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6966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8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docx

《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docx

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

2016-2017学年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

A.A、B、C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B.A、B、C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B、C、D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3.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4.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如图,下列各选项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刺激A、B、C、G、H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5处

B.在B、C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A和G点,电流计指针都能偏转

C.D、E、F共同构成了两个神经元相连接的部位叫突触

D.刺激E、F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5.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短时间内这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是(  )

A.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

B.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

C.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

D.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

6.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分泌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7.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尿量减少.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

C.①→②→④和①→③→⑤D.②→①→④和②→①→③→⑤

8.下列对动物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调节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

B.激素调节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短

C.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节

D.激素调节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

9.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I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细胞Ⅰ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0.假设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七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f>a=b=d=e>g>cB.a=f>d=e>b=g>c

C.c>a=f>d=e>b=gD.c>f=d>a=b>e=g

11.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

A.背地(心)生长B.向水平方向生长

C.向光生长D.无法确定

12.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根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甲图中的A端,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不到14C的存在

B.处理甲图中的B端,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的A端,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乙图中的B端,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13.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和脱落酸D.生长素和乙烯

1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

B.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宜用样方法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要非常醒目

15.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

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

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

1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进行计数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若边缘有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17.图中分别表示两种生物间的关系,自左至右它们依次是(  )

A.捕食、寄生、竞争B.寄生、捕食、互利共生

C.互利共生、捕食、竞争D.竞争、捕食、寄生

18.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诗句中表现为竞争关系的是(  )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9.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20.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

③东方绿洲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①②④

21.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

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

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22.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3.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可推测这种甲虫(  )

A.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B.属于次级消费者

C.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24.如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能量的相对值

B.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

C.图中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图中A具有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

25.如图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

B.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C.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

D.每一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6.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27.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

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

2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

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29.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稳定性很强

3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5道题,共40分)

31.如图为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1)细胞①为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

(2)靶细胞裂解后,抗原要靠  的进一步清除.

(3)图2细胞为  细胞,它直接是由  分化而来的.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其产生的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产生及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有  (用图中序号及箭头表示)

32.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往往不同,图中甲图是一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曲线体现出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  ,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低顺序是  .

(2)乙图中  点的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的生长素浓度.解除②处受抑制的方法是  .

(3)将该植物置于右侧光照下,一段时间后,乙图中的  点浓度可表示右侧的生长素浓度.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乙图中的  点浓度可表示⑤侧的生长素浓度.

(4)能够同时促进根、芽、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mol•L﹣1.

(5)欲探究生长素对根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实验室提供了下列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单位:

mol•L﹣1):

10﹣10、10﹣8、10﹣6,10﹣4、10﹣2.其它材料用具齐全,你认为最好选用哪三种溶液?

  .

33.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3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2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  头.

A.98B.121C.112D.129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件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1.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2中的曲线  

34.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表是对图甲中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Pg

Pn

R

X

870.7

369.4

501.3

Y

211.5

20.1

191.4

Z

141.0

61.9

79.1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  .若图甲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  .

(2)若图甲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①过程表示的是  .

(3)表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则R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

(4)图乙表示人类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  .

35.下面A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据图作答.

(1)如设种群Q1、Q2个体数为N1、N2,平均每个个体所占的能量为W1、W2,那么,N1、W1与N2、W2之间的关系是  .

(2)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3)B图中Q1的b1和d1表示  .

(4)若P和Q1同化(固定)能量的总量分别为480J/(cm2•a)和72J/(cm2•a),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分别为

200J/(cm2•a)和24J/(cm2•a).那么,能量从P传递到Q1的效率为  .

 

2016-2017学年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考点】E8:

内环境的组成;E9: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人体内环摬也就是细胞内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恒定不变的.

【解答】解:

A、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成份,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C、HCO3﹣、HPO42﹣等缓冲物质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C正确;

D、淋巴细胞位于淋巴和血液中,故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D正确.

故选:

A.

 

2.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

A.A、B、C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B.A、B、C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B、C、D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考点】E8: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和各成分间相互关系的考查.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组织液与细胞内液是相互渗透的.

【解答】解:

分析题图可知,A中的物质可以进入B,B中的物质可以进入A,B还可以进入D,D通过循环途径再进入A,由此可以判断:

A是血浆,B是组织液,D是淋巴;B是组织液且与C相互渗透,因此C是细胞内液.

A、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A错误;

B、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B错误;

C、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为淋巴,C正确;

D、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D错误.

故选:

C.

 

3.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考点】D8:

突触的结构.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在突触小体上,兴奋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上,兴奋由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解:

A、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A正确;

B、在突触处兴奋的转化模式为: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

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C正确;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步的,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D错误.

故选:

D.

 

4.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如图,下列各选项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刺激A、B、C、G、H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5处

B.在B、C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A和G点,电流计指针都能偏转

C.D、E、F共同构成了两个神经元相连接的部位叫突触

D.刺激E、F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考点】D2: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D6: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D8:

突触的结构.

【分析】两个神经元之间靠突触联系,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信息的传递时通过突触小泡完成的:

在接受刺激时,突触小泡内的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进行传递.

【解答】解:

A、由图解可知,刺激A、B、C、G、H五处,神经冲动均可通过突触传导至肌肉效应器,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A正确;

B、在B、C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A点,电流计指针能偏转两次,方向相反;刺激G点,电流计指针不能偏转,B错误;

C、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图中D、E、F共同构成了两个神经元相连接的部位,因此称为突触,C正确;

D、由于神经冲动的传递在突触上较慢,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需要一定的时间,故刺激E、F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D正确.

故选:

B

 

5.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短时间内这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是(  )

A.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

B.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

C.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

D.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

【考点】E3: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两者是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解答】解:

人体进食后短时间内体中血糖浓度升高,所以胰岛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故选:

D.

 

6.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分泌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考点】DB:

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

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据图分析:

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为甲状腺.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

A、图中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A正确;

B、图中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

C、垂体的活动除了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控以外,还受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C错误;

D、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

C.

 

7.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尿量减少.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

C.①→②→④和①→③→⑤D.②→①→④和②→①→③→⑤

【考点】E3: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

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摄水量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另一方面传至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使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这样就达到平衡.

故选C.

 

8.下列对动物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调节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

B.激素调节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短

C.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节

D.激素调节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

【考点】E2: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神经调节

反射弧

迅速

准确、比较局限

短暂

激素调节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范

比较长

(2)联系

①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解答】解:

A、激素调节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A正确;

B、激素调节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B错误;

C、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C错误;

D、神经调节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D错误.

故选:

A.

 

9.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I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细胞Ⅰ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