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7231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docx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docx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

萨缪尔森:

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

亭中贾国香

尽管对现实世界的实证分析指引并限制着我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的每一个行动,我从未真正忘记对结果的道德准则的关注。

我的准则很简单,就是支持处于劣势的人们,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憎恶不平等。

——保罗·萨缪尔森

成长路径——出身经济学世家的经济学巨人

当北半球寒冷空气袭来之际,2009年12月13日,在太平洋东岸,一位世界级的泰斗悄然离开了人世,于是,世界为之失去了一个伟大的经济学通才。

在这轮金融危机还没有脱离阴霾的时候,整个世界经济为他的离去而哭泣。

这个人就是保罗·萨缪尔森。

保罗·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1915-2009),世界第二位、美国第一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他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所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

萨缪尔森首次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帮助经济困境中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并且写出了一部被数百万大学生奉为经典的教科书《经济学》。

1915年5月15日,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出生在美国中部印第安纳州加里市,为人聪明勤奋。

他的家庭是一个来自波兰的犹太人移民家庭,这个家族诞生了多位世界级的经济学家和一位美国财政部长——现任奥巴马政府经济政策委员会主席的劳伦·萨默斯正是萨缪尔森的侄子,他曾任美国财政部长和哈佛大学校长,萨缪尔森的兄弟罗伯特、妹妹安妮塔也都是知名经济学家。

萨缪尔森的父亲为药剂师弗兰克·萨缪尔森。

一战后,萨缪尔森一家移居到芝加哥。

萨缪尔森进入海德公园高中读书,并开始研究股市。

上世纪20年代股市繁荣期,他甚至曾经帮助自己的代数老师选股票。

1931年,年仅十五岁的保罗•萨缪尔森考入芝加哥大学,专修经济学。

那天,他听了进入大学后第一场关于托马斯·马尔萨斯(研究贫困与人口增长的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的演讲,于是他开始研习经济学课程。

芝加哥大学是上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根据地。

然而,萨缪尔森对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学的评价是“精神分裂式的”。

当时美国正处在大萧条当中。

萨缪尔森回忆说,经济周期理论的课一直在讨论失业,而经济理论课则根本不提失业。

的确,在古典经济学中,均衡状态即是就业。

“当时存在的细节并不受到关注,”萨缪尔森回忆道,“然而大多数时候,倒闭的消息都充斥在我们周围。

如果你住在芝加哥中产阶级聚居的街区,那就每天都有大人和孩子敲门问,‘我们快饿死了,给个土豆好吗?

’”

1935年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萨缪尔森来到哈佛继续学业。

尽管萨缪尔森不足40岁就赢得了约翰·贝茨·克拉克奖(有“小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奖励年轻的美国经济学家),而且已经开始具有国际声誉,但是,1940年哈佛只给了他一个讲师的位置。

一个月后,MIT邀请萨缪尔森去担任副教授。

此后,萨缪尔森发现拥有了极大空间,才思喷涌,学术创作一发不可收拾。

1970年,萨缪尔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的美国人。

理论成就萨缪尔森一生的三大经济成就

一:

把数学分析引入经济学研究

正如牛顿发明微积分方程、瓦特发明蒸汽机一样,萨缪尔森正式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学分析,使经济学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了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普遍分析水平和方法论水平,并使经济学理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萨缪尔森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他为经济学的进步设计了一条高速公路,让他的同辈和后背可以高速前进。

今天,当人们翻开经济学方面的论著,多会看到各种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模型,数学家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也已司空见惯。

可以说,今天的经济学早已和数学密不可分。

而萨缪尔森正是把数学引入经济学的第一人。

二:

影响了数代人的巨著《经济学》

1948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他最有影响的巨著《经济学》。

这本书一出版即告脱销。

许多国家的出版商不惜重金抢购它的出版权,不久即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

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畅销不衰,至今该书已发行至第19版,翻译成40余种语言,销售量超过400多万本。

萨缪尔森写这本书的动机,倒令人忍俊不禁。

二战期间,萨缪尔森在MIT的辐射实验室工作,研发追踪飞行器的电脑,并作为战时生产委员会的顾问。

战后,他恢复教书,并且与妻子马里恩·克劳福德(MarionCrawford)开始正常的家庭生活。

当马里恩第四次怀孕后,她生下了三胞胎,都是儿子。

这让萨缪尔森家庭中的孩子数目翻了个倍。

很快,他们发现,每周送去洗衣房的尿片就有350片之多。

萨缪尔森的朋友们建议他写书增收。

他决定写一本经济学教科书,但是这本书必须不会对学生产生压迫感,也不要太复杂。

而且他想要以少有人真正理解的凯恩斯革命为书的中心。

萨缪尔森说,他是“累死累活”地写这本书的。

他在书中运用了详细的图表、彩色图案以及幽默。

《商业周刊》曾评价道,这本书对“给全世界一种统一的经济语言大有帮助”。

的确,后世的众多教科书也学着萨缪尔森的书加入许多幽默段子,包括目前炙手可热的曼昆版经济学教科书。

《经济学》也被誉为是所有人学习经济学的必读书目和经济学教育界的“圣经”。

在中国,其著作更是改革开放后国人了解西方经济学的一扇必须要打开的门窗。

三:

帮助在经济困境中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

其他成就:

【学术思想】萨缪尔森:

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

1、乘数-加速原理(理论内容略)

2、税收思想

【主要著作】

·《经济分析基础》(1947);

·《经济学》(第1版,1948);

·《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与索洛和多夫曼合著,1958);

·《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1~4卷)(1966,1972,1977)。

第三届获奖者西蒙·库兹GNP(国民生产总值)之父

经典案例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老师——“肯尼迪减税方案”的诞生

萨缪尔森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在经济学理论上的巨大贡献,是一位集大成者,他的伟大还在于成功地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一点非常难得。

萨缪尔森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老师。

肯尼迪入主白宫后,立刻延请他出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对于这一高职,淡泊政治的萨缪尔森马上予以回绝,理由是他不想将自己置于一个“对自己所说所写都不能相信”的职位。

但是,他对年轻气盛的肯尼迪又不吝提出警告。

1961年1月,肯尼迪就任总统时所发表的第一个国情咨文中悲观地宣布:

“目前的经济状况是令人不安的。

我们是在经历7个月的衰退、3年半的萧条、7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低、9年的农业收入下降之后就任的”。

面对这种情况,萨缪尔森说,如果不实行减税政策,美国经济将可能陷入衰退。

肯尼迪采纳了萨缪尔森的建议,实行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政策,减税增加了消费支出,扩大了总需求,并增加了经济的生产和就业。

减税最终在1964年实施时,它促成了一个经济高增长的时期。

在肯尼迪遇刺后,继任的约翰逊继续推行减税政策。

这一举措,被广泛认为是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繁荣的基础。

人生励志学者的诺贝尔之路——勤奋·自省·学业成绩优秀

童年的萨缪尔森聪明活泼,善于思考,他看问题比同龄的孩子深刻、全面。

他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幸运儿,他想争取的荣耀无不手到擒来,而且来得很早。

萨缪尔森15岁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经济学,虽然他进入经济学的领域纯属偶然,但结果证明,经济学这一行如天造地设般适合他,以至于人们说他“一个天才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早晨8点”,萨缪尔森说:

“当我第一次走进芝加哥大学的讲堂的时候,我又‘再生’了一次。

那天的讲座主题,是马尔萨斯的理论——直到密集程度超过了每英亩土地所能够维持的人口生活水平达到最低限度之前,人口都将像兔子一样的繁殖,之后不断增长的死亡率则与出生率达到了平衡。

它们是如此简单易懂的一些不同的微分方程,以至于我怀疑自己是不是遗漏了什么神秘的复杂性。

芝加哥大学毕业后,萨缪尔森在哈佛大学继续攻读学业,26岁那年取得博士学位。

在芝大,他的平均成绩是A,在哈佛则是A+。

其博士学位论文《经济理论操作的重要性》获哈佛大学威尔斯奖,正是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经济分析基础》为萨缪尔森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荣誉接踵而来,然而,比仅仅是运气所导致的结果更加重要的是,这样的一个有益的现实:

经济学正好适合与他。

他为学术研究而生。

在当时,这个学科刚好在理论和统计上都进入了一个数学化的阶段。

作为一个早熟的年轻人,他说“我一直熟稔于逻辑操作以及解谜的IQ测试游戏。

因此,假如说经济学对我是最理想的一个学科的话,也可以说,我也是经济学最理想的研究者。

”因此,他像茨威格一般提醒年轻人,“永远不要低估,在你的职业生涯早期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这能够让可能的后进生变成开心的战士。

由于家族中多位男性长辈均未长寿,因此萨缪尔森自认寿数有限,加上他的父亲在他23岁时英年早逝,大家认为萨缪尔森亦难逃此一命运。

这给他带来了极为沉重的阴影。

所以,萨缪尔森的想法是,该做的事就要趁早做。

然而,现代科学却带来了改变,遗传可以经由环境加以修正。

萨缪尔森一直身体健康,逝世时享年94岁。

一般人在谈到科学家的贡献与他们的成就时,往往低估了健康这项因素的重要性。

萨缪尔森是一个勤奋而多产的经济学家。

他写论文的速度可谓惊人,在高峰状态他平均每个月就有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他从来不缺乏灵感,这得益于总是随身携带一支笔和一个纸簿,只要有闲,哪怕是在飞机上都可以信手写下当时的想法。

即使年过古稀,他依然像鹰隼一样敏锐地关注经济领域的新论题、新发展,并尽量使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

当今在世的西方经济学第一老祖非他莫属。

萨缪尔森又是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

他诚恳的写到“接下来要要谈我最严重的错误。

诸位是否记得,经济学者曾预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会出现大量失业的情形?

结果自然是错得离谱。

这份1945年官方的末日预测,是由跨单位的团队共同执笔,我并不在其中。

但是,如果诸位翻阅《新共和》(NewRepublic)泛黄的档案,就会找到一篇在下精心撰写的论文,其中在预测上也犯了严重低估的错误。

我的良师兼益友汉森就相信,战后会有一波复苏的景气,可惜在这点上他没把我教好。

其他像史利特(SunnerSlichter)以及一些凯恩斯学派与非凯恩斯学派的学者,也都比我高明。

”“我为这个严重的错误而自责。

不过如果发现错误后还死不承认,我的自责会更深。

萨缪尔森的法则是:

“永远要回头看。

你可能会由过去的经验学到东西。

我们所作的预测,通常并不如自己记忆中的那样正确,二者的差异值得探究。

”格言有云:

“如果你必须预测,那么就经常为之”,他说“这并非只是玩笑之辞或自认无能,而是体认到残酷的事实比美丽的理论重要。

未来有些部分不能由过往推知,这也正是科学无从措手之处。

好在有待科学做的事还很多,而且许多科学任务尚未完成。

融汇贯通学以致用——走进大师的税收思想

1、税收性质——“在决定如何向他们自己征税时,人民实际上所决定的是如何把满足社会需要的资源从各个家庭中取出,从他们所拥有的企业中取出,以备作为公有物品和劳务来使用。

”“税收的上述两次再分配是对社会有利的,是公平的,因为税负是‘落于富人,而不是穷人’,“落后于有形资源(如土地和财产),而不是劳动力所有者身上”。

——保罗·萨缪尔森

问:

请你用经济常识第四课《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税收含义和性质的有关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对于萨缪尔森的论断,你能指出其局限性吗?

参考答案:

在这里,萨缪尔森指出了政府的税收是来自对私人部门的征收,这是税收的第一次再分配;另一方面,他认为,政府取得的税收主要用于转移支出,这是第二次再分配。

"国家也在福利转移支付上花钱,把钱给予社会上某些人,以便用于他们的私人需要。

十分明显,萨缪尔森企图通过对税收经济性质的分析来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是一种公平分配,它抹杀了资本主义税收的根本性质,掩盖了资本主义国家税收的真正来源。

2、税收原则——萨缪尔森对传统理论中的“利益原则”和“牺牲原则”两个税收原则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两个原则固然重要,但他们却存在选择上的困难。

“设想甲乙二人一切相同,其唯一不同之处是乙的财产和收入为甲的十倍。

这是否意味……由于警察需用较多的时间来保护富人的财产,境况富裕的乙必须用收入的较大比例来付税才算是偿付了他在警察费用中的公道分额?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采用兼顾两个原则的公平合理原则,分别按横的公平和纵的公平征税。

“对于情况相同的人征收相同的赋税;对于情况不同的人,征收不同的赋税。

”为此,一国应采用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问:

在学习第四课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学习,查找什么是“比例税率”?

什么是“累进税率”?

参考答案:

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或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税额与课税对象成正比关系;累进税率是按照即税依据数额的大小,规定若干不同等级的税额预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

计税依据数额越大,税率约稿,计税依据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3、税收影响——税收对经济有较大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在许多方面:

一是影响收入分配。

萨缪尔森是通过洛

伦茨曲线来说明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的。

二是税收对劳动力的影响。

在一些场合,

如劳动力工资较低或税率较低,所得税可以刺

激劳动者努力,而在另一些场合,如累进税率

较高,所得税则可能妨碍劳动者努力。

三是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萨缪尔森认为,累进税会给风险投资带来不利影响,累进程度越大,这种影响就越大。

四是税收对消费和国民收入的影响。

萨缪尔森认为,税收对消费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增加税收,使得“我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将降低,而可支配收入的降低又使我们减少消费支出”。

问:

效率与公平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请根据萨缪尔森对税收影响的论述思考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

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之间,既存在此消彼长、相互矛盾的一方面,也存在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如果实现了社会公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以协调,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人们拥有同样的权利和机会参与市场竞争,也会大大地激励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对于提高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4、 萨缪尔森在2005年美国《新闻周刊》中写道美国操纵全球经济力不从心。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但可能已不再是世界经济领袖。

二者之间存在区别。

没有人怀疑美国经济的非凡财富和地位。

美国常常在推动局势发展的同时被其奴役。

美国至少需要考虑三个关键领域。

其一是石油。

其二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

其三是全球贸易谈判。

这些事件体现出一种普遍趋势,即美国就算和几位亲密盟友合作,也不能再随心所欲地操纵全球经济。

请你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特征,谈谈为什么“美国就算和几位亲密盟友合作,也不能再随心所欲地操纵全球经济。

”?

参考答案: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运作全球化了;科技开发和利用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国际间的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数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长;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风险也全球化,正是因为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增强,各种经济问题不能通过一两个国家的努力,而是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才能解决,因此,美国不能再随心所欲地操纵全球经济。

作者:

亭林中学贾国香主要对应《经济常识》第四课财政税收

管仲——中国古代史上最杰出的“经济学家”

亭中贾国香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仲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管仲

成长路径——从穷困潦倒到一代名相

贤君良相代表着历代中国人的政治理想。

作为春秋第一名相,管仲思想闪耀着轴心时代人类智慧的光芒,他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真切的历史感。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当我们解读2600年前的管仲、了解其经济思想时,你会分明感受到在古代中国,管仲对经济运行的奥秘的洞察是多么的睿智和先知,正如美国人约翰·斯图亚特·汤姆森在上个世纪初就承认:

“我们美国、英国和德国把社会学、经济学、商业、税收和关税这些原则,作为我们最新的发现,可实际上中国远比我们早得多。

”如果说,在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创始人是凯恩斯,大概不会有多少争议,而在东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创始人应该是管仲,但产生的时间却比西方早了千余年。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名夷吾,字仲,谥曰敬,故又称敬仲,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管仲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他与好朋友鲍叔牙合伙做小本生意,后来当兵,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辅佐齐桓公执政齐国40年,将地处边远、弱小、贫穷的齐国发展成为“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强大国家,齐桓公因此而成为春秋第一霸主,这完全得益于管仲对齐国所实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社会等方方面面的一系列改革。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他主张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

管仲的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

管仲的雄才大略令孔子感叹,他说:

“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天下。

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

”)。

《左传》也认为“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在先秦众多思想家中,能够全面实现此“三不朽”者,唯管仲一人而已。

集中管仲思想的著作是《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理论成就管仲的经济学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一、“均田分力”、“相地而衰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思想。

“均田分力”就是把土地经过公开折算后租给农民,使其分户耕种。

管仲认为把土地分下去,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人民自觉抓紧农时。

他们会知道季节的早晚、光阴的紧迫和饥寒的威胁。

他们会自觉地早起晚睡,全家人都关心劳动,不辞劳苦地经营。

若不实行均田分力,地利就不能充分利用,人才不能充分发挥。

不告之农时,人民就不抓紧;不教以农事,人民就不积极干活。

与“均田分力”相配套的是“相地而衰征”,就是土地好坏的不同征收数额不等的实物农业税,这样使赋税趋于合理,提高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管仲的这些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调整,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官山海”政策——国家对涉及经济命脉的产业垄断经营

“官山海”中的“山海”,意是“山海之藏”、“山海之业”、“山泽之利”,主要指藏于大海中的食盐和藏于山岭中的铁矿两项重要资源。

食盐和铁器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必需,却又不能随地生产随时取用,必须依靠市场供给不可的特殊商品。

“官山海”则是废止先前允许私人经营盐铁业而由国家征收部分税收的政策,转而实施制盐业和冶铁业的国家垄断性经营,实施食盐和铁器两种商品的国家专卖政策。

这是管仲推行的重要的国家工商业政策,它将利润丰厚的盐铁行业控制在政府手中,大大充实了国家财政,增强齐国的经济实力。

三、轻重之术、轻重之学——国家宏观调控思想

管仲关于宏观调控的理论集中体现在《管子》一书《轻重》篇中。

“轻重”概念从广义上说是指君王处理诸多政事的权衡之术,但其重点是指国家控制商品流通和与社会经济生活有关的内容。

其中又分为探究商品流通规律的理论文章,称轻重之学。

用轻重理论控制商品流通的具体措施,称为轻重之术。

轻重之学包括价格理论、货币理论和商品轻重关系理论三部分;轻重之术包括平衡物价、国家专卖、垄断货币、资源国有等一整套完整的国家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模式,有点“计划经济”的味道。

《管子》认为商品价格不断围绕一个轴心上下波动是一个客观规律。

要求君主通过对货币的控制,掌握住粮食等重要商品,以影响其他商品的交易,从而进一步搞好经济调控。

轻重之术有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物价的措施。

国家采取“敛轻散重”的策略,购进人民所轻者,抛售人民所重者,这样既可以稳定物价,又能使政府从中获利。

用高价收购市场上跌幅较大的商品,以改进商品价低滞销的状态,使物价稳定下来,防止商品飞散他处。

因为任何商品都是“重则至,轻则去”2.国家采取对粮食、食盐、铁等重要商品进行控制的措施。

国家控制了“民之司命”、“万物之主”的粮食,就可以控制整个经济,利用对粮食的垄断价格,激发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从而保障国家的经济基础。

3.垄断货币。

四、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藏富于民的思想。

在经济方面,管仲把富民放在首位。

管仲认为: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他还说过一句传颂千古的名言: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如何实现“富民”的目标呢?

管子认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

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历来为一切有为的统治者和思想家所重视,管子与其他绝大多数思想家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不仅重视农业生产,同时也十分重视工商业。

这正是他比先秦的其他思想家更高明、更睿智的地方。

他说:

“无市,则民乏矣。

”“无末利,则本业何出?

”因而管仲认为,农、工、商各业必须同时兼顾。

轻征赋税,是管仲最重要的治国之策。

“藏富于民,知予为取”管仲认为,施行王道的君主懂得藏富于民的道理,施行霸道的君主总是藏富于权贵,富的是少数人,而那些昏聩的君主只会把财富卷到自己的钱袋子里。

五、富而能夺,贫而能予——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思想。

管仲认为“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因此,他认为统治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及时地调节社会贫富。

如何调节呢?

他提出了以下措施:

向富者征收消费税;限制富人进入某些行业,以免与民争利;间接运用行政手段,以迫使富人散其财物等。

同时,对贫者要“厚其生”、“输之以财”、“遗之以利”、“宽其政”、“匡其急”、“振其穷”。

六、“问独夫、寡妇、孤穷、疾苦者几何人也?

……”——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

管仲把社会的弱势群体作为政府的救济对象。

《管子·问》中记载:

“问独夫、寡妇、孤穷、疾苦者几何人也?

……”询问面相当广泛,准备把这些人都列在救济对象的名单中,并把救济工作分为紧急情况下的困难救助和帮助摆脱贫穷状态两个方面:

“养长老,慈幼孤,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此为匡其急。

衣冻寒、食饥渴、匡贫窭、振罢露、资乏绝,此谓振其穷。

”说明他曾精心构思和编织过齐国的社会安全网。

在世界文明史上,这应当是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

经典案例——商人出身的管“总理”帮助齐桓公成就响当当的春秋首霸

在齐桓公和管仲之间曾有过一段经典的对话。

一次,齐桓公打算通过增加税收来充实国库,问政于管仲,

  齐桓公说:

“我要对房屋征税,你觉得怎么样?

”(“吾欲藉于台榭,何如?

”)

  管仲说:

“那样做等于毁掉已经建成的房屋。

”(“此毁成也。

”)

  齐桓公说:

“我要对林木征税。

”(“吾欲藉于树木。

”)

  管仲说:

“等于砍掉尚未成材的树林。

”(“此伐生也。

”)

  齐桓公说:

“我要对牲畜征税。

”(“吾欲藉于六畜。

”)

  管仲说:

“等于滥杀牲畜,不让它正常繁殖。

”(“此杀生也。

”)

  齐桓公说:

“我要征收人头税。

”(“吾欲藉于人,何如?

”)

  管仲说:

“此隐情也。

”(“等于隐瞒人口的实际数字。

  齐桓公说:

“那我拿什么充实国库呢?

”(“然则吾何以为国?

”)

  管仲说:

“只有山海了。

”(“唯官山海为可耳。

”)

  这是个有趣的场景,二人像是在表演话剧,齐桓公说一句,管仲堵一句,国王被挤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