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讲课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628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讲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讲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讲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讲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讲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讲课稿.docx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讲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讲课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讲课稿.docx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讲课稿

awake醒来awokeawaked/awoken

2.以d结尾的词,把d变成t。

如:

build—built,lend—lent,send—sent,spend—spent

spring跳跃sprang/sprungsprung

give给gavegiven

bite咬bitbitten/bit

buy买boughtbought

cost花费costcost

wind缠绕;上发条woundwound

come来camecome

grow成长grewgrown

动词原形中文意思过去式过去分词

smell发出气味smeltsmelt

feel触摸feltfelt

give给gavegiven

hurt受伤hurthurt

find找出foundfound

burn燃烧burnt/burnedburnt/burned

shake摇shookshaken

awake醒来awokeawaked/awoken

spread传播spreadspread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案例1:

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

萨缪尔森:

“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没有GDP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我们就无法知道我国的GDP总量排在全世界的第4位,低于美国的5倍多,没有GDP我们也无法知道我国人均GDP在2005年已超过1300美元,低于美国和日本的35多倍。

没有GDP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如果你要判断一个人在经济上是否成功,你首先要看他的收入。

高收入的人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一国的整体经济。

当判断经济富裕还是贫穷时,要看人们口袋里有多少钱。

这正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

GDP同时衡量两件事:

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

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的秘诀在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

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经济的收入和支出相同的原因就是一次交易都有两方:

买者和卖者。

如你雇一个小时工为你做卫生,每小时10元,在这种情况下小时工是劳务的卖者,而你是劳务的买者。

小时工赚了10元,而你支出了10元。

因此这种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

无论是用总收入来衡量还是用总支出来衡量,GDP都增加了10元。

由此可见,在经济中,每生产一元钱,就会产生一元钱的收入。

讨论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是什么?

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和收入法是什么?

3.为什么国内生产总值(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案例2:

从GDP看我国的差距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汇率法计算了179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的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2005年GDP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和巴西。

数据同时显示,2005年世界179个国家排名,中国人均GDP为1352美元,位居世界第112位,仍属中下收入国家行列。

尽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数字还相当小,但中国人均GDP突破一千美元,表明中国跨过一个“门槛”。

2005年人均GDP位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卢森堡、挪威、瑞士、爱尔兰、丹麦、冰岛、美国、瑞典、英国和日本。

中国香港居世界第23位;中国台湾居世界第36位。

从上述数字看出,在2005年我国的GDP总量已超过了10万亿人民币,我国的经济增

长速度是9.2%,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尤其是在各国经济衰退的宏观形势下,但是我们和发达国家比差距还是很大的,从GDP的总量来看,如果我们把这10多万亿人民币比做一个蛋糕,那么美国就6个蛋糕,从人均GDP看差距就更大了,美国6个蛋糕除以3亿人,我们一个蛋糕除以13亿人,美国的人均GDP高出我们35倍之多。

中外很多经济学家估计照这样的速度增长我国GDP总量有望在2015年赶上美国,但人均量赶上美国还任重道远。

讨论题:

1.我国与发达国家在GDP上的差距说明了什么?

2.怎样才能增加我国的GDP总量和人均GDP量?

案例3:

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

越来越多的人包括非常著名的学者,对GDP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发生了怀疑。

斯蒂格利茨曾经指出,如果一对夫妇留在家中打扫卫生和做饭,这将不会被列入GDP的统计之内,假如这对夫妇外出工作,另外雇人做清洁和烹调工作,那么这对夫妇和佣人的经济活动都会被计入GDP。

说得更明白一些,如果一名男士雇佣一名保姆,保姆的工资也将计入GDP。

如果这位男士与保姆结婚,给保姆不发工资了,GDP就会减少。

德国学者厄恩斯特?

B?

冯?

魏茨察克和两位美国学者艾墨里?

B洛文斯,L?

亨特?

洛文斯在他们合著的《四倍跃进》中对GDP在衡量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是提出了诘难,他们生动地写道:

“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贡献几乎为零。

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突然将车开向路的另一侧,连同到达的第三辆汽车,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

‘好极了’,GDP说。

因为,随之而来的是:

救护车、医生、护士,意外事故服务中心、汽车修理或买新车、法律诉讼、亲属探视伤者、损失赔偿、保

险代理、新闻报道、等等,所有这些都被看作是正式的职业行为,都是有偿服务。

即使任何参与方都没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还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财富’——所谓的GDP依然在增加”。

1998年湖北发了大水,遭了大灾,湖北的经济增长速度却提高到了13%。

基于以上的分析,三位学者深刻地指出:

“平心而论,GDP并没有定义成度量财富或福利的指标,而只是用来衡量那些易于度量的经济活动的营业额”。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其中所包括的外资企业虽然在我们境内从统计学的意义上给我们创造了GDP,但利润却是汇回他们自己的国家的。

一句话,他们把GDP留给了我们,把利润转回了自己的国家,这就如同在天津打工的安徽民工把GDP留给了天津,把挣的钱汇回了安徽一样。

看来GDP只是一个“营业额”,不能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不能反映资源的浪费程度,看不出支撑GDP的“物质”内容。

在当今中国,资源浪费的亮点

工程,半截子工程,都可以算在GDP中,都可以增加GDP。

尽管GDP存在着种种缺陷,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一种包罗万象、反映一切的经济指标,在我们现在使用的所有描述和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中,GDP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正因为有这些作用,所以我说,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

讨论题:

1.GDP有哪些局限性?

2.为什么说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

3.怎样克服GDP有哪些局限性?

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点评:

GDP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本国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合。

准确理解GDP的要点是:

①GDP是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计算的;②GDP包括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一切物品和劳务,例如你购买了音乐会的票,票价就是GDP的一部分;③只算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环节;④是一个国家之内的,例如外国人暂时在中国工作,外国人在中国开办企业。

他的生产的价值是中国GDP的一部分。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主要有支出法和收入法和生产法,但以支出为准。

案例2:

案例点评:

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本国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合。

怎样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把我国GDP这个蛋糕做大呢?

重要的是转变观念。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都要想办法,把企业的价值链做长,把经济的价值链作长,把产品的附加值做大。

怎样理解这句话,我举一个例子说明: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低,也就是价值链短。

农民吃的东西很少是到市场上买来的。

他们吃的粮食、蔬菜、蛋类等都是自己生产的。

再看美国的农民,(美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如果他是个农场主,生产出的麦子,自己不磨面、不烤面包。

从市场把面包、黄油、蛋类、蔬菜等买回来吃,这样一来,他们的价值链就做长了,GDP的总量就做大了。

具体是怎样大的:

美国农民是先把小麦送进面粉厂,面粉加工出来又进

面包厂,生产出来的面包又进超市,超市再把它卖出去。

光是吃这个链条有多长,在这个链条上每一个环节价值都在增殖。

而我国农民只做了一道工序,农民把粮食种出来进嘴了。

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家都在设法把产品和服务价值链做长做大,这样才会增加我国的GDP。

案例3:

案例点评:

上述案例不难看出目前在评价经济状况经济增长趋势及社会财富的表现时,使用最为广泛的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GDP指标,不能完全反映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

这些缺陷使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仅无法衡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相反还助长了一些部门和地区为追求高的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耗竭式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资源来获得的。

有些GDP的增量用科学的发展观去衡量和评价,不但不是业绩,反而是一种破坏。

我们要加快发展、加速发展,但不能盲目发展。

从GDP的含义到它的计算方法不难看出,GDP是而只是用来衡量那些易于度量的经济

活动的营业额,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

美国罗伯特?

肯尼迪(美国总统约翰?

肯尼迪之弟)“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

这句话就是他在竞选总统的演说中对GDP这个经济指标的批评。

他不是经济学家,但他的这段颇受经济学家的重视。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案例1:

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

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0.68,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48。

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

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

一些人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

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消费观来自不同的经济基础。

还要用经济与制度因素来解释中美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别。

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

而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讨论题:

1.从这个案例当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要提高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案例2:

老百姓为什么喜爱储蓄

高储蓄率往往是高GDP增长的后果。

道理很简单,普通老百姓收入增长后,会小心地“奖励”一下自己,但不愿大量花钱。

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GDP增长很快,在那个时期的储蓄存款率也是很高的。

到了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变缓,储蓄存款率也随着下降了。

中国目前还是处在高GDP增长期间,较高的储蓄存款率其实是正常的。

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资渠道是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不光老百姓缺少投资渠道,近来很多企业也因缺少投资欲望而把资金存入银行。

在中国,企业存款增加后,广义货币M2(定活期存款为主)就会随着增长。

2005年的M2同比增长18.3%,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