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6535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

亲爱的同学:

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2019期中考试卷

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草原文化精神无疑是其不断表现和深化的中心。

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所以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就格外突出,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观念。

活跃在《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

草原民族生成了一种独特的多维度的人生态度。

首先是一种强烈的在依守自然基础上的对自然的追逐占有意识,其次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进取征服的精神,这一方面源于本身物质生产资料的匮乏,另一方面又是生产方式的游牧特性所致。

游牧本身就是草原民族天下观念的宇宙意识所致,即有水草的地方就是游牧所在之处,《敕勒川》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这种意识引发了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发生的游牧民族政权对农业政权的掠夺性战争,其手段的直接、凌厉体现出一种强有力的征服特征。

草原自然环境的险峻、生存的艰难,致使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中更多了一种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

忧患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成长、成熟的标志,就农业社会而言,忧患意识往往侧重于对精神苦闷的自我消解、自我提升。

自我肯定、自我壮大是农业社会忧患意识的主体内容。

正如盂子所谓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实境遇愈是艰难,,精神世界愈是通达深幽。

草原文化景观下的忧患意识,虽然也是在生存困扰下的一种自我拯救、自我飞扬,也充满了焦虑、深痛之感,但并不专力于自我精神领域的别有洞天,特别是上升到哲理探求的境界,而是将原始初民时期产生的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加以发展,别除了其中包含着的精神层面的穷力追逐,专注于外在世界、生存环境对人的生存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催生个体抗拒灾难和挫折的行为力量。

当个体身受自然和社会的挤压之时,他并非逆来顺受,自怨自艾,或者在自我精神世界中营造一块属于自我的美好园地,而是勇于冲破一切既成政治体制、社会习俗的辖制,以个体的勇敢、智慧、意志重新建立人生存在的理想格局,使富于实践性和冒险性的英雄主义色彩愈发亮丽、夺目。

蒙古民族的英雄群体成长就是典型的例证。

(摘编自温斌《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精神风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草原文化精神一直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学不断表现和深化的中心。

B.引用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为了强调草原生活中具有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C.草原民族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与适应农耕文化的能力都特别突出。

D.作者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政权对农业政权的掠夺性战争的合理性进行了辩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英雄的崇拜是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精神风尚的重要内容,文章论证时用了例证法。

B.作者对草原民族多维度的人生态度从两方面进行了诠释,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

C文本通过与农业社会中产生的忧患意识的比较,重点阐述了草原文化景观下的忧患意识。

D.文本侧重于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草原文化精神的特征,体现了草原文化的优越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毋庸置疑,在草原民族文学中没有逆来顺受、自怨自艾、不敢抗争的个体。

B农耕民族与草原民族,其忧患意识的产生都是在生存困扰下的自我拯救、自我飞扬。

C.古代北方草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对其文学精神风尚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D.《敕勒川》形象地说明了游牧本身是草原民族天下观念的宇宙意识所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挂在空中的菜篮子

任启亮

①去年春天,侄子从老家带来一袋榆钱。

妻子当天晚上就蒸上一锅。

打开锅盖,一种特别的香气弥漫开来,妻子早就准备好了蒜泥、香油、辣椒、胡椒、山西老陈醋、生抽、精盐等,全家每人盛上一盘,接自己的口味添加佐料,吃得笑逐颜开。

女婿是第一次吃蒸榆钱,直呼好吃。

确实,榆钱的味道香甜不腻,润滑爽口,余味绵长,其他任何莱蔬都无法与其媲美。

②榆钱,让我想起了那挂在空中的菜篮子。

③ニ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匮乏,缺粮少米,更没有蔬菜,最难熬的是春季。

青黄不接,粮食所剩无几,储备一冬的大白菜、萝ト早已吃光了,乍暖还寒,青菜还无法生长。

再加上不允许保留自留地,大田种什么粮食都只能按统一要求,更甭说种菜了。

有人在房前屋后或田间地头巴掌大的地方种上几棵青菜,也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铲掉。

于是,每到春天,那些长着槐花、榆钱、葛花的材就成了老百姓挂在空中的菜篮子。

④最早采的便是榆钱。

榆树开花大约在三月中下旬。

它的花瓣薄如蝉翼,浅绿色,采起来不容易,采了大半天,放在篮子里,看似挺多,用手一抓,只是一小团。

它的味道很独特,是春天的第一道美味。

我们采榆钱时第一把总是迫不及待地塞进自己嘴里,甘甜如饴。

榆钱的吃法多样,可凉拌、煮粥、做馅、做汤等等,用粗面拌榆钱蒸食是早年家乡最常见的吃法。

⑤第二道大菜是槐花。

槐花清明节前后盛开,洁白的花瓣如同蝴蝶轻盈的翅膀。

槐花总是结成一簇簇的,花穗下垂,好像一串串白色的蝴蝶掩映在碧绿的树叶之间,画面清新生动。

槐花的清香更让人难忘,深呼吸一口,从内到外神清气爽。

越到夜深,清香越是浓郁,院子里只要有一树槐花,那香气可以给你带来一整夜的美梦。

槐花吃法多样,凉热皆宜,汤馅均可,配肉搭菜,煎炸蒸炒无所不能。

凉拌时先用开水焯一下,可单独拌,也可配上粉丝、豆皮一起拌,佐以姜丝、葱丝、红辣椒,淋上醋、香油。

炒着吃,可单炒槐花,也可与辣椒、韭菜等一起搭配,如能配上猪肉、鸡蛋更是香味独特。

还能与面粉搅匀挂糊油炸,做槐花粥、槐花汤。

我们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棵树,是我们随吃随采的菜篮子。

在能够当作蔬菜吃的树花中,葛花最为鲜艳夺目。

它有着跟丁香一样的颜色,比丁香更芬芳,是文人雅士的爱物。

清代宫廷名点紫藤饼,便是以它为食材。

在乡间,葛花树都是自然生长在堤边沟沿,或是土质不肥的泡沙地,没有高大挺拔的树干,只离地二三尺,藤状纏绕着四面展开。

仲春时节,一大片绿色中,紫色的花穗坠得一嘟噜一嘟噜的,十分诱人,孩子们也能不费劲便采摘到。

葛花与槐花一样有多种吃法。

现在听说吃槐花、葛花好处多极了,清火润肺,降血压,降血脂,我们小时候还不知道这些,只知道是可口的佳肴。

此外,可食用的还有构树(楮桃子)花、香椿等等。

清明节前夕,我们回了趟老家,全家一同上山采榆钱。

微风和煦,空气湿润,所有的树木花草都在舒展筋骨,笑逐颜开。

突然,一股清香飘来,抬眼望去,三棵洋槐树就在眼前,满头披银,花开正浓。

不远处是一片榆树,足有六七棵,榆钱已经有点蔫儿了,但还没有到唐人施肩吾形容的“风吹榆钱落如雨”的地步。

我们迎着山野的清风,采摘着这些鲜美的花儿,漫不经心,有说有笑。

不禁想起小时候,常常因寻不着开花的树,或是花被先前赶来的人们采光了而沮丧,那时若是遇到眼前的景象该是何等惊喜。

而今,早已是另一个时代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标题中的“菜篮子”指那些长着可食用的花和叶的树,这些树曾帮助老百姓渡过饥荒,使人难忘。

B.文章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运用对偶和拟人手法,寓情于景,通过对微风、空气、树木花草的描述,表达欢快之情。

C.文章以“而今,早已是另一个时代了”结尾,简洁而又意味深长,表达了对昔日美味再难得到的惆怅之情。

D.本文作为一篇“忆苦思甜”类的文章,却没有落入以渲染辛酸和悲情来回忆苦难的窠臼,有其独特之处。

5.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答:

6.文章行文脉络清晰,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的行文思路。

(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小厕所,大民生。

近年来,“厕所革命”逐步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延伸到农村,受到普遍欢迎。

解决群众如厕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有共性的东西,但也有很强的个性。

比如,人口集中的地方尤其需要注意环境整洁,所以有必要把是否贴瓷砖、盥洗室要配备哪些东西、冲厕水量大小乃至每天擦洗地板几次都规定详细,并以此作为星级厕所建设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范。

而在一些人口聚集度不高、生活污染问题并不突出、无地下配套管网,甚至不通水不通电的边远地区,使用方便则应放在第一位。

(摘编自邓建胜《厕所革命需务实推进》

材料二

厕所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升,体现社会文明进步水平。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建设城乡文明的重要方面,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

推动“厕所革命”,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就是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提升品质意识,培养文明习惯。

厕所是真正体现技术和文明素质的地方。

在德国,马桶的进出水部分是砌在墙内的,这是对制造技术的自信;在日本,有的马桶自动感应,发出水流声,从而掩盖人体便溺时发出的声响,消除尴尬;在美国,有的公共厕所设计了坐便和蹲立两种类型,供方便者根据习惯自行选择。

可以说,厕所能够充分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人文关怀水平,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

“厕所革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厕所是供人使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如厕者感觉到舒服、方便,为此,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比如男女厕蹲位的比例合理设置问题;设计第三方厕所,供妈妈带小男孩或其他特殊群体使用;加强通风系统建设,及时抽除异味;开发节水技术,增强冲水效果;推广安装脚踏接钮等,使每座厕所外观漂亮,内部环境优美,使用者感到便捷,维护者操作容易。

(摘编自罗岳平、罗惠宁《厕所体现技术和文明》)

材料三

“厕所革命”需要各相关部委、各级政府联合行动,完善厕所建设管理的相关法规,出台鼓励非政府主体参与厕所建设管理的公共政策,拓宽各类主体的准入渠道。

推进“厕所革命”,企业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

厕所的建设管理涉及房地产开发、上下水管道、卫浴洁具、保洁服务、污水处理、有机农业等多个产业,相关企业应当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用市场配置的力量把“厕所革命”引向深入。

作为非政府非营利机构,各类社会组织在理解公共需求、衔接各方资源、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利益平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深化“厕所革命”也具有重要作用。

(摘编自傅昌波《多元共治深化“厕所革命”》)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厕所革命”是从旅游风景区开始的,近年来逐步扩展延伸到城乡,受到普遍欢迎。

B.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厕所的差异基本上能反映出该地区的技术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C.从如厕者的需求出发,将厕所的一个个细节问题解决,是厕所维护者的职责。

D.某些马桶通过发出水流声掩盖人体便溺时发出的声响,从设计上体现了人文关怀。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众如厕问题是各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需要按照统一标准强力解决。

B.德国马桶的进出水部分砌在墙内,而美国的厕所都设计了坐便和蹲立两种类型。

C.“厕所革命”关系到国民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体现社会文明进步水平,意义重大。

D.振兴乡村,建设城乡文明,要从努力补齐厕所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开始。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进行“厕所革命”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

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

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

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

守仁因集众议曰:

“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

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

”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

“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

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

”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

宸濠果疑。

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

“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

官军以小舟載薪,乘风纵火。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庸,指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是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极为险要。

B.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中试者称为“举人”,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C.擢,本义为“抽引,拉拔”,文中引申为“选拔、提升官职”之义,李密《陈情表》中有“过蒙拔擢”的句子。

D.壬辰,干支之一,中国古代常如文中这样用干支法来纪日,“壬”在十天干中排第七,“辰在十二地支中排第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王守仁聪颖好学,文武兼修。

他不仅能在科场取胜,还曾远赴居庸关、山海关等地游学考察,喜欢谈论军事。

B.王守仁不畏强权,正直敢言。

他曾因上奏章营救戴铣等人,得罪权贵刘瑾,被责打后贬到边远蛮荒之地。

C.王守仁因势利导,深得民心。

他被贬到贵州龙场任驿丞期间,根据当地的风俗对百姓加以引导,深受百姓爱戴。

D.王守仁精通军事,善于谋划。

他设计使朱宸濠杀掉了自己的宰相李士实、刘养正,为短期内平定叛乱奠定了基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5分)

译文:

(2)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南宋诗,完成14~15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陆游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起笔写银河西坠,苍茫静寂,“一再”二字可见诗人已百感暗集。

B.第一首三、四句中的“欲”“怆”二字表现了诗人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C.第一首写得雄浑辽阔,第二首则显得沉郁顿挫,这两首诗歌特点略有不同。

D.第二首第三句“泪尽”一词饱含无限辛酸,以“胡尘”作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15.谈谈你对第二首最后一句中“望”字的理解。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一直早起晚睡,忙碌操劳。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小区内有户人家遭盗窃,警察将有盗窃前科的王某某作为重要嫌疑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才冰释前嫌,排除了王某某的嫌疑。

②读者希望通过阅读增长知识、提升修养的本心并没有错,但殊不知,这样的提升应该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③在影视作品里,不离不弃的亲情、至死不渝的爱情似乎都是唤醒植物人的灵药;但在现实世界里,有关植物人的治疗仍是世界性医学难题。

④老李昼伏夜出,不知他做些什么,加上他以前就神出鬼没,这样更加让人感觉不可理喻,昨天开表彰会,才知道他是联防队员,晚上巡逻呢。

⑤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享誉国际的一流出版机构,你我作为这家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自然应当殚精竭虑,无愧于做一个合格的出版人。

⑥根据资料,他们俩的设计水平可以说是半斤八两,所以你找谁做新房子的设计都会有满意的结果,只是姜工程师更容易沟通一些。

A.①②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教育部科技司李副司长说,有关高校将对论文严重造假的作者予以解聘,对学术不端的学生不予发放学位证等严厉措施。

B.我院CT-MRI科成立于1991年,拥有多名博士、硕士,技术力量异常雄厚,是山东省潍坊地区最早引进全新CT一MRI机的医院。

C.孙玥老师作为全国知名的语文教师,上半年到全国近30多个学校上示范课并做“如何教好语文”的讲座,得到一线教师的肯定。

D.景区如果能在禁止涂鸦之外留有涂鸦的“缓冲区”,那么不仅有助于杜绝乱涂鸦的难题,而且也有益于文化创意的奔涌。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你家慈已经来找过我们领导了,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下周一你就来我们公司上班,工资暂定为每月5000元。

B.贤契大作我早已收到,我虽然看了三遍,但您是我的老师,我想谈自己的看法,又怕没有看懂,所以拖到了今天。

C.我令堂也是名牌大学毕业,十年前也曾出版过作品,对您发表的文章多有阅读,你们见了面,一定是有共同语言的。

D.“现在分手无物相送,特选一张我在杭州拍的照片,敬请惠存。

”这是当年搬家时朋友小刘在照片上给我写的留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人的眼睛就是一台光学仪器,能看到几百万光年以外的星云,却看不清其中的细节。

天文望远镜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因而,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并不取决于它能看到多远,而在于①。

这样看来,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②。

聚光能力取决于望远镜的接收面积,越大越好;分辨率在很大程度上③

,观测时必须空气稀薄、干燥、无任何污染。

这也是世界顶级天文台选址都在高海拔地区的原因。

答:

①15字

②15字

③15字

21.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材料一90后瑶族女孩江梦南半岁时因耳毒性药物导致重度神经性耳聋,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靠唇语和别人交流。

在十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她凭借顽强的毅力见和坚定的信念,顺利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全部课程。

今年,江梦南成功考取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

江梦南一直有一个“英雄梦”:

治病救人,祛除病痛。

她告诉记者,由于自身的特殊经历,“我耳朵听不见,所以没办法当医生,不能报医学专业,又想去帮助跟我差不多的人,那就报药学吧”。

材料二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的那天。

[法]福楼拜

读了这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解析:

B引用孟子的话是为了强调农业社会中产生的忧患意识的特点。

C“适应农耕文化的能力”无中生有。

D没有对其战争的合理性进行辩护,而是对战争产生的原因进行阐释。

2D(“草原文化的优越性”并无体现。

3.A表述绝对化

4,答案:

C解析:

综合全文内容,这里表达的应该是作者对苦难生活已经成为过去的感慨和庆幸。

5答案:

①通过槍钱勾起回忆,引出下文。

②描述吃槍钱的场景,以调料之繁杂、心情之愉悦与小时候为找不到榆钱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文章主旨。

③正侧面渲染蒸槍钱的美味,为全文莫定轻松、欢快的基调。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答案:

首先明确本段介绍的对象一一槐花,用“第二道大菜”表明与前后两段的并列关系。

(2分)然后从槐花的颜色和外形、香味、食用方式三方面展开具体介绍。

(2分)最后以“菜篮子”呼应文章题目。

(2分)

7.答案:

C“是厕所维护者的职责”于文无据。

8.答案:

C

解析:

A“按照统一标准强力解决”错误,材料一中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有共性的东西,但也有很强的个性”。

B范围扩大,原文是“有的公共厕所”。

D“从…开始”于文无据。

9.答案:

①需从各地实际出发,务实推进,不摘“一刀切”。

②需要提高认识水平,厕所问题不是小问题。

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相关细节,让如厕者感觉到舒服、方便。

④需要多元共治,政府、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发力。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0答案:

C

解析:

(原文标点)二兵绝我后,是腹受做也,不如直南昌。

威守备虚,攻必破,威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不胜矣。

11.答案:

D

解析:

文中的“壬辰”是纪月的,“壬”在十天千中排第九。

12.答案:

D

解析:

“朱宸濠杀了自已的率相李士实、刘养正”于文无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9,小题本)

答案:

(1)假装撤兵,出其不意发起进攻,接连攻下四十多个山赛,俘虏斩杀七千多人。

(得分点:

“佯”“捣”“有奇”各1分,句意2分)

(2)朱宸濠的船搁浅,仓促换船逃跑,王冕手下的士兵赶捉住住朱宸濠。

(得分点“胶”“仓卒”"执”各1分,句意2分)

14.答案:

C

解析:

第一首沉郁顿推,第二首雄浑辽属

15.答案:

“望”表面写的是沦陷区人民苦望南宋朝廷出师收复失地,实际上也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2分)但失望又不同于绝望,诗人为沦陷区人民呼号,希望激起南宋朝延快复失地之声。

(2分)全诗以“望”字为诗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百转千回的心情。

(2分)

16、(6分)

(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7.答案:

B

解析:

①冰释前嫌:

像冰融化一样消除以前的怨恨。

望文生义。

②一蹴而就:

形容事情轻面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使用正确。

③至死不渝:

到死都不改变。

使用正确。

④不可理喻:

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不合语境。

⑤弾精竭虑: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