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学案学生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7355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学案学生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学案学生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学案学生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学案学生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学案学生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学案学生版含答案.docx

《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学案学生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学案学生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学案学生版含答案.docx

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学案学生版含答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

知识目标:

了解《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掌握字词,把握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

读懂人物,通过言行衣着外貌把握人物身份、性格、心理等特点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在人物身上投入的情感

重点:

把握人物写法

难点:

提高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

学习过程:

【前置阅读】

1.了解作品:

《红楼梦》,中国古代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

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

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此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后世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2.成书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

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

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

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

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

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 。

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

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

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

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当年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

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

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

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3.思想内容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

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

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厚的作品,《好了歌》和十二支《红楼梦曲》提示着贾宝玉所经历的三重悲剧。

作者将贾宝玉和一群身份、地位不同的少女放在大观园这个既是诗化的、又是真实的小说世界里,来展示她们的青春生命和美的被毁灭的悲剧。

作品极为深刻之处在于,并没有把这个悲剧完全归于恶人的残暴,其中一部分悲剧是封建势力的直接摧残,如鸳鸯、晴雯、司棋这些人物的悲惨下场,但是更多的悲剧是封建伦理关系中的“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所造成的,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人生悲剧。

小说描绘了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显示了封建贵族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

尤其深刻的是,在小说展示的贾府的生活图画里,显示出维持着这个贵族之家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荒谬,揭开了封建家族“温情脉脉面纱”内里的种种激烈的矛盾和斗争。

《红楼梦》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楼梦》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4.艺术成就: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它把生活写得逼真而有味道。

《红楼梦》里面大事件和大波澜都描写得非常出色,故事在进行,人物性格在显现,洋溢着生活的兴味,揭露了生活的秘密。

它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继承发展了前代优秀小说的传统。

《红楼梦》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它“放射着强烈的诗和理想的光辉”。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重大的突破。

它改变了以往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红楼梦》语言成熟优美。

其特点是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小说中那些写景状物的语言,绘色绘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5.名人评价:

[毛泽东]不读《红楼梦》,就不了解封建社会。

……《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

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

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

【鲁迅】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

【胡适】因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将真事隐去”的自叙,故他不怕琐碎,再三再四的描写他家由富贵变成贫穷的情形。

我们看曹寅一生的历史,决不像一个贪官污吏;他家所以后来衰败,他的儿子所以亏空破产,大概都是由于他一家都爱挥霍,爱摆阔架子;讲究吃喝,讲究场面;收藏精本的书,刻行精本的书;交结文人名士,交结贵族大官,招待皇帝,至于四次五次;他们又不会理财,又不肯节省;讲究挥霍惯了,收缩不回来:

以至于亏空,以至于破产抄家。

《红楼梦》只是老老实实的描写这一个“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的自然趋势。

因为如此,所以《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

 

【王国维】《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

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

……《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周汝昌】《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捷便(具体、真切、生动)的办法就是去读通了《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心、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

所以他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

6.版本选择:

庚辰本

在早期钞本中,这是一个最为完整的本子。

且批语存原来面目的,如署年月名号者也远比其他本为多。

7.暗藏玄机的人物姓名

——与作品主旨有关

甄士隐贾雨村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和空空道人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和群芳髓

——与人物命运有关

甄英莲冯渊娇杏

四大家族——贾、王、史、薛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李纨秦可卿

——与人物品行有关

薛蟠秦钟贾政

贾赦贾蓉贾环

詹光、来升、吴新登、程日兴、单聘人、卜世仁

——与主子有关

黛玉的丫环:

紫娟、雪雁

宝玉的仆人:

茗烟、袭人、晴雯、麝月、秋纹、碧痕

贾母的丫环:

鸳鸯、鹦哥、琥珀、珍珠

元迎探惜的丫环:

抱琴、侍书、司棋、入画

【预习积累】

1.给字词注音:

杜撰()敕造()纨袴()翠幄()钗钏()

厢庑()璎珞()錾银()黼黻()忖度()

阜盛()罽()宸翰()裉()敛()攒()

盥()罥()瞋()懵()孽()憨()

幺()羹()靥()螭()绾()觚()

嫡()惫()绦()蜼()发丧()长房()

屏息()敕造()

2.读课文注释,积累词语:

攒:

形容:

放诞:

风骚:

嫡亲:

便宜:

惫懒:

懵懂:

外道:

瞋视:

憨顽:

结束:

乖张:

不经之谈:

杜撰:

风流态度:

敛声屏气:

雕梁画栋:

斋戒:

【课堂探究】

一、整体把握,梳理情节

1.文章标题为“林黛玉进贾府”,点明了中心事件。

林黛玉千里迢迢投奔外祖母,进贾府的第一天对于她来说一定是非常忙碌的。

浏览全文,请你罗列出她的行踪和见闻,构想贾府大院的平面布局图。

行踪:

事件:

二、人物探微

1.林黛玉形象:

(1)曹雪芹用哪些细节来表现林黛玉的心理和性格?

从原文中找出来并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

(2)众人和宝玉对黛玉的关注点有何不同:

众人:

宝玉:

(3)综合得出黛玉形象:

2.贾宝玉形象:

(1)在贾宝玉出场之前,是怎样从侧面描写他的?

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2)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描写贾宝玉的?

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写宝玉用了哪些手法?

简析其作用。

3.王熙凤形象:

4.本文对于贾母的描写笔墨不多,但这一人物的性格已经大致展现了出来。

请仔细阅读她在宝玉摔玉情节中的表现,并结合前文,总结一下她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分析一下她对宝玉和黛玉的疼爱之情是否一样。

三、总结归纳

1.《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在全书中有何作用?

2.归纳表现人物的各种手法

 

《林黛玉进贾府》课后练习

一、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文,回答5~8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

“你不认得他。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

“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A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

“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快转悲为喜道:

“正是呢!

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

“B妹妹几岁了?

可也上过学?

现吃什么药?

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

“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

带了几个人来?

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

熙凤亲为捧茶捧果。

又见二舅母问他:

“月钱放过了不曾?

”熙凤道:

“月钱已放完了。

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王夫人道:

“有没有,什么要紧。

”因又说道:

“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

”熙凤道:

“C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5.语段开头是写王熙凤的出场,她的出场有什么特点?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4分)

答:

(1)出场方式:

(2)作者用意:

6.文段中贾母是以什么样的神态介绍凤姐的,这透露出贾母怎样的感情?

(4分)

7.文中画线处王熙凤说的话有哪些作用?

(6分)

A处:

B处:

C处:

8.文中写王熙凤“便用帕拭泪”“忙转悲为喜”,刻画出王熙凤什么样的性格?

(4分)

二、拓展延伸(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黛玉之死

且说黛玉虽然服药,这病日重一日。

紫鹃等在旁苦劝,说道:

“事情到了这个分儿,不得不说了。

姑娘的心事,我们也都知道。

至于意外之事,是再没有的。

姑娘不信,只拿宝玉的身子说起,这样大病,怎么做得亲呢?

姑娘别听瞎话,自己安心保重才好。

”黛玉微笑一笑,也不答言,又咳嗽数声,吐出好些血来。

紫鹃等看去,只有一息奄奄,明知劝不过来,惟有守着流泪。

天天三四趟去告诉贾母,鸳鸯测度贾母近日比前疼黛玉的心差了些,所以不常去回。

况贾母这几日的心都在宝钗宝玉身上,不见黛玉的信儿,也不大提起,只请太医调治罢了。

黛玉向来病着,自贾母起直到姊妹们的下人,常来问候;今见贾府中上下人等都不过来,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自料万无生理,因扎挣着向紫鹃说道:

“妹妹,你是我最知心的,虽是老太太派你伏侍我,这几年,我拿你就当作我的亲妹妹……”说到这里,气又接不上来。

紫鹃听了,一阵心酸,早哭得说不出话来。

迟了半日,黛玉又一面喘,一面说道:

“紫鹃妹妹!

我躺着不受用,你扶起我来靠着坐坐才好。

”紫鹃道:

“姑娘的身上不大好,起来又要抖搂着了。

”黛玉听了,闭上眼不言语了。

一时又要起来,紫鹃没法,只得同雪雁把他扶起,两边用软枕靠住,自己却倚在旁边。

黛玉那里坐得住,下身自觉硌的疼,狠命的撑着。

叫过雪雁来道:

“我的诗本子……”说着,又喘。

雪雁料是要他前日所理的诗稿,因找来送到黛玉跟前。

黛玉点点头儿,又抬眼看那箱子。

雪雁不解,只是发怔。

黛玉气的两眼直瞪,又咳嗽起来,又吐了一口血。

雪雁连忙回身取了水来,黛玉漱了,吐在盒内。

紫鹃用绢子给他拭了嘴。

黛玉便拿绢子指着箱子,又喘成一处,说不上来,闭了眼。

紫鹃道:

“姑娘歪歪儿罢。

”黛玉又摇摇头儿。

紫鹃料是要绢子,便叫雪雁开箱,拿出一块白绫绢子来。

黛玉睄了,撂在一边,使劲说道:

“有字的。

”紫鹃这才明白过来要那块题诗的旧帕,只得叫雪雁拿出来,递给黛玉。

紫鹃劝道:

“姑娘歇歇儿罢,何苦又劳神?

等好了再瞧罢。

”只见黛玉接到手里也不瞧诗,扎挣着伸出那只手来,狠命的撕那绢子,却是只有打颤的分儿,那里撕得动。

紫鹃早已知他是恨宝玉,却也不敢说破,只说:

“姑娘,何苦自己又生气!

”黛玉点点头儿,掖在袖里。

便叫:

“雪雁点灯。

”雪雁答应,连忙点上灯来。

黛玉瞧瞧,又闭了眼坐着,喘了一会子,又道:

“笼上火盆。

”紫鹃打谅他冷,因说道:

“姑娘躺下,多盖一件罢。

那炭气只怕耽不住。

”黛玉又摇头儿。

雪雁只得笼上,搁在地下火盆架上。

黛玉点头,意思叫挪到炕上来。

雪雁只得端上来,出去拿那张火盆炕桌。

那黛玉却又把身子欠起,紫鹃只得两只手来扶着他。

黛玉这才将方才的绢子拿在手中,瞅着那火,点点头儿,往上一撂。

紫鹃唬了一跳,欲要抢时,两只手却不敢动。

雪雁又出去拿火盆桌子,此时那绢子已经烧着了。

紫鹃劝道:

“姑娘,这是怎么说呢。

”黛玉只作不闻,回手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睄了睄,又撂下了。

紫鹃怕他也要烧,连忙将身倚住黛玉,腾出手来拿时,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

此时紫鹃却彀不着,干急。

雪雁正拿进桌子来,看见黛玉一撂,不知何物,赶忙抢时,那纸沾火就着,如何能彀少待,早已烘烘的着了。

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

那黛玉把眼一闭,住后一仰,几乎不曾把紫鹃压倒。

紫鹃连忙叫雪雁上来,将黛玉扶着放倒,心里突突的乱跳。

欲要叫人时,天又晚了;欲不叫人时,自己同着雪雁和鹦哥等几个小丫头,又怕一时有什么原故。

好容易熬了一夜。

却说宝玉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把个李纨和紫鹃哭的死去活来。

到了晚间,黛玉却又缓过来了,微微睁开眼,似有要水要汤的光景。

此时雪雁已去,只有紫鹃和李纨在旁。

紫鹃便端了一盏桂圆汤和的梨汁,用小银匙灌了两三匙。

黛玉闭着眼,静养了一会子,觉得心里似明似暗的。

此时李纨见黛玉略缓,明知是回光返照的光景,却料着还有一半天耐头,自己回到稻香村,料理了一回事情。

这里黛玉睁开眼一看,只有紫鹃和奶妈并几个小丫头在那里,便一手攥了紫鹃的手,使着劲说道:

“我是不中用的人了!

你伏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不想我……”说着,又喘了一会子,闭了眼歇着。

紫鹃见他攥着不肯松手,自己也不敢挪动。

看他的光景,比早半天好些,只当还可以回转,听了这话,又寒了半截。

半天,黛玉又说道:

“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

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

”说到这里,又闭了眼不言语了。

那手却渐渐紧了,喘成一处,只是出气大,入气小,已经促疾的狠了。

紫鹃忙了,连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了。

紫鹃见了,忙悄悄的说道:

“三姑娘,睄睄林姑娘罢!

”说着,泪如雨下。

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

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

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

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

“宝玉!

宝玉!

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

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紫鹃等都大哭起来。

李纨探春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怜,便也伤心痛哭。

因潇湘馆离新房子甚远,所以那边并没听见。

一时,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远一阵音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有了。

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9.第一段中“黛玉微笑一笑,也不答言”,黛玉的“笑”,表达了她此时什么样的心理?

(4分)

10.黛玉所焚之稿,一是她在从前病中寂寞时读《秋闺怨》有所思念而写在帕子上的《秋窗风雨夕》,一是大观园结社时所写之诗,试根据文中焚稿的描写,具体分析黛玉焚稿的心情。

(4分)

①黛玉焚帕:

“只见黛玉接到手里也不瞧诗,扎挣着伸出那只手来,狠命的撕那绢子,却是只有打颤的分儿,那里撕得动”;“黛玉这才将方才的绢子拿在手中,瞅着那火,点点头儿,往上一撂”。

(2分)

②黛玉焚诗稿:

“黛玉只作不闻,回手又把诗稿拿起来,睄了睄,又撂下了”;“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

(2分)

11.林黛玉临死前,直叫道:

“宝玉!

宝玉!

你好……”这句话中包含了几层意思?

(4分)

12.有人认为高鹗续写《红楼梦》有狗尾续貂之嫌,你怎么看?

请结合本节选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6分)

《林黛玉进贾府》课后练习答案

5.语段开头是写王熙凤的出场,她的出场有什么特点?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4分)

答:

(1)出场方式:

答案: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表现了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2)作者用意:

答案:

表现了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6.文段中贾母是以什么样的神态介绍凤姐的,这透露出贾母怎样的感情?

(4分)

答案 ①从“贾母笑道……”一句可以看出贾母是带着欢喜的神态介绍凤姐的。

②贾母的言语流露着对王熙凤的宠爱。

7.文中画线处王熙凤说的话有哪些作用?

(6分)

答案 A处:

①恭维林黛玉。

②讨贾母欢心。

③讨好在场的三位小姑。

8.文中写王熙凤“便用帕拭泪”“忙转悲为喜”,刻画出王熙凤什么样的性格?

(4分)

答案 刻画出王熙凤善于逢迎机变的性格。

9.第一段中“黛玉微笑一笑,也不答言”,黛玉的“笑”,表达了她此时什么样的心理?

(4分)

答案 对紫鹃安慰话的回应,表达了黛玉此时痛苦欲绝的心理。

10.黛玉所焚之稿,一是她在从前病中寂寞时读《秋闺怨》有所思念而写在帕子上的《秋窗风雨夕》,一是大观园结社时所写之诗,试根据文中焚稿的描写,具体分析黛玉焚稿的心情。

(4分)

①黛玉焚帕:

“只见黛玉接到手里也不瞧诗,扎挣着伸出那只手来,狠命的撕那绢子,却是只有打颤的分儿,那里撕得动”;“黛玉这才将方才的绢子拿在手中,瞅着那火,点点头儿,往上一撂”。

(2分)

②黛玉焚诗稿:

“黛玉只作不闻,回手又把诗稿拿起来,睄了睄,又撂下了”;“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

(2分)

答案 ①黛玉焚帕:

帕子上的诗是黛玉心曲的自然流露,表达的是她孤独寂寞的情怀和对爱情的向往。

她的狠命撕帕、焚帕,表达了她内心极端的痛苦、对宝玉的深深的埋怨和对爱情的彻底绝望。

②黛玉焚诗稿:

和焚帕不同,黛玉在焚稿时犹豫了一下,因为诗稿是她在大观园曾经的快乐生活的见证和记录,她不忍心把那美好的记忆也付之一炬,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的留恋。

但最后她还是毅然把诗稿撂在火上,表达了她对往事的决绝之心。

11.林黛玉临死前,直叫道:

“宝玉!

宝玉!

你好……”这句话中包含了几层意思?

(4分)

答案 首先是表达了黛玉对宝玉的深深的爱,也表达了对宝玉背叛爱情的怨愤。

这句话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思,感人至深。

12.有人认为高鹗续写《红楼梦》有狗尾续貂之嫌,你怎么看?

请结合本节选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提示:

我不这样认为。

《红楼梦》中最令人肝肠寸断的篇章当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和“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两章了。

本文写黛玉在听说宝玉结婚的消息后,病情日重一日,自料万无生理,就决绝地将自己珍藏的和宝玉爱情见证的诗稿付之一炬……最后,在孤独凄凉中魂归离恨天。

黛玉之死,是对扼杀自由爱情的封建社会的控诉,是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抗争,是对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