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章节综合复习题第一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6479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3章节综合复习题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3章节综合复习题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3章节综合复习题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3章节综合复习题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3章节综合复习题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3章节综合复习题第一章.docx

《高中地理必修3章节综合复习题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3章节综合复习题第一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3章节综合复习题第一章.docx

高中地理必修3章节综合复习题第一章

[第一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邮票上民居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内蒙古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云南民居

B.①云南民居②陕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C.①陕北民居②云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D.①陕北民居②内蒙古民居③云南民居

2.三地民居的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地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③—终年高温多雨

D.②—湿热的气候

解析:

 第1题,①为陕北民居窑洞、②为云南民居竹楼、③为内蒙古民居蒙古包。

第2题,竹楼是滇南傣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形式,滇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竹楼下部架空,以利于通风、隔潮、避洪水。

答案:

 1.C 2.D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假如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阶段1时期,其自然特征不正确的是(  )

A.沼泽广布          B.地势平坦

C.水热充足D.土质疏松

4.关于该地区1阶段到3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②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③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5.影响该地区3阶段到4阶段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政策 ②交通运输 ③劳动力 ④市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3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开发的早期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第4题,图示地区由1阶段到3阶段开发的范围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森林越来越少,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该地区的总人口在增加,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第5题,该地区3阶段到4阶段农业结构由种植粮食向种植花卉和绿化树转变,这明显是农业产业的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

 3.D 4.A 5.D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6~8题。

6.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B.Ⅰ、Ⅲ

C.Ⅱ、ⅣD.Ⅲ、Ⅳ

7.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8.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B.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D.减小洪水危害

解析:

 第6题,从图中看,北水南调是把松花江、嫩江的水调往辽河流域,东北地区北部与南部相比,南部蒸发较强,而辽河下游人口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供需矛盾突出。

第7题,从河流的流向看,该工程北部地势南高北低,不能自流;该工程主要沿河分布、耕地占用较多;该工程跨纬度5°左右,线路长度500千米左右;该输水线路沿河构筑,以平原地形为主。

第8题,该工程从北向南引水,使供水区水量减少,因而有利于减小洪水危害。

答案:

 6.B 7.D 8.D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9~11题。

9.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10.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有关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11.②③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共同意义是(  )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解析:

 第9题,①③是西电东送的北、南通道,具有的共性是高压输电。

第10题,沿途城市生活污水大量排放不是次生盐碱化的原因;南水北调不会有大量海水侵入。

第11题,②工程是西气东输,③工程是西电东送的南部通道,能够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答案:

 9.B 10.A 11.C

(2011·威海模拟)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13.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

A.科技发达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D.第三产业发达

解析:

 第12题,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升高,环境污染严重等。

第13题,珠三角周边地区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地租低、劳动力丰富等优势比较明显。

答案:

 12.D 13.C

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

过去原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新时期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

回答14~15题。

14.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要素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  )

①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趋紧 ②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 ③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 ④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被迫下降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15.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 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 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④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14题,关键是对“要素高成本时代”的理解,是指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随经济发展发生了相关变化,导致生产成本提高。

第15题,针对产业发展要素的变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控制工业规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产学研分工合作创新体系的构建,政府不应为主体,广东企业是以私营、外资企业为主。

答案:

 14.B 15.C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甲、乙两幅区域图。

材料二 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10分)

江汉平原

宁夏平原

温度带

中温带

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

自然带类型

草原荒漠过渡带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主要环境问题

土地荒漠化

(2)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

(6分)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地面变干燥

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

(3)根据“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原则,长江下游地区可调往乙图河流下游地区的资源是________,工程名称为________。

(4分)

答案:

 

(1)

江汉平原

宁夏平原

温度带

亚热带

干湿地区

干旱地区

自然带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主要环境问题

酸雨

(2)从上至下依次为A、B、C

(3)水资源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17.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但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

为了促进共同富裕,江苏省制定了苏北崛起、振兴苏中的发展战略。

下图中的箭头a、b分别表示江苏省内的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下表为苏北某县开发区内企业招聘信息表(部分)。

(20分)

单位

佳鹏纸管

洪港毛纺

华美服饰

康利欣电池

工种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名额

15名

300名

100名

20名

条件

40岁以下

女,初中以上文化

熟练工

初中以上文化,已婚

月薪

约1000元

约1000元

1000元

1000元

(1)江苏省内的人口流动方向是____________,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从该县招聘信息可以看出,该开发区的工业部门以____________指向型为主;从招聘的职位来看,劳动者素质要求较________,劳动力数量要求较________。

(6分)

(4)该县建设工业园区,接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为推动该县可持续发展,开发区计划对新迁入企业设置相应的门槛,请你对门槛的设置提出一些建议。

(6分)

解析: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苏南地区经济发达,苏中、苏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苏南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苏中、苏北地区转移,苏中、苏北地区的人口向苏南地区迁移。

答案:

 

(1)由苏北到苏南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由苏南到苏中、由苏中到苏北、由苏南到苏北

(3)廉价劳动力 低 多

(4)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土地价格较低

(5)要求迁入的企业环境污染小,限制或禁止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入;要求迁入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限制技术落后且难以升级的企业迁入。

[第一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1·重庆模拟)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完成1~4题。

1.决定甲、乙、丙、丁四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水文       B.气候和地貌

C.土壤和植被D.地形和植被

2.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且气温年较差大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3.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风沙、盐碱、旱涝B.乙—洪涝、风沙、低温

C.丙—积温低,生长期短D.丁—水源不足、风沙危害

4.关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和乙区域之间没有整体性的特征

B.乙区域与丙区域之间有相对一致性

C.丙区域与丁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D.甲区域和丁区域独立存在,丁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甲区域

解析:

 第1题,我国四大自然区域的划分是以地貌和气候为指标的。

第2题,太阳辐射总量与日照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天气状况;气温年较差大的地区,其气候的大陆性强。

第3题,甲区域为东部季风区的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风沙、盐碱、旱涝等;乙区域为东部季风区的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旱涝灾害;丙区域是青藏高寒区,热量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丁区域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源不足,风沙危害制约该区域农业的发展。

第4题,图中甲区域和乙区域同属于东部季风区,同具有季风气候特点;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另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

答案:

 1.B 2.D 3.B 4.C

读我国四大重点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5~7题。

5.图中的四大重点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6.图中的四大重点工程中,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7.图中①工程的建设,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

A.风沙、泥石流B.泥石流、冻土

C.冻土、缺氧D.缺氧、风沙

解析:

 第5题,西气东输工程沿线地区,自西北向东南由温带大陆性气候向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其工程空间跨度大,沿线气候变化最大。

第6题,本题考查大型工程建设和中国地理知识。

青藏铁路工程只分布在青藏高原上。

第7题,青藏铁路所在的青藏高原地势高峻,高原冻土、缺氧都影响了工程建设。

答案:

 5.C 6.A 7.C

2009年7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黄河以南干线正式进入新阶段。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8~9题。

8.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 ②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B.①②④

C.①②⑤D.①③④

9.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解析:

 第8题,注意读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可从调水量的季节不均、开挖调水河道和穿越黄河等角度分析。

第9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状况,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答案:

 8.B 9.D

上海名牌“白猫”洗涤品有声誉,有市场,但因近年产业结构调整,已不适宜在上海发展;而重庆万县生产洗涤品的企业产销量低,经济效益差。

两家企业合资组成了“白猫”(重庆)有限公司,安置三峡库区移民1000多名。

据此回答10~12题。

10.上海“白猫”洗涤品企业参与组建“白猫”(重庆)有限公司的现象(  )

A.属于国际产业转移     B.不属于产业转移

C.属于区域产业转移D.与产业转移无关

11.促进上海“白猫”洗涤用品企业参与组建“白猫”(重庆)有限公司的直接原因是(  )

A.劳动力流动性很强B.寻找新的企业发展空间

C.上海生产内部交易成本高D.万县具有劳动力资源优势

12.“白猫”(重庆)有限公司的组建,对万县主要的有利影响是(  )

A.促进万县的产业结构调整B.缩短了产业升级的时间

C.加剧了污染D.安置部分移民就业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了产业转移的概念,原因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答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知识迁移。

答案:

 10.C 11.B 12.D

(2011·东北联考)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

有关汽车工业的正确叙述是(  )

A.汽车工业城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B.汽车工业不易与相关工业集聚

C.欧洲工业化早,发展汽车工业基础好

D.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工业

解析:

 汽车工业因产品复杂,零部件多,总厂和分厂容易集聚,属于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同时,汽车工业投资大,技术水平高,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

答案:

 C

14.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解析:

 通过经纬度判断,甲地为美国,钢铁、石化工业发达,有发展汽车工业的良好基础。

另外,汽车工业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排除A;地铁、汽车的发展,可以促进人口向郊区流动,但逆城市化与汽车工业发展并不存在明显相关性,排除C;美国尽管国土面积大,但汽车不适宜于距离运输,因此排除D。

答案:

 B

15.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  )

A.原料、燃料丰富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C.水能丰富,劳动力投入多D.重视科技投入

解析:

 通过经纬度判断,丙地为日本,日本原料、燃料短缺,尽管劳动力、水能丰富,但这不是汽车工业的主要投入因素,汽车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而日本技术先进。

答案:

 D

二、综合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安陆段正在紧张的建设中。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首条引进境外(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资源的能源大动脉,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总体走向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途经新疆、甘肃、宁夏等14个省市区,并连接香港。

工程设计输气能力为300亿立方米/年,整个工程将于2011年底全线投产。

材料二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

(1)西气东输二线与西气东输一线管线相比,有何优势?

(4分)

(2)西气东输工程能否彻底解决上海能源短缺问题?

若不能,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8分)

(3)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其优势条件有哪些?

(8分)

答案:

 

(1)气源充足,覆盖面积广(覆盖华东、华南能源短缺地区)。

(2)不能。

其他措施:

从国外进口油气产品;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源等其他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3)两国天然气储量大;哈、俄两国都是我国的建交国,有政治基础;陆上邻国,利于管道运输建设,并且不经过第三方国家,能源安全有保障;与海运相比可以不间断运输。

17.(2011·德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20世纪80年代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迅速由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成长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

材料二 目前,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

珠三角经济圈作为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产业转型中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双突破。

材料三 右图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位置示意图。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以________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外,最重要的国际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改革开放以后,三大经济圈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地区。

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8分)

(3)在实现由“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新跨越的过程中,不断伴随着产业转移。

当前东部地区转移出的产业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类产业转移对实现“效益东部”的影响有哪些?

(8分)

答案:

 

(1)劳动力导向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2)①地处沿海,位置优越,交通便利;②工农业发达,产业基础好;③市场广阔,对外开放程度高;④教育和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⑤国家政策的扶持;⑥基础设施较完善等。

(3)技术含量低、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等 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土地、资源、能源压力;缓解环境污染压力;部分劳动力就业矛盾加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