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小学奥数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6751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小学奥数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升初小学奥数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升初小学奥数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升初小学奥数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升初小学奥数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小学奥数复习.docx

《小升初小学奥数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小学奥数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小学奥数复习.docx

小升初小学奥数复习

找规律法

例1观察数列的前面几项,找出规律,写出该数列的第100项来?

12345,23451,34512,45123,…  

 

解:

为了寻找规律,再多写出几项出来,并给以编号:

 

仔细观察,可发现该数列的第6项同第1项,第7项同第2项,第8项同第3项,…也就是说该数列各项的出现具有周期性,他们是循环出现的,一个循环节包含5项.

100÷5=20.可见第100项与第5项、第10项一样(项数都能被5整除),即第100项是51234.

练一练:

有一列数是2、9、8、2、…,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是它前面的两个数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比如第三个数8就是2×9=18的个位数字).问这一列数的第100个数是几?

 

考点二反向思维法

例1、在一次考试中共出了10道题,每题完全做对得10分,做错的扣6分,做对一部分得3分,李聪同学做了全部题目,得77分,问李聪同学做题情况。

 

分析:

从正面考虑,方法很多,可以列出方程来解答:

方法一:

用枚举法列表求解,显得要简单一些

全做对

全做错

做对一部分

总分

数量

得分

数量

扣分

数量

得分

10

100

0

0

0

0

100

9

90

1

6

0

0

84

9

90

0

0

1

3

93

8

80

2

12

0

0

68

8

80

1

6

1

3

77

8

80

0

0

2

6

86

方法二:

反向思维。

从失分着手来计算:

得77分,那么失了多少分。

1、如果10题全对,则得_______分。

2、如果做对一部分,只得3分,实际是从本题的分值也就是会应得的10分中,扣掉____分。

3、如果做全错了,要扣6分,实际上是不仅本题的会应得的10分得不到,反而要再_____。

相当于从总分中扣_____分。

4、总失分_______,它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

练一练:

1、某池中的睡莲所遮盖的面积,每天扩大1倍,20天恰好遮住整个水池,问若只遮住水池的一半需要多少天?

 

2、小亮拿着1包糖,遇见好朋友A,分给了他一半;过一会又遇见好朋友B,把剩下的糖的一半分给了他;后来又遇到了好朋友C,把这时手中所剩下的糖的一半又分给了C,这时他自己手里只有一块了.问在没有分给A以前,小亮那包糖有几块?

 

3、农妇卖蛋,第一次卖掉篮中的一半又1个,第二次又卖掉剩下的一半又1个,这时篮中还剩1个.问原来篮中有蛋几个?

 

4、现有一堆棋子,把它分成三等份后还剩一颗;取出其中的两份又分成三等份后还剩一颗;再取出其中的两份再分成三等份后还剩一颗.问原来至少有多少颗棋子?

 

上楼梯问题

例1、时钟4点钟敲4下,12秒钟敲完,那么6点钟敲6下,几秒钟敲完?

 

分析:

如果盲目地计算:

12÷4=3(秒),3×6=18(秒),认为敲6下需要18秒钟就错了.请看下图:

 

时钟敲4下,其间有3个间隔,每个间隔是:

12÷3=4(秒);时钟敲6下,其间共有5个间隔,所用时间为:

4×5=20(秒)。

练一练:

1、一列火车共20节,每节长5米,每两节之间相距1米,这列火车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通过81米长的隧道,需要几分钟?

 

2、某人到高层建筑的10层去,他从1层走到5层用了100秒,如果用同样的速度走到10层,还需要多少秒?

 

3、A、B二人比赛爬楼梯,A跑到4层楼时,B恰好跑到3层楼,照这样计算,A跑到16层楼时,B跑到几层楼?

 

4、铁路旁每隔50米有一根电线杆,某旅客为了计算火车的速度,测量出从第一根电线杆起到经过第37根电线杆共用了2分钟,火车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植树问题

例1、马路的一边每相隔9米栽有一棵柳树.张军乘汽车5分钟共看到501棵树.问汽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分析张军5分钟看到501棵树意味着在马路的两端都植树了;只要求出这段路的长度就容易求出汽车速度.

解:

5分钟汽车共走了:

9×(501-1)=4500(米),

汽车每分钟走:

4500÷5=900(米),

汽车每小时走:

900×60=54000(米)=54(千米)

列综合式:

9×(501-1)÷5×60÷1000=54(千米)

练一练:

1、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0米.每隔6米种一棵芍药花,每相邻的两棵芍药花之间均匀地栽两棵月季花.问可栽多少棵芍药?

多少棵月季?

两棵月季之间的株距是多少米?

 

2、在一条路上按相等的距离植树.甲乙二人同时从路的一端的某一棵树出发.当甲走到从自己这边数的第22棵树时,乙刚走到从乙那边数的第10棵树.已知乙每分钟走36米.问:

甲每分钟走多少米?

 

3、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从左向右每隔6厘米点一个红点.从右向左每隔5厘米点一个红点,在两个红点之间长为4厘米的间距有几段?

 

方阵的基本特点是:

①方阵不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就少2。

②每边人(或物)数和四周人(或物)数的关系:

四周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1]×4;

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或物)数÷4+1。

③中实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

例1某校五年级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60人.问方阵外层每边有多少人?

这个方阵共有五年级学生多少人?

 

分析根据四周人数和每边人数的关系可以知:

每边人数=四周人数÷4+1,可以求出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那么整个方阵队列的总人数就可以求了。

解:

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

60÷4+1=16(人)

整个方阵共有学生人数:

16×16=256(人)

例2晶晶用围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最外一层每边有围棋子14个.晶晶摆这个方阵共用围棋子多少个?

 

分析方阵每向里面一层,每边的个数就减少2个.知道最外面一层每边放14个,就可以求第二层及第三层每边个数.知道各层每边的个数,就可以求出各层总数。

解:

最外边一层棋子个数:

(14-1)×4=52(个)

第二层棋子个数:

(14-2-1)×4=44(个)

第三层棋子个数:

(14-2×2-1)×4=36(个).

摆这个方阵共用棋子:

52+44+36=132(个)

一、牛吃草问题之基本题

例1牧场上一片青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

这片牧草可供10头牛吃20天,或者可供15头牛吃10天。

问:

可供25头牛吃几天?

 

分析与解:

牧场上原有的草是不变的,草地每天新长出的草的数量相同。

设1头牛一天吃的草为1份。

10头牛20天吃:

200份,15头牛10天吃:

150份,

200-150=50(份),20—10=10(天),说明牧场10天长草50份,1天长草5份。

原有草:

(l0—5)×20=100(份)或(15—5)×10=100(份)。

当有25头牛时,每天吃了25份,又新长出来5份,所以每天减少20份

所以,这片草地可供25头牛吃:

100÷20=5(天)。

二、牛吃草问题之检票问题

例2某车站在检票前若干分钟就开始排队,每分钟来的旅客人数一样多。

从开始检票到等候检票的队伍消失,同时开4个检票口需30分钟,同时开5个检票口需20分钟。

如果同时打开7个检票口,那么需多少分钟?

 

分析与解:

等候检票的旅客人数在变化,“旅客”相当于“草”,“检票口”相当于“牛”,可以用牛吃草问题的解法求解。

旅客总数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开始检票前已经在排队的原有旅客,另一部分是开始检票后新来的旅客。

设1个检票1分钟检票的人数为1份。

4个检票30分钟通过:

(4×30)份,

5个检票20分钟通过:

(5×20)份,

说明在(30-20)分钟内新来旅客(4×30-5×20)份,所以每分钟新来旅客

(4×30-5×20)÷(30-20)=2(份)。

可以求出原有旅客为  (4-2)×30=60(份)或(5-2)×20=60(份)。

同时打开7个检票时,每分钟减少7份,增加2份,就是每分钟减少原有的5份,或者理解为,让2个检票专门通过新来的旅客,其余的检票通过原来的旅客,需要60÷(7-2)=12(分)。

三、牛吃草问题之抽水问题

例3、一个水池装一个进水管和三个同样的出水管。

先打开进水管,等水池存了一些水后,再打开出水管。

如果同时打开2个出水管,那么8分钟后水池空;如果同时打开3个出水管,那么5分钟后水池空。

那么出水管比进水管晚开多少分钟?

 

分析与解:

先进的水相当于原有的草,后放的水相当于后长的草,出水管排水相当于牛吃草。

设出水管每分钟排出水池的水为1份,则2个出水管8分钟所排的水是2×8=16(份),3个出水管5分钟所排的水是3×5=15(份),两者相差1份,相差3分,所以每分钟的进水量是

可以求出先放过水的水量为 16-

×8=13

 因为每分进

,的以用的时间是13

÷

=40分

答:

出水管比进水管晚开40分钟。

四、牛吃草问题之天牛吃草

例4由于天气逐渐冷起来,牧场上的草不仅不长大,反而以固定的速度在减少。

已知某块草地上的草可供20头牛吃5天,或可供15头牛吃6天。

照此计算,可供多少头牛吃10天?

 

分析与解:

与例1不同的是,不仅没有新长出的草,而且原有的草还在减少。

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利用例1的方法,求出每天减少的草量和原有的草量。

设1头牛1天吃的草为1份。

20头牛5天吃100份,15头牛6天吃90份,

相差:

100-90=10(份),相差1天,所以牧场1天减少青草10份,或者说寒冷相当于10头牛吃草。

所以牧场原有草:

20×5+10×5=150(份)。

  150÷10-10=5头。

五、牛吃草问题之上楼梯问题

例5自动扶梯以均匀速度由下往上行驶着,两位性急的孩子要从扶梯上楼。

已知男孩每分钟走20级梯级,女孩每分钟走15级梯级,结果男孩用了5分钟到达楼上,女孩用了6分钟到达楼上。

问:

该扶梯共有多少级?

 

分析与解:

“扶梯的梯级总数”相当于“总的草量”,“梯级上升”相当于“牛吃掉”,也可以看成牛吃草问题。

男孩5分钟走了20×5=100(级),

女孩6分钟走了15×6=90(级),

女孩比男孩多走一分钟,电梯也就多转一分钟,多了10(级),说明电梯1分钟上升10级。

由男孩5分钟到达楼上,他走了20×5=100级

扶梯5分钟本身上升10×5=50级,

所以:

100+50=150(级)。

练习:

1、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为5,6和8公顷。

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

第一块草地可供11头牛吃1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12头牛吃14天。

问:

第三块草地可供19头牛吃多少天?

 

2、经测算,地球上的资源可供100亿人生活100年,或可供80亿人生活300年。

假设地球新生成的资源增长速度是一定的,为使人类有不断发展的潜力,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亿人?

 

3、两只蜗牛由于耐不住阳光的照射,从井顶逃向井底。

白天往下爬,两只蜗牛白天爬行的速度是不同的,一只每个白天爬20分米,另一只爬15分米。

黑夜里往下滑,两只蜗牛滑行的速度却是相同的。

结果一只蜗牛恰好用5个昼夜到达井底,另一只蜗牛恰好用6个昼夜到达井底。

那么,井深多少米?

 

鸡兔同笼:

例1、鸡兔同笼,头共46,足共128,鸡兔各几只?

 

解:

先假设它们全是鸡。

于是根据鸡兔的总只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多多少。

每多2只脚就说明有一只兔;将所多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兔子。

假设全是鸡,则足有:

2×46=92(只)

比总足数少的:

128-92=36(只)

这些是因为兔子只算了2足,每只兔子还有2足没算,

所以:

兔子有36÷2=18(只)鸡有46-18=28(只)

 

例2、鸡与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多少只?

分析这个例题与前面例题是有区别的,没有给出它们脚数的总和,而是给出了它们脚数的差.这又如何解答呢?

假设100只全是鸡,那么脚的总数是2×100=200(只)这时兔的脚数为0,鸡脚比兔脚多200只,而实际上鸡脚比兔脚多80只.因此,鸡脚与兔脚的差数比已知多了(200-80)=120(只),这是因为把其中的兔换成了鸡.每把一只兔换成鸡,鸡的脚数将增加2只,兔的脚数减少4只.那么,鸡脚与兔脚的差数增加(2+4)=6(只),所以换成鸡的兔子有120÷6=20(只).有鸡(100-20)=80(只)。

 

例3、刘老师带了41名同学去北海公园划船,共租了10条船.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问大船、小船各租几条?

 

分析我们分步来考虑:

①假设租的10条船都是大船,那么船上应该坐6×10=60(人)。

②假设后的总人数比实际人数多了60-(41+1)=18(人),多的原因是把小船坐的4人都假设成坐6人。

③一条小船当成大船多出2人,多出的18人是把18÷2=9(条)小船当成大船。

解:

[6×10-(41+1)÷(6-4)=18÷2=9(条)

10-9=1(条)

答:

有9条小船,1条大船。

练习:

1、有蜘蛛、蜻蜓、蝉三种动物共18只,共有腿118条,翅膀20对(蜘蛛8条腿;蜻蜓6条腿,两对翅膀;蝉6条腿,一对翅膀),求蜻蜓有多少只?

 

2、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采20个,雨天每天可采12个,它一连几天采了112个松子,平均每天采14个.问这几天当中有几天有雨?

 

逻辑推理

例1、李明、王宁、张虎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羽毛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盘,李明和小华对张虎和小红;

  第二盘,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

请你判断,小华、小红和小林各是谁的妹妹。

解:

因为张虎和小红、小林都搭伴比赛,根据已知条件,兄妹二人不许搭伴,所以张虎的妹妹不是小红和小林,那么只能是小华,剩下就只有两种可能了。

  第一种可能是:

李明的妹妹是小红,王宁的妹妹是小林;

  第二种可能是:

李明的妹妹是小林,王宁的妹妹是小红。

对于第一种可能,第二盘比赛是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王宁的妹妹是小林,这样就是张虎、李明和小林三人打混合双打,不符合实际,所以第一种可能是不成立的,只有第二种可能是合理的。

所以判断结果是:

张虎的妹妹是小华;李明的妹妹是小林;王宁的妹妹是小红。

 

练习:

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运动衫上印有不同的号码。

赵说:

“甲是2号,乙是3号.”

钱说:

“丙是4号,乙是2号.”

孙说:

“丁是2号,丙是3号.”

李说:

“丁是4号,甲是1号.”

又知道赵、钱、孙、李每人都只说对了一半,那么丙的号码是几?

 

数的奇偶性:

例1、某班同学参加学校的数学竞赛,试题共50道,评分标准是:

答对一题给3分,不答给1分,答错倒扣1分。

请你说明,该班同学得分总和一定是偶数。

 

【分析与解答】

解法一:

先来考虑每一名参赛同学的得分情况,对于每个同学来说,50道都答对可得150分,是个偶数。

如答错一题,就要从150分中减去(3+1)=4分,不管答错几题,4的倍数都是偶数,150减去偶数还是偶数。

同样,如不答一题,就要从150分中减去(3-1)=2分,不管不答几题,2的倍数都是偶数,150减去偶数也还是偶数,因此,无论怎样,每个同学的得分都是偶数。

任意多个偶数的和仍为偶数,因此全班同学的得分总和也是偶数。

解法二:

设某个同学有m道题答对,则得3m分;有n道题答错,则减去n分;那么这个同学未答的题是50-m-n道,即得50―m―n分。

于是该生实际得分为:

3m-n+(50-m-n)

=2m-2n+50

=2(m-n)+50

=2[(m-n)+25]为偶数

即每个同学的得分都是偶数。

因此,全班同学的得分总和一定是偶数。

练习:

任意取出1994个连续的自然数,他们的总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等量代换:

已知:

(见下图)求:

最大的球的重量是多少克?

 

解:

由图

(1)得:

3●=2●+48,所以●=48(克).

由图

(2)得:

3○=2●,即:

3○=2×48,

所以○=2×48÷3=32(克).

由图(3)得:

○=4○=4×32=128(克).

 

练习:

1、小红去文具店买了6支铅笔和5个笔记本,共花了1元3角5分钱.已知3支铅笔的价钱与2个笔记本的价钱相等.求1支铅笔和1个笔记本各要多少钱?

 

定义新运算

典例1.定义一种运算△如下:

a△b=3×a-2×b,

(1)求3△2,2△3;

(2)求这个运算“△”有交换律吗?

(3)求(17△6)△2,17△(6△2);

(4)如果已知4△b=2,求b。

 

解析:

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抓住新运算的本质,本题的本质是:

用运算符合前面数的3倍减去运算符合后面数的2倍。

解:

(1)3△2=3×3-2×2=9-4=52△3=3×2-2×3=6-6=0

(2)由

(1)的运算结果可知“△”没有交换律。

(3)要计算(17△6)△2,先计算括号内的数,17△6=3×17-2×6=39,再计算第二步39△2=3×39-2×2=113,所以(17△6)△2=113.对于17△(6△2)可同样计算6△2=3×6-2×2=14,17△14=3×17-2×14=23,所以17△(6△2)=23.

(4)因为4△b=3×4-2×b=12-2b=2,解得b=5。

训练1:

1、规定a△b=2a+b,如7△5=2×7+5=19,计算:

(1)9△8

(2)15△12

 

2、规定a△b=a×a-b×2,如7△5=7×7-5×2=49-10=39,

计算:

(1)15△14

(2)8△4

 

典例2.x、y表示两个数,规定新运算“※”及“△”如下:

x※y=mx+ny,x△y=kxy,其中m、n、k均为自然数,已知1※2=5,(2※3)△4=64,求(1△2)※3的值。

 

解析:

我们采用分析法,从要求入手,题目要求(1△2)※3的值,首先我们计算1△2的值,根据“△”的规定:

1△2=k×1×2=2k,由于k的值不知道,所以首先要求出k的值,我们设1△2=a,(1△2)※3=a※3,根据“※”的规定a※3=ma+3n,只有求出m、n,我们才能计算a※3的值,因此要计算(1△2)※3的值,我们就要先求出k、m、n的值。

根据已知条件1※2=5可以求出m、n的值,再根据已知条件(2※3)△4=64可以求出k的值。

 

解:

因为1※2=m×1+n×2=m+2n=5,且m、n均为非零自然数,所以解得:

m=1m=2m=3m=4

n=2n=

(舍去)n=1n=

(舍去)

①当m=1,n=2时,(2※3)△4=(1×2+2×3)△4=8△4=k×8×4=32k=64解得k=2

②当m=3,n=1时,(2※3)△4=(3×2+1×3)△4=9△4=k×9×4=36k=64解得k=1

这与k是自然数矛盾,因此m=3,n=1,k=1

这组解应舍去。

所以当m=1,n=2,k=2时,(1△2)※3=(2×1×2)※3=4※3=1×4+2×3=10

训练2:

1、对于任意整数A,B,定义新运算“△”:

A△B=

(其中M是一确定的整数),如果1△2=2,求2△9的值。

 

2、对于任意自然数x、y,定义新运算“※”如下:

若x、y同奇或同偶,则x※y=(x+y)÷2;若x、y的奇偶性不同,则x※y=(x+y+1)÷2。

求4※5※6※8※11的值。

 

数的整除性

数的整除具有如下性质:

性质1如果甲数能被乙数整除,乙数能被丙数整除,那么甲数一定能被丙数整除。

性质2如果两个数都能被一个自然数整除,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与差也一定能被这个自然数整除。

性质3如果一个数能分别被两个互质的自然数整除,那么这个数一定能被这两个互质的自然数的乘积整除。

我们把学过的一些整除的数字特征列出来:

(1)一个数的个位数字如果是0,2,4,6,8中的一个,那么这个数就能被2整除。

(2)一个数的个位数字如果是0或5,那么这个数就能被5整除。

(3)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4)一个数的末两位数如果能被4(或25)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5)一个数的末三位数如果能被8(或125)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6)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例1在下面的数中,哪些能被4整除?

哪些能被8整除?

哪些能被9整除?

  234,789,7756,8865,3728,8064。

解:

能被4整除的数有7756,3728,8064;

能被8整除的数有3728,8064;

能被9整除的数有234,8865,8064。

例2在四位数56□2中,被盖住的十位数分别等于几时,这个四位数分别能被9,8,4整除?

 

例3从0,2,5,7四个数字中任选三个,组成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数,并将这些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解:

因为组成的三位数能同时被2,5整除,所以个位数字为0。

根据三位数能被3整除的特征,数字和2+7+0与5+7+0都能被3整除,因此所求的这些数为270,570,720,750。

 

例4、五位数

能被72整除,问:

A与B各代表什么数字?

 

分析与解:

已知

能被72整除。

因为72=8×9,8和9是互质数,所以

既能被8整除,又能被9整除。

根据能被8整除的数的特征,要求

能被8整除,由此可确定B=6。

再根据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

的各位数字之和为

  A+3+2+9+B=A+3-f-2+9+6=A+20,

因为l≤A≤9,所以21≤A+20≤29。

在这个范围内只有27能被9整除,所以A=7。

 

练习:

1、六位数

5A634B能被33整除,求A+B。

 

2、七位数

3A8629B是88的倍数,求A和B。

 

递推:

例1平面上5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几部分?

平面上100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几部分?

 

解:

假设用ak表示k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的部分数.这里k=0,1,2,….如图可见。

a0=1  a1=a0+1=2  a2=a1+2=4  a3=a2+3=7  a4=a3+4=11

  …

归纳出递推公式an+1=an+n.

(1)

即画第n+1条直线时,最多增加n部分.原因是这样的:

第一条直线最多把圆分成两部分,故a1=2.当画第二条直线时要想把圆内部分割的部分尽可能多,就应和第一条直线在圆内相交,交点把第二条直线在圆内部分分成两条线段,而每条线段又把原来的一个区域划分成两个区域,因而增加的区域数是2,正好等于第二条直线的序号.同理,当画第三条直线时,要想把圆内部分割的部分数尽可能多,它就应和前两条直线在圆内各有一个交点.两个交点把第三条线在圆内部分成三条线段.而每条线段又把原来一个区域划分成两个区域.因而增加的区域部分数是3,正好等于第三条直线的序号,….这个道理适用于任意多条直线的情形.所以递推公式

(1)是正确的.这样就易求得5条直线最多把圆内分成:

a5=a4+5=11=5=16(部分)。

要想求出100条直线最多能把圆内分成多少区域,不能直接用上面公式了,可把上面的递推公式变形:

∵an=an-1+n=nn-2+(n-1)+n=an-3+(n-2)+(n-n)+n

 

  

公式

(2)也称为数列1,2,4,7,11,16,…的通项公式.

练习:

1:

①1,5,9,13,17,()。

②0.625,1.25,2.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