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问答.docx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问答.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问答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问答
前言:
今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这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刻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30年来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为帮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掌握和理解全会精神,县委党校编写了如下问题解答。
1、为什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为议题?
这是因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国改革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应对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加快农村改革发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总之,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
抓住农村改革这个关键环节,夯实农业农村发展这个战略基础,在农村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就能掌握整个改革开放的主动权,就能带动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
切实做好农村改革发展工作,也是我们扩大内需、有效应对国际经济风险、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既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2、为什么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新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充分反映了我们党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信心,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群众的共同心愿。
3、30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一是农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
三是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
四是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五是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总之,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
4、30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积累了哪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是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我们党指导“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
二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这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
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激发农民积极性、搞活农村经济的动力源泉。
四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基本方向。
五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这是农村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准则。
5、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
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
二是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
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
四是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
6、《决定》对加快“三农”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出了怎样的新概括?
即“三个最”: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7、《决定》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阶段性判断?
即“三个进入”: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8、怎样理解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对全局的重要性?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决定》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的主题,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4个方面,准确定位、科学诠释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9、《决定》对指导今后“三农”工作总体思路的新概括是什么?
即“三个作为”: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10、推进农村改革过程中,怎样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获得新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11、推进农村改革过程中,怎样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
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遵循农业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成功之路。
12、推进农村改革过程中,怎样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作为根本要求?
着眼于建立有利于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13、《决定》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原则是什么?
即“五个必须”和“五个始终”:
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14、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方针是什么?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15、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什么?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OO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16、怎样准确理解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决定》确立的目标任务,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任务;完整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既鼓舞了人民,又扎实可行。
17、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什么?
《决定》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24、怎样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基本要求是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
按照“服务农民”的要求,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功能和作用,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改变分散经营农户的市场弱势地位,引导和带领他们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按照“进退自由”的要求,让农民作自己的主,允许农民根据生产的需要和个人意愿,自主选择加入一个或者几个合作社或者不加入合作社;按照“权利平等”的要求,充分保证全体成员的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
同时要加大扶持力度。
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加快出台金融支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25、《决定》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总体要求是什么?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物质技术装备、健全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6、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原则是什么?
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
27、《决定》提出坚守的耕地红线是什么?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28、怎样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一是层层落实责任。
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
二是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定责任。
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
三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29、怎样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一是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二是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三是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四是控制城镇工矿用地和各类工程用地过快扩张。
五是引导城镇用地内部结构调整。
六是从严控制村镇建设规模。
30、怎样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一是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
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二是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
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
三是拓宽安置渠道,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问题,确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
31、为什么要建立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市场?
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我国土地要素市场还不完善,土地要素市场在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统一,特别是集体建设用地基本被排斥在土地市场之外。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推动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进入市场,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平等权益,有利于逐步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建立与城镇地价体系相衔接的集体建设用地地价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规范土地市场的需要。
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可以防止以权力扭曲集体土地的流转价格,有利于充分挖掘集体建设用地的巨大潜力,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体系。
32、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一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根据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发挥比较优势的要求,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
二是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棉花、油料等大宗产品,加快发展畜牧、水产、园艺类产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
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的促进和支撑作用,加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不断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四是加强社会化服务,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是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村流通现代化,重视市场流通对现代农业的支持作用,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建设,健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现货和期货市场体系。
六是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七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33、《决定》提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什么?
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34、《决定》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基点是什么?
贯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
35、《决定》在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方面提出的“三个大幅度”要求是什么?
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
36、《决定》对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出了怎样的部署?
一是在优化产业布局方面,提出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
二是在发展特色农产品和重要紧缺农产品方面,对油料、棉花、糖料、马铃薯、园艺、畜牧、水产品和林业生产提出了针对性要求,强化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
三是在扶持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强调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支持政策。
四是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强调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37、《决定》提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目标和总体框架是什么?
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8、怎样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一是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不断提高农村流通的现代化水平。
二是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推进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建设,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三是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主体。
培育壮大有竞争力的农产品流通主体,积极发展农产品批发商、代理商和农民经纪人队伍。
大力培育具有法人资格的流通组织,确立流通主体的法人地位。
鼓励发展农民购销合作组织,积极扶持流通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建立各种农产品专业协会和营销中介组织。
四是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
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
五是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
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逐步形成连接国内外市场、覆盖生产和消费的信息网络。
六是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
清理和整顿农产品运销环节收费,加大对农产品运输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鲜活农产品运输问题。
39、怎样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
微型金融服务是指侧重于为低收入人口提供的贷款、储蓄和其他基本的金融服务。
要重视微型金融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放宽对微型金融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开放民营资本进入微型金融服务业的途径,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
40、怎样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要把握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农民得到实惠、生态受到保护;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改革规范有序;坚持分类指导,确保改革符合实际。
二要明确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要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
三要制定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保障措施。
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建立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林业信贷改革,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
41、怎样健全农业补贴制度?
一是扩大补贴范围。
扩大现有补贴政策的覆盖面,拓展农业补贴的领域。
二是提高补贴标准。
改变目前补贴标准偏低的状况,增加补贴总量,提高补贴标准。
三是完善补贴办法。
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操作简单,确保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确保政策效应充分发挥。
四是补贴的重点放在促进增粮增收。
42、怎样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一是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
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必须运用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政府决定农业保险供给的方向和数量,制定统一的制度框架,各种被批准的组织机构在这个框架中经营农业保险和再保险,同时政府对规定的农业保险产品根据可能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和其他支持。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助资金,稳步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程度。
三是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尽快建立巨灾风险基金,对因重大自然灾害形成的大额赔付,由风险基金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逐步形成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
43、怎样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推动现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
二是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是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工作。
四是开展农民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接受农业技术的能力。
44、《决定》对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出了怎样的目标?
五年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45、《决定》对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出了怎样的目标?
确保“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进而普遍实现行政村通油(水泥)路,逐步形成城乡公交资源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
46、怎样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体系?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的耕作、播种、施肥、施药、灌溉与旱作农业、集约生态养殖、秸秆综合利用等节约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农业废弃物生成、注重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等环保型技术,大力培养农民和农业企业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观念,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集约农业等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形态,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47、怎样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
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沼气。
积极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方面的投资,稳步扩大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规模,通过建设沼气池,引导农民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加快发展秸秆利用。
加快推进秸秆气化的试点范围和规模,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对秸秆生物气化技术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示范工程的整体水平。
三是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小水电。
四是加快发展风能和太阳能。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加强宣传培训、示范推广和技术服务,推动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健康、有序地进行。
48、怎样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一是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实施以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
进行宅前院后排水边沟整治与垃圾清理,使污水能够由农户的家里汇集到主要沟渠、垃圾能够由农户集中到垃圾池。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应逐步建立定点堆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理的管理流程。
严守城镇污染向农村转移。
二是应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
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移风易俗,不断增强农民维护环境卫生的责任感。
加强对农民的科普教育和政策引导,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结合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不断增强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培育农民关心生态、关心环境卫生的良好风尚。
49、怎样加强农村工业、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一要严格控制农村工业污染。
强化农村工业污染减排监管,推进污染集中治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
二要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合理规划畜禽养殖业发展,对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加强源头控制,对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养殖场必须严格环保审批,对严重污染水体的水产养殖场所进行全面清理、整顿。
三要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面源污染控制做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开展污染土壤修复试点。
四要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对农业集约化地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湖泊水域和南方河网地区等水环境敏感地区,制定并颁布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技术标准。
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选择典型区域进行示范,逐步推广。
支持小城镇和规模较大的村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五要加强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建设。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逐步建立覆盖农村的环境监察体系。
六要加大农村环保宣传教育。
50、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51、怎样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农村文化建设全过程。
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农民群众。
大力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世界、增强农民群众精神力量。
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中心环节,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是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大力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增强为农村服务的文化资源总量,逐步改变城乡文化资源严重失衡的状况。
三是广泛开展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
要培育内容积极健康、形式多姿多彩、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要发掘民族民间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要鼓励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
要继续深入开展“三下乡”、“心连心”等活动。
要加大农村文化市场整治和管理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确保用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52、怎样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立足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格局。
一要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民群众愿望出发,精心设计活动项目,搭建各种富有广泛吸引力的活动平台。
要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小城镇活动,深入开展创建文明集市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二要突出思想教育内涵。
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要倡导科学精神、抵制封建迷信,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适用技术。
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育观、消费观,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三要坚持重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