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十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6629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十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十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十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十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十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十三.docx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十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十三.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十三.docx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十三

专题检测卷(十三)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2012·衡阳二模)右图是新中国

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图,

其中对右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阶段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B.B—C阶段的变化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

C.C—D阶段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B—D阶段中的1959—196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最困难的时期

2.1932年,长沙刘越华夫妇创办小吃店“越华楼”,几十年来生意兴旺。

1954年,长沙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越华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你认为刘越华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可能性最大的是()

A.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

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

3.(2012·合肥模拟)1964年12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

“1964年全国工业总产值,预计比1963年增长15%以上,比1957年有了很大的增加。

”这不能表明()

A.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八字方针”的经济调整已见成效

C.结束了“左”倾错误对中国的影响

D.我国工业总产值大幅上升

4.(2012·哈尔滨模拟)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中评价20世纪50年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说:

“任意追求一种理想的结果而导致如此重大的灾难性后果,在历史上是很少有的。

”这一事件最有可能是()

A.农业合作化B.反右派斗争

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

5.(2012·徐州模拟)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

对此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B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7.(2012·天津模拟)德国学者韩博天说:

“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

”这种方法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8.(2012·合肥模拟)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迅速提升的GDP数字及深圳的高楼大厦,代表着一种众所期盼的生活方式,“深圳速度”成为中国经济迈向现代化之路的象征。

下列对当时深圳形象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代表着一种思想解放、对外合作、快速发展的理念

B.是生活豪华、财富急剧积累的象征

C.始终走的是一条科学发展的健康道路

D.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

9.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即国家对粮食等农产品实行统一收购和供应。

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政策逐步取消。

以下对这一变化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③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削弱

④国家取消凭票证供应的制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0.(2012·大连二模)某资料记载了下面地名的变迁:

1960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人民公社七里界大队第五小组;

1983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乡七里界村第五小组;

2001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石山镇七里界街道5号。

根据这一记载,不能推断出该地区()

A.经济体制的改变B.所有制性质变化

C.产业结构的调整D.城市化进程加快

11.(2012·湛江二模)下图是中国大陆一幅描述人们经济生活的漫画,此时的流行语是()

A.人民公社,一大二公

B.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C.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D.改革开放,联产承包

12.(2012·潍坊模拟)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

它可以用于论证()

A.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

C.中日两国之间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D.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负增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2·徐州三模)“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是其核心问题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一)

材料二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

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

(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6分)

(3)材料三的变革方式是对材料一、二变革方式的彻底否定吗?

为什么?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农村经济政策调整应遵循的原则。

(4分)

14.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三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销减走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

材料四195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为百万美元)

(1)材料一中的“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

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8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说明了什么?

(4分)

(3)对比分析材料四中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格局有何不同特点。

请阐述造成这种变化的国际、国内因素。

(8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

A—B阶段是从1952年到1957年,这一时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方面的“一五”计划,而三大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因此,A项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B、C、D三项均正确。

2.【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了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做法。

社会主义改造展开后,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并采取赎买政策,使民族资本主义平稳过渡。

赎买政策指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资本家可分配得到企业的部分利润。

到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

【方法归纳】对民族资本采取赎买政策的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也带有剥削性,但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族资产阶级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接受改造。

所以,中国共产党采取赎买的政策实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3.【解析】选C。

1960年冬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周恩来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国民经济调整已见成效,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尽管如此,“左”倾错误对中国的影响并没有结束,并在1966年发展为“文化大革命”。

4.【解析】选C。

“大跃进”在主观愿望上是希望我国的经济水平能够快速的赶超英、美等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但这一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生产力下降,产生了“灾难性后果”。

故C正确。

5.【解析】选B。

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可以判断此时期是从“左”倾冒进转向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6.【解析】选C。

前者是毛泽东所提倡的人民公社,后者是邓小平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后者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仍是公有制;但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自主权扩大;后者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7.【解析】选C。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先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准备在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其他地区设立。

1980年将“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在安徽局部地区实行,然后推广到全国,②③符合题意。

8.【解析】选A。

当时的深圳发展速度虽快,却走了发达国家边发展边污染的高耗之路,后来才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当时的深圳不但开放程度高、发展速度快,更重要的是其思想解放意识强。

9.【解析】选B。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了粮食供应制度,到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被取消,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得市场上的粮食供应充足,所以国家逐渐取消了粮食供应制度,故B正确。

10.【解析】选B。

地名虽历经时代变迁,但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并未改变,从地名的变化可以看出经济体制的调整和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11.【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漫画的能力。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欢迎选购”,可以看出此时期采用的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

因此,漫画出现在新时期,综合判断此时的流行语是“改革开放,联产承包”。

12.【解析】选A。

从图片中获取信息,1978年以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在8%以上的高速增长,这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B项美国经济衰退应从其本国找原因,C项应为逐步缩小,D项没有体现。

13.【解析】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

(2)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第(3)题,可从所有制性质、土地的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等角度回答。

第(4)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步骤:

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

(6分)

(2)原因:

急于求成,片面强调农业合作化规模和公有化程度。

特点:

一大二公(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

影响:

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生产者积极性。

(6分)

(3)不是。

公有制前提不变,农民只是拥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4分)

(4)原则:

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经济规律;关注民生;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4分)

14.【解析】第

(1)题,第一问“15世纪早期”中国处于明朝时期,对外交往方面的表现是闭关锁国,与此同时西欧发生了新航路的开辟。

第二问,结合在15世纪中国受到的西方侵略回答。

(2)题,要结合材料二、三的信息回答。

第(3)题,第一问,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归纳。

第二问,根据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国际、国内因素”归纳。

答案:

(1)含义:

中国——闭关锁国,西方——开辟新航路。

联系:

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8分)

(2)变化:

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

说明: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4分)

(3)特点:

50年代与苏联贸易迅速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贸易迅速增长);80年代以来与美、日等国的贸易迅猛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迅速增长)。

国际因素:

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发展,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国内因素:

我国调整外交政策,从一边倒到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