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试题浙江省菱湖中学高三月考地理 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6129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理试题浙江省菱湖中学高三月考地理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地理试题浙江省菱湖中学高三月考地理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地理试题浙江省菱湖中学高三月考地理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地理试题浙江省菱湖中学高三月考地理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地理试题浙江省菱湖中学高三月考地理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地理试题浙江省菱湖中学高三月考地理 精品.docx

《最新地理试题浙江省菱湖中学高三月考地理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试题浙江省菱湖中学高三月考地理 精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地理试题浙江省菱湖中学高三月考地理 精品.docx

最新地理试题浙江省菱湖中学高三月考地理精品

菱湖中学第一学期

高三地理12月考试卷

1.有关地形与城市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的城市全部都位于平原地区

B.世界上的大城市大多分布在濒海、沿河的平原地带

C.在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低地上

D.山区城市一般都位于山腰地带

2.在图1中,有A、B、C三种铁路选线方案,

其中相对合理的是()

A.A      B.B    

C.C      D.都不合理

陆地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

物质基础,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陆地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山地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山中的泉水会减少

②在河流上、中游过量截留用水,下游可能会出现断流

③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也会丰富

④植树种草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不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自然资源潜力的扩大和提高建立在()

A.资源的再生性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C.物质运动的循环D.自然资源数量巨大

5.下列现象体现群发性的是()

A全球变暖――沙尘暴――地震  B火山――台风――干旱

C寒潮――酸雨――南极臭氧空洞 D台风――洪涝――水土流失

6.关于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受灾面积最广的是洪水

B

.台风有时也会带来洪水和洪灾

C.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D.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图2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

回答7~8题。

7.1951~2002年,我国()

A.各地都增温

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8.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

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

D.西北、华东、华南地区

2008年热带风暴“凤凰”于7月25日下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后加强为强台风,在福建登陆,沿海有14省(市)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据此回答9~10题。

9.影响我国的台风最可能生成于图所示地区图3中的()

10.读图4,台风“凤凰”的移动路径不可能是()

A.①B.②

C.③D.④

石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素有“经济血液”

“经济命脉”之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进口不断增加,2004年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预计201X年进口将达到14500万吨。

据此完成11~12题。

11.我国从科威特进口的石油,用油轮运往广西北海市的线路是()

A.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琼州海峡

B.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北部湾

C.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

D.巴拿马运河→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南海

12.针对我国石油进口日益增多的现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势在必行。

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应建在()

A.西北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C.青藏地区D.内蒙古自治区

2007年7月30日至8月2日,云南全省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死亡20人,失踪3人,伤病50人,紧急转移安置3032人,受灾人口近90万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图箭头表示地理要素增大的方向,图示关联性正确的是:

()

 

14.云南省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不包括()

A.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

B.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C.禁止一切工程建设,恢复自然植被

D.积极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图6为人口总数与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上海市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高低”模式B.“三低”模式C.高增长模式D.增长下降模式

16.导致上海市人口总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A.社会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

D.经济因素

人口年龄结构是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状况

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把65岁以上人口达到7%,

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图7为“1964~2000年

中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图”,据图回答17~18题。

17.关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

正确叙述是()

A.大于65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较快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减少  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18.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完成:

19~20题。

气候区

人口合理容量(亿)

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

28.0

200

热带草原气候

14.13

90

温带草原气候

1.06

5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0.18

1

热带季风气候

12.43

110

地中海气候

2.25

90

亚热带季风气候

9.30

100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7.35

3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2.19

30

苔原气候

0

0.01

冰原气候

0

0

19.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

20.据表格判断,下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

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21~22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

2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男性人口比重高于女性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2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图8为我国某城市中心道路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如果在图示区域增加一个汽车站,其最佳区位是()

A.甲B.乙C.丙D.丁

24.从用地功能看,图中阴影区域最适宜发展()

A.工业用地B.商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D.居住用地

读图9某地区城市分布及图中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图中城市()

A.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

B.乙城市服务范围比城市甲广

C.二级城市数目比三级城市数目多

D.乙、丙都是甲城的卫星城,服务功能相同

26、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的描述正确

的是()

A.a

图10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

读图,回答27~28题。

27.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28.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    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新技术开发区

读图11世界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完成29~30题。

29.巴格达城市兴起的区位因素是()

①自然因素②军事

③政治④矿产资源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30.与西亚相比,南欧地区城市密度较大的

主要原因是()

①地形②气候

③资源④经济水平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31.读图12“世界上十六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与经济发展综合指标坐标系”图,回答以下问题。

(7分)

 

(1)从图中看出,尼日利亚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多或较少),经济发展水平。

(高或低)

(2)日本人均资源拥有量比尼日利亚人均资源拥有量,(多或少)其经济发展水平比美国。

(高或低)

(3)从图中看出,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低于、高于)世界平均值,这主要是由于中国。

(4)从图中看出,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比日本要,经济发展水平比日本要,说明。

(5)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日本资源短缺,但是人口总数却排在世界前列的原因是什么?

(试从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

)(2分)

 

32.2008年初,低温雨雪天气席卷我国南方地区。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根据已掌握的知识,

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

从2008年1月10到2月8日,我国南方地区十多个省级行政区经历了四次低温、雨雪以及冰冻天气过程。

这次气象灾害在很多地方都为50年一遇,部分地区的灾害甚至为百年一遇。

 

 

材料二:

中央气象台2008年1月28日六时再发暴雪红色警报:

受冷暖空气影响,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图13所示地区将发生大雪、暴雪和冻雨灾害。

⑴图中多个省级行政区发生冻雨灾害,简述发生冻雨灾害地区冬季的

气候特点,(1分)

该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是、

(2分)

⑵1月28日正值运输高峰——“春运”,试述强降雪或冻雨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分)

⑶通过今年的冰雪灾害,使我们在预防、减轻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方面获得怎样的启示?

(2分)

 

33.图14是我国某海滨小城的城区布局图,运用区位原理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①~⑦中哪个区域

适宜发展成中心商业

区,为什么?

(3分)

 

(2)除中心商业区外,

①~⑦中哪个区域的房

价最低和最高,

为什么?

(4分)

 

(3)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市政府计划将X区发展

成新工业区。

请分析X区对新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图15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图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发展进程转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

材料三加快沿江开发,是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实际步骤,也是深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突破口,新一轮沿江开发必将带来江苏省经济的新一轮腾飞。

材料四江苏省人口变化情况表

年份

总人口(万人)

每百人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家庭规模(人)

1953

3767.29

4.49

14.78

4.19

1964

4452.21

3.71

14.83

4.09

1982

6052.11

5.55

15.82

3.91

1990

6705.68

6.79

21.24

3.66

2000

7438.07

8.76

41.49

3.23

(1)根据以上材料简评江苏沿江县市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8分)

 

(2)根据材料四可看出江苏人口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些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8分)

 

菱湖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地理12月考答卷

31.(7分)

(1),。

(2),。

(3),。

(4),,(前面每空0.5分,共4分)。

(1分)

(5)原因:

(2分)

 

32.(7分)

⑴气候特点:

,(1分)

形成原因:

(2分)

 

⑵影响:

(2分)

 

⑶启示:

(2分)

 

33.(10分)

(1):

(3分)

 

(2):

(4分)

 

(3):

(3分)

 

34.(16分)

(1)区位条件:

(8分)

 

(2)变化及主要原因:

(8分)

 

2009学年菱湖中学第一学期高三地理12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8分)

有利条件:

亚热带湿润地区,(1分)热量充足,降水丰富;(1分)

紧靠长江,(1分)离海较近,水运方便;(1分)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形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条件好;(1分)平原广阔土壤肥沃,(1分)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1分)农民向城市迁移,劳动力丰富,(1分)科技文化素质高,思想观念开放。

(任答6点即可得6分)。

不利条件:

矿产、能源紧缺;(1分)环境压力较大。

(1分)

(2)(8分)

变化:

江苏总人口不断增加;(1分)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1分)城镇人口比重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1分)家庭规模有变小的趋势(1分)

主要原因:

江苏经济发展较快,乡镇企业较发达人,外省人口迁入较多;(1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营养状况大有改善,老年人口增多;(1分)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经济发展快,大量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1分)计划生育政策引导及婚育观念改变,少生优生使家庭规模变小(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