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课程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7419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课程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课程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课程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课程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课程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课程论文.docx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课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课程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课程论文.docx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要求:

1.论文的形式为“案例分析”,正文分为案例描述、案例分析和对策建议三个部分(论文中需要出现“案例描述”、“案例分析”和“对策建议”三个标题)。

2.从所提供的四个案例中挑选一个,展开分析,分析需要结合所学的课程内容,撰写课程论文。

3.论文字数3000~5000,不低于3000字。

4.论文要求手写,另加“作业封面”,并装钉整齐。

(作业封面填写的内容统一规定为:

【课程代码】MF2008,【课程名称】对外经济管理概论,【任课老师】吴宇驹,【作业名称】课程论文,【教学班】ET(周二),EU(周五))

5.论文于17周上课的时候统一交,迟交作0分处理。

注意:

一旦发现论文抄袭、字数不够、机打、缺少三个必要部分其中一个的(案例描述、案例分析和对策建议),一律作0分处理。

案例一中国动漫倒在日本剑下?

“我平时都看日本动漫,中国动漫跟日本的没法比。

”一位正在读高中的动漫迷告诉记者。

他在动漫节上已经花了300元钱,全部买了日本动漫作品和模型。

据“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调查显示:

喜欢日本动漫的人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

另有调查表明:

中国儿童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有19个是“外国人”,只有“孙悟空”一人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了解,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动漫产业国,2002年动漫产业的市场总规模达2万亿日元,成为该国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据日本有关方面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日本国内电影院上映的动漫片约为81部,日本的电视台每周播放动漫节目80多集,一年播放的动漫作品节目接近4000集。

在日本所有的出版物中,漫画读物就占了40%,平均每天有25本漫画单行本问世。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2002年日本动画片在美国的销售额达43.6亿美元,是美国进口的日本钢铁产品价值的3倍多。

而去年,中国的动漫产业总收入也不过100亿元人民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费。

根据中国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国产动画片在电视台的播出应当占动画片播出总量的60%,实际上,2004年,我国国内动画片生产总量只有2.9万分钟,市场需求却在26.8万分钟,电视台动画片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动漫后知后觉

相对而言,中国的动漫产业起步并不晚。

1982年,中国的连环画出版达到8.6亿多册,但仅仅3年过后,连环画市场就崩盘了,大量的图书积压在仓库里,64开连环画(俗称小人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留存下来的只有几本连环画杂志。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盗版日本动漫产品在中国市场大规模产生,客观上做大了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市场。

“在三、五年间,中国的盗版商引进了日本三、五十年的动漫精华作品。

中国的少年儿童一下子就深陷进去了。

”漫友文化传播机构出版人、漫友杂志社社长兼总编金城说。

“5155工程”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

“5155工程”是中宣部和当时的新闻出版署1995年起实施的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即力争在两三年内建立5个动画出版基地(分别由辽宁少儿、中国少儿、少年儿童、接力和四川少儿5个出版社牵头),重点出版15套大型系列儿童动画图书,创立5个儿童动画刊物(即《中国卡通》、《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卡通先锋》)。

市场定位不恰当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动漫的受众就是儿童。

这就致使目前中国动漫作品定位的低龄化,主流社会消费变成了低幼儿童的消费,限制了行业的发展空间。

“其实,动漫产品的核心消费群体是10—30岁的人群”,金城向记者指出,“小孩也向往大人的世界,他们都有一种超前的探求欲望;而成人往往也具有孩子的某些消费特征,他们对动漫产品有潜在需求。

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们,应该有感情宣泄的途径,我们也应该对他们的感情进行健康的引导,而不是从社会、文化方面去约束他们。

一味约束的结果就是,他们选择盗版的日本动漫,因为这里面有他们的需要。

闫向记者分析指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青少年都会有一种追随时尚的心理,而日本动漫正好符合这种心理需求。

”李中秋指出。

管理体制落后

“原来,国产的动漫一直都是由国家来做,政府投资,全国性的制作。

如《大闹天空》这样的精品,其美术设计由当时中央美院的院长张光宇担任,不可谓不精良。

但就是缺乏市场化的环境和手段去运作。

”李中秋向记者指出。

“动漫是个商业和文化结合的产业,两者缺一不可。

”金城说。

目前,国内缺的不是动漫形象的设计,而是良好的品牌意识,是对一个动漫形象的培育过程,陈廖宇也向记者指出。

而在日本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据我了解,日本政府对动漫企业没有什么特别的帮扶政策。

”李中秋说,日本的动漫业是完全商业化操作,其巨大的国内需求,都是日本动漫自己创造的。

“日本非常注重动漫的肢体语言,路线导视牌等一些公共设施,都是由一些卡通形象构成的。

”国华星辰影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董玉来告诉记者。

“中国入世后,市场越来越开放,动漫产业也一样。

现在,动漫业的发展是趋新、趋潮流化、多样化,消费者选择的空间非常大,如果国内动漫没有商业化的运作,没有优秀作品的持续出现,那只能被市场淘汰。

”李中秋说。

缺少合理的产业模式

日本动漫有整套的产业模式,其基础是漫画。

整个动漫产业的运转如同一个有序链条,一环紧扣一环,各个单元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完整的产业链。

首先是漫画原创作品出现,紧接着就是平面出版物的出版,再接下来,就是电视动画片拍摄播出、相关电影出现,最后是动漫衍生产品推出,以及品牌授权和服务。

金城指出,日本的这一产业链是非常有序而合理的。

而目前中国的动漫产业,却违背了这个产业链发展规律,动漫公司大多对产业链的前几个环节不够重视,而直接就到了衍生产品开发和品牌授权上了。

“这样一来,动漫原创的投入显得严重缺乏,投入者也很难获得回报。

”金城说。

“动漫工厂”打倒原创

1988年,动画加工开始进入中国。

外商看中的是中国“价廉物美”的劳动力。

中国动漫企业也乐得不费脑筋赚取加工费,将大量精力用于动漫产品的来料加工。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日本等动漫大国的重要代工基地,替海外加工的动漫作品已经远远高出原创动漫的产量。

在为他人作嫁衣的同时,便顾不上创作自己的原创作品和品牌了,中国动漫与国际动漫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据日本动画协会公布,日本动画绘制工作90%已依赖海外,而有70%以上流向了中国等亚洲其他国家。

动画加工是我国动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变奏,造成今天中国动画产业两头(策划、营销)小,中间(中期加工)大的格局,但另一方面,它也让中国动画了解了世界,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观念。

当然,关键在于要善于消化吸收这些东西。

“同样是发展较晚的韩国,却从外包日本动画加工,顺利转型为本土原创动画的繁荣,而中国却没能这样。

”陈廖宇说。

精英短缺失去行业血液

有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动漫从业者不到1万人,只及韩国的1/3。

全国影视动漫人才总需求量达15万人,游戏动漫人才总需求量在10万人左右,但中国动漫专业毕业生每年只有300人左右。

仅上海地区的人才缺口就在3000人至8000人之间。

分析提示:

1、日本、欧美及韩国等动漫大国对中国动漫行业的影响是“经济侵略”、“文化侵略”或二者都不是?

为什么?

2、推动中国动漫行业崛起主要应做些什么?

案例二从东莞千家鞋厂倒闭看中国制造

近两年,从广东一些制造业基地不断传来负面消息,例如东莞有约千家鞋厂倒闭。

事实上,那里不少鞋厂已经准备外迁。

表面上看,鞋厂倒闭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

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而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制造”的绝大多数产品迄今仍然停留在低档的复制阶段。

东莞号称“世界鞋都”,产量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但核心的问题在于,东莞的鞋不是耐克,不是阿迪达斯,而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鞋,每个国家如果愿意都能生产。

在人民币没有升值的时候,在人工成本还比较低的时候,东莞的鞋比其他国家的鞋有优势,也就是价格更便宜。

现在人民币升值了,价格优势当然不复存在。

“中国制造”要走创新路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于去年3月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要想在2020年之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必须增进研发投资的产出效率,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自1995年以来,中国的研发投入平均以每年19%的高速增长,至2005年达到了300亿美元(按当年汇率折算),居世界第六位。

与此同时,中国科研人员的增长幅度和总量也非常惊人。

从1995年到2004年,科研人员的数量增长了77%,总人数达92.6万人,仅次于美国的130万人。

但经合组织研究报告指出,迄今为止,中国科研投入主要集中在设备更新、产品试验以及高端技术领域,而对基础研究、长期项目、能源与环保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总之,就中国现状而言,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成熟完善的创新体系依然任重道远。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施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但经济领域的创新能力依然很弱。

为此,经合组织提出,以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改革将有助于增强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活力。

而一个更加开放的、更有效率的资本市场也将提高企业家的抗风险能力,增进他们在生物能等长期项目领域的投资。

中国应抛开计划经济的遗产,集中精力为研究开发创造更好的框架条件。

鼓励竞争,促进融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以此来促进本国企业的科技创新。

从彩电出口面临“专利壁垒”看“中国制造”创新的迫切性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因知识产权问题而导致付出的赔偿金已经超过10亿美元,这些知识产权案所涉及的领域有手机、MP3、彩电、DVD等。

在美国销售数字彩电,必须要符合ATSC(美国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数字电视标准)技术规范。

由于必须安装的数字调节器中含有很多美国公司以及美国ATSC协会的技术专利,因此出口美国的电视必须向相关公司和机构缴纳专利费,这无疑会加大中国电视机对美出口的成本。

据资深人士透露,足额缴纳这些专利费,每台对美出口的电视可能要支付20至30美元。

由于外资品牌的电视机高端产品较多,所以支付专利后利润仍相对丰厚,而中国企业的电视则相对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利润较低,所以在专利收费中处境就非常严峻。

据悉,对于出口美国的符合ATSC标准的彩电专利费约为每台23美元。

这些专利费包括美国Lucent公司的ATSC专利(1美元/台)、美国Zenith的ATSC技术(2.5美元/台)、加拿大Tri-Vision公司的V-Chip技术(1.25美元/台)。

此外,汤姆逊还向日本船井电机转让了500件专利技术,这部分专利技术按每台2美元收取费用。

而日本索尼公司也拥有4件数字接口等技术专利,制造商需要为此支付600日元以及净售价2%的专利费,这对于利润微薄的中国彩电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综观中国2006年国内彩电市场,除普通CRT电视价格保持平稳外,29英寸超薄CRT电视降价15%,40英寸~46英寸液晶电视降价达30%,预计到2007年在面板供应激增、成本降低的推动下,大屏幕液晶电视的价格还有可能继续下调25%左右。

伴随市场竞争的加剧,今年中国市场的平板彩电销售价格还将继续大幅下降。

而正处在由CRT(显像管)电视向平板(液晶或等离子)电视过渡的中国彩电行业,将面临更大的赢利难题。

目前,中国生产的彩电数量已达8600万台,占全球生产数量的50%,同时有一半产量的彩电用于出口。

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彩电生产大国。

然而,国产彩电生产商在产业竞争链条中仍然处于弱势,与日韩等跨国电视巨头相比,其利润率和市场竞争态势都明显落后。

虽然在CRT电视市场本土品牌占主导位置,但过去一年CRT电视市场已经进入负增长。

而在液晶、等离子等领域,由于本土企业在上游的面板生产领域没有控制权,大多仍挣扎在微利的边缘。

除美国外,欧洲也在加紧成立欧洲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以下简称欧洲标准)联盟,以对全球范围内采用该标准的机顶盒厂商进行侵权行为追究。

这意味着,国内数百家兼容欧洲标准的相关厂商都将为它们出口的每一台机顶盒交纳2.5美元专利费。

并且产品范围还要追溯到2000年。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日前发布的《美国电视机专利分布分析报告》称,作为美国数字电视标准ATSC的权利人方,包括加拿大Tri-Vision、新力、汤姆逊、FUNAI等5家企业将向出口到美国的数字电视收取每台超过10美元的专利费。

这对全年只有4亿美元利润的电视机业来说,中国电视机出口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做强“中国制造”任重道远

一直以来,“美国创意,日本设计,韩国研发,中国制造”为人称道。

业内有一种说法,不少行业里的合资企业,外资拿了30%的资本,拥有50%的股份,拿走了70%的利润,而合资企业中的内资只能拿30%的利润。

有专家估计OEM贴牌生产,外国人拿走了92%,中国人最多拿到8%。

尹明善把上述现象称为“人家吃肉,我们啃骨,人家吃米,我们吃糠”。

虽然“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争取到比较有利的地位,正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但制造低端产品多、自主发明创新少、本土品牌影响小。

显然,“中国制造”迫切需要一场转变,脱离“低档”、“廉价”这种负面词汇,树立起“高质量”、“自主发明”、“强势品牌”等正面形象。

应该看到,信息化时代,新技术的“不可模仿性”越来越强,模仿成本也越来越高。

正因如此,跨国公司普遍把知识产权当成限制竞争、垄断市场的工具。

但最严重的问题还在于:

一些中国人未能认识到这些伤害,还认为能够为世界提供廉价商品是中国人的骄傲。

所幸的是,在与国外厂商的竞争中,中国国内的品牌意识已经觉醒。

许多企业家开始改变以往低制造成本、高产量的传统生产模式。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应该鼎力支持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有这样,民族企业才能不断壮大。

热衷OEM方式,中国出口的产品,也许永远只能标注“中国制造”。

由“中国制造”向与“中国创造”转变,一直是中央制定的一个基本战略。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

“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税收、融资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自主创新,争取在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制上取得突破。

”我国已经有了创立世界名牌的基础,制鞋业就是如此,但是有了基础不一定就能做出名牌来,这里面需要我们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这是东莞鞋厂倒闭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分析提示:

1、从东莞千家鞋厂倒闭看出中国制造存在哪些问题?

2、做强中国制造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

案例三“质量安全”成一些国家实施贸易壁垒手段

产品质量安全是所有国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但国际贸易中近来日益增多的产品不合格指控,则凸显了该问题的复杂性。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某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质量安全为由排斥某些进口商品,正成为这些国家实施贸易壁垒的手段。

这一点从美国近期对中国大量食品采取自动扣留并禁止入境就可见端倪。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日前就以中国鲶鱼、虾、鲮鱼和鳗鱼等几种水产品含有微量非法添加剂为由,暂停上述水产品的进口。

但中国的这几种水产品真有问题吗?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公告也承认,从上述水产品中检测出的非法添加剂含量非常少,接近于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水平,因此该管理局不会要求召回已销售的这些水产品,也不会建议消费者销毁或退回这些产品。

此外,美方的上述进口禁令并不只是针对肇事厂家的产品,而是适用于所有中国同类产品,这种“连坐”政策并不符合国际惯例。

南非前贸易官员布隆伯格曾表示,随着各国关税的逐步下降,国家间设立贸易壁垒的手段大为减少,但打着为消费者利益考虑的旗号实施质量壁垒则成为一个新的选择,“使用、滥用安全标准作为贸易壁垒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

这一点在食品贸易领域尤其如此。

由于各国质量标准存在差异,也由于食品中的一些指标具有非常敏感的高技术特征,用《华尔街日报》的话讲,这使得政府在操作上有很大的“自由空间”。

但某些发达国家随意地以质量安全为由采取限制进口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则非常不利。

一些发展中国家就曾抱怨,发达国家频繁变动的技术标准,让发展中国家出口商无力应付。

由于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一些国家在使用“自由空间”实施质量壁垒的同时,事实上也将某些合格产品“妖魔化”,使这些产品在其他市场也遭受信誉危机,最终导致相关厂家蒙受巨额损失。

如果在食品质量纷争中再裹挟着政治思维,则会使问题更加复杂。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目前的中国产品“质量风暴”中,强烈主张对中国“不合格产品”进行严格管制甚至禁运中国产品的人士,正是此前以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主张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的人士。

美国政府的数据也显示,被美国政府拒收的中国食品只是极少数。

但一些“妖魔化”中国产品的人士的做法则正好相反:

一种中国产品有问题,他们马上就得出所有中国产品不合格的结论,并以此大肆渲染。

美国公关专家魏因格罗德就表示,目前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不过是一些美国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由头。

分析提示:

1、质量安全属于什么贸易壁垒?

它有何特点?

2、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质量安全”贸易壁垒?

案例四西班牙“烧鞋事件”给中国对外贸易敲响了自省警钟

2004年9月17日及23日,西班牙东部城市埃尔切连续发生了两起针对当地中国鞋城和鞋商的暴力冲突及示威游行事件。

价值约800万元人民币的16个鞋类集装箱被当地不法分子烧毁,另外还有价值十多亿元的温州鞋遭受被焚烧的威胁。

当地极右派的“长枪党”及其工会组织甚至扬言将在十月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执政党党部外举行大规模示威,抗议西班牙政府的移民政策。

造成了西班牙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起侵犯华商合法利益的暴力及政治事件。

事件发生后,中国驻西班牙使馆、中国外交部均立即采取行动与当地警方及西班牙政府进行了严正交涉。

埃尔切市政府亦发表声明对此次暴力事件表示强烈谴责。

此后,西班牙“制鞋业协会”也发表声明,在表明自己与此事无关的同时,对肇事者予以谴责。

另外,西班牙主流媒体都高度关注此事,并呼吁本国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惩肇事者,制止此类事件在西班牙再度发生。

  

西班牙是欧洲的传统制鞋大国,制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质量及品牌历来受到国际市场的信赖和欢迎,而埃尔切市则素有“欧洲鞋都”之称。

据西班牙华文媒体介绍,此次事件是在当地鞋业一年来严重不景气的大气候下发生的。

制鞋业是埃尔切市的重要经济支柱,当地大部分居民都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

但是,该市大部分鞋厂的规模偏小,且制鞋技术传统,工艺落后,而欧洲工人的工资又非常高昂,当地鞋厂很难请得起技术熟练的工人。

从一年前开始,该市的制鞋业逐渐走下坡路。

恰好在这个时候,来自中国浙江的大批鞋商进驻了埃尔切市。

虽然中国生产的鞋子与西班牙一些高档的名牌鞋相比,在质量上有一定差距,但是与当地的中低档鞋竞争,还是能凭借批量生产、人工低廉等因素获得价格方面的优势。

因此,在一年多的发展和竞争中,中国鞋商逐渐在埃尔切市站稳了脚跟。

一位中国鞋商甚至风趣地说:

“原来在西班牙开饭店的中国人,现在都纷纷改开鞋店了!

”  

与中国鞋商的成功经营形成对比的是,这一年内,埃尔切市40~50间中小鞋厂因缺乏竞争力而纷纷倒闭,不少工人因此失业。

在巨大的反差面前,当地某些鞋厂主不去思考自身存在的不足,反把竞争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外部,即亚洲鞋商、尤其是中国鞋商进入西班牙市场上。

有人甚至公开指责道,“都是他们(指中国鞋商)抢走了我们的饭碗,政府对中国鞋子进入西班牙市场一点不加以限制,如果政府不管,那我们就只好自己行动了”。

形成一股仇恨的暗流开始涌动。

于是埃尔切大街上出现了匿名的传单和标语,而标语贴得最多的地方正是当地鞋厂工人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区,那里的年轻人就是此次纵火烧鞋事件的主要肇事者。

  

我们认为,西班牙“烧鞋事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排华案例,而是一个有着复杂的经济及文化背景的,对于中国具有普遍警醒意义的国际贸易冲突事件。

西班牙暴徒焚烧中国鞋的过激行为应该受到严惩,但此事也暴露出目前中国产品占领海外市场的策略存在缺陷。

众所周知,中国外贸出口以轻工业产品为大宗,为了开拓或占领海外市场,与其它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进行竞争,我国出口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低价这个唯一的竞争手段。

据有关人士介绍,温州鞋之所以力压欧洲鞋,主要优势在于价格,欧洲鞋平均价格是温州鞋的3到8倍。

正是由于价格差距实在过大,中国企业及单类产品往往被外国政府及企业控以“倾销”的罪名并屡屡兴起名目繁多、层出不穷的“反倾销”官司。

  

从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将取消从中国进口部分鞋类产品的配额,这意味着温州鞋将在欧洲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与此同时,温州鞋与欧洲鞋的尖锐矛盾也必然在贸易、文化、种族等领域爆发。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温州鞋在欧盟不断遭遇不测事件。

不难想见,在市场手段无法抗衡温州鞋的情形下,各国的种种贸易保护措施必然登场,如“贸易救济措施”调查的启动,就会对温州鞋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温州鞋、中国鞋虽然具备价格优势,但在欧洲人的眼里,它们还是低档次的商品,不仅文化附加值很低,品牌认同程度也比较差,从长远来看,温州鞋的竞争力不容乐观,而面临的反倾销风险却非常之高。

  

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诉讼在一定程度上也并非空穴来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市场尚不规范,盲目跟风现象广泛存在,从而导致了大量的缺乏目标性的重复建设与盲目发展的市场行为。

市场上因而出现了大量过剩产品,企业为了生存在其国内和出口的销售策略上竟相采取低价倾销策略。

在出口价格上,香港某刊物对我国160种出口产品的调查中发现,有120种商品价格比应有的价格低20%。

由此可见以低于正常价格向外国销售我国产品的现象的确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出口商的低价销售给进口国的国内同类产品工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

低价倾销的客观存在于是往往成为反倾销诉讼的导火线。

  

其次,我国大量中小型企业不注意引进与学习先进的管理与销售观念,导致销售观念落后。

在市场营销中仍广泛采用相对单一的价格策略,而不注重自己产品在性能、服务等硬件方面的改良,这也必然表现在他们的出口销售策略上。

再次,出口结构失衡。

从产品结构看,我国出口的多是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产品的附加值相对偏低,易给进口国造成低价倾销的印象。

从市场结构看,我国有65%是以欧美为目标市场的,出口过于集中,竞争激烈。

此外,与政府一些部门盲目鼓励出口缺乏指导性也有一定的联系。

而现在则不幸因此发生了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的暴力冲突事件。

分析提示:

1、西班牙“烧鞋事件”暴露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2、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他国的反倾销诉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