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市六次党代会精神.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1544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市六次党代会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习市六次党代会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习市六次党代会精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习市六次党代会精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习市六次党代会精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市六次党代会精神.docx

《学习市六次党代会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市六次党代会精神.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市六次党代会精神.docx

学习市六次党代会精神

学习市六次党代会精神

学习市六次党代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辽源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于2012年1月10日至12日举行。

第一部分:

市六次党代会的主要精神

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化”统筹、“三动”并举,牢牢把握加快转型、全面转型工作主线,着力实施开发开放、区域联动、产业升级、文化振兴四大战略,突出构建产业优势、建设现代城市、增强县域实力、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培育特色文化、深化改革开放七大任务,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幸福和谐的新辽源而努力奋斗。

◆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四大战略,七大任务”,确保实现“两个翻番、两个增强、三个改善、四个提升”。

▪一个主题:

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全面转型,为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幸福和谐的新辽源而努力奋斗。

▪一条主线:

加快转型、全面转型

▪四大战略:

开发开放、区域联动、产业升级、文化振兴开发开放战略,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建设、以建设促发展,实

▪四是加快推进产业布局园区化。

完善政策体系,加快企业退城进区步伐。

注重集约使用土地,注重提高投资强度,注重形成园区特色,加快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争取每个园区产值达到百亿元以上。

加快整合辽源经济开发区和东辽工业集中区,形成辽白经济带,建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实施“三项工程”,完善“一个体系”。

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

培育1户销售收入超100亿元、2户超50亿元、50户超10亿元企业,上市公司发展到8户以上。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

建设国家级技术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建设孵化器和加速器等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

依托重点企业培育3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研发中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100户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7%。

实施品牌培育工程。

完善奖励政策,支持企业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国家驰名商标和国家级名牌产品。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整合各类中介服务资源,建设创业大厦,全面加强融资担保、中介评估、管理咨询、产权交易、技术交易和企业家培训等服务。

(二)努力建设吉林省中南部区域中心城市

1)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功能:

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强化规划控制,落实“南开北拓、西进东扩、建设三环、发展组团”战略构想,加快南部新城建设,有序推进北部新城、寿山新区和金州、建安等组团开发,加速城市规模扩张。

以行政中心和职教园区建设为推动力,使南部新城形成规模,成为现代化新城区。

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同步、公共设施建设与加强管理并重,加快完善提升城市功能。

2)建设中心城区五大商圈:

加快辽河半岛、辽河北岸两个城市综合体开发,完善城市商务功能,提升城市商贸功能区;坚持河流治理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推进市区沿河景观带和湿地公园建设,形成城市生态功能区;建设向阳山公园二期和黎明山公园,提高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完善城市休闲功能区。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数字辽源”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强力推进“五城联创”,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和省级园林城、卫生城、生态城要实现创建目标,国家级文明城创建要取得重大进展。

3)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工程,推进辽西、集双高速和辽长铁路、四松快速铁路辽源段“两高、两铁”建设,加快形成区域交通中心。

实施引松入辽、水源地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解决辽源缺水问题。

滚动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提升城市道路、供水、供热、供气、公交、环卫等公共设施建设水平。

实施东辽河、梨树河、半截河、渭津河城防工程,城区二环以内达到50年一遇标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加快建设三环路,形成“三环四纵六横”路网体系。

推进大唐三期工程、垃圾发电和智能电网建设。

(三)力促县域经济跨越升级

1)加大县域突破力度。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3)发展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精深加工业、园艺特产业。

4)重点建设3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0个粮食高产示范基地、100个高标准牧业示范小区。

发展牛、羊、猪、鹿、禽、蛋品等特色产业链,做大做强金翼蛋品、麒鸣生物等100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5)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

6)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守民生优先、民利为重的发展原则,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辽源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深入实施惠民工程。

——努力促进就业创业。

——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

三年内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三年内全面完成暖房子改造工程,三年内全面完成小区治理工程。

(五)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把社会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观念转变、要素集成、资源整合和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努力打造平安辽源、法治辽源、活力辽源、和谐辽源。

——完善社会建设评估体系。

——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

——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

——完善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体系。

(六)着力提升文化实力

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振兴战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注重形成文化认同,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彰显城市文化个性,不断提升文化凝聚引领能力、文化品牌影响能力、文化惠民服务能力、文化产业竞争能力、文化创作生产能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特色文化名城。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丰富辽源特色文化内涵。

——加快发展公益文化事业。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

▪总体目标是:

“两个翻番、两个增强、三个改善、四个提升”。

两个翻番: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两个翻番。

2013年比2010年翻一番,2016年比2013年翻一番。

两个增强:

1.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稳步提高,可支配财力规模逐步增大。

三个改善:

1.民生状况明显改善。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公共服务明显改善。

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均等化、便利化充分体现。

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治理,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

——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同步、公共设施建设与加强管理并重,加快完善提升城市功能。

建设中心城区五大商圈,加快辽河半岛、辽河北岸两个城市综合体开发,完善城市商务功能,提升城市商贸功能区;坚持河流治理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推进市区沿河景观带和湿地公园建设,形成城市生态功能区;建设向阳山公园二期和黎明山公园,提高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完善城市休闲功能区。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数字辽源”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强力推进“五城联创”,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和省级园林城、卫生城、生态城要实现创建目标,国家级文明城创建要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工程,推进辽西、集双高速和辽长铁路、四松快速铁路辽源段“两高、两铁”建设,加快形成区域交通中心。

实施引松入辽、水源地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解决辽源缺水问题。

滚动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提升城市道路、供水、供热、供气、公交、环卫等公共设施建设水平。

实施东辽河、梨树河、半截河、渭津河城防工程,城区二环以内达到50年一遇标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加快建设三环路,形成“三环四纵六横”路网体系。

推进大唐三期工程、垃圾发电和智能电网建设。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全面加大治水、治污、治尘、治塌力度。

强化东辽河源头生态保护,开展综合治理,改善流域生态。

实施中水回用、重点镇污水处理等重点项目,控制面源污染,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建立覆盖城乡的污染防控治理体系。

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建设辽源国家矿山湿地公园,变城市“废地”为城市“绿肺”,打造全国采煤沉陷区治理“样板”。

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实施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辽源大地”规划。

——整合教育资源,巩固义务教育,加强学前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建设职教园区和本科层次大学,打造东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加强人口和优生优育工作,加快发展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

▪四个提升:

1.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集聚要素能力明显增强,承载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制约发展的瓶颈得到有效破解。

2.城市功能明显提升。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商务、商贸等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3.开放水平明显提升。

对外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全方位、深层次、大范围的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4.文化实力明显提升。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城市文化个性得到彰显,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比较以往,六次党代会有三个更加鲜明的特点,一是有了更开阔的视野,把辽源真正摆到了全省的大环境之中,提出要打造中南部中心城市的目标。

二是有了更加亲民的情怀,明确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三是有了更加长远的思路,站到发展的高度上,把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统一起来,打出了一张符合辽源实际的有辽源特色的响亮的辽源牌。

二部分:

六次党代会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主要精神:

整合教育资源,巩固义务教育,加强学前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建设职教园区和本科层次大学,打造东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一、从摆位上看,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融为一体,成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回归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二、从内容上看,抓住了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突出了教育热点与难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一)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

(二)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打造名师名校长队伍,提高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推进校际均衡。

三、从目标上看,高起点高定位,充满希望与自信

姜书记的报告指出: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建设职教园区和本科层次大学,这是一个高起点,高站位,将结束辽源没有本科大学的历史。

辽源教育未来五年辽源市教育要努力在四个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一、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有新突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要按照既定的《辽源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部署,科学规划和合理调整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加大投入,提高装备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探索义务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特色化办学模式、集团化发展模式、经费投入体制、校长教师流动管理办法改革,切实保证到2012年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90%,实现初步均衡的目标。

二、认真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在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上有新提高,为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适时迁建3所教育局管理的公办幼儿园,扩建、改造2所行业管理的公办幼儿园;龙山、西安两区通过独立设置或附设的形式新增20所公办幼儿园。

农村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独立设置的公办中心幼儿园,鼓励大村独立建、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

实行学前教育准入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举办标准化幼儿园。

三年内,全市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99%、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5%。

三、加快推进园区化、集团化发展战略,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上有新思路,不断增强人才培养和支撑能力。

要紧紧跟进南部新城建设步伐,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完成职教园区一期建设规划,五年后建成入园学生规模达到3万人、年提供社会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