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产业信息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7474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产业信息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产业信息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产业信息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产业信息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产业信息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产业信息化.docx

《山西产业信息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产业信息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产业信息化.docx

山西产业信息化

山西信息化产业分析研究

随着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正从一场技术革命转化为一场产业革命,并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如何把区域经济发展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区域经济的发展支撑信息化,使区域经济发展与信息化相互依托、整体推进,是当前山西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过去,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基本上取决于当地资源、规模效应和营运成本等要素,这种传统经济模式已经越来越显示其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也不例外。

山西省是中国历史最长最完整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她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素有“煤海”和“煤铁之乡”之称。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结构性、体制性等深层次矛盾制约和政策边缘化的影响,山西产业结构失衡,再加之地处内陆,信息闭塞,思想观念落后于沿海地区。

在新时纪新阶段,要加快山西省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和超常规发展,就必须加快区域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为了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我省积极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把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信息化结合起来,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主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信息化,信息产业化,在促进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迈出了新的步伐。

响应国家的整体战略部署,现阶段以信息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我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

产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

1产业信息化

产业信息化(ProductionInformatization)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全面发展和普遍采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实现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的转变,这个转变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1.1产业信息化的内容

①企业间的信息化。

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外延;

②行业的信息化。

由于各行业生产(运营)具有不同的特点,信息技术在其中的运用也各有侧重,所以,各行业的信息化有各自的特殊性;

③行业间关联的信息化。

主要是行业间投入关系中的信息量不断增大,信息日益为产业矩阵中的主要关联要素。

而产业信息化发挥作用的途径有三个:

产品、企业和产业。

1.2山西产业信息化进程

制造业一直是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在山西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山西省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振兴制造业是发展山西经济面临的重要且迫切的任务。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与发展,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战略方针,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化进程,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推动山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改变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加速现代化进程,以实现“和谐发展、安全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

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这样宏大的工程,制造业领域的各种各类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政策,促使企业的科技进步,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山西省科技厅主要采取了一些措施,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

一是继续实施“山西省制造业信息化专项计划”。

为了有效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事业的梯度发展,山西省科技厅设立专项计划用于支持对山西经济有较大带动作用的制造业企业及软件开发企业。

二是加强对示范企业的分类指导工作。

在信息化的具体实施内容上,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方针,避免全面铺开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三是努力构建制造业信息化人才使用的环境与机制。

四是建立多元化的制造业信息化投、融资渠道。

科技厅通过设立山西省制造业信息化专项计划经费,各地市科技局配套相关经费,引导企业与社会各界向制造业信息化投入资金;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国外省外资金;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来。

五是制定鼓励制造业信息化的优惠政策。

六是加强政府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

同时,在制造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总体上,更加强调科技的支撑作用;在组织管理模式上突破了仅在省内组织的管理模式,加强在北方片区的协调与合作推进的新型组织管理模式。

“十一五”期间,在北方片区制造业信息化协调小组的指导下,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并在实现项目实施的联动和国家、区域、地方资源的整合,协同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实施方面进行了探索。

1.3山西产业信息化的成绩

从“九五”开始,我省的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九五”期间通过实施CAD/CIMS工程、“十五”期间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十一五”实施以“甩图表”为标志的设计制造一体化和以“甩账表”为标志的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经营管理业务集成应用示范的“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以及在农业方面“九五”“十五”实施“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和“十一五”实施“村镇数字化开发与示范”,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信息化都取得了较大成效。

仅就制造业信息化而言,通过多年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CAD二维技术在大中型机械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三维CAD也在一些企业得到应用,全省化近70%的企业不同程度地采用了DCS集散控制系统技术,CAE/CAD/CAM一体化技术得到了较广泛应用。

在管理方面,制造业企业已普遍采用计算机财务管理,30%左右的企业建设了局域网和相应的技术平台并开展网络化应用;80%的企业在财务、人事、仓储、生产计划、销售管理等方面全部或部分采用计算机管理;在物流和资金管理的基础上,一些优势企业已经向集成化ERP方向发展,个别企业基本上实现了“双甩”。

显著提升中小企业、骨干企业和集团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与核心竞争力。

在这期间,制造业信息化优势重点企业不断涌现,像经纬纺机(集团)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太原双塔刚玉股份公司、太原航空仪表公司、大同齿轮(集团)公司、太原锅炉(集团)公司等几十家先进企业逐步向数字化企业方向发展,一部分企业不仅是省内示范企业,而且是全国性示范企业。

同时,在围绕关键应用技术攻关及产业化、企业应用示范、构建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训、营造氛围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1.4产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与全国信息化发展相比,山西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全省信息化的统筹、协调、组织、管理很薄弱,难以形成共识和合力。

2.信息技术创新性差,推广应用缓慢,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相对滞后。

山西是一个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重工业省份,传统产业占全省经济的比重大,普遍存在着产品初级、附加值偏低和生产经营简单粗放,与发达省市相比,用信息化带动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投入力度不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差距较大。

3.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统筹,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应用,多头投资,重复建设,利用率低,共享性差。

4.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一些部门虽建了部分局域网,但未形成业务流。

设备利用率严重不足,缺乏整体性,实用性很差,造成业务“同构化”和资金的浪费。

现有的网络信息资源孤立、分散、更新不及时、可利用价值不高、难以实现共享,信息资源壁垒没有从根本上打破。

5.信息化应用普及性差,电信普遍服务不足,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大,尤其是贫困地区。

6.信息产业创新能力不强。

山西省信息产业水平低,规模小,产业链短,信息产品制造业拳头产品和品牌少,占有市场份额少,在全省经济发展中所处的位置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7.信息服务业发展缓慢,特别是面向公众服务、IT中介服务、数字内容业等,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8.人才结构不合理和外流。

人才是制约山西省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受本地培养能力的限制,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特别是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外流,呈现严重短缺现象。

9.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信息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行政执法和监督体系薄弱,信息市场竞争和服务机制不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隐患多,资金匮乏,投入不足

 

2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informatization),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1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实施企业信息化能够促进管理创新,能对区域内的技术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示范作用,从而以增加该区域的企业经济效益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要突出电子商务的地位,适应形势,大胆试验,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开展电子商务。

 2.2我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分析

  山西企业信息化建设从八十年代末期逐渐起步,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了较快发展阶段。

从总体看,山西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认识逐步提高,实施力度不断加大,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涌现出一批信息化应用成效明显的单位。

但发展不够平衡,还存在不少问题。

  2.2.1我省企业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与经验

  通过对我省百余家企业和信息主管部门的走访与问卷调查,大致可反映出我省传统产业中较具先进性和代表性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1.基本情况:

(1)信息化机构与信息主管情况。

多数企业已经成立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且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组长。

大多数的公司决策者已经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主要领导信息意识和规范化管理意识也大为增强。

(2)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情况。

从信息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百分比来看,均在3%以下,特别是机械、医药、纺织、化工、建材、冶金等传统制造业的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成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进程中的一大瓶颈。

(3)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状况。

半数以上的企业已经全部或部分实现CAD/CAM、CAPP、PDM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OA、MIS等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4)信息化投入情况。

企业信息化投资规模较大的依次为医药、机械和电子三个行业,投资中等的有轻工、化工和流通三个行业。

但由于受传统行业性质的影响,这些企业的信息化投资额在总资产中只占很小的比重,且所占比重相差不大,均在2%以内。

2.信息化建设规划情况:

“十·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项目百项,ERP、CAD/CAM、CRM、EC、OA将成为传统产业信息化五大重点系统。

3.信息系统应用现状:

为了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许多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均已开始利用CAD技术,从而大大地加快设计进程,提高了设计的质量。

以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已经进入山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企业对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普及率较高,而对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普及率较低。

各行业对ERP系统的需求量最大,其次为CRM系统和OA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EC)状况: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目前流通企业、纺织企业和电子企业具备较好的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主要与这些行业的经营模式和行业特点有关。

相比较而言,建材、轻工、冶金、电力等行业由于行业特点,电子商务开展的广度及深度都远不及上述行业。

  2.2.2制约我省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瓶颈分析

  一是体制瓶颈。

信息化本质上讲是经济体制的革命,我省尚处在国企改革的攻坚阶段,新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体制改革、管理制度创新难以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协调推进,缺乏制度基础。

二是人才瓶颈。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生产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我省本身这方面人才缺乏,加之这几年流失严重,成为阻滞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瓶颈。

三是资金瓶颈。

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得企业信息系统规模效益受到极大的影响,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落后。

四是意识瓶颈。

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企业信息化落后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信息化意识,其观念落后于企业的探索和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我国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步伐。

五是管理瓶颈。

缺乏统一规划,事前缺乏沟通,资源无法共享;事中监理不严,质量无法保证;事后评估标准不规范,评价不科学。

六是法规瓶颈。

缺乏必要的基本法,立法层次低,多头管理、相互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已有的立法中有诸多缺陷,难以适应规范信息化建设、打击网络犯罪的实际需要;缺少大多数发达国家及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

 2.3新型工业化要求下的我省信息化建设思路

  推进企业信息化要搞好三个结合:

一是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二是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三是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以下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系统和协同的原则,战略规划的原则,集约化原则和动态发展的原则。

  首先,作为信息化的微观主体,企业应为信息化建设创造内部环境。

一是积极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塑造科技、制度创新的微观主体。

二是要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在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三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生产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竞争力。

四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主要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物资管理为重点,以推广产品化应用软件为主要手段,建立起以生产控制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和以财务成本核算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系统。

五是企业要在信息化建设中变等靠要为积极应对挑战,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六是积极稳妥地开展电子商务。

  

(二)政府应当转变观念,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外部支持,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服务和协调工作。

首先,要积极发展电子政务,以政务信息化带动企业信息化;其次,以政府投入代替部分企业投入,积极解决好资金瓶颈问题;第三,要制定有利于企业融资的金融政策,如提供优惠贷款、相应地减免利税等,以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三)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

  首先,应认真研究信息化建设立法的国际动向,积极参与保障信息化建设安全的国际合作。

其次,将信息化建设立法问题作通盘研究,尽早列入国家立法规划,立法重点要逐步向信息网络转移。

一是应尽早制定一部网络基本法。

二是在正起草的有关法律中,注意研究与增加涉及信息网络方面的内容。

三是在修订现有法律时,注意增加涉及信息网络的内容。

第三,与政策的制定一样,地方的法律法规制定也应在国家和省已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下进行。

  2.3我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促进经济结构的变化,势必要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与创新,因此是一项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又要高瞻远瞩,把近期重点任务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

同时,应注意调动各方参与、统筹协调。

信息化作为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长远和全局性的战略选择,要与科教兴省、可持续发展等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相互贯穿、相得益彰,提升山西的综合竞争力,走出一条符合我省省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政府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是指主要为了迎接信息的到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对传统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进行改革。

主要是相对于商务信息技术。

 

3.1政府信息化内容

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办公;  

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企业和大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互动。

3.2政府信息化对政府的意义

①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②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③增加政府管理服务的公平、公正及透明度  

④提高反腐倡廉的能力

3.3山西政府信息化的成就—

3.3.1以长治政府为例

据了解,长治政府公众信息网现已跻身全国十强。

以下是山西长治的政府信息化建设体会

电子政务建设,已被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列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当前,全国各行业、各级政府部门纷纷投入到电子政务的建设热潮之中,实施电子政务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一项重点工程、民心工程。

地方政府如何抓住机遇,如何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改善地方投资环境为目标,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们近期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目前,尽管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建起了自己的网站,网络也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但各地政府的网络往往采用了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安全方案,没有充分考虑对外服务和互动的业务需要,限制了与公众、企业互动业务的发展,客观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发展地方电子政务,可以注意以下问题:

培育信息文化,强化认识

强调“一把手”的作用

发挥地方信息中心的作用

以政府改革为契机

以用户为中心建政府网站建好政府信息数据库群导入CRM,吸引非政府机构

在确保电子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

这样可减轻政府部门的预算压力,确保维持政府网站运行的资金来源,企业也可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利润。

3.3.2省级政府网站绩效

    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电子化公共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向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的。

相对于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机构重组、政务流程再造等内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阻力少、影响大"等优点。

因此,政府门户网站成为许多地方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的先行内容。

政府网站绩效是指通过政府网站实现电子政务功能的程度,重点考察政府网站在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三大方面的应用效果,按照"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的政府网站功能定位要求,从"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日常监测"和"用户调查"等5个方面评估政府网站绩效水平。

指标体系按照政府网站主办方的行政层级设定,由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网站的评估指标构成。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的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山西省省级、11个市及大部分的县(市、区)都已建立本级的政府门户网站。

2007年山西省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得分为21.78,在全国省级政府网站中排名25位,较06年下降6位,在中部六省居于末位。

 

中国政府信息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中国政府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与政府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政府信息化仍然不尽如人意,在某些方面实际上面临着极大的障碍和困难。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中文信息资源严重短缺,政府信息难以上网

2.政府信息安全存在严重隐患,制约政府信息化进程

3.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仍面临诸多实际问题

4陈年旧事故纸堆.长期不更新,陈年旧事一大堆,是部分政府网站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已经到了令人发笑的程度。

 

3.5下一步政府信息化应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抓紧建设全市机关的宽带互联网

  

(二)切实解决好机关内部网络的安全保密问题

 (三)全面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电子化

(四)在机关内部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方式

(五)努力办好政府公众网站

(六)逐步实现政府部门对外办公网络化

以信息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其他策略

以信息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除在产业、企业、政府和社会层面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之外,还必须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为区域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区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和领导,及时有效地解决各地方在战略执行方面相对不明确、具体工作落实困难的问题,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加以贯彻实施。

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和预期需要,加强对整个区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提高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

第三,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在全面提高区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障基础网络和重要系统的安全。

同时,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建立信息安全的有效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

第四,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

信息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主要靠人才。

因此,区域经济的规划者和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挖掘其潜能;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和引进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发展阶段,信息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要以信息化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推进信息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信息化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和共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