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主要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7487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检主要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体检主要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体检主要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体检主要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体检主要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检主要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值.docx

《体检主要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检主要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值.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检主要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值.docx

体检主要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值

体检主要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值详解

一、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眼、手、耳,鼻等感官或借助简便器械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不少疾病可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全面而准确地体格检查即可得出初步的诊断,有些疾病虽掌握了化验检查,X线、心电图等检查资料如无确实的病史和查体的表现,也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

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

  视诊是医生用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情况的检查方法。

视诊观察的一般状况包括:

性别、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与步态等。

局部视诊应观察被检者的皮肤、粘膜、舌苔、头颈、胸及腹部外形,四肢、肌肉、脊柱及关节生长发育状况,视诊方法简单但有时可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如双眼外突出应考虑甲状腺机能亢进。

视诊时被检查部位应充分暴露、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因黄疸及某些皮疹在灯光下不易辨认而常发生漏诊。

  触诊是用医生手指或触觉来进行体格检查的方法。

通过触、摸、按、压被检查局部、以了解体表(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及脏器(心、肺、肝、脾、肾、子宫等)的物理特征;如大小、轮廓、硬度、触痛、移动度及液动感等、它可帮助医生对检查部位及脏器是否发生病变提供直观的重要依据。

触诊时必把触诊的发展紧密结合解剖部位及脏部、组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有诊断价值。

  叩诊是医生用手指叩击被检查者体表使之产生音响,由于人体各种组织结构的密度、弹性各异而发生不同的声音。

医生借助叩击发出的不同音响来帮助判断体内器官状况的检查方法。

听诊(ausculation)是医生直接用耳或借助听诊器,听取体内心、肺、胃肠等脏器运动时发出的音响,以帮助临床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

耳鼻喉科(外耳道、鼓膜、耳疾、鼻窦、鼻腔、咽喉、扁桃体)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耳鼻喉科(听力、外耳道、鼓膜、耳疾、鼻窦、鼻腔、咽喉、扁桃体)

 

鼻部:

可查出各种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良恶性肿瘤及各副鼻窦的炎症

咽部:

可查出咽炎、扁桃体炎及各种良恶性肿瘤。

喉部:

喉、会厌、声带等的炎症、各种良恶性肿瘤。

耳部:

外耳道炎症、湿疹,各种良恶性肿瘤,急慢性鼓膜炎症。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眼科(视力.外眼.眼底.裂隙灯检查)

视力:

远近视、色盲及色弱。

外眼:

急慢性结膜炎、沙眼翼状胬肉等。

眼底:

视网膜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的眼底改变、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视神经萎缩、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等病变。

裂隙灯检查:

细菌性角膜溃疡、病毒性角膜炎、角膜异物、虹膜结状体炎、白内障等。

眼科

 

外科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外科(皮肤.淋巴结、甲状腺、乳房、脊柱、四肢、肛门、外生殖器等)

 

※外科体检:

 

        皮肤:

可检出皮肤炎症、各种皮肤病如毛囊炎、湿疹、皮炎、银屑病等。

 

        淋巴结:

淋巴结炎、淋巴结核、淋巴恶性肿瘤等。

 

        甲状腺:

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乳腺:

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瘤及乳腺的各种良、恶性肿瘤等 

        脊柱四肢:

畸形、软组织慢性损伤、关节功能障碍等。

 

        肛门:

血栓性外移、混合庤、肛乳头肥大、肛瘘、直肠息肉、肿瘤等,男性前列腺增生、肿瘤。

 

        外生殖器:

包皮过长、包茎、睾丸及副睾炎症和肿瘤、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外生殖器畸形、外生殖器的各种皮肤病变。

内科(心.肺.肝.脾.神经系统等)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内科(心.肺.肝.脾.神经系统等)

        物理检查是最基本的体格检查方法。

由富有经验的内科及外科医师通过对受检者的身体进行视、触、叩、听、闻等方法检查,对受检者的全身各脏器及各系统的功能作初步的判定。

※内科体检:

 

        胸部:

有无胸部畸形,评判肺脏功能,可初判有无肺炎、胸膜炎、支气管炎等征象。

初步判定心脏大小、心肌炎、心包炎、风心病、心脏瓣膜病变(心脏杂音)及各种心律失常等。

 

        腹部:

初步判定肝脾有无增大,有无肝硬化征象,有无腹部包块及其性质。

有无胆囊炎、腹膜炎征象等。

 

        腹水提示肝硬化及腹腔肿瘤、上下腔静脉阻塞等。

 

        腹部包块提示腹腔腹壁各器官的炎症、良性及恶性肿瘤、功能障碍、脏器异位等。

 

        神经系统:

初步判定神经系统功能,通过定位体征可判定神经病变部位。

体重指数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18~23..9

※体重指数大于24为超重;大于27为肥胖。

大于35为严重肥胖。

血压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压

成人血压:

收缩压<130毫米汞柱;舒张压<85毫米汞柱

※高血压诊断标准为:

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高血压。

上述数值以非同日多次(二次或二次以上)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偶然一次血压增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

脉压差过大或过小有病理意义。

高血压主要见于高血压病,亦可见于其他疾病(继发性高血压:

如肾脏疾病、肾上腺疾病等)。

妇科(妇检、白带常规、宫颈刮片、乳透检查、妇科B超)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妇科(妇检、白带常规、宫颈刮片、红外乳腺、妇科B超)

 

※妇科综合检查可诊断:

外阴各种炎症、白色病变、巴氏腺囊肿;阴道前后壁膨出、阴道炎(滴虫性、霉菌性、老年性和其他);细菌性阴道病;分泌物性状(提示相关疾病);宫颈糜烂程度、慢性宫颈炎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肥大、宫体炎、卵巢囊肿、附件包块、附件炎、盆腔炎等;宫颈癌、卵巢肿瘤等。

红外乳腺诊查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瘤及乳腺的各种良、恶性肿瘤等乳腺疾病。

二、化验检查

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项目名称

正常值

临床意义

乙肝5项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阴性

    不同的阳性结果组合有不同的意义,需结合临床由医师分析。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临 床 意 义

1

    俗称“大三阳” 

  1.乙肝病毒不断复制,有较强感染性; 

  2.急慢性乙型肝炎,或病毒携带者。

2

    1.急性乙型病毒性感染; 

    2.慢性HbsAg携带者; 

    3.病毒复制基本停止,传染性弱。

3

    俗称“小三阳“, 

    1.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 

    2.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3.病毒复制基本停止或一定程度复制,传染性小。

4

    过去现在都末感染过乙肝病毒。

5

    1.急性乙肝感染期; 

    2.慢性HBsAg携带者。

6

    1.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已康复; 

    2.注射乙肝疫苗,获得免疫。

7

    既往感染乙肝病毒仍有免疫力。

8

    1.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后康复; 

    2.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无传染性。

9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10

    1.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2.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恢复期;

    3.少数病例仍有传染性。

11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易发生基因整合; 

    2.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

12

    乙型肝炎早期感染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1.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 

    2.慢性携带者。

14

    1.亚临床型乙肝感染早期; 

    2.不同亚型乙肝病毒二次感染。

15

    同14

16

    急慢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

17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乙肝病毒感染。

18

    同17。

19

    乙肝病毒感染已恢复。

20

    急性乙肝感染中期。

21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感染。

22

    同21。

肝功:

白蛋白/球蛋白(A/G)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生化检查:

白蛋白/球蛋白(A/G)

1.2~2.5:

1

        常用于衡量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

当A/G比值小于1.0时,称比例倒置,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特征之一。

总蛋白(TPO)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生化检查:

总蛋白(TPO)

60~87g/L

血清蛋白质是各种蛋白的复杂混合物。

可利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分离。

血浆中的白蛋白、α1、α2、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等均由肝细胞合成。

γ球蛋白主要来自浆细胞。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蛋白质即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临床上用各种方法检测血蛋白的含量来协助诊断肝脏疾患,并作为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

 

血清总蛋白浓度升高:

 

(1)血清中水分减少,而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升高。

如高热、腹泻`呕吐,可使总蛋白浓度达10-15G/DL。

另外,休克、慢性肾皮质机能减退也可使血浓缩,使总蛋白升高。

 

(2)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总蛋白可超过10G/DL。

 

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1)血浆中水分增加,如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各种因素引起的水钠潴留。

 

 

(2)营养不良。

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慢性肠道疾病,或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严重结核病、甲亢、肿瘤等。

 

 (3)肝脏疾病。

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其中白蛋白下降最为显著。

 

 烧伤时,血浆渗出;大出血时,血液丢失;肾病综合症时,尿中长期丢失蛋白;溃疡性结肠炎时,可从粪便中长期丢失一定量的蛋白。

这都可使血浆总蛋白浓度降低。

白蛋白(ALB)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生化检查:

白蛋白(ALB)

35~55g/L

血清白蛋白是血清总蛋白的一部分,由肝脏合成。

肝脏疾患时常常检测血清白蛋白含量来协助诊断,判断预后。

但是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所以只有当肝脏损害到一定程度时,以经过一定的病程后,才能够显示出白蛋白质量的变化。

 

白蛋白浓度升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血浆浓缩所致。

尚未发现单纯白蛋白浓度升高的疾病。

 

 白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与总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相同。

急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见于大量出血和严惩灼伤。

慢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见于肝、肾疾病。

球蛋白(GLO)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生化检查:

球蛋白(GLO)

20~40g/L

血清球蛋白是血清蛋白质的一部分。

其中部分球蛋白由肝脏合成,另一部分球蛋白来自浆细胞,它能与外来的特异性抗原起免疫反应而保护机体。

 

球蛋白浓度升高:

血液浓缩可使球蛋白浓度相对升高,但临床上主要见于炎症和免疫系统疾病而引起的γ球蛋白增高,如结核、疟疾、黑热病、血吸虫、播散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由骨髓瘤。

 

 球蛋白浓度降低:

主要是体内的合成减少,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先天性免疫机能缺陷的病人均可引起球蛋白降低。

总胆红素(TBS)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生化检查:

总胆红素(TBS)

2~20μmmol/L

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所生成的直接胆红素不易透过细胞膜,因而不造成细胞损害。

 

胆红素增高见于:

 

肝脏疾患:

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肝外的疾病:

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直接胆红素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生化检查:

直接胆红素

0~6.8μmmol/L

 直接胆红素是经肝细胞代谢后生成,经胆道系统随胆汁一起排泄。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阻塞及肝外阻塞,使胆汁排泄途径受阻或排泄不畅,致使胆汁淤积,肝胆管的内压逐渐升高,导致毛细血管破裂,直接胆红素经淋巴间隙或血窦进入血液循环,使血中直接胆红素升高。

直接胆红素升高见于阻塞性黄疸、如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谷草转氨酶(AST)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生化检查:

谷草转氨酶(AST)

5-35U/L

 正常情况下,谷草转氨酶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其中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

血清中含量极少。

组织细胞病变时,此酶释放入血。

测定血清中此酶含量可用以协助诊断疾病和观察预后。

 

 当心肌梗塞时,血清AST升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内显著升高,48小时达高峰,3-5天恢复正常。

各种肝病也可引起AST升高。

如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

 

心功能不全、胸膜炎、肾炎,服用某些药物如异菸肼、氯丙嗪、鲁米那等均可使AST升高。

谷丙转氨酶(ALT)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生化检查:

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ALT)

5-35U/L

 正常时,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心肌细胞中含量其次,只有极少量释放入血中。

所以血清中此酶活力很低。

当肝脏、心肌病变、细胞坏死或通透性增加时,细胞内各种酶释放出来,使血清中此酶活性升高。

所以测定血清中此酶的含量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的依据。

 

 谷丙转氨酶的增高意义较大,其增高程度可反映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程度。

 

 肝胆疾病:

急性病毒性肝炎,ALT是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会出现明显升高。

慢性肝炎血清ALT升高一般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而且有时可降至正常。

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ALT可升高至参考值的3-5倍以上。

活动型进行性肝硬化时ALT可中轻度升高,但在代偿期可正常或稍增高。

患原发性肝癌时,ALT可正常或中轻度升高。

胆道疾病如胆石症引起梗阻时,虽无肝细胞病变,但ALT可稍升高。

 

 其他疾病:

心肌梗塞及心功能不全导致肝淤血可使ALT明显升高。

骨骼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均可使ALT活性升高。

某些药物或毒物如异菸肼、鲁米娜、四氯化碳等可引起ALT活性升高。

血常规:

红细胞压积(HCT)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常规18项:

红细胞压积(HCT)

男:

40%~50%

女:

35%~55%

      ※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之间一般是平行的。

生理性增加:

见于新生儿、高山高原居住者。

病理性增加:

真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心脏病、慢性乏氧性疾病如肺心病等、脱水等。

减少见于:

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失血等。

某些疾病可引起红、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HGB)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常规18项:

血红蛋白(HGB)

男:

120~160g/L

女:

110~150g/L

新生儿:

160~220g/L

     ※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之间一般是平行的。

生理性增加:

见于新生儿、高山高原居住者。

病理性增加:

真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心脏病、慢性乏氧性疾病如肺心病等、脱水等。

减少见于:

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失血等。

某些疾病可引起红、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红细胞计数(RBC)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常规18项:

红细胞计数(RBC)

男:

4.0×1012~5.5×1012/L

女:

3.5×1012~5.0×1012/L

新生儿:

3.5×1012~5.0×1012/L

     ※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之间一般是平行的。

生理性增加:

见于新生儿、高山高原居住者。

病理性增加:

真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心脏病、慢性乏氧性疾病如肺心病等、脱水等。

减少见于:

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失血等。

某些疾病可引起红、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白细胞计数(WBC)

项目名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WBC)

4×109~10×109/L

        ※升高:

生理性升高:

运动、体力劳动、疼痛刺激、极度恐惧、冷水浴、怀孕期间等。

病理性升高:

相当多的疾病均可引起白细胞升高,大部分细菌引起的炎症,各种创伤、刺激引起的应激状态,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等(可高达几万到几十万)。

 

        ※减少:

某些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减少症、恶性组织细胞病等,严重感染、化学、放射损伤均可减少。

空腹血糖(Glu)

项目名称

同济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生化检查:

空腹血糖(Glu)

3.6~6.2μmmol/L

    临床上所称的血糖专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言。

每个个体全天血糖含量随进食、活动等情况会有波动。

一般在空腹时的血糖水平较为恒定。

临床检测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的方法可以特异的测出真实的血糖浓度。

 

    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

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1)生理性高血糖:

见于饭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也可由运动、情绪紧张等因素引起。

 

 

(2)病理性高血糖:

 

  1.糖尿病是造成高血糖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颅内压升高,如颅内出血,颅外伤等。

 

    3.由于脱水引起的高血糖,如呕吐、腹泻和高热等也可使血糖升高。

 

  (3)生理性低血糖:

如饥饿或剧烈运动。

 

 (4)病理性低血糖; 

    1.胰岛β细胞增生或癌瘤等,使胰岛素分泌过多。

 

    2.对抗胰岛素的激素不足,如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 

    3.严重肝病患者,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

餐后血糖(2hPG)

项目名称

同济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生化检查:

餐后血糖(2hPG)

<7.25μmmol/L

    >11.1μmmol/L可初步诊断糖尿病

 

肾功能:

尿酸(Ua)

项目名称

同济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生化检查:

尿酸(Ua)

90~420μummol/L

    尿酸是体内核酸中嘌吟分解的最终产物。

大部分经肾脏排出。

当肾功能受损时,尿酸易潴留于血中而导致血中含量升高。

在肾脏病变早期,血中尿酸浓度常首先升高。

所以此项指标有助于较早期的诊断肾脏的病变。

 

    尿酸含量升高:

(1)痛风症,尿酸含量可升高。

(2)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般伴有血清尿酸增高。

(3)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或其它恶性肿瘤也可导致血尿酸升高。

氯仿,四氯化碳及铅中毒等均可使血尿酸增高

肌酐(Cr)

项目名称

同济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生化检查:

肌酐(Cr)

男:

44-133ummol/L

女:

70-106ummol/L

       肌酐主要是体内肌酸的代谢产物,少部分由食物经机体消化吸收而来。

肌酐易由肾脏排出。

在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活动相对恒定时,测定血清肌酐的含量较测定尿素氮的含量更能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

 

        当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肌酐可升高。

同时应在已知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基础上穿插着测定血肌酐作为追踪观察的指标。

 

        尿素氮与肌酐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二者同时升高,说明肾脏有严重损害。

尿素氮(BUN)

项目名称

同济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生化检查:

尿素氮(BUN)

2.17-7.14μmmol/L

       尿素氮是血浆蛋白氮以外的含氮化合物的一种。

在正常情况下,血中尿素氮主要是经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排出的。

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中的尿素氮浓度升高。

所以测定血中尿素氮含量可粗略估计肾小球滤过功能。

尿素氮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分为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二个方面。

 

        

(1)生理性因素:

高蛋白饮食可引起血清尿素氮浓度升高,男性比女性平均高2-3MG/DL。

 

        

(2)病理性因素:

 

            1.肾前性:

剧烈呕吐、幽门梗阻、消化道大量出血、肠梗阻和长期腹泻等。

 

            2.肾性: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晚期、肾功能衰竭及中毒性肾炎。

 

            3.肾后性疾病:

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肿瘤导致的尿路受压等。

血脂:

甘油三脂(TG)

项目名称

同济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生化检查:

甘油三脂(TG)

<1.92mmol/L

       血清甘油三脂是血脂的成分之一。

在人体当中甘油三脂处于动态平衡。

血脂的含量可随膳食的改变而改变,而且变动范围很大。

另外其含量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尤其是体重超过标准的老年人往往偏高。

 

        

(1)血清甘油三脂升高:

原发性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脂肪肝等。

 

        

(2)血清甘油三脂降低:

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肝功能严重低下及吸收不良等。

总胆固醇(CHO)

项目名称

同济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生化检查:

总胆固醇(CHO)

<5.17mmol/L

       血清胆固醇是血脂的成分之一,正常人体含胆固醇2g/Kg体重。

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升高与动脉硬化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防治冠心病时了解血脂的变化水平,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血清胆固醇升高:

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及重症糖尿病等。

 

        

(2)血清胆固醇降低:

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急性感染,营养不良等。

高密度脂蛋白(HDL)

项目名称

同济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生化检查:

血脂:

高密度脂蛋白(HDL)

1.16--1.55μmmol/L

    高密度脂蛋白在生理上起着将肝外组织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的运载工具的作用,因而可以防止游离胆固醇在肝外组织细胞上的沉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它的降低是临床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并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预示着冠心病的出现。

临床上常同时测定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总胆固醇,并根据它们的比值作为冠心病的信息指标

低密度脂蛋白(LDL-G)

项目名称

同济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