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6325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

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

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帮助学生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一课时

准备工作:

1、作业的收交及封皮的书写。

2、通过数数了解学生人数。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谈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课时数一数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2、3页

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帮 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及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学习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1、2、3、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0分钟)

讲述:

1、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威戎小学的校园转一转,高兴吗?

身临其境,不过老师要求同学们要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

(回到教室汇报结果)

2、出示书中2----3页的画面。

(5分钟)

这是什么地方?

你认为它美吗?

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

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三、实物操作。

(8分钟)

(1)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2)数教室里的实物。

(3)数字卡片。

四、拓展运用。

(5分钟)

讲述:

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

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

在小组内说说。

如:

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巩固深化(5分钟)

1、游戏:

火车钻山洞

2、数水果,摘水果

六、全课小结。

(2分钟)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课

一、学习目标(1分钟)

1、通过练习,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练习,掌握数数方法。

二、课堂练习(35分钟)

1、数一数,每一种物品有几个?

 

2、看图圈数。

 

3、看图连数

 

第四课时综合能力测试

出示鼎尖教案的单元测评卷。

(6----7页)

 

第二单元比一比

单元学习目标:

1、 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3、 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1、比多少………………………………2课时

 2、比长短、比高矮………………………………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比多少(第6―――8页)及练习一第1、2、3、4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学习重、难点: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学习准备:

师:

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

生:

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学习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1、2、

二、回顾旧知,活动引入(4分钟)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还是一样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

比多少

三、主动探讨,获得新知(15分钟)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

瞧,这是谁?

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

谁来猜一猜?

师:

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

(放录音:

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

)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

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B:

问:

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

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

(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4  学生书写并齐读,老师介绍等号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

问:

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

学生操作:

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

小免比小猪多。

也就是几比几多?

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3   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写。

问:

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

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

3<5   介绍小于号

 学生书写,再齐读,

4、 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5、   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1、 说一说

问:

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

(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  猜一猜

A:

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B:

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

C:

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

A:

7○3  4○9   3○3  5○8   10O1

B:

4、试一试

模拟活动:

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

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

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5、学生完成第11页的1――――4题。

四、全课小结(2分钟)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练习课

学习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比较“多少”的方法。

二、学习内容(20分钟)

1、看图比一比。

(1)3只蝴蝶与2朵花比。

(2)2只乌龟与4只刺猬比。

(3)4个苹果与3个梨比。

(4)2个桃子与5个梨比。

2、多的画对号,少的画圈。

(1)6只兔子与4个萝卜。

(2)7只猴子与5个桃子

(3)3个壶盖与4个茶壶(4)2个乒乓球与4个球杯

3、画一画

(1)画三角形与正方形同样多。

(2)画三角形比圆多3个。

(3)画小旗比五角星少2个。

(4)画正方形比圆多2个。

4、综合测评。

(教案第14页)(15分钟)

 

第三课时比长短

学习内容

教材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难点:

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12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学习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1、2、3、4.(1分钟)

二、感知物体有长、有短(10分钟)

1.引导观察

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

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

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

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duǎn

板书:

长、短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0分钟)

1.提问: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1.教师谈话:

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四、课堂作业

1、必做题: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5、6题

2、选做题:

找出自己周围可以比长短的物体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

六、全课小结。

(2分钟)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比高矮

学习内容:

教材第10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9题。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高矮、长短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学习难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学习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2、3、(1分钟)

二、感知高矮的关系(10分钟)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黑板一棵大树,树上挂满苹果,有高有矮。

秋天来啦,苹果都熟了,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苹果摘下来放到篮子里,谁愿意来?

(学生摘到下方的苹果,怎么都拿不到黑板上方的苹果。

这时,老师轻松地将苹果拿下来。

)小红为什么没能摘到苹果,而老师为什么能摘到呢?

 因为老师和小红比,老师比小红高,小红比老师矮。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高矮。

(板书:

比高矮)请跟老师读。

2、例举生活中的高矮。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物体能比高矮吗?

二、体验比较的方法。

(10分钟)刚才小朋友们一眼就看出来老师比小红高,现在,你们想跟小伙伴们比比高矮吗?

好,请听清楚要求:

想想你要和小组内哪个同学比?

你想跟他怎么比?

比好之后,快速回位坐好!

开始!

1、学生活动,探讨比较方法。

2、学生汇报,展示不同方法。

谁来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和身边的小朋友比高矮的?

请你和你的小伙伴出来演示给大家看好吗?

学生每汇报一种,教师及时加以正确指导。

3、游戏。

(教材第13页)下面,咱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谁长得高些?

看看,到底谁长得高些?

请你再看看是谁高?

他们比身高的方法对吗?

那你们说正确的应该怎么比?

4、小结。

看来比身高的方法有很多,但比较时必须要注意:

一是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个平面上;二是人要立正站直,可以用背靠背的办法比,也可以用面对面的办法比;三是用做记号的办法时,人还要贴着墙壁。

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

三、活动巩固。

我请坐得最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排排队。

谁愿意来给他们排队?

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谁最高?

谁最矮?

谁第二高?

(老师加入)现在他还是最高的吗?

你能找出三个比你高的小朋友吗?

小结:

小朋友们合作得很好,队伍排得很整齐,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排队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四、课堂练习.1、小动物们看见小朋友这么热闹,它们也想来比高矮,看!

这是?

(大象和犀牛)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这是(长颈鹿)?

现在你想让谁和谁比?

这时大象还是最高的吗?

三只动物比,谁最高?

谁最矮?

2、(出示三只兔子图片)3只兔子都站在了领奖台上,怎样才能比出他们谁长得高?

谁长得矮呢?

用我们刚才所说的比较方法行不行?

为什么?

怎么比呢?

3、(出示图片)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

要想使汽车顺利通过大桥下,可以怎样做呢?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

(比高矮)请你在班级中找出三个比你高的同学。

教学反思: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