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7194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二十四课《唐诗三首》资料汇编

相关常识

1.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留有《杜工部集》。

课文中《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2.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其间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名作。

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课本中《卖炭翁》选自《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卖炭翁》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

“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即文中“黄衣使者”。

内容主题

《石壕吏》是一首纪乱世民生的叙事诗,通过诗人的见闻,尤其是老妇人的痛苦陈诉,反映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无情,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将描写、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机结合,描述了茅屋遭受风卷雨淋的情景,诗人由个人的痛苦想到了饱受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广大人民,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和崇高理想。

《卖炭翁》这首乐府叙事诗以个别事例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艰难,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关键字词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暮:

傍晚)投(投:

投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逾:

翻)墙走(走:

逃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一何:

多么,那么)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前:

走上前)致词(致词:

对…说话):

三男邺城戍(戍shù:

防守,这里指服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新:

刚刚)战死。

存者且(且:

姑且,暂且)偷生,死者长(长:

永远)已(已:

结束,停止)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去:

离开,这里指改嫁),出入无完裙(裙:

衣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夜:

在夜里,连夜)归,急应(应:

响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绝:

断绝,停止),如(如:

好像,隐约)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前途:

前行的道路),独与老翁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三重茅:

多层茅草)。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挂罥juàn:

挂着,挂住。

罥,挂)长(长,高)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塘坳ào:

低洼积水的地方,池塘)。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忍:

狠心)能(能:

这样,如此)对面(对面:

当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俄顷:

一会儿,不久)风定(定:

停)云墨色,秋天(秋天:

秋日的天空)漠漠(漠漠:

阴沉迷蒙的样子)向(向:

接近)昏黑。

布衾(衾qīn:

被子)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恶卧:

睡相不好,睡得不老实)踏里(里:

被里)裂(裂:

使…裂开,使动用法)。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丧sāng乱:

战乱,指安史之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何由:

怎能,如何)彻(彻:

到,这里指挨ái到天亮)!

安得广厦(广厦shà:

宽敞的大屋,大房子)千万间,大庇(大庇bì:

全部遮盖、掩护起来。

庇,遮盖,掩护)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突兀:

高耸的样子)见(见xiàn:

通“现”,出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薪:

木柴)烧炭南山(南山:

终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苍苍:

灰白)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营:

谋求)?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翩翩:

轻快的样子)两骑(骑jì:

骑马的人)来是谁?

黄衣使者(黄衣使者:

指太监)白衫儿(白衫儿:

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手把(把:

拿)文书口称敕(敕:

chì:

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回车叱(叱chì:

吆喝)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惜:

吝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直:

同“值”,价值,价钱)。

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朗读请注意:

一、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1.根据提示和短文内容,完成填空。

(9分)

(1)《石壕吏》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石壕吏》中表现兵役苛酷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石壕吏》中表现战争惨烈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石壕吏》中表现战争造成破坏严重,导致民生凋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石壕吏》中概述差役横暴与百姓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石壕吏》中暗示老妪被带走应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8)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此对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秋日寒雨前天气,渲染凄凉氛围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直接抒发乱世诗人煎熬难眠的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卖炭翁》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卖炭翁》中,通过外貌描写,刻画卖炭翁饱经风霜、劳苦不堪的底层生活形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卖炭翁》中,刻画卖炭翁惨遭剥削时无法反抗的痛苦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卖炭翁》中,揭露“宫市”制度掠夺本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卖炭翁》中,写掠夺者到来时得意的神情而暗含讽刺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B.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下面关于《石壕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诗圣”杜甫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是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B.《石壕吏》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C.《石壕吏》融抒情和议论于叙事之中,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风格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爱憎分明,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D.诗中“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两句间接刻画了老妇与家人告别时生离如死别的悲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彻夜难眠的情景。

4.下面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故被称为“杜襄阳”。

他曾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风格沉郁顿挫,体现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为天下寒士创造美好生活的崇高理想。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5.下面关于《卖炭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新乐府》组诗三十首。

B.卖炭翁是普通百姓的典型代表,是生活在苦难之中无以为计,遭受掠夺,衣食无着的老百姓形象。

C.诗人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多角度的描写来表现卖炭翁的苦难。

D.作者有自注云:

“苦宫市也。

”“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

然而当时宦官擅权,横行无忌,常有宦官带着爪牙游逛于长安街市,以低价强购货物,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6.拓展阅读。

请根据你对课文和下面这节选文的解读答题。

(17分)

垂老别①

唐·杜甫

四郊②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③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④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⑤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⑥衰老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⑦。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⑧。

注释:

①垂老别:

垂老离别。

垂老,即将近老年。

此诗为杜甫“三别”之一。

②四郊:

指京城四周之地。

③孰知:

即熟知,深知。

④土门:

地名,与下句中“杏园”皆为当时唐军防守的重要据点。

壁:

壁垒。

⑤势异:

形势不同。

唐军与安史叛军交战过程中,曾在邺城大败。

⑥岂择:

岂能选择。

端:

端绪、思绪。

⑦迟回:

徘徊。

竟:

终。

⑧塌然:

形容肝肠寸断的样子。

摧肺肝:

形容极度悲痛。

(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语,将词义写在括号后的横线上。

(4分)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焉:

_______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投:

_______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既:

_______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伤:

_______

(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为现代文。

(3分*2)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诗歌开篇交待“四郊未宁静”的社会环境,让他吐露出“垂老不得安”的遭遇和心情,语势低落,给人以沉郁压抑之感。

B.“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直接描述了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既是对开头“四郊未宁静”的具体交待,又自然引发了诗末的悲愤呼号。

C.“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主人公回忆怀恋的不仅是年轻的岁月,更是那时太平安康的生活。

D.诗歌通过描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苦情场景,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深灾难与国家上下一心平定叛乱的渴望,也忠实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精神。

(4)这首诗的主人公是谁?

诗歌是用谁的口吻(第几人称)展开?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参考答案:

1.

(1)有吏夜捉人。

(2)三男邺城戍。

(3)二男新战死。

(4)出入无完裙。

(5)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石壕吏》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0)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11)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4)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15)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16)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7)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2.A。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3.D。

解析:

诗中“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是老妇已被抓走,石壕吏不会允许老妇与家人长时间告别。

“如闻”二字,应是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

4.C。

诗中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所发出的不只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

这是一种饱尝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这种忘我的精神,这种宽广的胸襟。

表现了杜甫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而非建功立业的理想。

5.C.诗人通过对卖炭翁的外貌、动作、心理等多角度的描写来表现卖炭翁的苦难。

文中没有对卖炭翁的语言描写。

6.

(1)焉:

哪,哪里;投:

丢下;既:

已经;伤:

为…而伤心,怜惜

(2)子孙们都阵亡了,(我)又何需苟全老命。

丢掉拐杖出门去(从军),同行的人也为我心酸。

老迈的妻子倒在路边哭泣,年末了(她)一身单薄的衣裳。

(我)深知这是永别了,还是为(她)饥寒交迫而伤心。

(3)D。

诗歌通过描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苦情场景,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深灾难与统治者的残酷,也忠实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精神。

(4)主人公是老翁,诗歌用第一人称展开,以老翁的口吻自诉自叹。

这样写能在叙事的同时展现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使全诗叙事抒情剖析精微,更准确传神地表现特定时代的生活真实,更加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诗的内容也虽然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而具有跌宕起伏、缘情宛转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