点。

(2分,缺一要点1分,缺两个要点扣2分,超过3字以上扣1分)

8.(2分)【你说我答】

(1)纸上谈兵

(2)扑朔迷离

(2分)【小试牛刀】示例:

他顺着石阶一鼓作气爬上山顶,拂面而来的清风,令他心旷神怡。

成语:

心旷神怡出自:

《岳阳楼记》。

(造句1分,句中所用1个成语出处1分)

【参考】:

豁然开朗(出自:

《桃花源记》)一鼓作气(出自:

《曹刿论战》)

不求甚解(出自:

《五柳先生传》)计日而待(出自:

《出师表》)

(2分)【唇枪舌剑】示例——正方:

随着时代的进步,成语也要跟上现代人的脚步,要与时俱进。

套用、换装是成语生活化的表现,丰富成语的表现力,易于被更多的人接受。

反方:

这种做法是对成语的生编硬造,如果泛滥,就容易影响人们语言表达的规范,导致写错别字,曲解成语,误用成语。

9.

(1)写喜欢闻火柴的松香味,抒发对远离我们的芬芳、清新的土地和草木的怀念。

(2)写辛苦而粗糙的农人们在劳动间隙点烟的场景,抒发对乡村的温情生活的怀念。

(3)写夜晚父亲递火、乡亲们接火点烟的场景,抒写对质朴而庄重、虔诚的一种宗教意味的精神仪式的怀念。

(4)写常常怀揣着火柴的父亲已去世多年,抒写对卑微、辛劳、质朴的父亲的怀念。

(每点2分:

材料1分,结论<内涵>1分。

答对3点给满分,加黑文字意思相近即可,应注意材料与结论的契合度。

有欠缺酌情扣分。

10.①细节描写,“围”“紧贴”“碰”的身体语言写出了农人们在用火柴点烟时的亲近

(1),表现了乡村生活中的温情

(1)。

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微弯“挡”“护”写出了父亲手持火苗时的小心谨慎

(1),表现出一种庄重和虔诚

(1)。

(分析材料1分,结论1分,共4分)

11.在接过火苗点燃香烟的那一刻,这些卑微、辛苦、质朴的劳动人民,体会到了沉重劳动后的一份悠然、安详;香烟仿佛成了他们点燃幸福的一柱清香,让他们放下了生活的劳累和贫困,让他们从卑微中释放出来,成为一个有尊严的幸福的人。

(意思相近即可,重点解读劳作的人此时的心境—“自己为自己”、“一炷香”。

3分)

12.两个反问,写出了火柴以及以父辈为代表的一种乡村的温情生活、生活中的一种虔诚感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已经离我们远去的现实(1分),表现了作者深深的怅惘和怀念(1分)。

加强了语气,深化了文章中心(1分)。

13.对动物残忍就会丧失爱心和道德,一个没有爱心和道德的人对谁都是冷漠的。

人们在残忍的环境中慢慢会变的麻木冷漠,甚至有一天看到同类被屠杀也会无动于衷。

(3分)

14.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1分),通过举犹太人对动物尊重的事例反衬中国人为“舌尖的欲望”对动物肆意扼杀(1分),增强文章的针对性(1分),为下文观点的提出提供有力的依据(1分)。

(共4分)

15.纵宠舌尖上的欲望就等于纵宠灵魂的沦陷,一个人要想获得灵魂的自由,首先必须摆脱和超越味觉的囚禁。

(3分)

16.“舌尖上的欲望”应适可而止,切不可过分追求以致成瘾,更不能为此欲望对其他生物肆意扼杀(2分);否则,既残害了其他生物,又丢掉了自己的灵魂(2分)。

(共4分)

17.(B)(3分)18.(B)(D)(4分)

19.①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谁行?

”(2分)

②所以,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长处,改而使用他的短处,即使是尧舜也有做不到的事。

(2分)

20.第一段文字“田文为相”,侧重用人时要注重人才与形势相匹配。

(2分)

第二段文字“鲁连留人”,侧重用人者应不放弃各种人才,因他们各有所长、所短。

(2分)

21.

(1)描绘了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吹开,轩的前面小径边载着许多篁竹这样清静优雅的环境。

(2分,意思对即可)

(2)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3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作文(40分)略

附译文:

(一)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

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

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

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

“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

”田文说:

“可以。

”吴起说:

“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死战,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我比,谁好?

”田文说:

“不如您。

”吴起说:

“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充实府库的储备,您和我比,谁行?

”田文说:

“不如您。

”吴起说:

“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谁能?

”田文说:

“不如您。

”吴起说:

“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

”田文说:

“田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

”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

“应该托付给您啊。

”田文说:

“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

”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二)孟尝君田文因为瞧不起他食客中的某人,因而就想把他赶走。

鲁仲连对他说:

“猿猴如果离开树木浮游水面,它们动作没有鱼鳖灵敏;要说经过险阻攀登危岩,良马也赶不上狐狸。

曹沫举起三尺长剑,全军队都不能抵挡;假如叫曹沫放下他的三尺长剑,让他改拿耕田的器具,和农夫一样在田里工作,那他连一个农夫都不如。

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长处,改而使用他的短处,即使是尧舜也有做不到的事。

现在让人干他不会干的,别人会说你无才;教人做他做不了的,就说他笨拙。

所谓笨拙就斥退他,所谓无才就遗弃他,假使人人驱逐不能共处的人,将来那些被放逐的人必然逃往国外,并且谋害我们以报往日的怨恨,这难道不是为后事开了一个坏头吗?

”孟尝君说:

“好!

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于是决定还是留下这个食客。

学校班级_姓名学号

2015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学习能力测试

九年级语文答题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3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6.第()小题

第()小题

第()小题

第()小题

7.

(1)①

 ③           

(2)

8.【你说我答】

(1)

(2)

【小试牛刀】              

 

【唇枪舌剑】

                                    

二(30分)

9.(6分)

                                

10.(4分)

(1)

(2)

11.(3分)

12.(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