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第一至七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7501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选修一第一至七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选修一第一至七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选修一第一至七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选修一第一至七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选修一第一至七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选修一第一至七单元测试题.docx

《历史选修一第一至七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选修一第一至七单元测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选修一第一至七单元测试题.docx

历史选修一第一至七单元测试题

历史选修一第一至七单元测试题

东阿一中高二年级历史月考试题

(时间:

10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53题,每题1分共53分。

1.如果你是生活在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的“六一汉”,下面关于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你之所以是“六一汉”因为你要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

B.你的前身是平民

C.你有可能变成债务奴隶

D.你的所有借款或地租都要以财产作为抵押

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贵族把持的权力机关有(  )

①首席执政官 ②长老会议 ③公民大会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D.①②

3.随着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雅典城邦出现了三股政治力量的划分。

从其反映的实质看,三派政治力量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阶级或阶层利益。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①“平原派”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 ②“山地派”代表平民尤其是下层平民利益 ③“海岸派”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 ④“山地派”和“海岸派”的利益是一致的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4.财产等级制度确立的意义不包括(  )

A.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

B.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C.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D.为下层平民参政议政开辟了道路

5.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100麦斗的平民,他可以(  )

①参加公民大会 ②当选“四百人会议”的成员

③当选为陪审员 ④在战争中提供骑兵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①③

6.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  )

①下层平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②确立了雅典的奴隶主民主制 ③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存续 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D.③④

7.“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

8.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

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 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

①新兴地主阶级 ②自耕农阶级 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①④

10.右图是“秦始皇兵马俑”的缩略图,图片再现了秦朝强盛的国力和兵力,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下列哪一改革措施(  )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D.什伍户籍制度

11.商鞅变法之所以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主要是因为这次变法(  )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

C.建立了二十等爵制D.推行连坐法

12.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13.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

但是,“商鞅虽死,秦法不败”。

上述现象说明(  )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②

14.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其主要依据是(  )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15.下列有关秦国商鞅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心内容是“重农”和“法治”B.在秦国确立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C.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D.是实行最早、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16.为了使拓跋部由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北魏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按人口分配土地B.任用崔浩等汉族儒生

C.兴办太学,培养人才D.重新统一黄河流域

17.北魏以武力统一北方后,在基层实行宗主督护制,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B.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C.便于豪强地主隐报人口、逃避赋税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18.孝文帝改革前北魏面临重重的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  )

①阶级矛盾尖锐 ②民族矛盾激化 ③各地人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19.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②得到了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孝文帝个人改革态度坚决 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2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22.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和商鞅变法相比,不同点是(  )

A.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B.倡导严刑峻法

C.制度创新,并为后世沿用D.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23.“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

遂至不可纪极。

”范仲淹为此进行改革,主要是

A.冗兵问题B.冗费问题

C.冗官问题D.边患问题

24.王安石:

“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

”司马光:

“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

”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  )

A.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B.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

C.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D.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

25.“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

”材料所述王安石的措施有助于(  )

A.杜绝高利贷盘剥B.抑制土地兼并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减轻农民负担

26.假设你生活在北宋,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  )

A.背诵诗赋辞章  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时务策  D.依靠“恩荫”

27.青苗法实行以后,韩琦从大名府上XX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对此,宋神宗说:

“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

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

”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  )

A.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B.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

C.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D.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

28.《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

(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须接受贷款。

对此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

B.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

C.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

D.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

29.右图是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一项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修建的朝代是(  )

A.北宋  B.元朝

C.南宋D.唐朝

30.“一旦触犯了当权者的既得利益,改革之难似乎难于上青天,失败是在预料之中的。

”以下改革中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A.王安石变法   B.梭伦改革

C.商鞅变法D.孝文帝改革

31.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

①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B.③④

C.②③D.②③④

32.王安石的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  )

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D.均输法

33.下列关于阿里方面的改革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重点发展民用工业B.首先发展军事工业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D.采取官办方式

34.“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的能在一崩溃的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建立起有生命力的国家的一个人。

”对上述材料认识不准确的是

A.奥斯曼帝国已经腐朽没落分崩离析

B.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的局面

C.阿里对外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是帝国内充满生机活力的一部分

D.阿里政权统治时间较长

35.穆罕默德·阿里在政治改革中,规定各部部长及各省省长都由自己亲自任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咨议会没有实权B.维护专制集权

C.仍仿效欧美民主制度D.改革了政治机构

36.穆罕默德·阿里大力发展军事方面的措施有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实行征兵制③建立海军舰队④派遣留学生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7.穆罕默德·阿里在改革中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埃及的近代化B.抵御外来侵略

C.巩固统治,建立庞大帝国D.改善国内的文化教育

38.19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纺织工业对棉花等原料的需求猛增,阿里抓住这一时机,组织力量培植优质的长绒棉。

这充分说明穆罕默德·阿里

A.能发展经济作物,加强对外贸易B.能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发展生产

C.能发展经济作物,提高农业效益D.能抓住机遇,根据国情进行改革

39.穆罕默德·阿里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金钥匙。

下列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大力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

B.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

C.围绕军事工业,大力发展本国的民用工业

D.组织翻译大量欧美国家的著作并创办报纸

40.11世纪著名的“卡诺莎之辱”集中说明当时(  )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一些封建国家的君主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B.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41.在中世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中,人们利用的主要手段是(  )

A.揭露封建制度的腐败和黑暗B.揭露天主教会的腐败和黑暗

C.宣传宗教的“异端”思想D.宣传人文主义思想

42.14~16世纪,欧洲向近代过渡,这一过渡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

C.资产阶级兴起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43.16世纪西欧天主教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

①天主教会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 ②封建王权与天主教会干涉的矛盾 ③文艺复兴运动与神学思想的矛盾 ④封建割据势力与王权的矛盾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4.“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人非工具”D.理性至上

45.某宗教改革者提出:

“人的灵魂是否得救,是由上帝挑选预定,人不可能靠自己得救。

人要确定是否获上帝挑选,在于是否遵守上帝的戒律及参与教会的圣事。

”这位改革者应是(  )

A.威克里夫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D.亨利八世

46.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的是(  )

A.反对教皇权威B.主张不需要通过教会的中介同上帝联系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D.宣扬选民和弃民

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

“(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

”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

A.废除农奴制度B.维护农奴制度

C.推翻沙皇专制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48.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

A.农奴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奴被迫出卖劳动

C.农奴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奴成为商品

49.“二一九法令”的内容不包括(  )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B.地主不能把农奴当成私有财产

C.农奴获得解放需交赎金D.付清赎金后,农民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50.观察右图,俄国1861年改革后,图中

所示部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  )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农民土地所有制

C.沙皇政府土地国有制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51.“二一九法令”颁布后,“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这主要是因为(  )

A.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B.农奴获得了一块份地

C.农奴拥有了合法的财产D.完全废除了农奴的封建义务

52.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

①农民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②解放后的农民被掠夺得一干二净 ③农民仍然受到地主盘剥和奴役 ④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53.有关下列四位改革者在土地方面改革措施的说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

B.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

C.废除包税制,改革土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D.颁布“二一九法令”,农奴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取一块份地

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3个题:

54题21分,55题15分,56题11分)

54.商鞅变法(21分)

材料一、太史公曰: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认识。

(4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

(6分)

 

(3)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

 

(4)材料二中庶人是指哪个阶级举上述材料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变化。

(4分)

 

(5)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3分)

 

55.王安石变法(15分)

材料一:

王安石曰:

“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

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

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

……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材料三: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材料四:

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

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1)材料一所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什么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符合这一特点的许多措施中既有成功的,又有埋伏着失败隐患的。

请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5分)

(3)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条)(4分)

(4)如果通过时间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2分)

56.欧洲宗教改革(11分)

材料一: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材料二:

……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

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三:

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一般为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宗教广泛的社会影响,被统治阶级也利用宗教进行反对旧的统治秩序的斗争。

(1)据材料一,“一个人发家致富”的原因是什么加尔文的这一主张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3分)

(2)材料二中“某些蠢人”是指。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是怎样评判“财

富”的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欧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

(5分)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DCDD6-10BDDAB11-15CDDDD

16-20ACDDB21-25BBCCC26-30CCCAA

31-35CAAADB36-40ACDBC41-45CACBC

46-50DBCDB51-53ADB

2.材料题答案

1.

(1)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略了对商鞅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的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4分)

(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但是其基本立场是否定商鞅变法。

(6分)

(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

(4分)

(4)新兴地主阶级;“庶人之富者累巨万”反映了变法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

(4分)

(5)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运用生产力或实践的标准;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等(3分)。

2.

(1)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或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少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4分)

(2)特点:

重视商品货币作用。

措施:

青苗法:

限制高利贷盘剥。

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

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农民负担仍很沉重,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学生无论选什么,只要能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正确分析,即可得分。

)(5分)

(3)士:

改革科举制度;农: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

市易法,均输法。

(4分)

(4)平衡各阶级的利益,减少变法阻力;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认识,解决内部纷争。

(答出一方面或言之成理就可以得满分。

)(2分)

3.

(1)上帝的恩赐。

为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神学依据和宗教动力。

(3分)

(2)天主教会 他认为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

他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俭朴、诚实、讲信用和谦逊等高尚美德(3分)

(3)性质:

是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意义: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