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辨析有技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6506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句辨析有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句辨析有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句辨析有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句辨析有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句辨析有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句辨析有技巧.docx

《句辨析有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句辨析有技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句辨析有技巧.docx

句辨析有技巧

句辨析有技巧.txt我很想知道,多少人分开了,还是深爱着。

ゝ自己哭自己笑自己看着自己闹。

你用隐身来躲避我丶我用隐身来成全你!

待到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狗。

句辨析有技巧

高考《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病句类型有六种,即: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综观历年的高考语文病句辨析试题,其所选的病句错误类型都是十分“典范”的,虽然通过各种措施增加迷惑性,但总体来说,其“病征”是十分突出的,而且也有一些规律可寻,如果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是何种语病。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

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

3.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4.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

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

1.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

2.昨天,许多代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

(应将“热情地”调至“同他交谈”前)

3.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

(“联合”应调至“举办”前,让位于时间状语)

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1.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表意不明,是“三个学校”还是“三个学生会干部”)

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重复,“十几万元”本为约数,不可以再用“左右”)

3.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语序不当,“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

4.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倍,煤消耗量域少了1.2倍。

(用词不当,“减少”不可以用倍数)

5.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国内外同行对其先进的功能大加赞赏,先后有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

(用词不当,“人次”是复量词,不可以做主语)

6.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人群。

(用词不当,“人群”是集合名词)

四、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搭配不当,应为“从……中”)

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人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介词使用不当,应为“对”)

3.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主客体颠倒,应为“对青年人来说”、“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

4.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

五、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1.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

2.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象千斤重的砝码。

(关联词和副词搭配不当,此处应用确指的“这么”,“无论”和“不管”后应用不确指的“多么”)

3.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识不少字,编秧歌也在行。

(关联词残缺,应在“平常”前加“但是”)

4.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应将“不是”调至“质量”前)

5.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

(语序不当,出现了递进关系,程度重的应放在后面,应为“不但活跃在各媒体上,而且进入了教科书”)

6.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

(语序不当,应为“费解甚至误解”)

六、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1.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语意不明,“他”到底指谁,指代不明)

2.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

一个温情主义者。

(语意不明,“自己”到底是指“老人”还是指“老人”的“哥哥”)

3.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

(重复,“为此”就是“由于这次交通事故”)

4.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重复,“否则”即“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与“不出新软件”重复)

七、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1.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加“的经验”)

2.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达到”的宾语中心语残缺,“损失”后加“的目的)

3.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不搭配)八、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1.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

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偷换主语,“工厂”不可以“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3.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掐了一把花,直到花和叶全焉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我们”,后面已暗换成“花”,所以应改成“把它们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九、出现了疑问旬、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疑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逻辑)

2.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此处与“忘”用,与后“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矛盾)

十、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有“为……所”和“被……所”的结构,没有“受……所”的结构,要将“所”字去掉)

2.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

(应为“由……决定的”)

3.它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的写法叫倒叙。

(应去掉“它是”)

十一、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重复

1.在交通干线上设卡收费的方案必须经地方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公诸于社会。

(“诸”即“之于”,“于”与它重复)

2.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可以堪称一流,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赞誉。

(“堪”即“可以”,“可以”与它重复)

3.听了他对事实真相的陈述,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他。

(“由衷”即有“在心里”的意思,重复)

4.《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

(“躬耕修典”即“编纂”,重复)

注:

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过早夭折”、“过分溺爱”、“卫冕桂冠”、“令寒舍蓬荜生辉”等。

十二、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1.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

(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

2.2003年8月3日晚,在北京天坛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当晚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

(搭配不当,误用“的”字,偷换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不搭配,应删去“的”字)

3.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

(语序不当,应将“祈出土的”调至“八千年前”)

十三、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能否”是两面性的词语,与后面不一致)

2.我怀着恐惧的心情,担心灾难会不会降落到姑妈头上。

(“担心”“不会”,不合逻辑)

十四、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防止”与“不再发生”不合情理,应去掉“不”)

2.睡眠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或“不可”去其一)

十五、出现了“前去”、“新生”、“保管”、“没有”、“走”、“和”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目前去汇报。

(是“15日之前去”还是“15日这一天去”,意思不明)

2.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这所有名的老校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是“新同学”还是“新生命”,意思不明)

3.此次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他们谁也没有干涉王尔德的权利。

(“没有”兼有副词和动词的性质,造成语意不明)

4.独联体国家的人民看不上2002届世界杯足球赛。

(是“看不到”还是“瞧不起”,意思不明)

5.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和”有介词和连词的性质,造成语意不明)

6.教育部就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范围发出通知,指出物理学科初中教学内容部分不作要求。

(是“整个初中教学内容部分”还是“其中的一部分”,含混不清)

十六、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可能是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

1.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主语残缺,使动词的主语是“老主任”,应去掉“经过”,或者去掉“使”,将“才”调至“他”后)

2.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主客体颠倒,“威慑”本身有“吓唬”别人的意思,再用“令”字造成了主客体颠倒,应改成“震慑”)

3.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边,把国民经济用先进科学技术搞上去。

(语序不当,应为“用科学技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4.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语序不当,应将“没有”调至“把”之前)

5.我们伟大的祖国再也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任意被人蹂躏和掠夺的国家了。

(语序不当,应将“任意”调至“被人”后)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语言运用坊2009-04-0617:

25阅读62评论0字号:

大大中中小小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

(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

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

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lǎi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时,表示“看守”;读kàn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

(“空”读kōng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B.过了旅社;C.旅社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

例如:

A.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

四、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

(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

例如:

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

(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2)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例如:

思维科学。

(A.“科学”为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B.“科学”为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

例如:

他爬过山没有?

(A.他爬过去这座山没有?

过,动词B.他以前有没有爬山?

过,助词)

(3)多义词产生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便会产

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

(“要”可以是:

A.将要;B.需要)

例如,如:

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

(4)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

例如:

他的故事讲不完。

(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

如:

他的小说看不完。

(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

五、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关系易造成歧义

(1)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

例如:

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

(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如:

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来自三个医院。

(2)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

例如:

大红皮箱拿来了。

(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

①介词短语做定语常产生歧义。

(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

对大家的批评。

(A.大家的/批评;B.对/大家的批评)

如:

对老师的看法如何?

(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对老师的看法;即看法不是老师的)

②并列短语的搭配易产生歧义。

(连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

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A.张连和黄惠的/朋友;B.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例如:

主要的领导和记者都来了。

(A.主要的领导和记者;B.主要的领导和记者)

(3)动词与名词搭配,即可以构成动宾结构,也可构成偏正结构,因此易

产生歧义。

例如:

爱护人民的军队。

(A.爱护人民的军队——动宾结构;B.爱护人民的军队——偏正结构)

红烧牛肉(A.一种厨事活动;B.菜名)

(6)“动词+名词(的)+名词”易造成歧义。

(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例如: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A.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即哨兵发现了敌人的;B.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即发现了哨兵)

六、指代与省略等易造成歧义

(1)“的”字结构指代不清引起歧义。

例如: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A.父亲是医生,由他主刀;B.父亲是病人,要开刀)

(2)代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

例如:

妈妈要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

(A.***同学;B.王玲的同学)

例如:

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

(A.他对美兵笑了笑;B.美兵对他笑了笑。

(3)省略造成的歧义。

例如:

看到你那年才8岁。

(A.我8岁;B.你8岁)

(4)施事者和受事者不清造成歧义。

例如: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A.“这个人”为施事者,这个人不认识老张;B.“这个人”为受事者,老张不认识这个人。

(5)数量词和有关词汇不明产生歧义。

如:

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A.两位同学守卫在校门的两侧;B.只有一位同学站在校门的一侧。

例题评析:

例题:

下面句子中不产生歧义的一句是:

A.2加4乘6等于多少?

B.丁老师正在照相。

C.冯先生到门诊看病去了。

D.张云和赵虎在商场买东西。

如前例,A中“2加4乘6”属于多义短语。

B中的“照相”和C中的“看病”都属于动词的施事受事方向不确定类型的。

只有D句没有歧义。

(3)消除歧义的方法

①添加词语。

即根据表达的需要,在语句的适当位置添加适当的词语,使语意固定下来。

如例①可在“认识”后面加上“他”,变成“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他。

②改换词语。

当数量短语作定语造成歧义时,只要适当改换数量词,即可消除歧义。

如例②将“个”改为“所”即可消除歧义。

③调整词序。

对那些由于递加定语修饰关系不明而造成的歧义,可以用调整词语顺序的方法来消除歧义。

如例③可调整为“工厂的几个工人”。

例②可调整为“学校的三个校长参加座谈”。

④变换句式。

根据语意将原来的一般句式变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使语意唯一。

如例④可变为“学生的天职是把书读好。

⑤设置语境。

当一个语意环境不“一定”时,应继续设置语境,使其达到“一定”,从而消除句子的歧义。

如例⑤可加上“把粉递给他”,全句的意思即为“他要用粉来蒸肉”。

⑥添加标点。

对于那些因逻辑停顿不同而产生的歧义,在书面上添加适当的标点即可消除歧义。

如例⑥可在“告”或“写”后添上标点,变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或“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读出停顿。

对于那些因逻辑停顿而造成的歧义,如是口语,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读出停顿,如例⑦可读为“我/哥哥姐姐的同学”,或“我哥哥/姐姐的同学”等。

⑧读出重音。

在口语中,为了强调某一意义,可以读出句中的逻辑重音,以消除歧义,准确地表达出自己要表达的意义。

如例⑧可根据需要重音“打”或“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